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暗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隧道暗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隧道暗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隧道暗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隧道暗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道路及配套工程隧道暗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某道路及配套工程 隧道暗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某XX有限公司某道路及配套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八年五月目录TOC\o"1-3"\h\u16963一、工程概况 -19-3、环境保护措施(1)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做好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负责制度。(2)设兼职环境监察人员,从事工地的施工环境管理工作,施工作业队设兼职环保员,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工作。(3)建立健全各种生产的环境保证制度,并辅以配套办法保证实施。(4)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水土保持与水务、土地管理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做好水土保持方案。(5)施工中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预想,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环境因素制定环境预防措施,对所有分项工程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环境要求交底。(6)加强环境检查,由项目部组织月检查,各作业队组织旬检,专职安全检查员进行日检,及时纠正影响环境保护的行为。(7)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做到提高认识,防治结合,讲求实效,保护环境的目的。(8)合理利用土地、水、煤、电等能源和资源。建立水、电、油等原(辅)材料和办公用品消耗台帐,推行限额使用制度。(9)合理有效利用资源,防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植被的破坏。(10)将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与环境保护实施综合一体化管理。4、现场文明施工基本要求(1)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施工现场总代表人的姓名、开、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标牌的保护工作。(2)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当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卡。(3)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现场堆放的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措施。(4)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用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5)施工机械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施工机械进场须经过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建立机组责任制,并依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6)应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随时清理建筑垃圾。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应当设置施工标志,并对沟井坎穴进行覆盖。(7)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8)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各类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并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供应等应当符合卫生要求。(9)应当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在现场周边设立围护设施。(10)应当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区施工,或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应当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11)施工现场发生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处理,依照《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执行。5、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现场布置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均按照经监理、业主审定后的《现场平面布置图》要求设置,在施工便道进出口和岔道处均设立醒目路标。施工现场做好防排水设施,现场始终保持平整、干净、整洁,不得出现泥泞,大面积积水。搅拌站、沙石料场、钢筋加工间、结构件加工间,地面要硬化处理,搅拌站应做好排水设施,加设沉淀池,沉淀泥沙后才可接入现场排水系统。(2)现场标示牌①施工现场入口处均应设有安全警告牌,严禁非生产人员、车辆进入施工现场。②在施工重要工点现场设立大幅宣传牌。③现场部会议室上墙内容应包括组织机构图、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工区路线平纵面图,大型结构物平纵面图、进度柱状图、晴雨表等。④各分项工程施工要有显示牌。(3)管理人员挂牌上岗现场所有施工人员均佩带胸卡上岗,管理人员一律戴红色安全帽,各施工队操作人员一律戴黄色安全帽。(4)作业面①各工序作业面管线连接要专人负责,连接顺直、不凌乱、不得随意乱扯乱接。②作业机具应置于规定地方,不得乱扔乱放。③各作业面施工应坚持“活完、尽料、脚下清”的原则,下班前应专门清理,以保证现场整洁。(5)管线布置①各责任区管线架设应统一规划,在考虑节约用料的同时应注意标准、美观、直线处平直,转弯处圆顺,线条清晰,不乱扯乱放。②所有管线布置,必须全管段统一标准架设安装。(6)施工现场、料场、驻地等文明施工保证措施①施工现场、料场和生活驻地要统一规划,统筹部署,规范整洁,施工使用的机具、设备要集中停放,材料要分别堆码标识,灰、砂、石等大堆料有防风防雨措施,特别是有毒和危险物品,实行专人专项管理,严格保管制度;②施工和生活用电要统筹安排,严禁乱拉乱扯电线,闸刀箱要上锁,带电部分要有明显的标志;③工地现场要挂有文明施工标牌、条幅,采用多种形式向项目部成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提高全员文明施工意识;在工地醒目处设立工程简介牌,各工序设立施工牌。加强施工用水、用电管理,做到无常流水、常明灯;④施工现场固定机械设备要及时清洗养护,且必须搭棚防护,设备旁必须悬挂操作规程牌和设备标牌;在施工现场的各类砂浆、砼,必须悬挂配合比标牌;⑤施工人员上岗要着装整齐,配戴与所从事施工范围相一致的施工证。