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04乡村振兴教师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04乡村振兴教师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04乡村振兴教师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04乡村振兴教师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04乡村振兴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振兴(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广东·高三阶段练习)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35°之间。核心区面积5000多亩,水稻种植一年一热。2024年,广西龙脊梯田农业系统作为中国南方山地梯田的子项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片景观拍摄的月份最可能接近(

)A.五月 B.八月 C.十月 D.一月2.龙脊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是(

)①激励山区大力开发梯田②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振兴乡村发展③发展龙脊梯田文化景观遗产旅游业,增加农夫收入④提高疼惜意识,确保龙脊梯田持续利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

2.D【解析】1.由图片景观可知,此时梯田波光粼粼,无水稻生长,应是水稻插秧前整地备播时期。该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一年一熟,主要种植中稻,一般4-5月播种,所以拍摄的月份最可能接近五月,A正确。八月为成熟期,稻子成熟,水分排干,与图中景象不符,B错误。十月、一月为收割后农闲时期,水田须要晾晒翻犁,不须要灌水,CD错误。故选A。2.龙脊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加强该地农业景观的疼惜,完善基础设施,②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振兴乡村发展。提高知名度,③发展龙脊梯田文化景观遗产旅游业,增加农夫收入。④提高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疼惜意识,确保龙脊梯田持续利用。②③④正确,D正确。当地地形坡度大,不适合梯田开垦,①激励山区大力开发梯田可能会加剧水土流失,不利于原有文化遗产的疼惜,①错误。ABC错误。故选D。【点睛】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十月上中旬收获。(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浙江某一以姓氏命名的古村落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类建筑主要建立于清朝时期。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支配对该村落进行重构改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当地政府在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时,支配修建一个小型公共活动的绿化区域,最可能位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4.当前,我国乡村重构改造过程中,活力普遍不足,缘由在于(

)A.建筑老旧 B.人口外流 C.污染严峻 D.距城市远【答案】3.A

4.B【解析】3.依据材料,该古村落建筑主要建立于清朝时期。图示中甲区域土木结构建筑历经久远,尤其是土墙历经风雨,破损较为严峻,疼惜价值不大,且土墙不易于修葺维护。位置上甲位于村落中心地带,因此最可能拆除修建公共活动、绿化空间,A正确。乙丙丁三地位于村落四周,不适宜建设公共活动区域,BCD错误。所以选A。4.依据题意,乡村“活力”应与人的因素有关,即使建筑再新颖 ,若没有人的活动,也缺乏活力,故其与距城市远近关系不大,A、D错误;由于我国目前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乡村人口数量锐减,经济增长慢,导致活力不足,B正确;乡村地区与城市环境相比,污染较轻,C错误。所以选B。【点睛】实施乡村改造的主要缘由: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2、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比城市差很多;3、农业生产滞后,还未走上现代化轨道;4、农夫的权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夫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削减田螺天敌威逼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6.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困难的区域是(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答案】5.D

6.C【解析】5.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夫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使得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削减天敌威逼,A、C错误;依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6.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四周其它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困难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整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洁,不困难,A、B、D错误。故选C。【点睛】田螺多栖息在水源的边缘或者依附在水生植物上或者栖息在泥土表面,喜阴怕阳光直射,螺在水温达到28℃以上时活动频繁,当水温超过45℃时,将造成螺的死亡,水温在28℃-32℃是螺的最佳生活环境,当水温低于10℃时螺进入休眠期,当水温达到30℃时,螺将躲在水草等植物下进行避暑。(2024·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海拔高,相对高差大,曾被联合国专家认为“不适宜人居”。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毕节市开启了以开发扶贫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的生态文明发展探究。经过30多年的实践,毕节市森林覆盖率从当时的14.9%提升到如今的约60%,森林面积达1897.39万亩(1亩≈666.7平方米)。近年来,毕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想毕节市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过度放牧 B.工业污染C.土地盐碱化 D.石漠化8.毕节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对当地河流带来的影响是(

)A.水位明显上涨 B.抑制河道变宽C.径流量增大 D.坡面径流消逝9.为促进毕节市乡村振兴,可行措施有(

)A.推广袤规模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C.依托气候资源,发展光伏产业 D.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答案】7.D

