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调查报告(含问卷)8900字(论文)】_第1页
【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调查报告(含问卷)8900字(论文)】_第2页
【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调查报告(含问卷)8900字(论文)】_第3页
【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调查报告(含问卷)8900字(论文)】_第4页
【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调查报告(含问卷)89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14236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和对策 1248381绪论 1114061.1研究背景 1154401.2研究综述 263741.3研究目的和意义 2304022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现状 2319452.1调查内容及过程 2236952.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37253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形成原因 460213.1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 4266343.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570233.3学校教育的失误 5151834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5293614.1注重良好的家庭教育 5307114.2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 721651参考文献 8摘要:攻击行为是农村小学生身上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是农村小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逐渐产生的一种不良的行为。小学生攻击行为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小学生人际关系不佳,也会给被攻击者带来不良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以减少攻击行为的产生,减弱其不良影响,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1绪论1.1研究背景攻击行为是农村小学生常见的一种行为,其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近几年,经常出现小学生打架斗殴致人受伤或者死亡的案件,使得小学生攻击行为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攻击行为在农村小学中并不罕见,广泛地发生在农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有着众多的不良影响,例如扰乱班级秩序,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甚至造成学生的受伤。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攻击行为,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危害。对于攻击他人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没有对其进行恰当的教育,而是放任不管,则可能会使学生逐渐发展为品质恶劣,甚至会造成违法犯罪行为。由此可见,对小学生的攻击行为应当给予重视和恰当的引导。1.2研究综述1.2.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国际上攻击性定义有很多,目前较为认可的是Parke和Slaby[1]在1983年在儿童心理手册中提出的定义,攻击是旨在伤害或损害他人的行为。赵建华(2005)在研究中指出,想要解决小学生的攻击行为,一是应当正确认识攻击行为的起因,二是应当及时纠正小学生的攻击行为,三是培养预防为主的观念,从而帮助小学生解决攻击行为。邓佳美(2010)在研究指出,对待小学生的攻击行为,应当以预防为主,同时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导方式,加强教育,从而解决小学生攻击行为的问题。简福平(2015)在研究中指出,低年级小学生最常见的攻击行为是运用工具进行攻击,而高年级小学生最常见敌意性攻击,同时结合言语进行攻击。1.2.2相关概念界定攻击行为又被称为侵犯行为,小学生的攻击行为是小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对他人的身体或者心理企图实施伤害的行为。小学生攻击行为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攻击,另一类是关系攻击。其中,直接攻击包括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是小学生借助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的行为,例如给他人起外号,对他人进行嘲讽等行为,而身体攻击是小学生利用身体动作对别人进行伤害的行为,例如抢夺他人物品、打人、推人等行为。关系攻击指小学生通过传播谣言、孤立、排挤等行为对他人进行伤害的行为,例如说他人的坏话,散布谣言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在玩闹之间非故意的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不属于攻击行为。1.3研究目的和意义1.3.1研究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农村小学生的攻击行为,了解当前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发现影响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1.3.2研究意义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促使小学教师重视小学生攻击行为,同时为小学教师解决攻击行为提供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帮助教育工作者分析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起因,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现状2.1调查内容及过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小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在调查研究中,选取山东省济宁市两所位于农村的小学,在每个小学中1-6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16份,收回478份,有效问卷435份,问卷有效率为91%。2.2调查结果及分析2.2.1小学生对攻击行为的认识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有339名小学生认为故意打人,抢夺毁坏他人物品属于攻击行为,占比78%;有296名小学生认为辱骂他人、嘲讽、起外号属于攻击行为,占比62%;有234名小学生认为散布谣言、孤立他人不属于攻击行为,占比49%。表1小学生对攻击行为的认识下列行为是否属于攻击行为是否人数占比人数占比辱骂、嘲讽他人,给他人起外号29668%13932%打人、抢夺毁坏他人物品33978%9622%说他人坏话,散布谣言,孤立他人20146%23454%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于攻击行为的认识存在不足之处,其更多地认为身体攻击而言语攻击属于攻击行为,而对于关系攻击,部分小学生并不认为其是攻击行为。