⑥在危险地带施工时,设立明显的标志,提醒施工人员和行人注意。⑦施工中,负责保护施工范围内相关建筑物、管线,以保持周围环境协调。⑧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施工场地清理,原材料及施工机具堆码、摆放整齐,机械车辆停放有序,保证施工场地整洁、美观。(7)保护周围建(构)筑物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物、构筑物保护的原则是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制订在施工期间保护施工场地附近既有建(构)筑物及设备的有效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措施进行保护。禁止在桥梁、信号设备、交通标志等处卸砂石料、钢材、水泥等施工用料。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既有房屋,如发生由于施工原因造成对既有房屋的损坏,应及时修复,对施工地点较近的建(构)筑物采取围挡,遮护等保护措施,使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损坏和污染。施工中对影响施工的交通用水、信号、电力设备严格按设计要求制定过度方案,保证既有设施正常使用。施工结束及时按原标准恢复。尽量减少对既有建(构)筑物及设备的施工影响,保证既有建(构)筑物及设备正常使用,对损坏的既有建(构)筑物及设备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按原标准恢复。(8)做好交通配合的措施建立、健全本工程项目强有力的道保体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成立以项目部综合办公室领导的保通小组,全面负责本工程的道路畅通。在作业队内成立临时道路保证小组由作业队长任小组长。同时项目部选派人员到驻地附近的交通部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各车站附近发生施工干扰交通时,配合交警疏导交通。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关于建设工程施工路段确保既有公路畅通的有关规定,将确保既有公路畅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始终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既有公路交通有影响的工程,配合建设单位,同当地政府、公安交警部门及公路管理部门在工程起点设立通告,说明工程情况、交通维护的措施及对行人、车辆通过施工地段的具体要求等。在施工地段的两端竖立显示正在的警告标志,施工标志牌,并设专人疏导交通。对既有道路、临时便道、便桥要经常检查,加强日常养护,保证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做到路面平整、无坑槽,路拱适度、无积水,边沟排水畅通,干燥路段经常洒水养护,泥泞路段及时换填材料整修,便桥要保证泄洪排水畅通。施工现场,采用便道通过时,夜间必须设置照明设备,以确保行人车辆安全。在单车道维持通车地段的适当地点放置会让处,如交通量大时,实行交通管制,配置专人和通讯设备,指挥交通,疏导车辆。施工所用的工程材料,严禁堆放在既有公路上,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不得在既有公路上停置。(9)防止扰民的措施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严禁滋事扰民,搞好施工队伍与政府、居民的关系。教育全体员工遵守当地政府的各项法规,依靠当地政府解决发生的问题,做到遵纪守法、行为规范、文明施工。加强职工队伍的素质教育,经常进行普法宣传,杜绝职工打架斗殴、赌博、酗酒闹事等现象。项目部要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职工外出请假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对于蓄意闹事者坚决清理出本工程施工。(10)治安管理主动拜访当地街道及有关部门、驻地村委会,以取得地方支持和帮助,服从当地政府的检查指导,维护地方治安。加强对外来人员、流动人员的检查和控制,主动到公安机关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件,在派出所备案,并配合公安机关对重点治安对象加以防范。设立专门的保卫机构,统一领导治安保卫工作。在作业队设置现场保卫干部,组织成立治安联防小组,外靠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内靠自己切实做好治安工作。加强治安宣传教育,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广泛的守法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守法自觉性。施工区段内发生各类案件,保卫干部必须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报告,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11)配合施工顺利进行的外协措施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外协措施。项目开工前积极与业主和地方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联系,协调征地、拆迁及保证运输交通畅通,安全配合工作。积极向沿线居民宣传本工程的重要性,让居民充分了解工程建设是造福于民的举动。施工过程中发生阻挡施工,哄抢物资等有碍工程进展时,要积极进行说服、劝说工作,必要时与保安人员协同地方行政、治安部门协调处理。积极主动的与沿线有关单位和驻地居民取得联系,争取他们对施工的支持和理解,加强团结互助和路地合作,共同搞好施工外围环境。(12)与有关单位的配合措施①与业主单位之间的配合措施自觉接受业主领导,主动参加征地、拆迁洽谈工作,集体办理建设土地征用、青苗树木补助、房屋拆迁、清除地物等工作。负责取弃土、大型临时设施所占的租地工作。及时编制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报送业主审定后,组织实施。按期向业主报年、季度施工计划,用量计划,年、季、月工程统计表,质量、安全事故报表。及时提报验工计价资料,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和竣工结算。②与监理单位之间的配合措施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检查、检验,尊重监理工程师的权威。在通知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检查前,首先严格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按照规定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并于隐蔽前48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检查,按时向监理工程师报送各类检查、压实试验记录及质量报表,主动配合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抽样、检查。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报送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重点、关键工程施工方案,取得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才予以实施。(13)创建文明工地计划本工程确保创重庆市市级文明工地,争创国家级文明工地。(14)现场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①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②高大建筑物清理施工垃圾时,要使用封闭式的容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严禁凌空随意抛散。③施工现场道路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形成制度,防治道路扬尘。