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场平方案施工图设计-边坡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场平方案施工图设计-边坡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场平方案施工图设计-边坡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场平方案施工图设计-边坡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场平方案施工图设计-边坡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13页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场平方案施工图设计边坡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拟建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勘察地勘工程位于工业园区。厂址北距约25公里,距主城140公里。工业园区与生活福利区,横跨乌江两岸,乌江以东为工业园区,乌江以西为生活区,两者相距约10公里。本项目建构筑总占地面积约为7.47公顷,合计112.05亩。本次勘察的建筑主要为碳酸二甲酯装置、罐区、高架火炬、空压冷冻站、循环冷却水站、消防水站、尿素库房、中央控制室、厂区化验室、配电室等。场地按设计整平之后,将会形成部分填方及挖方边坡,其中部分边坡属于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中所规定的高边坡。边坡具体分布见下表:表1-1边坡分布范围序号边坡范围长度(m)边坡(挡墙)高度(m)边坡性质安全等级边坡类型支护形式高边坡情况1AB段126.7682~4土质一级填方、永久重力式挡墙非高边坡2BC段148.34~4.5土质一级填方、永久悬臂式挡墙非高边坡3DE段38.06外露4~8土质、岩土混合质一级挖方、永久桩板式挡墙高边坡4FG段16.452~8岩土混合质一级挖方、永久锚杆挡墙+锚喷非高边坡5GH段70.915~8岩土混合质一级挖方、永久仰斜式挡墙非高边坡6IJKL段106.41.5~11岩土混合质一级挖方、永久仰斜式挡墙+锚喷+锚杆挡墙非高边坡7PQ段255土质一级填方、永久重力式挡墙非高边坡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重庆北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3.04)(3)由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4)《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5)现行的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标准、规定和当地有关法规、条例及规定2.2采用的技术规范(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2)《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4)《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5)《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3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场地地形不平整,形状不规则,场地总体呈北东高西南低。场地高程300.55~345.88m,最大高差45.33m。地形坡角多为25~35°,局部为陡坎。场地地貌总体上属剥蚀浅丘斜坡地貌。整体地形呈现北东高、西南低,场地及临近地块未发现危岩崩塌、落石、滑坡、泥石流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现状整体较稳定。3.2气象、水文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象: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不足,季风影响突出,灾害性天气频繁,光、热、水资源同步等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

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为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时。

水文:拟建场范围内未见池塘、湖泊、水库等大型地表水体,水文条件中等复杂。本次勘察区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大气降雨是该区域内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勘察区域属长江水系,除此外未见其它地表水体。3.3地质构造勘察区场地地质构造隶属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为160°∠30°,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断层。在场内及邻近岩体中可见两组构造裂隙:场区内局部区域处可见基岩出露,在场区沿线测得两组主要构造裂隙:①组产状280°∠76°,张性,裂隙面平直,宽度1~3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充填,裂隙间距2~5m,延伸一般1~3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②组产状350°∠78°,裂隙面较直,宽1~5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充填,裂隙间距1~4m,延伸2.0~5.0m,结合恨差,属软弱结构面。从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可知基岩层间裂隙较发育,属软弱结构面,砂岩、泥岩交界处见泥质薄膜,结合很差。3.4地层岩性根据现场钻探揭示,场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粉质黏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灰岩。其岩性特征至上而下分述如下:3.4.1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层号①):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砂泥岩角砾、块石及黏土组成,碎块含量约10~30%,粒径3-100mm,新近回填,回填时间约3~5年,未被污染。地表可见最大块径约0.8m。系抛填所形成,为新近回填。钻探显示大块石之下存在“架空”现象。未被污染。据钻探揭露,厚度0.80m(ZY23)~20.20m(ZY46)。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粉质黏土(Q4ml)(层号②):黄褐色、杂色,稍湿,可塑,主要由黏粒组成,含大量灰岩块石,碎块含量约10~30%,粒径3-100mm。