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后用新咨询合同_第1页
2016年后用新咨询合同_第2页
2016年后用新咨询合同_第3页
2016年后用新咨询合同_第4页
2016年后用新咨询合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管理

主讲人:石义军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一、几个基本概念:

1、交通:交通是指所有用交通工具(火车、汽車、管道、轮船、飞机等)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方式,邮电包括邮政和电信两方面内容。2、城市轨道交通:采用专用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3、地铁:采用普通轮轨制式、电力牵引的高、大运量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4、轻轨:采用普通轮轨制式、电力牵引的中运量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轨道交通

二、轨道交通分类:

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按列车服务范围: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和市郊轨道交通;按运能等级:分为高运量、大运量、中运量、低运量;按车辆类型:分为普通轮轨系统制式地铁或轻轨、单轨交通、有轨电车系统、中低速磁浮系统等。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基本条件(2003年国办发81号文规定)线路运量等级建设开工年初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流量(人/h)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流量(人/h)城区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入(亿元)地铁高运量≥300≥1000≥100≥10000≥50000大运量≥30000轻轨中运量≥150≥600≥60≥6000≥10000《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的规定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一)轨道交通起源1.1829年,巴黎开始将英国采矿中使用的轨道车用马牵引作为公共马车,1831年纽约也开始使用,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轨道交通。它以运量大、速度快、障碍少、安全舒适,还可以多匹马组成车队,增大牵引力和运量,降低运输成本及票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1832~1855年逐渐以马拉在轨道上运行的公共马车取代了原有公共交通工具,并以法律形式解决了马拉轨道车与无轨车辆相互干扰的不安全因素。到1890年,全世界已有9900km这种马拉公共轨道交通系统。3.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引进西方技术,1882年就成立了马车轨道公司。我国在清末年间铁路也是用马牵引的,但未能逐年扩大规模。4.1863年1月10日,伦敦用蒸汽机车取代马牵引,并将轨道建在地下,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地铁工程。每年要运送1000万乘客!(车厢无顶棚,隧道内无排烟设备!)5.1879年德国人西门子在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了自己开发的有轨电车。铺设了600m长的轨道,一个电力车头牵引了三节各坐8名乘客的车厢,时速达到了24km/h,四个月载客8.6万人,轰动全球。这就是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雏形,城市轨道交通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前

北京地铁的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筹划,1965年开工,一期工程23.6km,于1969年建成。

到20世纪80年代末,只有北京地铁1号线和环线共计40km线路建成运营。之后天津地铁7.4km线路投入运营。三个阶段:(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二:20世纪9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始强调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系统和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发展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理念开始显现。在90年代上海、广州、深圳开始了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阶段三:2000年后

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国家先后审批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南京、成都、杭州、西安、贵阳、厦门、福州等二十几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还有城市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了过去的30年。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TIEDAODIERKANCHASHEJIYUAN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1、已运营线路:22座城市、83条线路、运营里程2699km;2、在建线路:29座城市、96条线路、1583座车站、线路长度2345km;3、规划线路:50座城市、超过300条线路、线路长度10716km.

发展特色:技术先进、制式多样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有大运量的地铁、钢轮钢轨的高架轻轨(包括直线电机)及跨座式单轨;有中低运量的地面轻轨,有轨电车、还有高速磁悬浮、快速市郊轨道交通系统。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车辆制造、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等现代技术。使我国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咨询、建设、运行管理的世界先进行列。起步阶段:

1、60年代参与北京地铁1号线可行性研究。

2、80年代末上海地铁一号线上体馆站的设计。伴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而发展壮大(三)中铁二院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基础阶段:

90年代广州地铁一号线总体总包

发展阶段:

90年代末至今,中铁二院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在国内27座城市、国外2个城市硕果累累。其中地铁院的项目有:总体总包项目20余项共计521公里;咨询项目15项;工可等前期项目26项;车站350座;区间隧道200个。国内最小净距、最大断面地铁隧道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构成和主要设计方案一、基本构成线路运营总图系统功能配置

土建工程设计工程投资评价基础工程线路走向、敷设方式、车站分布。客流预测、运营方案。车站配线、限界、工程筹划。系统装备车辆、轨道、常规机电设备(风、水、电、电扶梯、门)、供电、弱电系统(通信、信号、AFC、综合监控)等