④对于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的运输、存储要注意遮盖、密封,防止或减少飞扬。⑤车辆开出工地时要做到不带泥沙,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⑥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朔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或恶臭气体的物质。⑦机动车都要安装减少尾气排放的装置,确保符合国家标准。⑧工地茶炉应尽量采用电热水器。若只能使用烧煤茶炉和锅炉时,应采用消烟除尘型茶炉和锅炉,大灶应选用消烟节能回风灶炉,使烟尘降至允许排放范围为止。⑨市区内建筑工程已不允许搅拌混凝土。在允许设置搅拌站的工地,应将搅拌站封闭严密,并在进料仓上方安装防尘装置,采用可靠措施控制工地粉尘污染。(15)施工过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做土方回填。②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现场水磨石的污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在排放,最好将沉淀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③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库房地方进行防渗处理。④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时可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治污染。⑤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措施。⑥化学用品,外加剂等要妥善保管,库内存放,防治污染环境。(16)施工现场噪声的防治措施①声源控制从声源控制,这是防治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Ⅰ、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如就降低振捣器、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Ⅱ、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即在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燃气机,内燃机及各类排气防空装置等进出风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消声器。②转播途径的控制Ⅰ、吸声: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形成的共振结构吸收声源,降低噪音。Ⅱ、隔声:应用隔声结构,阻碍噪声向空间传播,将接收者与噪声声源分隔。Ⅲ、消声:利用消声器阻止传播。允许气流通过的消声降噪时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Ⅳ、减震降噪:对来自震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17)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①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建筑渣土可视其情况加以利用。废钢可按需要用做金属原材料。对废弃物应分散回收,集中处理。②减量化处理:减量化是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等减少其最终处理量,减低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③焚烧技术:焚烧用于不适合在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处置的废物,尤其对于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可以用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处理应使用符合环境要求的处理装置,注意避免对大气的二次污染。④稳定和固化技术: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物包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可迁移性,使得污染减少。⑤填埋:填埋时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最终技术,经过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废物残渣集中填埋进行处理。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尽量使需处置的废物与周围的生态环境隔离,并注意废物的稳定性和长期安全性。(18)水土保持措施永久用地范围内裸露地表用植被覆盖。临时用地范围的耕地采取措施复耕,其余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植树木绿化或整修后用于其他经济发展。施工现场作业产生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作业时严格控制污水流向,在合理位置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除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污水,严禁直接排入排水设施。混合料拌合机及运输车清洗废水排放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除。驻地生活区内设置垃圾点,垃圾集运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存放。厕所建设达到统一标准,做好厕所卫生的清洁和管理工作。同时做好驻地的绿化、美化、净化。指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案,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弃渣,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撒落。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益。各类垃圾及时清扫、清运,不随意倾倒,每班清扫、每日清运。施工现场无废弃砂浆和砼,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理,砂浆、砼运输时采取防落措施。完工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做到“工完料净”,不给周围环境遗留工程垃圾,对于偿还用地,待工程完工后,覆盖熟土,恢复耕作条件。(三)监控量测1、监测目的1)通过监测信息,检验支护参数及控制爆破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据此调整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及控制爆破设计参数,使隧道的修建成本更趋合理。2)通过监测信息,提供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的信息,据此确定二次衬砌的最佳施作时间以及隧道最终稳定的情况。