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角度不整合~~~~~~~~~~~~~~~~~~~~~3.4.2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灰岩(T2L)强风化灰岩(T2L)(层号③-1):灰色,灰白色。矿物成分以碳酸盐矿物为主,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为场地主要岩性,岩芯破碎,呈碎块状。中风化灰岩(T2L)(层号③-2):灰色,灰白色。矿物成分以碳酸盐矿物为主,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为场地主要岩性,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饼状。3.5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属浅丘剥蚀地貌,场地内地表多为人工填土覆盖,覆土厚度变化较大,基岩顶面埋深变化较大,基岩面总体上较平缓,场地东侧基岩埋置较浅,局部地段受人为影响起伏较大,一般基岩面坡角为15~25°,局部陡坎地区坡角大于60°。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多呈碎块状或短柱状,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状、饼状,局部段层理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质较新鲜,相对强风化层较硬,岩芯较完整,采取率较高。3.6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内地形条件为北高、南低,局部地段存在沟壑。地形条件利于地下水径流排泄,部分地表水,滞留在场地内下渗形成上层滞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地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3.6.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内部。部分地表水沿斜坡向场地周侧径流,最终通过周侧市政道路雨水管道排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明显,呈现旱季少雨季多的特征。3.6.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孔隙水主要储存在基岩裂隙、孔隙中,其储存条件受其发育程度的影响。基岩裂隙接受大气降雨及松散层孔隙水补给向地下深部运移,在地形低洼处排泄。构成边坡岩体主要部分的砂岩,裂隙较发育,而且贯通性强,是中等富水性的含水层。地下水随层间裂隙或砂岩孔隙向周侧低处径流、排泄,部分继续向地下深处侵蚀。根据钻探资料及周边调查并未发现规模较大的洼地。在钻孔终孔后均抽干钻孔内残留水观测其稳定水位,据终孔24小时后水位观测,所有钻孔中未见稳定的地下水,说明勘察期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相对贫乏。该场地部分地段填土较深,松散层孔隙水延岩土层孔隙下渗,出现渗流现象。建议施工时设置截排水措施,减少少层间裂隙或砂岩孔隙水对施工的影响。据现场调查,该场地地势较高,拟建场范围内未见湖泊、水库等大型地表水体,总体上,场地水文条件属简单。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见(表2.6.2)。根据地区经验,粉质黏土渗透系数3.70×10-4cm/s,属弱等透水层;灰岩渗透系数3.70×10-6cm/s,属弱等透水层。填土渗透系数1.2×10-2cm/s,属中~强等透水层。表3.6.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判定类别水文地质特征场地类别判定简单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或基础虽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条件差,补给水源少,含水层结构简单,渗透性弱(微),地下水贫乏。√中等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形有自然排水条件,地下水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含水层结构较为复杂,渗透性中等,地下水较丰富。/复杂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形不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含水层结构复杂,渗透性强,地下水丰富。/3.7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周边地质环境调查,场区附近岩、土层无工业污染,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1条和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建议施工时补充采取水或土试样进行腐蚀性试验。3.8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地质勘察及钻探揭露,场地及邻近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取值4.1边坡及支挡结构设计标准(1)本工程永久性边坡,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临时性边坡,设计使用年限2年。(2)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3)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如下表:(4)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人群荷载:4Kpa。(5)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一级边坡,γ0=1.1;二级边坡,γ0=1.0。4.2设计参数取值主要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值见下表:参数岩石名称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水平抗力系数基底摩擦系数岩石与锚固体M30砂浆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MN/m4)(MN/m3)kPa杂填土①6*/0.20*/粉质粘土②10*/0.25*/强风化灰岩③160*/0.40*120*中等风化灰岩③-2(较破碎)/350*0.50*550*中等风化灰岩③-2(较完整)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抗剪强度指标岩体抗拉强度(kPa)临时边坡坡率值(高度≤8m)天然饱和c(kPa)φ(°)杂填土①20.0*(天然)21.0*(饱和)\\\5*(天然)2*(饱和)26*(天然)22*(饱和)\1:1.75*粉质粘土②19.8*(天然)20.5*(饱和)\\150*22.90(天然)20.10*(饱和)11.60(天然)11.30*(饱和)\1:10*强风化灰岩③-124.9*\\400*\\\1:10*中等风化灰岩③-226.232.325.29590100030.82801:0.4*结构面裂隙①\\\\3015\裂隙②\\\\3015\层面\\\\5018\备注:带“*”号的数值为经验值。