工程经济(概预算)确定投资的经济性、安全性,评价风险与效益。土建工程车站、区间、车辆段、控制中心、集中冷站、变电所。(建筑和结构工程)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

根据建筑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高架建筑、地面建筑、地下建筑。1)、高架建筑:主要体现在高架车站。按地上的层数分:有地上一层、两层、三层;按站台形式分:有岛式车站、侧式车站;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2)、地面建筑:主要体现在车辆段、变电所、控制中心等,一般采用砌体结构、框架、排架(网架)形式

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3)、地下建筑:主要体现在地下车站。(车辆段、变电所也可设在地下);

主要分类:

按地下层数和跨数的组合,分为地下单层单跨、地下二层双跨、地下三层双跨等;

按站台形式,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岛侧混合式车站;

按作用,分为主体建筑、附属建筑;

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4)、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点:

(1)车站站位的选择:车站的站位应根据线路条件、周边环境、客流吸引、地下建(构)筑物条件等条件进行综合选择。

经贸部楼房北京饭店二期1号线王府井站二、主要技术方案(二)、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4)、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点:

(2)平面布置:A:总平面布置:反映车站站位、规模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二、主要技术方案(二)、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4)、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点:

(2)平面布置:B:站厅层平面布置:一般分公共区、设备区二、主要技术方案(二)、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4)、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点:

(2)平面布置:C:站台层平面布置:一般分公共区、设备区二、主要技术方案(二)、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4)、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点:

(3)车站装修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反映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也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宗旨。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1、建筑工程4)、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点:

(4)出入口风亭设计:由于其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主要技术方案(二)、土建工程2、结构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车站结构区间结构车辆基地结构地下结构地面结构高架结构主体结构围护结构附属结构明挖结构暗挖结构沉管结构站-桥分离结构站-桥合一结构(1):高架车站结构按结构形式分:有站桥分离结构、站桥合一结构

1):高架车站结构(1)、高架车站结构按站台形式,可分为岛式结构、侧式结构侧式站台车站,轨道梁从两侧站台中间穿过,与区间顺接。岛式站台车站,左右线线间距在有效站台长度范围拉开,轨道梁从岛式站台两侧绕过,在车站两端形成喇叭口,再恢复标准线间距双线并行。

侧式站台车站岛式站台车站(2):高架区间结构:主要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是指梁型,目前常用的梁型主要有:A、箱梁B:工形组合梁,北京八通线采用,以后在其它城市轨道交通使用较少。采用预制工形梁、现浇桥面系施工。C:槽型梁,上海地铁6号线(11号线、16号线)、南京地铁二号线、深圳地铁五号线、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采用。施工采用预制架设。下部结构型式:墩身施工采用整体模板现浇。基础一般采用承台群桩。(3)、主要施工方法

1、支架现浇法支架现浇法投入设备成本较低、可大范围开工、施工技术成熟,曾经是大箱梁施工最为普遍的施工方法,但由于它现场施工时间长,施工占地大,给地面交通带来很大的干扰,近来在很多城市受到政府部门的相关限制。(3)、主要施工方法

2、预制梁法在选定位置设置制梁厂,运用运、架梁设备,架桥和运梁过程均在桥上运行,不占用地面道路。即对现场场地要求不高,但需要有预制梁体的梁场和专用的设备。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2、结构工程2)、地下结构:主要包括地下车站结构、地下区间结构,从施工工法来讲主要分明挖法、暗挖法(矿山法、盾构法)、特殊工法(沉管法、顶进法等)。

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2、结构工程——地下结构2.1明挖法结构:支护结构、主体结构明挖顺作法1、明挖法的分类盖挖逆作法盖挖逆作法车站需先施工中间柱以支撑结构板,中间柱常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柱半盖挖顺作法车站支护结构围护结构支撑结构挡土挡水结构挡土+挡水结构挡土结构地下连续墙密排挖孔桩密排搅拌地钻孔桩+旋喷桩钻孔桩+搅拌桩钻孔桩+止水围幕间隔桩土钉墙钢结构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锚杆、锚索支撑逆作法施工2、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6、套管咬合桩5、SMW工法桩放坡开挖、土钉墙支撑设计:钢支撑及钢围檩钢筋砼支撑及钢筋砼围檩支撑设计:锚杆(索)设计施工阶段围护结构计算采用“增量法”原理模拟施工全过程进行计算分析。