3)通过监测信息,及时掌握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衬砌、周边建(构)筑物等相关工程的影响,为施工方案的选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判别既有隧道衬砌、周边建(构)筑物等相关工程是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2、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监测项目根据需要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具体详见下表表5-3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监测项目方法及工具布置量测时间段要求及目的1~15天16天~1个月1~3个月3个月以后必必测项目洞内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洞外观察地质罗盘、数码相机开挖后和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爆破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洞内观察:对岩性、岩层产状及结构面发育特征、地下水类型及涌水。洞内观察:地表有无裂缝。拱顶下沉全站仪、水准仪、钢尺或侧杆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1~3个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监测隧道拱顶下沉,了解断面的变形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水平收敛全站仪、收敛计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根据位移、收敛状态,对以下项目做出判断:1、周边围岩的稳定性。2、初期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是否稳妥。3、二次衬砌浇筑的时间。地表(路面)下沉全站仪、水准仪、钢尺或侧杆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11个测点。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周从地表设点观测,根据下沉位移量判定开挖对地表下沉的影响,以确定隧道支护结构。爆破振动监测振动信号自记仪10~30m一个断面,临近施工侧边墙皆布设测点距开挖面距离<2B,每次爆破时进行距开挖面距离>2B,可适当降低频率了解隧道爆破对围岩、隧道结构及临近建筑物的影响。选应选测项目围岩内部位移(洞内设点)洞内钻孔中安设多点位移计每5~100m一个断面,每2~11个测点1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了解隧道围岩的松弛区、位移量,为准确判断围岩的变形发展提供数据。围岩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应力压力盒、频率计每代表地段设一个断面,每断面不少于15个测点1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判断围岩压力大小、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各自分担的围岩压力情况。锚杆轴力钢筋应力计、频率计每代表地段设一个断面,每断面不少于7个测点1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根据锚杆所承受的拉力,判断锚杆布置是否合理,了解围岩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钢支撑内力及外力钢筋应力计、频率计每10榀钢支撑一对测力计1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测量钢拱架应力,推断作用在钢拱架上的压力大小,判断钢拱架参数及设置钢拱架的必要性。衬砌内力钢筋应力计、频率计每代表性地段设一个断面,每断面不少于11个测点1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量测二次衬砌内应力,了解衬砌内的受力状态。衬砌裂缝测缝计、频率计衬砌完成后进行1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监测衬砌裂缝的发展趋势。1)施工的初期阶段或地质变化显著,位移及下沉降量大时量测间距可适当加密。2)当施工进展到一定程度,地质情况良好,且位移变形量较小时,量测断面间距可取表中较大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3)如围岩位移量较大,位移值突然增大,位移速度加速等情况,量测频率应增加。4)选测项目的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要由参建各方共同确定。3、控制标准1)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标准如下表所示:表5-4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隧道埋深h<50m50m~300m<50m50m~300m拱脚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值拱顶相对下沉Ⅳ0.10~0.300.20~0.800.06~0.100.08~0.40Ⅴ0.20~0.500.40~2.00.08~0.160.14~1.10注:①表中数字硬岩地段取表中的上限值,软岩地段取表中的下限值。②原则上预警值取表中数值的70%,可根据现场实测监测数据经验进行适当调整。2)初期支护内力量测控制标准初期支护内力量测主要是钢架量测,其关联基准一般按钢材强度控制。3)二次衬砌内力量测控制标准以相关规范安全系数判定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和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同时可辅以衬砌应力增量判别。当既有隧道时健全的情况时,安全控制标准为拉应力增量可按1MPa控制,压应力增量可按5MPa控制;当既有隧道有不影响隧道功能的损伤的情况时,安全控制标准为拉应力增量可按0.5MPa控制,压应力增量可按2MPa控制。4、监测数据整理与应用1)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根据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位移速度-时间曲线,位移-距开挖面曲线,并对量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由回归方程推算最终位移值。2)隧道施工初期,初期支护按设计进行施作,经一段时间量测得到可靠量测资料后,有以下情况时,可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3)当位移速度增大且无稳定趋势,或累计位移量超过预警值时,或喷射混凝土出现裂隙时,采取初期支护补强措施,包括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锚杆长度和数量,加密型钢钢架间距,增加临时中隔壁或临时仰拱以形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4)当位移量可能超出预留变形量时,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5)原则上待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在施作二次衬砌,以下情况可认为围岩已基本稳定:(1)各测试项目显示位移速度明显减缓(水平收敛位移速度在0.1~0.2mm/天,拱顶位移速度在0.1mm/天)。(2)各项位移达到最终位移量的80~90%(最终位移量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6)当喷射混凝土大量开裂、初期支护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或遇地质条件差、施工风险较大地段,应尽早施作二次衬砌,用以承担部分围岩压力,以防造成工程灾害。7)通过对既有隧道、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监测,及时掌握新建隧道施工对其影响,为正确调整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8)根据爆破振动监测结果调整、优化爆破设计参数,包括选择较好的炸药、雷管,确定一次起爆的炸药量,增加掏槽爆破的自由面等。5、注意事项1)测点布置注意事项:(1)监测断面应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测点应在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始读数。