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概述任务依据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本册为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排水工程设计。委托方委托内容2022年10月,我公司中标“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建设工程”,设计内容为:配套建设道路、桥涵(若有)、给水、排水、绿化、交安、电力、照明(含10KV下杆点或环网柜至变压器高压进线端)等附属设施。根据招标文件及设计合同内容,需完成本项目方案设计(若需)、初步设计(含项目投资概算)、施工图(不含清单及预算)工作内容。本次设计道路为东西向道路,城市次干路,道路长度750.971m,红线宽度25m。道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红线宽度、道路长度见下表:道路工程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序号项目名称技术标准1道路长度750.971m2道路宽度红线宽度25m3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4交通等级中等交通5交通量设计年限(年)156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57设计行车速度(km/h)308停车视距(m)≥309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10桥涵荷载等级城-A11道路雨水暴雨重现期5年12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13抗震要求烈度为=7\*ROMANVII度,设计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工程概况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项目位于黄水街道,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片区)起步区内,顺丰丰泰成都园区北侧,西起环港路,东止广牧路。道路长度750.971m,红线宽度25m。道路穿越现状牧山干渠,渠道位置与规划基本一致,该段需要设置桥梁,牧山干渠及桥梁同步设计建设,未在本项目设计实施,本次道路设计与桥梁及渠道设计沟通后完成。本项目道路建设范围内不涉及林地,场地范围内涉及耕地9.43亩及部分居民捡种用地,地势平坦,建设条件成熟。项目背景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片区)规划面积4.98平方公里,位于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西侧,大件路南侧,是双流机场最稀缺的“空侧资源”。属于临空生态科技产业聚集区与航空服务产业聚集区交界处,距双流国际机场3公里,距中心城区20公里。中商飞、顺丰等产业已建成运行,空客及上下游产业纳入近期建设计划。目前,外围路网基本形成,片区路网暂未形成,道路设施严重缺乏。根据双流区2022年政府性工程建设项目中期调整计划,启动起步区5条道路的建设工作,其建设长度共约4371米。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新建市政道路为城市次干路,道路长度750.971m,红线宽度25m;设计车速为40km/h。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标准:BZZ-100。配套建设道路、桥涵(若有)、给水、排水、绿化、交安、电力、照明(含10KV下杆点或环网柜至变压器高压进线端)等附属设施。初设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专家意见及回复:设计说明应补充抗震技术措施。回复:按意见补充相关说明。管道基础应结合地质勘察报告确定,设计说明应明确排水管材、接口、基础。回复:按意见补充相关说明。3.W-6,Y-19两个方向排水的意义?预留排水口标高接不进去。回复:双流水务的习惯做法是排水管线尽量与相邻管道连通,一侧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另一侧短时间漫流。4.雨水管径平面,断面不一致。回复:经核实,已修改汇水面积图中雨水管径。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和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5)《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6)《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7)《四川省市政工程消防设计技术审查要点(试行)》;(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0)《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1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12)《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4)《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及维护技术规程(DB5101/T4-2018)》;(15)《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6)《双流区市政排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设计导则》(2020年版);(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18)本片区管线工程规划及已实施的道路的排水设计资料;(19)管探资料;(20)相关道路设计图;地勘资料及地质情况;