3、支护结构计算方法20(新黄土)(新黄土)(古土壤)(砂土)(砂土)121.46.6511.3315.738.953.7516.288

2739.9

21.11261.5

20.5O

Kc=2.44抗倾覆验算20(新黄土)(新黄土)(古土壤)(砂土)(砂土)1216.288坑底抗隆起验算K=2.2615.73m20(新黄土)(新黄土)(古土壤)(砂土)(砂土)16.288YXO安全系数K=1.31,圆心O(5.36,0)整体稳定验算4、主体结构1)主要结构形式2)计算模式3)主体结构主要设计要点4.2

主体结构1)、主要结构形式:明挖法施工的结构主要为矩形框架结构,根据周边环境和功能的不同,按层数可分为单层结构、双层结构、三层结构、四层结构。。。等;按跨数可分为单跨结构、双跨结构、三跨结构。。。等,结构形式就是层数和跨数的不同组合。2)、结构计算模式:明挖主体结构计算一般均采用荷载-结构模型,按极限状态法、平面杆系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分析,立柱按有效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为沿线路方向设置的矩形截面墙予以考虑。3)、主体结构主要设计要点(1)主要内容:包括组成主体结构的梁、板、柱、墙等所有的结构构件,按结构可靠度进行设计。4.2

主体结构3)、主体结构主要设计要点(2)构造要求1、正常构造要求:

1)钢筋最小配筋率:2)钢筋锚固长度;3)耐久性要求;4)钢筋的连接;5)变形缝的设置;2、抗震构造要求:

1)箍筋间距;2)轴压比;3)最小钢筋直径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2、结构工程——地下结构

2.2矿山法结构矿山法设计的主要内容1、工法2、辅助工程措施3、初期支护4、二次衬砌1

工法1)、全断面法2)、台阶法3)、CD4)、CRD5)、双侧壁道坑法6)、中洞法7)、中柱法8)、洞桩法1

工法1)、全断面法适用范围:隧道断面较小、围岩较好的地层1

工法2)、台阶法3臂液压台车常用方法之二:台阶法适用范围:普遍采用1

工法3)、CD法常用方法之三:CD适用范围:竖向变形大1

工法4)、CRD法1

工法5)、双侧壁导坑法1

工法6)、中洞法:按照“小分块、短台阶、早成环、环套环”的施工原则,先行开挖支护中洞,及时施作中洞二衬,建立起梁、柱支撑体系,然后对称施作侧洞,封闭成环。1

工法7)、中柱法:按照“小分块、短台阶、早成环”的原则,将整个断面开挖横向分为:侧洞、有柱的柱洞和中洞共5个洞,先自上而下对称施工柱洞初支,再由下而上施作柱洞二衬,建立起梁、柱支撑体系。柱洞完成后,施工两个柱洞中间的中洞初支和二衬,形成整个大中洞稳定体系。再对称自上而下施工两侧洞初支,最后纵向分段自下而上对称施作二衬,完成结构闭合。钢管柱钢管柱顶纵梁顶纵梁底纵梁底纵梁底板底板拱墙拱墙底板顶板4.2

工法8)、洞桩法(PBA):

PBA工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暗挖法,其主要思路就是将盖挖与分步暗挖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暗挖小导洞中施作桩(P)、梁(B)形成主要传力结构,暗挖形成支承在两个梁之间的拱部(A),类似于盖挖法的顶盖,在其保护下进行基坑开挖、衬砌和内部结构混凝土的浇注作业。

2

辅助工程措施1)、掌子面封闭;2)、超前小导管支护;3)、超前管棚或管幕支护;4)、超前帷幕注浆加固5)、隧道周边小导管注浆加固6)、降水技术7)、冻结法8)、设置临时仰拱9)、设置锁脚锚杆或锚管2

辅助工程措施1)、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作用:是掌子面土体稳定及防止小导管注浆时浆液由掌子面溢出,影响注浆效果。设计方案: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时,应采用早强喷射混凝土。3臂液压台车2