(2)当隧道位于软弱、破碎、自稳时间段的围岩地段,或地表设有沉降要求非常严格的地面建(构)筑物时,隧道浅埋段应进行地表下沉量测。(3)各项量测的测点一般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以便测设结果能相互印证,协同分析与应用。(4)施工过程中应对测点进行精心保护,保证量测的连续性。图5-6隧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测点布置图2)本方案中涉及监控量测不全之处,详见第三方监控量测单位编制的《监控量测方案》。六、劳动力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1#隧道施工拟投入2支施工队伍(进出口双向掘进),2#隧道施工拟投入一支施工队伍(出口端单向掘进),每支施工队伍各下属初支班、二衬班、杂工班、开挖班、运输班及电工班,施工作业人员根据现场施工进度选择合适时间进场。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招投标及合同要求拟投入42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合理增加管理人员。所有员工在项目经理部的组织领导下,各自开展各项工序的施工及管理,劳动力计划及任务安排详见下表。表6-1主要一线生产人员配置表序号工种人数(人)备注1初支班144钢筋加工安装、拱架加工安装、锚杆加工安装、喷砼支护等人员。左右洞各48人。2二衬班102防排水系统安装、二衬钢筋加工安装、模板安装、二衬砼浇筑等人员,每支施工队各34人。3杂工班18每支施工队各6人。4开挖班84每支施工队各28人。5运输班24每支施工队各8人6合计372每支施工队各124人。注:本表人员仅为计划人数,实际情况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表6-2特种作业人员配置表表6-3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表七、质量检查与验收(一)验收标准1、某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2、某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合同;3、《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201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二)验收程序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质量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勘察、设计项目技术负责人也应参加相应分部工程的验收。(三)验收人员施工单位验收人员: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授权委派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监理单位验收人员: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勘察、设计及监测单位验收人员:各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验收内容验收内容包括:超前大管棚(或超前小导管)、隧道开挖、钢拱架、钢筋网、系统锚杆及喷射混凝土。超前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钢管的型号、质量、规格和加工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管棚(超前小导管)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管棚长度不小于设计值;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并密实,其注浆材料、配合比及压力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钻孔孔位和深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表7-1管棚一般实测项目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数量1孔位(mm)±50尺量:检查10%2钻孔深度(mm)±50尺量:检查10%超前小导管同超前大管棚验收内容及要求3、隧道开挖开挖断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开挖轮廓线力求圆顺,严格控制局部超挖现象;开挖断面应严格控制欠挖,防止出现净空不够的情况,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无松石、悬(危)石。表7-2钻爆法施工隧道洞身开挖允许偏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拱部超挖(mm)破碎岩、土等(Ⅴ、Ⅵ级围岩)平均100,最大150精密水准仪或断面仪:每20m抽一个断面中硬岩、软岩(Ⅱ、Ⅲ、Ⅳ级围岩)平均150,最大250硬岩(Ⅰ级围岩)平均100,最大2002边墙超挖(mm)每侧+100,-0尺量:每20m检查1处全宽+200,-03仰拱、隧底超挖(mm)平均100,最大250精密水准仪:每20m检查3处4、钢拱架钢架的材料、规格、尺寸、制作及安装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架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连接,钢架必须放在稳固的基础上,必要时应对基础进行预加固或增加锁脚锚杆。钢架安装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表7-3钢架安装间距和保护层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数量1安装间距(mm)±50尺量:每榀检查2保护层厚度(mm)≥20凿孔检查:每榀自拱顶每3m检查一点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块石、碎石砌垫,而应设置钢板进行调整,或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钢架与壁面应楔紧,其与围岩的间隙,不得用片石回填,而应用喷射混凝土等填实。钢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7-4钢架安装一般实测项目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数量1倾斜度(°)±2测量仪器检查每榀倾斜度2安装偏差(mm)横向±50尺量:每榀检查竖向不低于设计标高3拼装偏差(mm)±3尺量:每榀检查钢筋网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污锈;网格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4-10钢筋网格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数量1网格尺寸(mm)±10尺量:每50m2检查2个网眼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并满足设计要求后铺设;钢筋网与锚杆的连接应牢固;钢筋网一般实测项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7-5钢筋网一般实测项目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数量1钢筋保护层厚(mm)≥10凿孔检查:每20m检查5点2与受喷岩面的间隙(mm)≤30尺量:每20m检查10点3网的长、宽(mm)±10尺量:全部系统锚杆锚杆的材质、类型、质量、规格、数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孔径及布置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内积水和岩粉(屑)应吹洗干净;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锚杆长度不小于设计值;砂浆锚杆和注浆锚杆的灌浆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孔内灌浆密实饱满,浆液的配合比和掺加剂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28d抗拔力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值,最小抗拔力不小于设计值的95%。