5边坡支护设计5.1AB段、BC段(1)工程地质评价按设计标高平场后,AB段、BC段将在现状地面以上形成0.5~4.5m高的填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2)支护设计设计AB段采用重力式挡墙、BC段采用悬臂式挡墙进行支挡。重力式挡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悬臂式挡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挡墙基础以压实填土为持力层,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做法详见重力式挡墙及悬臂式挡墙大样图。5.2DE段(1)工程地质评价按设计标高平场后,DE段将形成1~10m高的挖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由于岩土界面相对较陡,土体可能沿岩土界面发生滑动,同时该段边坡为顺向边坡,开挖后也可能沿层面发生滑动。(2)支护设计由于DE段边坡为顺向坡,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采用桩身尺寸1.25mx1.6m的人工挖孔桩,桩心间距4m,桩身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以设计地面2m以下为嵌固段,桩身设置1-3排锚索。5.3FG段、GH段(1)工程地质评价按设计标高平场后,FG段、GH段将形成1~12m高的挖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2)支护设计由于受用地红线的限制,FG段设计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锚喷进行支护。GH段设计采用仰斜式挡墙+局部墙顶锚喷进行支护。仰斜式挡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板肋式锚杆挡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挡墙基础以基岩为持力层,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做法详见仰斜式挡墙及板肋式锚杆挡墙大样图。5.4IJKL段(1)工程地质评价按设计标高平场后,IJKL段将形成1~12m高的挖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2)支护设计由于受用地红线的限制,IJ段受红线限制,设计采用仰斜式挡墙+墙顶土层锚喷进行支护。JK段设计采用放坡+锚喷进行支护,土层坡率缓于1:1.5,岩层坡率1:0.75至1:1。KL段设计采用板肋式锚杆挡墙+锚喷进行支护。土层坡率缓于1:1.5,岩层坡率1:0.75至1:0.3。仰斜式挡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板肋式锚杆挡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挡墙基础以基岩为持力层,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做法详见仰斜式挡墙及板肋式锚杆挡墙大样图。5.5PQ段(1)工程地质评价按设计标高平场后,PQ段将形成5m高的填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2)支护设计该段边坡设计利用现状挡墙,由于PQ段为现状路口,平场后将存在缺口,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重力式挡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挡墙基础以基岩为持力层,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做法详见重力式挡墙大样图。6耐久性设计(1)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二a类(2)材料的耐久性要求C25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满足最大水胶比为0.6、最小水泥用量为26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15%、最大碱含量为3kg/m3。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满足最大水胶比为0.55、最小水泥用量为28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8%、最大碱含量为3kg/m3。C35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满足最大水胶比为0.5、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8%、最大碱含量为3kg/m3。(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详见各结构配筋图。7材料与质量要求设计中选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并应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颁发的产品标准;主要建材应经质检部门抽检合格并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能使用。(1)钢筋:钢筋采用HPB300、HRB400钢筋,钢筋必需具备出厂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2)钢绞线及锚具:图中φs表示无粘结低松弛高强钢绞线,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的7丝标准型钢绞线,其强度标准值≥1860MPa。锚具、夹具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的要求。(3)混凝土等级:悬臂式挡墙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板挡墙采用C35混凝土浇筑。(4)注浆材料:锚索采用M35水泥砂浆。锚杆采用M30水泥砂浆。(5)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6)混凝土强度不得采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应选用最佳配合比、良好的骨料级配、合理的砂率和水灰比以及适度的振捣和加强养护来达到其强度要求,避免水泥用量过大而出现收缩裂缝。(7)混凝土的集料:石子不得采用强风化岩石,要求有良好的粒径级配,拌合水应无侵蚀性并满足强度要求。(8)砂:水泥砂浆注浆料中采用中砂,砂子粒径不宜大于2mm,并要求含泥量不应大于3%(以重计),砂中有害物质(如云母、轻物质、有机质、硫化物等)含量应低于1%。(9)水:拌合水宜为饮用水,水中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1%,氯盐含量不超过0.5%且不得含有糖类、悬浮和有机质。