建设条件项目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项目位于黄水街道,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片区)起步区内,空客项目南侧,西起环港路,东止机场二跑道西界。气象特征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38.3°C,极端最低气温-5.9°C;多年平均降雨量947.0mm,年降雨日104天,最大日降雨量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4.1%;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228.3h,只有28%的白天有太阳;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27.4m/s(1961年6月21日),主导风向NNE。场地所属的双流区境内河流属岷江水系,多集中分布于平原地区,流向近于由北东向南西。主要河流有金马河、锦江、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等。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场地周边现多为空地及农田,。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场地内地形略有起伏,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场地内地势较高,起伏不大。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其间成都平原是在成都拗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地貌格局,其延展方向受华夏系龙门山断裂带与新华夏系龙泉山断裂带的控制。它在古老构造的基础上,表现为间歇性的差异抬升和下降,构成平坝与台地,其上第四系堆积深厚。全区地貌形态,主体为平坝,部分为台地。平坝即成都平原中央凹陷地带部分,台地即成都平原东部边缘构造地带部分。区境地形狭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以坡降2~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断带和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见图2-3)。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他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总体而言,该区属扬子地台,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已考虑龙门山地震带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地层岩性构成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现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一)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①-1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松散。主要成分为建渣、黏性土等。均匀性差,多为欠压密土,结构疏松。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等特点。回填时间3~5年,钻孔揭露厚度0.9~2.6m。①-2素填土Q4ml:灰色、灰褐色,松散,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局部含有植物根系,局部含有极少量建筑垃圾,夹部分软塑~可塑状黏土,级配不均,场地内部分分布。回填时间3~5年,钻孔揭露厚度0.7~3.2m。(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②-1可塑黏土Q3al+pl灰黄、褐黄,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裂隙发育,裂隙由灰白色黏土充填,表观上呈现网纹状条纹,钻孔揭露厚度2.0~6.5m。②-2硬塑黏土Q3al+pl灰黄、褐黄、棕红,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裂隙发育,裂隙由灰白色黏土充填,表观上呈现网纹状条纹,钻孔揭露厚度4.3~10.8m。③-1软塑粉质黏土Q3al+pl:灰黄、黑灰色,软塑,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场地部分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厚度2.2~2.6m。③-2可塑粉质黏土Q3al+pl灰黄、褐黄,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钻孔揭露厚度1.2~2.6m。④卵石Q4al+pl:灰褐、灰黄、褐黄等色,松散~中密,成分以火成岩为主,呈圆形、亚圆形,中等风化为主,磨圆度一般,卵石粒径一般2~16cm,局部地段大于20cm,夹大粒径漂石,粒间主要由黏性土、中砂、粉土和少量砾石充填。卵石含量约40~70%。按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和卵石含量等的差异,将其分为松散卵石(④-1)、稍密卵石(④-2)、中密卵石(④-3)二个亚层:松散卵石④-1:N120击数为2~4击,平均值为3.3击;以层状分布为主,次为透镜体状分布;卵石含量约50~55%,粒间大部不接触,厚度2.9~6.6m。稍密卵石④-2:N120击数为4~7击,平均值为5.7击;以层状分布为主,次为透镜体状分布;卵石含量约50~60%,粒间稍有接触,厚度2.7~4.5m。中密卵石④-3:N120击数为7~10击,平均值为8.9击,以层状分布为主,次为透镜体状分布;卵石含量约60~70%,粒间接触紧密,厚度5.1~6.4m。(三)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强风化泥岩⑤-1:褐红色、紫红色,强风化,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钻孔岩芯呈碎块状、饼状、短柱状,少量成长柱状,易折断或敲碎,用手不易捏碎,敲击声哑,岩石结构清晰可辨,局部渐变为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2.5~4.0m。中等风化泥岩⑤-2: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较发育,结构部分破坏,岩体内局部破碎,局部夹薄层强风化泥岩。该层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芯用手不易折断,敲击声清脆。岩芯采取率达85%以上,岩芯RQD为50%~65%。岩体较完整,局部渐变为砂质泥岩,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地层。地表河流本项目拟建两座小桥跨越牧山干渠,为场地内分布的主要地表水流,经调查,该沟宽约10.0~13.0m。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弱。其余地段主要为分布于场地内较低洼位置的地面积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场地的地下水类型有三种:一为分布于上部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主要受地表排水、大气降水渗透补给,由蒸发、下渗等方式排泄,埋藏较浅,分布范围无规律,水量较小,易于疏排,无稳定水位;二为分布于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地下水迳流补给,以蒸发和地下迳流方式排泄。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得知该场地地下水位变幅为1.50~2.0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经验渗透系数建议取20m/d。三为基岩裂隙水,埋藏在泥岩中,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及隙面充填特征等因素的控制,受邻近裂隙水渗流补给及排泄,本次勘察测得场地上层滞水水位为489.40~496.80m。岩土层工程地质特性根据本次勘察所取得的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结合地区已有工程经验,各岩土层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岩土名称天然重度γ(kN/m3)压缩模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基床系数K(MN/m3)杂填土①-118.0//////素填土①-218.5/610///可塑黏土②-119.56.53015140/12硬塑黏土②-220.012.03518180/15软塑粉质黏土③-118.02.58.0680//可塑粉质黏土③-218.54.52512130//松散卵石④-120.018.0/25180//稍密卵石④-221.024.0/30300/12中密卵石④-322.038.0/38550/15强风化泥岩⑤-121.030.06022280/30中等风化泥岩⑤-224.0/240308004.060