表7-6锚杆孔位和钻孔深度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数量1孔位(mm)±15尺量:检查锚杆数的10%2钻孔深(mm)±50尺量:检查锚杆数的10%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外掺剂等材料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喷射混凝土支护允许偏差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7-7喷射混凝土支护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数量1喷层厚度(mm)平均厚度≥设计厚度;检查点的80%≥设计厚度;最小厚度≥0.7设计厚度,且≥50凿孔法或雷达检测仪: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起每3m检查1点2空洞检测无空洞、杂物同上喷射前要检查开挖断面的质量,用不低于喷射混凝土标号的混凝土处理好超挖,不允许欠挖。喷射前,岩面必须清洁。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接,结合牢固,喷层厚度应符合要求,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容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喷射混凝土严禁挂模喷射,受喷面必须是原岩面。支护前应做好排水措施,对渗漏水孔洞、缝隙应采取引排、堵水措施,保证喷射混凝土质量。八、应急处置措施(一)抢险应急组织安排及工作流程根据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我部制定了由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应急抢险小组。并认真组织了对隧道施工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对广大员工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影响。图8-1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如下图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抢险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织抢险队伍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实施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评审、修订(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了做好应急抢险,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工程部、质检部、安监部、物资部、办公室及现场值班调度室等部门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即现场值班调度室),日常工作由调度值班室兼管。组长:副组长:组员:图8-2应急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安全副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施工抢险组施工协调组配合调查组善后处理组施工技术组负责及时安排好事故伤亡者及其亲属的善后事宜制定方案、救援步骤等,为救援提供技术支持,防止二次事故负责及时协调抢救现场等各方面工作,积极组织救护和现场保护按照方案组织抢险救援,提出救援建议等保护事故现场,协助调查取证,执行“四不放过”原则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分工1)指挥领导小组:组建应急抢险队,并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检查督促做好隧道施工的监控措施和应急抢救的各项准备工作;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向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通报事故情况,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施工指导,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工作经验教训。2)施工技术组:辨识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灾害现场监控量测方式;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技术措施和应急救援步骤,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有效地技术支持;完善安全评估资料,为应急相应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防止发生二次伤害事故。3)配合调查组:保护事故现场,协助法定职责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协助开展对现场有关人员的约谈、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相关责任人提出内部处理意见。4)施工协调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综合组织、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启动相关保障预案,确保现场治安、医疗救援和通讯通畅,调集抢险救援急需的物资、设备等。5)善后处理组: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稳定工作;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协调工作;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和慰问伤员及家属。6)施工抢险组:按照方案组织救援,科学合理地提出应急物资、设备、人力配备建议;组建现场救援抢险工作班组;抢救现场伤员;抢救现场物资;保证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的畅通。3、应急抢险联络方式1)应急抢险全体成员的联系电话要24小时保持畅通。2)应急抢险小组现场配备对讲机。表8-1应急救援联系方式表应急救援组织电话组长组员指挥领导小组应急专业组施工技术组配合调查组施工协调组善后处理组施工抢险组外部应急救援电话公安火警医疗派出所医院安监局(三)应急救援物资图8-2应急救援物资表序号物品名称物品规格物品数量放置位置管理者1灭火器4公斤25项目部库房2医疗器具3套项目部医务室3应急车辆小车6辆停车场4固定电话2台办公室5手机20部6推土机2台施工现场7挖掘机3台8自卸车15台9编织袋2000个现场库房10铁锨等工具充足11矿灯或强光电筒100把(四)危险源分析与评估1、物体打击: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施工可能造成的伤害;2、触电:未按方案布设线路、电源线有破损、设备漏电、人员操作可能造成的伤害;3、高处坠落:开挖及支护台车上作业可能造成的伤害;4、坍塌:隧道开挖可能造成的伤害;5、冒顶和片帮:\t"/item/%E5%86%92%E9%A1%B6%E7%89%87%E5%B8%AE/_blank"隧道、初支过程中顶部或侧壁大面积破坏而脱落、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6、中毒和窒息:隧道施工中因通风不畅而对人造成的伤害;7、火药爆炸:雷管与火药的的储存、运输方式不恰当;8、车辆伤害:施工现场车辆运输不按照要求对造成的人员伤害;9、机械伤害: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对人造成的伤害;10、火灾:现场仓库、易燃物堆放区和宿舍区可能产生的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本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经调查分析,本项目危险源如下表。