(10)填料可采用开挖产生并经破碎处理后的岩体,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块石粒径不应大于2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压实填土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同时,作为路基的填料应满足道路设计相关要求。8施工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试验与检测要求8.1挖方施工技术要求(1)不宜在雨季施工,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应做好规划,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使坡体开挖处于干作业状态。并对坡顶地表未在开挖范围内的裂隙进行封闭处理,之后才可进行坡体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2)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的顺序,严禁超挖。在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且上一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坡体开挖,并对支护结构进行保护。(3)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边坡附近(一倍边坡高度)的土石方开挖施工严禁放炮,应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开挖方式。(5)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6)应及时清除坡顶可能滑移的土体及可能掉落的危岩块体,加强坡顶安全防护措施。(7)场地中易于风化、在空气中易干裂、遇水易软化的基岩,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封闭。(8)边坡土石方开挖须严格按照逆作法施工,边坡开挖临近设计坡面时应采用人工修坡平整,减小扰动,并及时支护。(9)顺向坡区域禁止爆破开挖。(10)挡墙及管道基坑开挖临时坡率建议值:杂填土层1:1.5、强风化岩层1:1、中风化岩层1:0.5,若基坑开挖放坡条件受限时,可采用支撑加固开挖等方法以减少占地,同时应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及边坡稳定情况,合理调整基坑临时放坡坡率,确保施工既经济又安全,工程量以实际收方为准。开挖应采用跳槽施工,严禁全断面施工。8.2填方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保持基底干燥,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作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避免积水软化地基。(2)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植被、耕土、淤泥等,当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按坡面图所示开挖成台阶状,台阶通过参建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上部回填。(3)填料可采用开挖产生并经破碎处理后的岩土体,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块石粒径不应大于2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压实填土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同时,作为路基的填料应满足道路设计相关要求。(4)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5)填土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虚铺厚度为0.3m,每层填土压实质量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下一层,施工单位应作好每一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并完善签字手续。(6)填筑质量检查及验收1)在填筑上一层土体时,应先对已碾压过的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每400m2设置不少于一个检查点。2)填土高度每增高2.0m应进行一次阶段验收,压实度、重度、设计坡率等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填筑施工。8.3仰斜式及重力式挡墙施工要求8.3.1施工准备(1)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熟悉场地状况,更好地组织施工。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方联系。(2)施工前应对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做充分调查核实,确认其种类、埋深、位置、尺寸,并同这些管线、设施的主管部门现场核对,协商施工前、后的处理方法。(3)施工放坡、弃土堆放等临时工程及拆迁需要超出道路红线的临时用地,请及时告知用地单位并与其协调,确保工程顺利建设。(4)工程涉及的岩石开挖尽量减少或避免爆破施工,减少噪声等环境污染。8.3.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1)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施工要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以及施工划分,如钢筋固定、混凝土运输路线,浇筑和振捣方法,混凝土测温点布置,测温方法记录制度,报警及控制方法,施工缝处理等。(2)基础及墙身重量大,因此要考虑施工固定的钢支墩及斜撑以确保支架稳定。(3)连续浇筑时宜实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内部温度和温度陡降,严格控制温差≤25℃,陡降≤10℃。(4)为降低温差,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粉煤灰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并采用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5)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平行施工。计算好浇筑速度,采用分层斜浇筑,使上下层混凝土的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浇筑面分界处不得漏振。混凝土应防止集中堆积,宜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敞坡度,然后进行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的插入深度,严禁振动钢筋。浇筑面分界处不得漏振,宜连续一次性浇完,尽量不留施工缝。