8.B

9.D【解析】7.结合材料分析,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坎坷,喀斯特地貌发育,流水溶蚀作用强,土层浅薄,简洁产生石漠化现象,D正确;过度放牧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A错误;工业污染不是生态问题,并且贵州工业较落后,工业污染较轻,B错误;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C错误。故选D。8.水位明显上涨主要由暴雨或连续降水引起,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调整径流量,枯水期补给河流,洪水期调蓄洪峰,但不能使水位明显上涨或径流量增大﹐AC错误;可使坡面径流得到调整但不会消逝,D错误;河道变宽主要是因为河流侧向侵蚀,植被覆盖率提高可减弱洪水期的侵蚀作用,起到抑制河道变宽的作用,B正确。故选B。9.毕节市地形坎坷,农业大规模机械化无法开展,A错误;毕节市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不适宜开展水产养殖,B错误;毕节市雨雾天气多,光照资源少,不适合发展光伏产业,C错误;可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和放牧业等产业,D正确。故选D。【点睛】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袒露,土地丢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慢慢袒露的演化过程。(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夫工,起先逆向流淌、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行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峻C.国家实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1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答案】10.C

11.B【解析】10.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实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C对;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峻,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主要缘由,B、D错。故选C。11.“城归”现象是指“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夫工,起先逆向流淌、返乡创业。”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属于经济、环境效益,A错;完善基础设施不是最先带来的,是乡村发展起来后当地可能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D错;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C错。故选B。【点睛】城归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夫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幻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大蒜起源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汉朝时期被引种到中国。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的“湍湾紫蒜”始种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湍湾紫蒜”相比于别处紫蒜,富含微量元素硒,质量上乘。目前,“湍湾紫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记登记疼惜。该镇在产业发展上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紫蒜原产区相比,“湍湾紫蒜”品质好的主要缘由为(

)①生长周期长②土壤成分特殊③昼夜温差小④发展历史悠久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湍湾紫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记产生的干脆影响有(

)A.提高紫蒜产品质量 B.提升紫蒜市场竞争力C.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D.带动农业产业化14.“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A.加大了公司成本 B.保障了农户收益C.增加了中间环节 D.拓展了产品市场【答案】12.A

13.B

14.B【解析】12.由图可知,与原产地相比,“湍湾紫蒜”产区为温带地区,生长周期长;产品中富含硒元素,说明产地土壤成分特殊;当地气候较为潮湿,昼夜温差小,不利于产品品质的提高;原产地历史更悠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13.产品获得地理标记认证,可以间接规范产品生产,稳定产品质量,A错误;提高了产品知名度,提升了市场竞争力,B正确;只有一种产业,稳定了群众增收,但没有拓宽渠道,C错误;农业产业化还需相关地方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单纯的地理标记认证不行能实现农业产业化,D错误。故选B。14.公司与合作户干脆对接,降低了原料选购 成本,A错误;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保障了农户收益,B正确;省去了中间商等参与,减小了中间环节,C错误;市场变稳定,但并没有得到拓展,D错误。故选B。【点睛】农产品地理标记,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记。(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贾家口镇历城村(位置见图1)是冀南平原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落。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如图2),成功实现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第Ⅱ阶段,该村将棉花改种小麦的主要缘由是小麦(

)A.经济效益更高 B.便于机械化耕作 C.节水性能更好 D.能保障粮食平安16.影响第Ⅱ阶段村民在镇上兼业,但仍居住在村里的主要因素是(

)①生活成本②通勤成本③环境质量④基础设施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7.历城村从阶段I到阶段Ⅲ的发展过程中(

)A.自然条件的影响不断增加 B.镇—村间联系不断趋于弱化C.村庄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 D.土地产值及集约度不断提高【答案】15.B