排水设计排水体制和设计标准排水体制排水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设计标准雨水计算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t1=10(min);雨水设计重现期:一般采用P=5年;综合径流系数:ψ=0.65;根据双流区导则,新建及改造的市政雨水管道管径不小于d700。污水管道管径的确定:采用污水面积比流量进行设计计算,单位面积定额指标为1.4L/s·ha。根据双流区导则,新建及改造的市政污水管道管径不小于d600。排水工程设计雨水工程设计设计参数雨水管按满流设计;管材按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考虑,粗糙系数n取值0.013;最小设计流速V≥0.75m/s,最大设计流速V≤5m/s。雨水汇水面积雨水管道汇水面积图水力计算最小流速满足自清要求。雨水排放方案本项目前期雨水总体方案已经过水务及规划评审,本次设计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本次设计的牧星路基本为两端高,中间低,接广牧路亦低,雨水自两端向中间排放,接入头道沟和航兴路拟建雨水系统。雨水管道管径d800~d900,坡度0.2%~4%。污水工程设计设计参数污水管按非满流设计;管材按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考虑,粗糙系数n取值0.014;在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V≥0.6m/s,最大设计流速V≤5m/s。污水服务面积污水管道服务面积图水力计算本设计污水管道为非计算管段。污水排放方案本项目前期污水总体方案已经过水务及规划评审,本次设计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污水自两侧向中间排放,排入航兴路拟建污水系统,污水管径d600,坡度0.2%~2.2%。管材及附属构筑物管材雨水口联络管采用承插式Ⅱ级钢筋砼管,其余雨污水管道中,d<1200采用承插式钢筋砼管,d≥1200采用企口式钢筋砼管。当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Ⅱ级钢筋砼管,当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Ⅲ级钢筋砼管。钢筋混凝土管管材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2009)》标准要求。管道接口及基础管道接口采用柔性橡胶圈承插接口。管道连接所采用的弹性橡胶密封圈的性能应符合《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GBT21873-2008)》的规定。雨水口联络管采用360°砼基础。其余管道当管顶覆土1.0m<H≤7.0m采用砂石基础,当管顶覆土H≤1.0m或H>7.0m时采用360°砼基础。360°砼基础详见大样图,每隔20~25m须设变形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填充。雨水管段接入涵洞前,应采取加强措施,防止管道受力不均匀沉降。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标号为C25,加固入口前1.5m管长范围。当雨、污水支管与排水主管间垂直净距小于0.15m时,对交叉处的排水主管采用C15砼满包。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地基承载力要求:承载力≥0.12Mpa。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填方路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0.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4m,再回填0.4m厚的砂砾石(若下部已为砂砾石,则取消该换填),夯实后作为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基高程。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砂砾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检查井做法详见20S515。检查井盖座须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盖(座)采用五防球墨铸铁雨水井盖(座),承重等级≥D400级。车行道井盖应与道路齐平。位于绿化带、人行道的检查井盖(座)采用五防球墨铸铁雨水井盖(座),承重等级≥B125级。位于人行道的检查井盖采用双层井盖,上加装隐形井盖,井盖应与人行道齐平,盖铺装同人行道铺装。位于绿化带的检查井盖应高出绿化带0.20m。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下部120°范围内采用C15砼振捣充填。排水检查井均加装防坠网。防坠网网绳为高强度聚乙烯材料,网体的网绳直径8mm,网绳由不小于3股单绳制成,单绳拉力大于1600N;防坠网的直径600~800mm,网目边长不大于100mm,承重不低于300kg,网绳断裂:≥3000N;耐冲击:≥500焦耳。防坠落装置须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小于300kg),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已建检查井须相应增设防坠装置。球墨铸铁井盖(座)应符合四川省地方标准《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及维护技术规程(DB5101/T4-2018)》的要求。雨污水检查井盖应有明确标识,不得错盖。检查井爬梯均采用塑钢爬梯,施工时爬梯必须井筒共同浇筑,保证爬梯安全稳固,其余均严格按图集《单层、双层井盖及踏步(14S501)》要求安装。