(6)要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防止上下左右前后各浇捣层间搭接时间超出混凝土初凝时间形成施工冷缝。(7)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如混凝土振捣后泌水较多,抽干后还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减少表面收缩裂缝。8.3.3挡墙施工(1)严格按照平面位置进行挡土墙的定位。(2)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3)填料可采用开挖产生并经破碎处理后的岩土体,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块石粒径不应大于2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压实填土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同时,作为路基的填料应满足道路设计相关要求。(4)需待墙身强度达到80%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分层填筑碾压,每层的厚度不得大于0.5m。如回填区域属于道路路基范围,回填的密实度应严格按照道路路基要求执行。当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按坡面图所示开挖成台阶状,台阶通过参建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上部回填。(5)挡墙应跳槽开挖、分段施工,不得大面积开挖,以免造成边坡垮塌。(6)挡墙混凝土可分段、分层浇注,但施工缝需经凿毛、插筋等方式处理并清洗干净。(7)墙身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0mm,间距10m。在地形、地质变化处以及填挖分界处,应增设伸缩缝。缝中以浸透沥青的木板或沥青麻丝填塞,填塞深度200mm。(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规定的基底容许承载力,施工中如地质情况与设计有较大出入,请及时与设计方沟通联系。(9)墙趾处的基坑在墙身砌筑一定高度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作成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的稳定。8.4桩板挡墙施工要求8.4.1施工工序清理场地→施工临时截、排水设施→定位放线→跳2桩开挖挖孔→清孔→浇筑封底混凝土→桩身钢筋制作及安装→桩身混凝土浇筑→待桩全部实施完成、桩身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施工挡板→挡板完成后再分层填筑(含砼隔墙)→填筑至锚索上1m处施工锚索→逐层施工,直至回填完毕。8.4.2桩的施工要求(1)钻孔桩工程1)本工程桩身采用钻孔灌注桩,为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是否适宜,桩在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试成孔数目不宜少于2个;2)钻孔桩应分段跳桩开挖,间隔2根开挖1根,待上一批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后,方可进行下一批桩身开挖。3)浇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4)钻孔桩挖至设计标高时,应通知地勘、设计和监理单位验槽,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3)钢筋制与安装要求1)直径小于16mm的钢筋可采用焊接,当采用焊接连接时,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钢筋长度),双面焊长度不小于5d,焊接后钢筋应位于同一直线上,其接头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直径16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Ⅰ级,并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错开接头。2)水平钢筋(箍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3)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4)混凝土浇筑要求1)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应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灌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浇灌前先抽空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浇灌桩身混凝土。3)浇灌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80-100mm。4)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5)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项评审,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可靠安全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8.4.3挡土板的施工要求(1)待支护桩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采用逆作法、从上至下分层进行土石方开挖、施工桩间挡土板,每层宜一个锚索间距。(2)钢筋接长:直径大于等于16mm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Ⅰ级。直径小于16mm的钢筋可采用焊接,当采用焊接时,单面焊搭接长度10d,双面焊5d。焊接后钢筋应位于同一直线上,其接头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3)挡板钢筋连接1)挡板横向钢筋可采用预留方式与桩进行连接,钢筋锚入桩身长度不小于35d。也可采用植筋方式,钢筋直径为18mm,植筋钻孔孔径为22mm,挡土板与桩的搭接处应保证接触面的平整。2)挡板横向钢筋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一般段:35d。3)植筋施工流程:弹线定位→钻孔→清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绑钢筋浇筑混凝土。①植筋锚固胶材料要求植筋胶采用A级胶,锚固胶的性能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对获准使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添加掺料。植筋用锚固胶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d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的规定。