表8-3主要危险源及评估序号类型施工作业范围级别1物体打击隧道开挖、物体吊装一般2触电施工用电、生活用电一般3高处坠落开挖台车及支护台车作业一般4坍塌隧道开挖重大5冒顶和片帮隧道开挖、支护一般6中毒和窒息隧道施工通风、焊接作业一般7火药爆炸隧道爆破雷管与炸药的存放、运输重大8车辆伤害渣土、材料运输一般9机械事故隧道施工中的机械使用一般10火灾驻地用电、食堂用火、焊接作业等一般(五)应急措施1、通用措施1)最先发现灾害事故的人员,应立即报警(电话或口头)并采取相应的抢险措施。2)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灾害应急预案,迅速展开应急救援工作,并将情况立即报告上级单位及当地行政主管单位。3)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椐实情迅速编制专门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救援。4)应急队伍立即投入救援,主要维护治安秩序、物资疏散和人员转移,抢救危重伤员工作。5)安全疏散(1)事故发生时,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将遇险人员和物资疏散至安全地带。(2)对伤员进行救助。(3)对现场立即进行检查,对已损毁的建筑物做出预见性判断,避免危险的建筑物危险部份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消除仍然存在的危险。6)事故发生时,项目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通知金山医院急救或其他医疗机构,组织现场抢险队赶赴事故现场,以解决抢救伤员的急需。7)通信联络使用移动电话或其它必要的方式进行联络。领导小组成员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所有防汛队伍成员随叫随到。2、保证应急救援人员安全措施1)进入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的救援人员,必须配备防毒装备。2)进入洪水中的救援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且身体上必须牢固系上安全绳。3)进入坍塌点隧道中实施援救时,必须做好坍塌段临时支护,避免二次坍塌伤人。4)进入隧道实施营救,必须配带可靠的照明灯具,救援人员至少2人一组。5)避免过度疲劳作业。3、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2)对于较浅的伤口,可用干净衣服或纱布包扎止血,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3)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加压包扎后,应立即准备救护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4)对怀疑或确认有骨折的人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120等待救援。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用干净的砂布复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120等待救援。5)对于怀疑有脊椎骨折的伤员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120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搬运。6)如怀疑有颅脑损伤的,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积极组织送往医院救治。7)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8)注意事项(1)对于由于物体坠落造成的物体打击伤害,在人员得到可靠救治后,应将现场设置隔离警示标识,以防止其他人员误入后造成伤害。(2)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3)脊柱有骨折伤员必须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4)搬运伤员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或两腿,绝对不准单人搬运。必须先将伤员连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动。(5)用车辆运送伤员时,最好能把安放伤员的硬板悬空放置以减缓车辆的颠簸,避免对伤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4、触电事故应急措施1)现场人员应当机立断地脱离电源,尽可能的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电路),亦可用现场得到的绝缘材料等器材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2)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3)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员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4)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5)立即向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汇报事故发生情况并寻求支持。6)维护现场秩序,严密保护事故现场。7)注意事项(1)在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2)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4)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能随便放弃。5、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措施1)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场地,移至安全地带。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碍,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3)有效止血,包扎伤口。4)视其伤情采取报警直接送往医院,或待简单处理后去医院检查。5)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固定。6)若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量用干净的干布(灭菌敷料)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7)预防感染、止痛,可以给伤员用抗生素和止痛剂。8)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9)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10)项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7)注意事项(1)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背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半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6、坍塌及冒顶片帮事故应急措施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小组。