16.C

17.D【解析】15.小麦的经济效益低于棉花,A错误。第Ⅱ阶段,农业不再是农夫唯一的收入来源,部分农夫起先在镇上务工,因此,倾向于发展劳动力消耗少、便于机械化作业的作物种植,B正确。无法推断小麦和棉花的节水性能,C错误。小麦保障粮食平安的作用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B。16.村民在镇上兼业,农闲季节在镇上务工,农忙季节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居住在村里一方面能够获得粮食、蔬菜等生活产品,节约租房成本,从而降低生活成本,①正确。另一方面,村庄距离镇上较近,通勤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低,②正确。环境质量不是影响村民居住地点的主导因素,③错误。镇上的基础设施要优于农村,④错误。故选C。17.历城村从阶段I到阶段Ⅲ的发展过程中,由农业阶段慢慢发展到工业阶段,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不断减弱,A错误。镇—村间联系不断得到强化,B错误。村庄空心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C错误。土地产值和土地集约度不断提高,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确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5、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简洁变质,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6、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家住四川贫困山区某市郊的小杨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将自家3亩耕地流转后就外出打工了。某公司在该村流转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乡村旅游综合体(下图),因距主城区不到4公里,配套设施齐全,旅游项目众多,周末游客络绎不绝。小杨夫妇的父母在家也搞起了农家乐。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年家庭收入增加,已达小康水平。据报道,该市其他区县类似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还有几处,这对于乡村振兴有主动的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该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可能导致(

)A.子女教化问题 B.市区房价降低C.农田大量荒芜 D.生态环境恶化19.相对于其他几处乡村旅游综合体,该村的最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A.距市区近 B.旅游项目多 C.生态环境好 D.交通便利【答案】18.A

19.A【解析】18.该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会导致子女家庭教化缺失,A正确。山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有可能进入城市,可能会引起市区房价上涨,而不会导致市区房价降低,B错误。由材料“将自家3亩耕地流转后就外出打工了”可知,农田土地流转不会荒芜,C错误。由材料“某公司在该村流转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可知,乡村旅游综合体不愿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D错误。故选A。19.依据材料可知,该村距主城区不到4公里,客源有保证,为最主要优势区位条件,A正确。旅游项目、生态环境、交通差异不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土地流转补贴高可能会吸引年轻人留下不外出打工,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会导致子女家庭教化缺失,农村劳动力不足。(2024·吉林·抚松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延庆赛区是2024年北京冬奥会的三大赛区之一,所在位置山高林密、风景秀丽。与城市分散布局的场馆不同,延庆赛区的场馆接受组圈式布局于南北两区,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山地新闻中心掩藏于山体地貌之下,形成“半覆土式”建筑。将来的延庆赛区将作为重要的冬奥遗产,带动冰雪运动发展,助力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下图为延庆赛区山地新闻中心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关于山地新闻中心接受“半覆土式”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于削减对赛事的干扰 B.利于通风以削减室内病毒传播C.利于冬奥会赛事的转播 D.利于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21.相比于城市赛区,山地赛区接受组团式布局最主要的好处是(

)A.避开场馆空间过度集中,削减干扰环境 B.利于完善赛事服务保障,提升观赛体验C.缩短设施间的交通时间,削减交通能耗 D.便于利用已有公共设施,削减建设投资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以后,推想延庆最受益的行业是(

)A.建筑业 B.旅游业 C.交通运输业 D.房地产业【答案】20.D

21.C

22.B【解析】20.材料提示“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山地新闻中心掩藏于山体地貌之下,形成‘半覆土式’建筑。”故新闻中心接受“半覆土式”设计主要考虑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D正确。山地新闻中心不和冬季奥运会赛道重合,故不会对赛事产生干扰,A错误。“半覆土式”设计相对封闭,不利于室内外气流交换,B错误。半覆土式设计对冬奥会赛事的转播影响小,C错误,所以选择D。21.材料提示“与城市分散布局的场馆不同,延庆赛区的场馆接受组团式布局于南北两区”故延庆赛区相对集中,可缩短设施间的交通时间,削减交通能耗,C正确。分散式和组团式布局都可完善赛事服务保障,提升观赛体验,B错误。相比于城市赛区,延庆赛区相对集中,对环境干扰相对大,A错误。延庆是山地赛区,原先存在的基础设施少,D错误,所以选择C。22.冬奥赛事举办以后,利用原先的奥运场馆,主要可带动当地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B正确,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会有确定的受益,但影响小,ACD错误,所以选择B。【点睛】奥运会能够带动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周边各项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和中国的知名度。以北京双奥为例,全世界的运动员聚集一座城市,能够让更多的人相识北京相识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从而增加对北京的爱好,让他们想来北京旅游。(2024·湖北·高三专题练习)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动全域公交,便利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平安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须要(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24.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②提高公交运用效率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 C.提高城镇化率 D.疼惜生态环境【答案】23.B