②钻孔:根据设计间距,标注出植筋位置。经验收合格,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钻孔。钻头始终与岩壁或者挡墙表面保持垂直。③清孔:用不掉毛的毛刷,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和碎渣带出,再用空压机吹出浮沉。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壁,不能用水擦洗。④钢筋处理:钢筋锚固部分要清除表面锈迹及其他污物,一般采用角向磨光机配钢丝刷除锈,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⑤注胶:锚固胶要选用合格的植筋专用胶水,产品应有合格证明。注胶要从孔底开始,为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孔深的1/3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应扣除钢筋体积,孔内注完胶后应立即植筋。⑥植筋:将配置好的结构胶注入孔内,并将结构胶涂于钢筋锚固端(宜2~3mm),然后缓慢将钢筋插入孔内,同时要求钢筋旋转,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排出孔内空气,钢筋外露部分长度保证工程需要。植筋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护,24h之内严禁有任何扰动,以保证结构胶的正常固化。8.4.4锚索施工要求(1)锚索由1×7φ15.2-1860标准型预应力钢绞线组成,钢绞线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应要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要求。预应力锚具和连接锚索的部件承载力不应低于锚索极限承载力的95%,且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及连接器必须符合现行规范《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等的有关规定。(2)钻孔要求1)锚孔定位偏差不应大于20mm,偏斜度不应大于2%。2)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应超过设计长度0.5m,尚需确保锚索自由段长度的设计要求。4)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5)钻孔岩芯应进行编录,钻孔过程中如发现岩溶,锚索锚固段应从穿透岩溶部位算起,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6)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锚固段成孔应采用干作法施工。(3)锚索组装与安放要求1)锚索组装前,钢绞线应除油污、除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2)钢绞线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m设一个隔离架,杆体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钢绞线及排气管应捆扎牢固,捆扎材料不得使用镀锌材料。3)在编排钢绞线时应同时安放注浆管和止浆密封装置;4)杆体自由段采用无粘结锚索,应用塑料管包裹,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料管口应密封并用铅丝帮扎紧密;5)止浆密封装置应设在自由段与锚固段的分界处,并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6)宜用密封袋作止浆装置,密封袋两端应牢固帮扎在锚索体上。被密封袋包裹的注浆管上至少应留有一个进浆阀;7)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注浆管宜随锚索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头部距孔底宜为50~100mm。杆体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4)注浆要求1)采用M35水泥砂浆。2)浆体配制的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0.38~0.50;3)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在初凝前用完。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4)注浆管用高压胶管或塑料软管加工,直径(曲)宜为25mm。注浆完毕后,须拔出注浆管。(5)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6)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注浆;7)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8)一次常压注浆作业应从孔底开始,直至孔口溢出浆液;9)注浆压力2.0Mpa;10)浆体强度检验用试块数量:每30根锚索不应少于1组,每组试块应不少于6个,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5)锚索防腐要求1)自由段防腐:每根钢绞线除锈、除油后先在锚索表面涂刷沥青船底漆,然后包裹沥青玻纤布,再在沥青玻纤布上刷沥青船底漆,并再包裹沥青玻纤布,形成二涂二布,最后装入塑料套管中,自由段套管两端200mm长度范围内用黄油填充,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最终形成双层防腐;自由段宜选用无接头的套管,当有接头存在时,接头处搭接长度应大于50mm,并用胶带密封;锚索自由段长度不少于5m,为无粘结预应力锚索,锚索自由段岩壁与套管间需采用M35砂浆满灌;2)锚固段防腐:钢绞线除锈、除油后,采用水泥砂浆防腐,施工中应使锚索位于锚孔中部,要求杆体周围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3)锚头防腐:锚索张拉锁定、二次灌浆完成后封口,锚头的锚具需除锈后涂防腐漆三度,从锚具量起留100mm的钢绞线,并做厚度不小于100mm的1:2水泥砂浆保护层,再用钢筋网罩封闭,并做100厚C30细石混凝土外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6)本工程在锚索施工前,在设计的锚索位置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接强度特征值、锚索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及锚索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2的要求进行每种试验锚索数量均不少于3根。(7)预应力锚索张拉及琐定1)锚索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2)锚固体及外锚墩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张拉及锁定,同时张拉的两根锚索的间距不应小于2倍锚索间距;3)锚索正式张拉前应取0.1~0.2倍锚索设计轴向拉力值进行预张拉1~2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索体完全平直。