跌水井当井内有支管接入管顶与管顶的落差h≥1.2m时应设竖槽式或阶梯式跌水井,采用20S515国标图集。当井内有支管接入管顶与管顶的落差0.5≤h<1.2m时可用C30混凝土垫层加固,厚20cm,以防冲刷。检查井铭牌新建、改建排水检查井应同步安装“市政排水检查井铭牌”。排水检查井铭牌制作、安装要求:铭牌应固定在井座内壁,铭牌基本内容应包含管道性质、管径、管材、检查井编号、水流方向等基本信息,具体如下图所示:铭牌采用厚2~3mm,大小为80mm*60mm的不锈钢板,腐蚀工艺加工出凹凸字样,文字颜色为黑色。在铭牌四边开一直径约3mm的小孔,方便固定。可用螺栓固定于井座内壁下方。井周回填按照《成都市双流区市政排水管网及泵站设计导则(试行)》第“2.3.10”相关规定,市政道路下的检查井井周100cm范围内应采用C15砼回填加强,并在顶面设置钢筋网。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下部120°范围内采用C10砼振捣充填。防坠网排水检查井内均设置防坠网。防坠网网绳为高强度聚乙烯材料,网体的网绳直径8mm,网绳由不小于3股单绳制成,单绳拉力大于1600N;防坠网的直径600~800mm,网目边长不大于100mm,承重不低于300kg,网绳断裂:≥3000N;耐冲击:≥500焦耳。井筒防坠网安装剖面井筒防坠网安装平图雨水口道路上的雨水口采用双箅偏沟式雨水口,做法参见16S518/43页。交叉口处采用三篦偏沟式雨水口,做法参见16S518/44页,同时雨水口联络管改为d400。雨水口连接管一般采用d300管径,串联3个以3个以上雨水口后采用d400管径,坡度i≥0.01,采用C25砼360°满包。雨水口埋深H=1.0m,底部加深0.3m以沉砂。在道路交叉口及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雨水口应设在该段最低处。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雨水箅顶部与其相接的道路路面低3cm,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在新增加道路开口位置,须将雨水口作相应调整。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的布设应避开人行斑马线。预留支管(井)预留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2.0m处或绿线内处,具体位置详见排水平面设计图。雨水预留检查井加深0.5m用于沉砂。当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低于道路设计标高1.5m以上,或无条件做检查井时,可暂不设置支管检查井,仅将支管伸出路肩墙0.5m,用页岩实心砖将管口封死;道路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高于道路设计标高1.0m以上时则将支管埋至路堑墙脚,支管检查井视地块开发情况适时砌筑。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做好地面标记和施工记录,以便今后查找。为保证今后支管接入时不破坏支管检查井,需预埋一根与支管管径同样大小的管道,长度为2.5m。地块有现状管接入处,需与现状管接通。现状管线迁改根据管探资料,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两端接现状环港路和广牧路均有现状管线,实施道路和管线时需对现状管线进行迁改和保护,保护量计入本工程,迁改量不包含在本项目内。沟槽底换填根据地勘报告,本项目主要地质构成为:杂填土、素填土、黏土、卵石等,本次设计雨、污水管道基本位于稍密卵石范围内。根据地勘报告,稍密卵石层满足设计管基承载力要求。预埋横穿管为便于道路两侧今后管线横穿,设计考虑在道路交叉口及正常段每隔一定设置一处横穿管道,采用4*d400钢筋砼管作为预埋管。埋地管道抗震设计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本工程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标准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本工程所涉及管道及构筑物标准均采用国标图集,满足相关规范抗震设计需求。承插式排水管道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承插连接时,需保证承插到位。管道与检查井洞孔之间采用双层密封胶圈连接。管周回填土均采用符合要求的优质土,密实度做严格控制。海绵城市专篇海绵城市背景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日趋突出。“水少为忧、水脏为患、水多为灾”,水的问题成为困扰各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文件,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6号)中,明确提出应加快成都海绵型城市建设。设计标准及参数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5),成都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按下表执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对应一览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5%60%65%70%75%80%85%降雨量(mm)11.914.417.440.7按成都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片区现状的具体建设情况,本片区周边为建成区,道路项目为新建项目,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70%计,即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降雨量为21.2mm。