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痉证目录1概述病因病机3诊断和鉴别诊断4辩证论治壹贰叁肆壹概述12痉证是因感受外邪,或他病久病,导致邪阻经络,筋脉失养拘急,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痉证可以单独成病,也可出现在其他疾病过程中。痉证的病因病机,可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多感受风、寒、湿、热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或热灼津液致痉;内伤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亢化风,或阴虚血少,虚风内动,筋脉失养而致痉。无论外感,内伤,均为阴阳失调,阳动而阴不濡所致。其分证论治定义23西医学范围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热性惊厥以及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脑病、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疾病等出现痉证的表现,符合本病临床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病论治。历史沿革1.《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经筋》也说:“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素问·骨空论》又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气厥论》载有“柔痉”之病名,由“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

2.《金匮要略》分外感表实无汗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并提出伤亡津液而致痉的理论,认为表证过汗,风寒误下,疮家误汗以及产后血虚,汗出中风等误治、失治也可以致痉。历史沿革3.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按语中,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的关系,他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瘛纵痉厥矣”。4.吴鞠通则进一步将痉证概括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他在《温病条辨·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中说:“六淫致病,实证也;产后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疮家发汗者,虚痉也。风寒、风湿致痉者,寒证也;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贰病因病机一.病因

感受外邪久病过劳误治或失治病因病机风寒湿壅阻经络阻碍气血津液运行温热消灼津液引动肝风外感外感久病入络,瘀血内阻痹阻经脉脾虚、肝火、肺逆痰浊内生阻滞经脉误治、失血、失汗亡血失津先天不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化风动内伤痉病病因1风邪为主、兼夹它邪风邪是常见原因,常兼见寒、热、暑湿、湿、燥邪。2时行疫毒时行疫毒暴虐伤人,发病迅速,症状较重,流行性强,且不受季节局限。3体质因素感邪后是否发病,发病后出现什么样的病理变化,取决于正气的强弱。病机1基本病机:外感或内饰导致筋脉失养拘急。实证者邪阻经络,气血不运;虚证者阴虚血少。23病位:在筋脉,与心、脾、胃、肝、肾关系密切。3病性:虚证:脏腑虚损,阴阳、气血、津液不足,见于内伤致痉。实证:邪气盛,见于外感致痉。本虚标实证:邪气伤正,如热盛伤津、瘀血痰浊阻滞经脉病机(续)4病机转化:差异很大,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遗头痛、痫病、痴呆。

叁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1临床特征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征部分危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2病史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3辅助检查感染性疾病查血常规、细菌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的性质。查脑CT、MRI影像学检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一般内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部位与病变性质。鉴别诊断1与痫证鉴别

痫病每发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昏不识人,与痉病相似,但痫病多有反复发作史,发作前常无明显诱因,发病突然,伴口吐涎沫,或有怪叫声、或有遗尿,移时苏醒,一如常人。痉病发作多有外感、内伤等病因,发时伴高热、呕吐等症,且多无自然恢复者。鉴别诊断(续)12与厥证鉴别

痉病可伴有神识昏迷,与厥证相似,伴发神昏时也有称为痉厥者,实为痉与厥并见。痉病是以肢体抽搐、强急为主症,神昏为其或有的伴发症;而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甚至也有一厥不复而殁者,一般无四肢抽搐和项背强直等表现。鉴别诊断(续)13与中风鉴别

该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渐进加重,即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为主症,而痉病却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症,可资鉴别。12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多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即使热邪直中,可无恶寒,但必有发热。内伤——多无恶寒发热。辩证要点1

辨虚证与实证实证——多由外感或瘀血、痰浊所致。表现为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较大虚证——多由内伤所致气血阴津不足。表现为手足蠕动,或抽搐时休时止,神疲倦怠2肆辩证论治23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标——舒筋解痉。感受风、寒、湿、热而致痉者——祛邪为主,即祛风,散寒,清热,祛湿等治本——养血滋阴,舒筋止痉。23分证论治1.邪壅经络证候: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语,四肢抽搐,舌苔白,脉浮紧。病因病机:本证因外感风寒湿邪,邪壅经脉生风,肢体抽搐而形成。本证以恶寒发热,肢体抽搐,脉浮为辨证要点。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方药:羌活胜湿汤。临证加减:参教材。23分证论治2.肝经热甚证候:高热头痛,胸闷,心烦,急躁,口噤,骱齿,项背强急,甚则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病因病机:本证因外感温热邪气,热盛引动肝风出现头痛高热抽搐而形成。本证以高热头痛,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治法:清肝潜阳,息风镇静。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23分证论治3.阳明热盛证候:壮热汗出,心胸烦闷,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病因病机归纳:本证畅饮外感温热邪气,邪壅阳明经脉,热盛动风,出现高热及肢体抽搐而形成。本证以壮热汗出,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为辨证要点。治法:清泄胃热,增液止痉。主方:白虎汤和增液承气汤加减。23分证论治4.心营热盛证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皮肤紫斑或瘀点。舌质红将,苔黄少津,脉细数。病因病机:本证常因外感温热邪气,热入心营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搐而形成。本证以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皮肤紫斑或有瘀点,舌质红将,苔黄少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治法:清心凉营,开窍止痉。方药:清营汤加减23分证论治5.痰浊阻滞证候:头痛昏蒙,神识痴呆,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闷脘痞,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病因病机:本证常因外感或内伤的原因导致痰浊阻滞经脉,清窍不利,出现神昏及四肢抽搐而形成。本证以头痛昏蒙,神识痴呆,四肢抽搐,胸闷脘痞,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为辨证要点。治法:豁痰开窍,息风止痉。方药:导痰汤加减23分证论治6.阴血亏虚症状: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晕目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苔薄而少津,脉沉细。病因病机:本证常因素体虚弱,或失血,或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