辅助工程措施2)、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小导管要和网架配合使用,从钢架格栅腹部穿过。(1)一般采用用φ32~φ40无缝钢管制作,管长一般为2.25~3.5米。(2)小导管沿隧道拱部布设,环向间距一般30cm,外扦角(仰角)在7º~15。2

辅助工程措施3)、大管棚超前支护:当隧道下穿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既有铁路、地铁车站或隧道时,所处地层条件较差,为控制地层过量变形,确保其安全,隧道开挖前应先施作大管棚超前支护,同时在大管棚间施作小导管,构成复合管棚支护体系。2

辅助工程措施3)、大管棚超前支护:2

辅助工程措施4)、超前帷幕注浆加固地层当隧道所处地层松散、自稳能力差时,以及下穿河流、邻近桥桩和建筑物等,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邻近桥桩等安全,常采用帷幕注浆加固地层。2

辅助工程措施5)、隧道周边小导管注浆(径向注浆)当隧道所处地层松散、自稳能力差时,以及下穿河流、邻近桥桩和建筑物等,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邻近桥桩等安全,采用隧道周边小导管注浆(径向注浆)。2

辅助工程措施6)、降水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埋置较深深度,受到地下水的影响。为创造无水作业条件,保证地下工程(包括暗挖隧道及明挖基坑等)施工顺利进行,必须先降水,再进行开挖施工。降水的作用1)、截住隧道侧面及基底的渗水,满足施工的需要;2)、增加侧壁的稳定性,并防止侧壁土壤流失;3)、提高土层设计参数,减少地层压力.4)、降低水头,防止隧底隆起、突涌和破坏2

辅助工程措施7)、冻结法(1)定义:采用冷冻的方法固结地层围岩,提高地层设计参数的施工方法;(2)范围:在含水地层开挖隧道,当采用注浆法加固地层难以奏效时,为保证地层稳定,隧道开挖安全,可采用冻结法。8)、临时仰拱其设置区段应根据围岩情况及监控量测数据确定,其做法可采用工字钢或喷射混凝土构筑。9)、锁脚锚管隧道或导洞正台阶开挖,为保证上半断面网构钢架安装牢靠,可在其拱脚处加设锁脚锚管。3

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主要由喷砼、钢筋网和格栅组成,喷砼强度一般不小于C20,钢筋网直径一般为6~8,间距一般为150~250,格栅有钢筋格栅和钢格栅两类;二次衬砌为永久受力构件,一般为闭合式结构,二衬砼应满足抗渗、耐久性等要求;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2、结构工程——地下结构

2.3盾构法隧道成都地铁区间6.28m盾构广州小新区间盾构机

1、盾构机选型:地铁盾构基本为直径在6.0~7.5m之间的复合式盾构盾构Shield复合式盾构TBM地层条件硬岩软土复合式TBM土压和泥水盾构对地层的适应性2、盾构法隧道设计的要点衬砌的结构材料及对应形式2、盾构法隧道设计的要点衬砌环内径、厚度(外径)、幅宽2、盾构法隧道设计的要点5A(51.428°)+2B(46.43°)+K(10°)5A(45°)+2B(45°)+K(45°)6A(45°)+2B(40°)+K(10°)6A(40°)+2B(40°)+K(40°)分块2、盾构法隧道设计的要点接头角、插入角和楔形量Δ=DB/R2、盾构法隧道设计的要点管片拼装方式通缝、错缝和通用环2、盾构法隧道设计的要点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同步注浆包括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通过安装在盾构壳体外侧注浆管向地层的注浆和通过管片注浆孔向地层的壁后注浆;二次注浆指从管片注浆孔向地层的壁后注浆。2、盾构法隧道设计的要点盾构端头加固加固范围加固范围车站范围盾构区间盾构区间端头加固设计二、主要技术方案(一)、土建工程2、结构工程——地下结构