小学生对于攻击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是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教育,导致部分小学生在进行攻击行为时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属于攻击行为。2.2.2小学生攻击行为的频次根据问卷调查,有47%的小学生在生气时有过打人、抢夺毁坏他人物品的行为,其中一学期内出现3-5次以下该行为的人数占比18%,在一学期内经常出现该种行为的人数占比9%。有50%的学生有过辱骂、嘲讽他人、给他人起外号的行为。表2小学生攻击行为频次没有过1-2次3-5次经常有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打人、抢夺毁坏他人物品23253%8920%7518%399%辱骂、嘲讽他人、给他人起外号21850%9422%7617%4811%孤立排斥他人,说他人坏话31873%5212%286%379%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攻击行为在农村小学生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而部分小学生经常存在攻击行为。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学校以及家庭对小学生的教育不足,导致小学生对攻击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小学生没有意识到攻击行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小学生发生攻击行为时,教师或家长没有及时干预,制止此类行为,进而导致攻击行为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2.2.3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方式根据问卷调查,小学生在进行攻击行为时,常常采取的方式包括给辱骂、嘲讽他人,给他人取外号,故意打、推、抓、踢他人,玩游戏时孤立他人,损坏他人物品等。可以看出,运用直接身体攻击的学生人数最多,而用言语攻击他人占比其次,运用关系攻击他人占比较少。表3小学生攻击行为方式是否有过以下行为人数占比给同学取外号34680%辱骂、嘲讽他人29568%故意打、推、抓、踢他人16337%抢夺毁坏他人物品17640%散布谣言20146%在游戏时孤立他人8219%联合他人孤立排斥他人5312%由于言语攻击相较于身体攻击来说,其行为较为隐蔽,不容易被教师或家长所发现,同时造成的后果不会很严重,从而攻击者并不需要承担严重的后果,因此小学生更加倾向于言语攻击。联合他人运用孤立的方式进行攻击,需要小学生有着较高的心理发展水平,而小学生心理并未发育成熟,因此运用这种攻击行为的人数较少。2.2.4小学生容易攻击的对象根据调查,发现容易遭受农村小学生攻击的学生包括外形不好看的、不受师生欢迎的、成绩差的、与自己存在矛盾的以及爱张扬自己的学生。其中,外形不好看的、不受师生欢迎的以及成绩差的学生最容易成为农村小学生攻击的对象。人数比率不受师生欢迎的17640%成绩不佳的17039%外形不好看的23152%爱张扬自己的14333%与自己存在矛盾的16236%3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形成原因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还相对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经验不足。当他们在面对模糊不清的信息的时候,很容易感受到是威胁的,或者是危险的信息,或者是感觉到对方是在挑衅自己,他们很容易进行错误的归因,或者是认为是对方敌意这样的一种归因,从而会采取报复的攻击行为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是采取协商、商量这样的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下我将从三方面探讨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成因。3.1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一方面,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心理发育不完全,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的孩子,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会比较差,很容易愤怒,没有一个成熟的心理环境,因此在遇到事情时,情绪容易冲动,进而产生攻击行为。在农村小学中,经常存在部分小学生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引发的攻击行为。例如:有的小学生认为他人不小心碰到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挑衅有失自己的颜面,进而发展为攻击行为。小学阶段的攻击行为的发生,还有是因为攻击者对一般攻击行为是持有认同的态度,而有的孩子也会偏激的认为,要想不被人欺负,就必须去欺负和攻击别的孩子,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力量,这些都是由于是孩子心理不成熟所导致的。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小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佳,从而引发了其攻击行为。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小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其人际关系往往也不佳,从而会使其感受到被冷落与轻视,从而使其容易生事,以求得关注。有的小学生由于作业不会做,向他人借来作业抄袭,而他人不让他抄,该学生便会产生攻击行为。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不佳的小学生由于长期缺乏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和关心,便会采用攻击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此外,部分农村小学生属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致使其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与教导,加上家中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养成了蛮横不讲道理的性格,从而导致其心理产生一定的问题,引发其攻击行为。也有的孩子把欺负行为作为获得同学认可的一种方式,他把别的同学打了一顿,可能他感觉到别周围的同学向他投来的是崇拜的目光。这样容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的孩子,他往往是缺乏基本的同理心,甚至愿意看到受欺负的同学痛苦的表情、痛苦的感受,但是,又不愿意停止自己攻击的行为。这都是造成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自身原因。3.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在家庭教养方式当中,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对子女经常表现出更多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及干涉等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行为,或者是为了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而更多的采用强制的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样的做法的结果,是使得孩子的行为更加紊乱,并且表现出更加的兴奋、多动行为,这种行为和父母的拒绝、强制是有关系的,儿童的焦虑、情绪的问题和父母的控制、强制过于严厉这样的养育方式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的,也有的研究发现,父亲如果经常采用惩罚拒绝的消极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话,那么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会更多。