4)锚索张拉应分两次逐级张拉,第一次张拉值为锚索张拉控制应力(锚索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0.65倍钢绞线强度标准值)的70%,两次张拉时间间隔不宜小于3~5天,为减少预应力损失,宜进行锚索设计预应力值1.05~1.10倍的超张拉。5)当压力表无返回现象时,方可进行锁定作业,锚索锁定荷载见下表10.3.4,若预应力损失过大,应进行整体张拉与重新锁定。(8)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后,才能进行下一级土石方开挖。(9)因XX段坡顶有拟建主体建筑,故在支护桩施工前应对工程桩和支护桩进行逐个放线定点,合理协调锚索水平向倾角后方可施工,以免工程桩与锚索交叉相互影响。锚索成孔工艺应全长均采用干成孔作业,填土段锚索应增设钢套管,采用跟管钻进工艺,一孔一管,套管跟进后不再拔出,钢套管壁厚≥6mm,内径≥198mm,需贯穿整个土层并深入基岩面深度≥500mm,锚索自由段位于后期填土体内部时还应先设置混凝土保护墙,再按前述要求设置同等规格钢套管,混凝土保护墙及钢套管具体做法详见本次设计大样图。8.4.5检测与试验要求(1)锚杆(索)基本试验及验收试验1)基本试验:锚杆(锚索)施工前施工前必须进行基本实验,基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实验锚杆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锚固体与中风化基岩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基本试验采用128孔径90mm共3根进行试验,锚固体砂浆为M35,试验锚固长度为2.4m,锚杆最大试验荷载为150KN,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锚杆试验的要求加荷及试验要求进行试验,并最终确定锚杆锚固体与中风化砂岩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当其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小于380kPa时,请通知设计人员对锚固长度进行调整。②锚杆(索)基本试验根数为不小于3根。2)验收试验: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①锚杆(索)验收试验荷载值详见锚索大样图,每种类型锚索的试验根数为总数的5%,且均不少于5根。②锚杆试验方法参见《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3。(2)桩的检测要求1)锚拉桩应进行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检测方法应采用预埋管声波透射法。检测方法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确定,检测数量取100%。2)对检测结果有怀疑的抗滑桩,应采用钻芯法进行补充检测,强度等级评定参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执行。3)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做出试压结果。(3)岩体试验要求桩孔开挖过程中,应按相应规范钻取桩嵌固起算点及桩底处岩芯并做试验,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值不得低于17MPa。(4)施工编录要求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将锚索的钻孔、桩的开挖过程视为再勘察过程对待,施工中务必做好地质编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立即通知勘察、设计单位,及时调整有关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5)植筋检测试验在植筋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测试验按《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附录C执行。试验荷载应满足下表要求:植筋拉拔试验荷载钢筋直径(mm)试验荷载(KN)钢筋直径(mm)试验荷载(KN)1240167214551891(6)桩的定位要求支护桩允许偏差项目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1桩身断面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全数检查2桩位±50mm3桩的垂直度≤0.5%桩长,且不大于200mm8.5锚杆挡墙施工要求8.5.1施工程序本工程锚杆挡墙必须采用逆作法施工,每阶施工高度为1根锚杆竖向间距。第一阶(0~1.5m)边坡开挖→钻孔→锚杆钢筋制作→锚杆安装与注浆→肋柱钢筋制作与安装→肋柱混凝土浇筑→生植袋施工→第二阶边坡施工(1.5~4m)→第三阶边坡施工(4~6.5m)→…8.5.2锚杆施工(1)锚杆为普通砂浆全长粘结锚杆。杆体采用HRB400螺纹钢筋。使用前须除锈。(2)锚杆开孔偏差应小于20mm,孔斜偏差应不大于5%;孔深需大于设计深度50cm。(3)钻孔完毕下道工序施工前应将孔内岩粉和积水吹洗干净。(4)在距锚杆作业区20m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5)锚杆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0.5Mpa。(6)锚杆防腐:锚固段:锚筋除锈后,应使锚筋位于锚孔中部,并确保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自由段:锚筋除锈后刷沥青船底漆两遍,再裹沥青玻纤布二层。8.5.3肋柱及格构施工要求(1)肋柱施工前应清除开挖过程中的碎屑及松动体。(2)肋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3)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均采用自然锚固,结构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35d。(4)HPB300级钢筋两端必须加弯钩。(5)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6)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分为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钢筋接头。钢筋的接头,不应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2)受力钢筋直径≥16mm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接头等级为Ⅰ级。3)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类、板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4)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300mm。