24.C

25.A【解析】23.本题考查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只能使交通线旁边的居民实现“抬脚上车”,与“出门见路”无关,A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包括增加交通线,有利于实现百姓“出门见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能使居民选择多种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实现“抬脚上车”,B正确;开发移动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与题意不符,CD项错误。故选B。24.本题考查公交车的有效利用。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增加了其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运用效率,②正确;增加客货运输量可以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③正确。公交运营成本没有降低、也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由材料“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可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便民惠民、助推发展”,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相比于个体营运,政府组织营运,能够规范城乡客运市场,利于保障运输平安同时,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城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四个选项相比较而言,其最主要的影响是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是其余三个选项的最终归宿与目的所在,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交通线路修筑的主动意义: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旺盛。交通线路修筑的消极意义:一些交通线路穿过居民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严峻干扰;修建交通路途时,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当地的地表,对动植物的生产生活造成干扰。(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村落依河而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下图示意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早期尧治河村横向兼并购买周边磷矿开采权,主要是为了(

)A.延缓资源枯竭 B.延长产业链 C.扩大生产规模 D.降低生产成本27.尧治河村由横向兼并到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是(

)A.资源丰富 B.市场浩大 C.人口众多 D.管理先进28.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是(

)A.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B.做好区域产业规划C.均衡发展三大产业 D.主动开发矿产资源【答案】26.C

27.A

28.B【解析】26.从材料和图可知,早期尧治河村横向兼并购买周边磷矿开采权,是为了开采更多的资源,而非延缓资源枯竭,A错误;购买磷矿开采权,而非发展磷矿加工,产业链并没有延长,B错误;通过购买采矿权,使尧治村的集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扩大了生产规模,C正确;购买采矿权,是扩大经营,增加了工人人数,而非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等生产成本,D错误。故选C。27.从材料和图可知,“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村落依河面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1996年以后,尧治村建水电站,2006年依托水电站和山林,发展生态旅游业,丰富的资源为尧治河村由横向兼并向纵向一体化发展供应了基础条件,A正确;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人口数量不多,市场较小,BC错误;该村为偏远落后的山村,管理不是很先进,D错误。故选A。28.结合图可知: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是在区域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是做好区域产业规划,B正确;尧治河村发展历程中并没有留意加快城镇化的进程,A错误;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提到农业,所以不是均衡发展三大产业,C错误;尧治河村发展后期并没有主动开发矿产资源,D错误。故选B。【点睛】区域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按部就班,在开发之前要做好区域发展规划,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发展。(2024·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动,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更。读我国某地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图示乡村聚落时空演化过程表明(

)A.呈分散迁移的趋势 B.聚落用地规模缩小C.经济因素影响加强 D.聚落数量不断增多3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的规划应(

)A.孕育新文化摒弃传统文化 B.缩减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C.提高生态用地集约化程度 D.利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答案】29.C