在农村,有很多家长由于知识水平不高,自身学历有限,导致其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得小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的问题。部分农村小学生家长没有将小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仅仅是强迫学生让其好好学习,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建设。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则轻则训斥,重则殴打,不允许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强迫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消极情绪,同时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造成心理创伤。与此同时,家长打骂的粗暴教育方式,会给小学生树立不良的榜样,从而使孩子认为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攻击行为会更好的解决问题,进而在学校和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对家长的行为进行模仿,导致了攻击行为的产生。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小学生由于父母进城务工,由爷爷奶奶等亲属进行抚养,而隔代亲属在生活中经常溺爱孩子,生怕自己家孩子在学校遭受欺负,因此直接教育小学生以牙坏牙,用攻击性的方式解决矛盾,更有甚者直接教育小学生运用攻击行为保护自己,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小学生便会产生攻击行为。3.3学校教育的失误在学校教育方面,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存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在调查中,有的教师对于攻击行为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还有部分教师采取讲道理的冷处理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也有小学教师运用严厉批评或惩罚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有部分小学生表示,私下的非肢体性攻击行为例如言语辱骂行为老师并不知晓。一般而言,在小学生进行言语攻击行为时,小学教师一般采取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教育,耐心说服,以理服人。尽量让小学生明白言语攻击是不对的应及时改正,从而对攻击行为进行控制。而对于身体攻击,教师一般比较重视,会采取严厉的批评处罚方式并和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商讨教育方法。而对于关系攻击,其行为一般比较隐蔽,教师难以察觉发现,也难以控制。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小学生攻击行为进行教育时,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小学生的攻击行为,对小学生攻击行为不重视,从而没有运用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教育,最后导致小学生攻击行为放任发展,没有得到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4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教育对策及建议4.1注重良好的家庭教育4.1.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生活状态它是一种无声的,无形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和原生家庭息息相关。可以说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为小学生树立榜样,避免或者减少在小学生面前运用争吵、打骂等行为,为小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不说脏话、粗话,用文明的语言去影响孩子。良好的家风也尤为重要。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和睦相处的。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埋怨、指责、争吵,只会让孩子感到家中的冷淡与冷酷、使其产生敌对情绪,在孩子的心理留下痛苦的伤痕,日后很有可能产生攻击行为。为此,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防治。首先,父母应当重视自身对小学生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模仿自己的父母。因此家长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知上,明白发火对孩子的巨大伤害。家长发火的时候,孩子心中会充满恐惧。如果爸妈经常大吼大叫、发脾气,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也会表现得很没有自信,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对其他人发脾气,性格会比较孤僻、冷漠。在经常发脾气、不会控制情绪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往往攻击行为产生的概率高于其他孩子。情绪上,学会自我放松。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愤怒时,可以尝试做深呼吸,自我放松缓解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和孩子沟通,可以坦诚地和孩子交流我们的情绪感受,比如,告诉孩子,“你的行为让妈妈很生气,很不开心”,但是要注意,语气一定要温和,教育效果才会更好。行为上,可以暂时离开现场。如果深呼吸之后,你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是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发火,就先暂时离开现场,去一个自己觉得舒适放松的地方待一会儿,比如家里的书房、卧室、阳台...等到自己冷静下来,情绪缓和之后,再回到孩子身边去,采用更为理智温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批评孩子要降低声调。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低声批评孩子,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其次,父母应当避免运用争吵、打架等手段解决问题,防止小学生在攻击性环境下成长,从而减少去攻击行为的产生。最后,家长还应处理好家庭矛盾,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温暖与关怀,平等对待子女,尽量给每个孩子充分的关注与爱,以建立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有效降低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概率。4.1.2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杜绝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孩子,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的打骂,家长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去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当小学生犯错时,家长应当运用恰当有效的方式让小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采用打骂等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虽然家长运用暴力性手段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会在短期内呈现出一定的效果,但是暴力性手段会使得小学生心理受到影响,打击了小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致使小学生在被强迫时在心中产生不满与反抗心理,从而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行为。