5)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6)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7d(d为连接钢筋的较大直径),凡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长度内的机械连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7)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受拉钢筋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受压钢筋不限。8)采用焊接接头时,焊缝长度:双面焊≥5d,单面焊≥10d;柱类构件可采用焊接。(7)开挖坡面应平整顺直,格构必须贴原状岩土体浇筑,严禁因坡面不平整而在格构后回填岩土体,确实因开挖坡面难以平整时,应在格构后开挖面凹处回填与格构同标号的混凝土。8.5.4试验及检测要求(1)施工前应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锚杆试验的要求加荷及试验要求进行基本试验,并最终确定锚杆锚固体与中风化基岩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当其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小于550kPa时,请通知设计人员对锚固长度进行调整。(2)施工前施工结束后应进行锚杆验收试验,验收试验的根数为每种锚杆总数的3%,当不足5根时,取5根。锚杆验收试验荷载:锚杆规格(mm)试验荷载(KN)1根322009边坡监测9.1监测原则和内容为了保证边坡工程在施工和运行中的安全,对工程进行安全监测。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应考虑其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特点。监测内容如下表所示:表9-1边坡监测原则及测点布置位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位置一级边坡二级边坡三级边坡坡顶水平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应测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应测应测选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和墙面及整体倾斜应测应测选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选测锚杆(索)拉力外锚头或锚杆主筋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可不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可不测9.2边坡监测规定(1)施工过程中业主应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施工监测,永久边坡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小于两个水文年。临时边坡竣工后的监测时间同临时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但需考虑临近地块开发时间因素。(2)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3)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方向。(4)当边坡变形曲线出现异常时,应加密测点和监测频率,必要时加强围护措施。(5)当边坡变形值突变时,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待变形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6)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9.3边坡监测报警工况(1)有软弱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有水平位移迹象或支护结构受力裂缝有发展;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或支护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允许值;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3d大于2mm/d。(2)土质边坡坡顶邻近建筑物的累计沉降、不均匀沉降或整体倾斜已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允许值的80%,或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度变化速度已连续3d每天大于0.00008;(3)坡顶邻近建筑物出现新裂缝、原有裂缝有新发展;(4)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屈、断裂、松弛或破坏的迹象;(5)边坡底部或周围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7)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已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9.4施工险情应急处理1、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险情状况采用下列应急处理措施:(1)坡底被动区临时压重;(2)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应严格控制卸载程序;(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4)临时加固支护结构;(5)加强险情区段监测;(6)立即向勘察、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及时按施工现状开展勘察及设计资料复审工作。2、边坡施工出现险情时,施工单位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及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汇编等工作。3、边坡施工出现险情后,施工单位应会同相关单位查清险情原因,并应按边坡排危抢险方案的原则制定施工抢险方案。4、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抢险方案及时开展边坡工程抢险工作。10危大工程根据重庆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22版)渝建质安[2022]110号。本工程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下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或环节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