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消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渴目录1概述病因病机3诊断和鉴别诊断4辩证论治壹贰叁肆壹概述12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为消耗水谷津液气血之意,渴即口渴引饮。定义23西医学范围

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西医学的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历史沿革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间·奇病论》,其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今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还有“消”“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内热是其主要病机。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对此病立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主方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刘河间《三消论》是阐述三消燥热学说的专著,认为消渴皆归于“燥热太甚”,得出了“三消者,燥热一也”的结论,提出消渴的治疗应“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人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历史沿革

《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最先记载了消渴病尿甜的表现:“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认识到消渴病易见痈疽和水肿等并发症。《宣明论方·消渴总论》曰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元代张子和《儒门事亲·三消论》罗列了消渴的诸多并发症:“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痱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明确提出消渴病的上、中、下之分类。《证治准绳·消瘅》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明清及其之后,对消渴的治疗原则及其方药,有了更为广泛而深人的研究。贰病因病机1.禀赋不足2.饮食失节3.情志失调4.劳欲过度一、病因禀赋不足(阴虚体质)—内因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

脾失健运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

忧郁恼怒思虑过度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消灼肺胃阴津

房室不节劳欲过度

肾精亏损虚火内生→上燔肺胃固摄无权消渴二、病机病机总结1基本病机: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23病位:在肺、胃(脾)、肾,尤以肾为关键3病机总结(续)3病理性质: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本病特点。本虚指阴虚、气虚,甚则阳虚,其中以阴虚为主,气虚、阳虚为阴虚转化而成。阴虚贯穿于消渴病整个病程之中,涉及肺、脾胃、肾等脏,尤以肾阴亏虚最为重要。标实是指燥热、瘀血、痰浊等,其中又以燥热为主,痰瘀为继发因素。阴虚与燥热密切相关,相生相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病机总结(续)4病机转化:消渴病变日久,较易发生以下两种病机变化。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与脾阳虚较多见;二是病久人络,瘀血阻滞。瘀血一旦形成,可影响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使消渴加重,以致本病更加缠绵难愈而变证丛生。

叁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1临床特征①主症: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②次症:神疲乏力。临床上“三多一少”症状可并见,也可只见一、二症,或“三多一少”症状不显著,仅见乏力、口干咽燥。部分病人常因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痈等就诊,或健康体检时被发现。部分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深大,甚或昏迷厥脱危象。诊断(续)1病史: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者。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中年之后一发病,即可见并发症。本病与禀赋不足有关,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3辅助检查

查空腹与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有助于明确诊断。病情较重时,还要查血尿素氮、肌酐,以了解肾功能的情况;查血酮,以了解有无酮症酸中毒;查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钠、钙、氯化物等,以了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情况。病证鉴别1消渴与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欲饮,饮水能止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消瘦等消渴的特点。而消渴之渴而多饮,饮水不止渴。病证鉴别(续)12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常伴烦热,多汗,心悸,手颤等,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有肿物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也无血糖、尿糖异常现象。病证鉴别(续)13消渴与尿崩症:尿崩症以尿多如崩,尿清如水,烦渴多饮为主症,但尿糖阴性,血糖正常,尿比重低有别于消渴。禁水试验、禁水-加压素试验、高渗盐水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加压素等可帮助诊断。12辨病位――上消----在肺中消----在胃下消----在肾辩证要点1

辨标本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212辨本症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之“三多一少”为消渴病本症的基本临床特征,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本症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症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症,随病情发展而出现并发症,但也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症状并不明显,常因痈疽、眼疾、心脑病证等为线索而发现本病。辩证要点3

肆辩证论治23治疗原则清热润燥---治其标养阴生津---治其本治分三消,立足于肾新久异治防治变证“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23分证论治上消肺热津伤证证候: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病机概要:肺热炽盛,津液失布。以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为审证要点。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主方:消渴方。气阴两伤,以气虚为主者,玉泉丸;气阴两伤,肺热津亏为主者,二冬汤。23分证论治中消1.胃热炽盛证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病机概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以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口渴,尿多,舌干质红,脉细数为审证要点。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主方:玉女煎。亦可选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养阴。23分证论治中消2.中气亏虚证证候: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病机概要:气阴亏虚,脾失健运。以能食与便溏并见,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为审证要点。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主方:七味白术散。23分证论治下消1.肾阴亏虚证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病机概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以尿频量多,伴肾阴亏虚见症为审证要点。治法:滋阴固肾。主方:六味地黄丸加减。23分证论治下消

2.阴阳两虚证证候: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