2)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3)清除伤员口、鼻内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4)进行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骨折固定。5)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6)尽快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7)组织人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的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8)若有骨折时应及时用夹板等简易固定后立即送医院。7、机械伤害应急处置措施1)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关停设备。并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讲清受伤者和受伤情况。2)拨打120和有关急救医院。3)公司急救人员立即到现场对伤员紧急处理。立即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临时措施,防止伤情恶化。如有断肢等情况,及时用干净毛巾、手绢、布片包好,放在无裂纹的塑料袋或胶皮袋内,袋口扎紧,在口袋周围放置冰块、雪糕等降温物品,不得在断肢处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8、车辆伤害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机动车事故后,迅速停车,现场人员迅速确定有无人员受伤,如有人员受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立即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2)对于不深的伤口,可用干净衣物或纱布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砂布加压包扎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

3)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准备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

4)对怀疑或确认有骨折的人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切勿随意搬动受伤人员。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然后呼叫120等待救援;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用干净的砂布复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120等待救援。5)在搬运脊椎受伤的人员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搬运。

6)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7)注意事项

(1)在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时,必须先对伤员伤情的初步判断,不可直接进行救护,以免由于救护人的不当施救造成伤员的伤情恶化。

(2)对于当即死亡人员,不得擅自将尸体及其肢体移位。

(3)在不妨碍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和物资需移动时,必须在原地点做好标志。

(4)肇事车辆非特殊情况不得移位,以便为勘察现场提供确切的资料。

(5)对重大伤亡事故的肇事者必须指定专人看护隔离,防止发生意外。9、爆破事故应急措施1)发生爆炸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2)出现颅脑外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偶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1)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

%

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3)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纱。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10、火灾事故应急措施1)立即报警。当接到汇报施工现场火灾发生信息后,指挥小组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及时通知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以便领导了解和指挥扑救火灾事故。2)组织扑救火灾。当基地或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后,除及时报警外,指挥小组要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员工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并派人及时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要物资,充分利用施工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3)协助消防员灭火。在自救的基础上,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要简要的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支持消防队员灭火,要听从消防队的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4)伤员身上燃烧的衣物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5)保护现场。当火灾发生时和扑救完毕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6)火灾事故调查处置。按照公司事故(事件)报告分析处理制度规定,项目部火灾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指挥小组在调查和审查事故情况报告出来以后,作出有关处理决定,重新落实防范措施。并报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7)注意事项(1)贵重的书画文物及重要的档案资料等,一旦着火不可用水扑救。(2)那些比重轻于水的易燃液体着火后不宜用水扑救,因为着火的易燃体会漂在水面上,到处流淌,反而造成火势蔓延。(3)高压电器设备失火不能用水来扑救,一是水能导电容易造成电器设备短路烧毁,二是容易发生高压电流沿水柱传到消防器材上,使消防人员造成伤亡。(4)硫酸、硝酸、盐酸遇火不能用水扑救,因为这三种强酸遇火后发生强烈的发热反应,引起强酸四处飞溅,甚至发生爆炸。(5)金属钾、钠、锂和易燃的铝粉、锰粉等着火,千万不可用水扑救,因为它们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可燃性气体——氢气,不但火上浇油,而且极易发生爆炸。11、中毒与窒息事故应急措施1)立即开启风机进行通风,稀释洞内有毒有害气体。2)事故出现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3)救援人员佩戴氧气罐后立即对中毒或窒息人员就行救援。4)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的咽弓及咽后壁,用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