因此,小学生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正确的手段教育孩子。对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其监护者更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一味溺爱孩子。孩子被溺爱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长辈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长辈得听他的,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形成。其监护者应当让小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尽可能的为小学生创造与其父母见面的机会,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4.2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4.2.1提升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攻击行为的认识在农村小学中,部分小学教师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认知不足,轻视了小学生的攻击行为。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之间的攻击行为属于小学生之间的嬉闹,是由于小学生调皮的天性引发的,只要不出大事,无需过多关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难以发现,较为隐蔽,只能依靠其自身解决。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教师常常会采用训斥、隔离等冷处理手段对待学生。即不露痕迹地冷落学生,甚至变相引导全体学生不与这类学生交往、游戏。这种错误段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对立情绪,从而引发更多的攻击行为。因此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既不应当放任不管任其不良行为的发展,也不能事事参与过多干涉。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应当加强对攻击行为的认识,重视小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而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动机,从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行处理。农学小学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攻击行为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小学教师充分了解到攻击行为的表现及危害,学习正确的处理方式,进而帮助小学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正确处理小学生的攻击行为。4.2.2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小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正确认识每位学生的差异,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轻视忽略,而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关系,帮助成绩不佳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教授其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其学习成绩。教师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对于不受同学欢迎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分析其被疏远的原因,运用恰当的方式改善这一局面。其次,农村小学应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在课间安排教师对于攻击行为进行发现和制止,及时干预攻击行为。学校还应当制定班级规范,杜绝打骂同学、给他人起外号、损坏他人物品等行为,从制度上明确告知小学生此类行为是错误的和被禁止的。4.2.3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理应对攻击行为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小学教师应当在班级中加强教育,在班级中树立一个宽容、互助的班级环境,从而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此外,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小学生之间的合作,从而帮助其正确交往,同时培养其合作,宽容等优良品质。对于发现的攻击行为,教师应当正确处理,教育小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引导其正确交往。

参考文献[1]郭建耀.小学生攻击行为案例分析与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4):63-66.[2]刘煜晖.个案工作介入武安市H小学儿童攻击行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0.[3]张园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辅导个案[J].新智慧,2020(05):110.[4]余政,钟婷,罗张艳,黄德芳.小学生攻击行为教育对策研究——基于吉首市小学的调查分析[J].教师,2019(35):9-11.[5]杜宇.小学生攻击行为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6]黄少丹.浅谈小学生冲突行为的应对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9(10):28.[7]陈珂.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D].青海师范大学,2019.[8]孙小玉.小学生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J].法制博览,2018(35):296.[9]于晓莉.小学3-6年级学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10]程灵.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心理辅导[J].新教师,2018(02):15-17.[11]王莉.农村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2):81-83.[12]李静逸.教师期望与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6.[13]赵祝.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14]徐凡.云南省三地区中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15]陈垚.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体育课堂中的攻击行为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1.致谢不经意间,学校里的花开了又落了,时光如白驹过隙,四年的大学时光就要结束了,回想起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