采用的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4)《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10)6)《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5)7)《成都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试行)》(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8)设计原则1)考虑到成都市影响海绵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高温、降雨量大、部分区域土壤渗透条件差等,设计时不强调下渗回补地下水,强调以滞、净、排为主。2)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景观绿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4)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5)人行道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6)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下渗雨水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海绵城市”总体设计1.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总调蓄容积:—设计降雨量,21.2mm;—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地块汇水面积(ha);综合径流系数计算如下:V=10x21.2x0.67x1.82=258.51(m³)新建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道路总调蓄容积应为:258.51m³。2.工程技术措施本次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道路宽度为25m。根据道路两侧无绿化带的特点,在道路人行道上铺设透水铺装。同时,人行道下60cm处用防渗土工布做防水处理。人行道下收集的下渗雨水由d100PVC管接入相邻雨水口。下雨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行道积水情况。a、径流控制方式车行道排水排入市政管网,人行道排水经透水铺装通下渗到人行道基层,经纵向带孔PVC管收集汇入就近市政管网。b、人行道路面结构本次设计人行道采用透水结构层结构层为:8cm露骨料透水混凝土艺术地坪+15cmC20透水砼基层+15cm级配碎石。c、树池盖板选择传统树池盖板主要采用混凝土盖板、高分子盖板、铸铁盖板等。在增加通行面积的同时,可避免种植池中土壤在雨水天冲刷污染人行道。在海绵城市市政建设中,建议采用100*100陶瓷透水砖为盖板铺装材料,不仅能起到传统树池盖板的作用,还兼具保水保湿功能。上述具体工程技术措施的总有效调蓄容积为:—有效调蓄容积—人行道面积—孔隙率—人行道结构层厚度—有效蓄水系数,取0.75透水系数计算如下:V有效=0.75x4800x0.0435=156.60(m³)新建牧星路东段(环港路——广牧路)道路总有效调蓄容积应为:156.60m³。本次新建道路采用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措施不能满足需求,需周边地块共同实现海绵指标。施工要求施工放线管道中心线应严格按标准横断面管位排列图放线定位,检查井按道路桩号定位,转弯或道路横断渐变段处按检查井坐标定位。为了避免截断管材,检查井井位可沿道路纵向移动不超过1.0m。图中所示检查井桩号均指井中心桩号,检查井桩号与道路中线桩号一致,施工时应注意转弯弧线处井位桩号与中线的关系。施工准备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工程使用的管材及各种产品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具有生产使用许可证。施工前应首先核对与本工程相交(或相接)的外部道路排水管平面位置与高程,确保管线衔接平顺。施工前应了解、探测清楚现状管线位置,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其它已有管线产生破坏。管道安装时宜按先下游后上游次序进行,管道承口朝向施工前进方向。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以免管道及构筑物发生移位。若需分段施工,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管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安全措施施工作业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及当地安监、质检部门要求,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并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平时应经常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管槽开挖基槽开挖前,应对拟开挖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避免施工对其它市政设施及地下管道的破坏。排水管道(渠)开挖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通常当采用砂石基础时按参见06MS201-1执行,基坑宽度为D+2t+2a,当采用砼基础时按GB50268-2008执行,基坑宽度为D0+2(b1+b2+b3);基坑工作面宽度及沟槽边坡严格按相应规范施行。