30.D【解析】29.图示乡村聚落呈集中迁移的趋势,A错误;聚落用地规模在扩大,B错误;图示乡村聚落呈向公路集聚的趋势,体现出乡村聚落的交通需求增加,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等联系加强,故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加强,C正确;撤村并点,向交通便捷的地方集聚,使聚落数量不断削减,D错误。故选C。30.孕育新文化但不应摒弃传统文化,A错误;为维护粮食平安,不能缩减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B错误;应当提高农业用地的集约化程度,C错误;“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缩小城乡差异,有利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D正确。【点睛】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动,聚落空间变更受中心城镇/县城的影响逐步增加,聚落分布慢慢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平原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山区聚落虽也受到中心城镇发展的影响,但更趋于向位于平坦地势的地区集中。聚落分布和演化中,平原地区交通等人文因素起重要作用,山区自然地理因素则更为重要。二、非选择题31.(2024·河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储备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平安与农产品供需平街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明尼苏达州乡村人口都阅历了由扩张到收缩的变更过程,均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乡村空心化严峻、人居环境破败等现象。自1990年以来,明尼苏达州通过“村村合作”“城乡互联”等策略吸引众多城市居民前来旅游、定居。下列两图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变更趋势和美国明尼苏达州乡村发展历程。(1)简述人口流失给我国东北地区乡村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析1960~1990年美国明尼苏达州人口快速外流的缘由。(3)说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发展历程对于我国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答案】(1)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当地整体农夫科技水平(产业化水平)较低,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乡村精英群体的流失使村民自治弱化,村庄建设对政府投入依靠严峻;乡土文化缺乏继承;人口削减使大量农房闲置,乡村土地经营粗放化。(2)该阶段当地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农业生产大量运用机械取代人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农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削减;该州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农业就业机会削减;大都市地区发展快速旺盛,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外流意愿增加。(3)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化、特色化的产业转型策略;增加乡村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促进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模式相像或互补的村庄间的合作关系;优化城乡间要素流淌;增加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联系;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分析】本题以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变更趋势和美国明尼苏达州乡村发展历程图为材料,涉及人口流失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人口流淌的缘由、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得地理信息、调动地理学问的实力,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人口流失对我国东北地区乡村发展的影响,须要从农业现代化进程、村庄建设、乡土文化、土地经营等角度分析。农村青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这样致使农业结构难以调整,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文化素养较高的青年群体的流失也使得村庄建设受阻,村庄建设对政府投入依靠严峻;其次,大批青壮年流入城市,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缺少朝气与活力,文化活动人才不足,乡土文化缺乏继承;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削减,大量土地被荒芜,大量农房闲置,乡村土地经营粗放化。(2)依据材料可知,该阶段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初步完成,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大量运用机械取代人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农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削减,农村的就业机会削减,农业产能过剩。而与此同时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多,城乡差距加大,故而人口不断流入到大都市地区。(3)由材料明尼苏达州乡村发展历程图可知,乡村振兴应协调好城乡发展,增加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联系,优化城乡间要素流淌;疼惜乡村资源和文化,传承好、发扬好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改善乡村产业结构;提高当地村民环境疼惜意识,疼惜资源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增加农夫收入,制定区域化、特色化的产业转型策略,增加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培训当地农夫,发展科技农业,提高农业产量与农产品附加值等。32.(2024·河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西曾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村分布广,数量多。同时,广西也是全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桑园面积占比全国第一。才智农业是综合运用云计算、传感器网络等多种技术,实现信息支持、大田信息采集、生产数据收集等各环节的连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限制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才智农业,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乡村振兴。下图示意广西地形分布及该自治区智能桑蚕种养物联网系统平台。(1)推想广西有利于桑树种植的自然条件。(2)简述智能桑蚕种养物联网系统平台对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意义。(3)说明发展才智农业对推动广西乡村振兴的作用。【答案】(1)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足够;降水足够;山地多,平地少,适宜桑树种植的土地资源广;冬季低温冻害少等。(2)高效利用水、土等生产资源,优化蚕桑培育环境,节约种桑养蚕成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利于品牌建设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对产品的检验和溯源,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等。