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衡阳县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衡阳县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衡阳县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衡阳县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衡阳县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衡阳县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做法可以达到目的的是A.用氖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C.寻找新的催化剂使水变成油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C.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D.在进行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前,铝丝要用砂纸打磨4.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明显现象;再将等质量、表面积相同的甲、丙分别投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速率比丙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5.金属钛(Ti)的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所以钛合金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及化学工业。工业上冶炼金属钛主要以钛矿石(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为原料。根据题中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Fe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3B.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C.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D.钛元素与其他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为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7.下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D.硅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8.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氧化汞能分解出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B.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C.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乙醇可作燃料C.金刚石用于裁割玻璃 D.铜用作导线1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12.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需要尾气处理B.两个实验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两个实验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石灰水倒吸1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抽取氢气,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装置甲:量取液体B.装置乙:加入锌粒C.装置丙:产生氢气D.装置丁:收集氢气14.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主要是利用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彻底地氧化除去工业生产中的废料。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分(374.2°C)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550°C时,乙醇(C2H5OH)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生成碳的两种氧化物,测得乙醇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分布分数曲线如图的X、Y、Z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X减少趋势先快后慢B.X是乙醇,Y是二氧化碳,Z是一氧化碳C.超临界水分子和普通水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水是气态的,氧气含量多15.根据“原子量”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卢瑟福B.拉瓦锡C.门捷列夫D.道尔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用C做气体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_。有一名同学欲用E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_通入。(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5)注射器与装置B相连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___;②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说明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维生素C(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想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约60mg维生素C。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2)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18.(8分)学家侯德榜在1926年生产出纯度为99%的“红三角”牌纯碱(Na2CO3),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突出的贡献。化学小组用氯化钡(BaCl2)溶液测定某纯碱样品纯度,有关化学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原理为Na2CO3+BaCl2=BaCO3↓+2NaCl。若该纯碱样品质量2.15g,充分反应后产生的BaCO3质量为3.94g。求:(1)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2)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刚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刚、柔铁均为铁的合金,这主要因为合金比纯金属________。A硬度大、耐腐蚀B硬度小熔点高C熔点高、耐腐蚀(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①请写出丙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②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3)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图:①固体A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I、Ⅱ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③请写出步骤Ⅱ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原因__________;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的铁粉,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工作。利用锂与水的反应可制成锂水电池,作为潜艇的储备电源。已知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一种有可燃性的单质气体,若消耗21g锂,则生成的单质气体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A、氖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金属反应,且可隔绝氧气,防止金属氧化,故A正确;B、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明矾溶解于水形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不溶的杂质沉降下来,不能吸附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不能把硬水变成软水,故B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油中含有碳元素,水永远不会变成油,故C错误;D、.将红磷改为蜡烛做此试验时,由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燃烧即使能消耗装置内氧气,但又增加另一气体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不正确故选A.2、C【详解】A、由图可知,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t1℃时,若甲、乙两种物质都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若是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符合题意;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用降温结晶的办法,甲析出,乙不会析出,故可得到纯净的甲,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一般方法:3、B【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会降低,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空气中氮气占总体积的4/5,氧气占总体积的1/5,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在进行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前,铝丝要用砂纸打磨,去除铝丝表面不反应的氧化铝薄膜,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详解】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明显现象,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铜的强,乙的活动性比铜的弱,即甲丙的活动性都比乙的强;再将等质量、表面积相同的甲、丙分别投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速率比丙快,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的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故选A。【点睛】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5、D【详解】A、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亚铁”表示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Fe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4,选项错误;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选项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选项错误;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钛元素与其他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选项正确。故选D。6、B【解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钠是“钅”旁,为金属元素,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符号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一个,此示意图是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不是原子结构示意图,错误。故选B。7、A【详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硅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硅元素的原子中中子数为:28-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8、D【详解】A、氧化汞能分解出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故A不正确;B、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B不正确;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燃烧越旺,故C不正确;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压缩时间隔变小,故D正确。故选D。【点睛】可燃物是着火点不变改变。9、A【详解】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呈酸性,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是水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锌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但是锌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D、复分解反应中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是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体生成,但是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10、B【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铜铝制导线是利用它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点睛】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11、B【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6%:34%=3:17,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选项说法正确;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2、D【详解】A、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没有生成污染空气的气体,不需要尾气处理,故错误;B、两个实验的反应中氧化铜转化为了铜,铜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故错误;C、两个反应中氧化铜转化为了铜,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故错误;D、两个实验中均使用了石灰水,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故正确。故选:D。13、D【详解】A、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把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反应,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制取氢气,不符合题意;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右端短导管进入,从长导管将空气排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4、B【详解】A.由图可知,物质X减少趋势先快后慢,选项正确;B.反应中乙醇不断反应掉,分子数越来越少,X是乙醇;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氧气充足,生成物二氧化碳越来越多,Z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逐渐被氧化,越来越少,Y是一氧化碳,选项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超临界水分子和普通水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D.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分(374.2°C)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水是气态的,气态物质间可以充分混合,所以氧气含量多,选项正确。故选B。15、C【解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A.卢瑟福提出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A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B错误;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

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D错误。

故选C。点睛: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史,注意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集气瓶A氧气不易溶于水2KMnO4K2MnO4+MnO2+O2↑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dCaCO3+2HCl=CaCl2+H2O+CO2↑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管口【解析】(1)仪器b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可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是锌和稀盐酸反应,选用的装置为固液常温型,选用C做气体发生装置,优点是可通过塞子开闭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打开塞子,固液接触产生气体,关闭塞子,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氢气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d通入。(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5)注射器与装置B相连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的下口;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的下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176(2)3:4【详解】(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8+16×6=176。(2)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6×6)=3:4。【点睛】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18、2.12g;98.6%【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BaCO3质量求出Na2CO3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详解】(1)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x=2.12g故: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2.12g。(2)Na2CO3的质量分数,故填:98.6%。【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