沟槽开挖边坡坡率按地勘报告执行,对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管道采用开槽法施工。当土(石)方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0.2m应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果超挖应进行地基处理。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沟槽开挖的宽度、边坡坡度、分层开挖每层深度应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实际清况确定。人工挖槽时确保堆土安全,堆土高度、距槽口边缘距离及地面堆积荷载应满足规范要求。开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会同有关方面进行验槽。验槽后应即时组织施工进行回填确保沟槽施工安全,避免坍塌。管槽开挖应确保安全,深基坑应跳槽开挖支护,不能长距离开挖,注意防水冲刷。管基及检查井回填管基达到设计强度及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管道基础应落在有一定承载能力(fak≥120Kpa)的原状土层上,如开挖沟槽至设计标高为淤泥、耕植土等不良状况,必须清理至原土后,回填砂卵石至设计标高后再做管道基础。其宽度为沟槽底宽度。如管道沟槽位于填方区,需按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0.5m再反进行开挖施工。基坑图若对某段进行详细设计,则该段按基坑图纸进行施工。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为防止车行道检查井周边地面不均匀沉降,在检查井井周宽1.0m及雨水口周边宽0.5m范围内采用C15商品砼反挖回填,回填深度至井底。管道沟槽回填详图沟槽回填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第4.5节的要求执行。刚性管道沟槽回填土要求(除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采用轻型击实标准,其余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如下:刚性管道沟槽回填部位与压实度示意图Ⅰ、Ⅰ'(管道胸腔)--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90~0.93;Ⅱ(管顶以上0.5m)--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85(要求用木夯夯实);Ⅲ(管顶以上0.5~2.5m)--回填土压实系数≥0.90;Ⅳ(土路床下0.6m)--回填土压实系数≥0.95(土路床下0.6~1.5m)--回填土压实系数≥0.90;其中Ⅰ(I’)、Ⅱ区采用连砂石回填,若Ⅲ、Ⅳ区域与道路设计路基重合,应按道路回填要求进行具体施工,未重合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回填。当雨污水管道位于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土上,沟槽底部换填0.5m连砂石。当雨污水管道位于软弱交接土层时,管道与管道之间采用双层密封圈。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06MS201-2总说明的相关内容。闭水试验雨、污水管道均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有关要求带井作闭水试验。施工降水当管线(特别是污水管线)埋设较深、超过地下孔隙潜水时,应考虑必要的降水措施和坑壁支护措施。施工验收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均应采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时检查验收。上道工序、分部工程未按有关标准验收合格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或相关分部工程的施工。排水系统管养维护涉及现状排水系统井下施工及排水工程建成移交后的运行维护,应严格按照现行《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及《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执行,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危大工程注意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

2018.

3.

28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管线基坑开挖等施工环节可能会出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当基坑开挖深度≥3m

时,

应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并注意:

施工前必须现场踏勘,准确摸清开挖基坑与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的相互关系;

除出土运输车辆外,基坑边10m

范围内不得停放施工重型车辆;

砫泵车停放位置处应做加强处理;

基坑开挖前应在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砂包等材料,发现异情后可采取卸土、回填等应急措施。

发生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