(3)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夫收入,实现乡村富有;削减农业生产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到乡村,削减乡村人口外流等。【分析】本大题以广西地形分布图为背景,以该自治区发展农业生产智能限制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条件、现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现代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意义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农业区位及发展相关学问的实力。【详解】(1)由图中纬线可知,该区域由北回来线穿过,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足够;处于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足够;从地形分层图可知,该地500米以上地区较多,且起伏较大,山地多,平地少,适宜桑树种植的土地资源广;由于纬度低,冬季低温冻害少等。(2)本题主要通过该自治区智能桑蚕种养物联网系统平台进行说明。题中智能物联平台拥有桑园物联网系统,对气候、水资源、土壤资源实现管理,高效利用水、土等生产资源,优化蚕桑培育环境,节约种桑养蚕成本;具有桑园标准化生产体系和产品检验系统,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利于品牌建设和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产品检验和产品溯源系统加强对产品的检验和溯源,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等。(3)发展才智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夫收入,实现乡村富有;生态上有利于削减农业生产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社会层面上,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到乡村,削减乡村人口外流等。33.(2024·贵州·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南省洞口县罗(原为“薌”)溪瑶族乡位于雪峰山东部腹地(如下图)。唐代以前,这里几乎无人居住,唐代以后,才慢慢有古代部落迁居于此。最初这里并无确定地名,随着定居人口增多,这里频受自然灾难侵袭,为平定灾难,当地人取名“挪溪”以祈求平安,然事与愿违。后来随着人们长期与深山相伴,慢慢琢磨出独属于这一地区的生存法则,不但创建出一套独特的民俗风韵,还平定了频发的灾难。该地人民在长期的适应与改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达成了将“挪溪”更名为“𦰡溪”的共识。后因“𦰡”字较为生僻,便以罗溪为行政区名。(1)分析历史上该地长期无人居住的自然缘由。(2)推想该地频发的气象灾难及缘由。(3)从当地改名“𦰡溪”,推想其为平定灾难而实行的主要措施及作用原理。(4)试为该地实现乡村振兴提出合理的发展措施。【答案】(1)地形起伏较大;植被丰茂,野兽横行,开发难度大;气候湿热,易滋生疫病等。(2)灾难类型:洪涝灾难(水灾、山洪等)。缘由: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形起伏大,汇流速度快;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难。(3)措施:复原植被(退耕还林)。原理: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降低地表径流汇流速度;植被固土,削减土壤流失,缓解河道淤积。(4)政府主动规划和引导;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特色经济;依托自然景观及民俗风情发展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疼惜等。【分析】本题以罗溪瑶族乡的水患治理为材料,涉及影响聚落选址的因素、洪涝灾难的治理、乡村振兴的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得地理信息、调动地理学问的实力,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该地长期无人居住的自然缘由可从地形地势、蚊虫野兽、气候等角度作答,该地区位于雪峰山东部腹地,地形类型多样,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农业种植;且该地植被资源丰富,野兽蚊虫较多,气候湿热,易滋生疫病,危及人类平安,开发难度大。(2)“挪溪”意为挪动的溪流,由这一取名可知在古代当地河床经常移位,自然灾难应为洪涝灾难。洪涝灾难的缘由分析可从降雨量、地形、人类破坏等角度分析;当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地区,春夏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该地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河流多且流速快;随着人类对当地的开发,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峻,加剧了灾难的发生。(3)将“挪溪”更名为“𦰡溪”可知,治理洪涝灾难的过程中植被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地应实行了植树造林、复原植被的方法平定了洪涝灾难。原理:植被冠层及枯枝落叶层能够削减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削减地表径流量,降低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削减地表土壤被侵蚀。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增加了土壤的抗蚀性能,削减水土流失,缓解河道淤积,削减山洪的发生。(4)由材料可知罗溪瑶族乡位于雪峰山东部腹地,生态环境优越,有独特的民俗风韵,且随着治理洪涝当地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因此应依靠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疼惜,依托当地丰富的植被资源发展林下特色经济;当地水能资源丰富,可适当发展水电产业等。34.(2024·江苏镇江·高三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其东部、西部和北部群山环绕,南面面临南海。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大多数由花岗岩组成,阳春市境内部分为石灰岩,并形成岩溶地貌。阳春凌霄岩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溶洞地质遗迹之一,素有“南国第一洞府”之称。下图为“阳江市范围示意图”。材料二:阳江市GDP产值常年居广东省后列,贫困乡村众多。为助推乡村振兴,阳东区东平镇马屋村的农户将村中的撂荒地复耕,投养禾虫(学名为“犹吻沙蚕”,养分价值很高,有补脾健胃之功效,价格昂贵)种苗,试水“水稻+禾虫”种养模式。下图为“‘水稻+禾虫’种养模式示意图”。(1)简述阳春市境内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2)说明阳江市贫困乡村数量较多的主要缘由。(3)概述马屋村发展“水稻+禾虫”种养模式的意义。【答案】(1)生物遗体等积累物经海相沉积形成石灰岩;地壳运动,石灰岩地层出露地表;石灰岩经猛烈的流水溶蚀、淀积作用形成岩溶地貌。(2)低山丘陵为主,平原狭小,耕地少;岩溶地貌发育,土层薄,肥力低;地表水流失严峻,浇灌取水困难;地表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劳动力流失严峻,大量耕地撂荒;经济发展水平低,乡村发展的资金、技术等投入较少。(3)水稻根系为禾虫供应氧气,腐烂的稻根、茎叶为禾虫供应食物,禾虫疏松土壤,为水稻供应肥料,实现稻、虫共生,生态效益好;稻、虫共生,实现“一地两收、低进高出”,经济效益好;推动撂荒地复耕、增加农夫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学问。考查学生获得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学问,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实力,培育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阳春市境内部分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为典型的海相沉积物,属于沉积岩,所以该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由生物遗体等积累物经海相沉积形成石灰岩,石灰岩形成后深埋于地下,后经地壳运动,石灰岩地层出露地表。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石灰岩可溶性强,经过猛烈的流水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