2.4结构防水地下结构:1、地下结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2、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防水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密实性、抗渗性、抗裂性、防腐性及耐久性;加强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预留孔洞、各型接头、各种结构断面接口、桩头等细部的防水措施。桥梁结构:1、高架桥梁结构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2、强调结构自防水的同时,做好桥面防水层及雨水的排水通畅。(一)、防水原则地下结构:1、地下车站及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2、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地下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它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3、隧道工程中漏水的平均渗透量不大于0.05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平均渗透量不大于0.15L/m2•d。桥梁结构:高架桥梁防水等级为二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二)防水等级及标准(三)明挖法防水体系1、明挖法防水设计体系表防水体系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工程埋深0~20m时,抗渗等级为P8;工程埋深20~30m时,抗渗等级为P10。裂缝控制背水面0.3mm,迎水面0.2mm,且不得有贯穿裂缝。耐腐蚀要求有侵蚀性区段,混凝土抗蚀设计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接缝防水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后浇带及各型接头的接缝不得渗漏水。附加防水层能与主体结构粘结,并能抵抗本工程埋深的水压辅助排水措施有排水要求的部位需接通排水系统,不得造成积水。(三)明挖法防水体系2、明挖断面防水(三)明挖法防水体系2、一级施工缝防水(三)明挖法防水体系3、二级施工缝防水4、变形缝防水(四)矿山法防水体系

1、矿山法防水设计体系表防水体系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初支要进行系统注浆,形成初道止水帷幕二衬:工程埋深10~20m时,抗渗等级为P8工程埋深20~30m时,抗渗等级为P10工程埋深30~40m时,抗渗等级为P12。裂缝控制裂缝宽度不大于0.20mm,且不得有贯穿裂缝耐腐蚀要求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相关标准执行。接缝防水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后浇带及各型接头的接缝不得渗漏水。附加防水夹层隧道宜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支与二衬之间铺设附加防水层。附加防水层宜采用1.5mm厚的PVC防水层,并辅以分区注浆系统。(四)矿山法防水体系

2、矿山法断面防水(四)矿山法防水体系

2、分区防水(五)盾构区间防水体系1、盾构区间防水设计体系表防水体系管片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管片混凝土采用C50,P12裂缝控制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且不得有贯穿裂缝耐腐蚀要求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相关标准执行。接缝防水管片接缝、手孔及吊装孔不得渗水。管片外注浆、有腐蚀介质时根据腐蚀情况设置管片外涂层。(五)盾构区间防水体系

2、洞口防水(五)盾构区间防水体系

3、节点防水(五)盾构区间防水体系

4、联络通道防水(六)桥梁防水体系1、高架桥梁防水设计体系表防水体系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C5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裂缝控制宜按一级裂缝控制进行,即结构不允许出现裂缝耐腐蚀要求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相关标准执行。接缝防水伸缩缝采用桥梁专用橡胶止水带桥面防水层桥面防水层应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耐久性及韧性。排水系统桥面排水使用排水管通过悬臂板经墩身引至地面。引入市内排水系统,每墩设一排水管(六)桥梁防水体系2、桥面防水(六)桥梁防水体系3、桥面排水(六)桥梁防水体系4、伸缩缝防水二、主要技术方案(二)、设备系统钢轮钢轨系统直线电机运载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中低速磁浮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系统BRT快速公交系统二、主要技术方案1、车辆:主要制式工程造价表系统类别车辆单价(万元)地铁A型车790—900地铁B型车550—800直线电机运载系统1000—1300跨座式单轨系统850—900中低速磁悬浮系统1000-1500有轨电车系统1500(3模块)-3000(5模块)BRT系统100-2002、轨道系统钢轨:正线、出入段线采用60kg/m钢轨,车辆段、停车场采用50kg/m钢轨。扣件:扣件类型比较多,各城市根据维护、更换、经济性要求进行选用。道床:正线、出入段线采用整体式道床,车辆段、停车场采用碎石道床;道岔:9号单开道岔及其交叉渡线。2、轨道系统减振措施:轨道减振降所噪措施主要有两大类:缓冲减振和隔离减振。如下示:缓冲减振—扣件类隔离减振—道床类2、轨道系统常用的减震措施:减震器扣件lord扣件先锋扣件双层非线性垫板扣件弹性支承快轨道2、轨道系统常用的减震措施:梯子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震垫浮置板轨道

按照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界面一般划分标准,常规机电设备系统主要包含以下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动力与照明系统自动扶梯与电梯系统屏蔽门与安全门系统防淹门系统3、常规机电设备通风空调系统应为乘客提供过渡性舒适的环境,为地铁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设备提供良好运行环境。当发生事故及灾害时,通风空调系统应能迅速转排烟工况或进行事故通风,满足乘客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的需要:隧道通风系统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区通风空调系统冷源系统1)、隧道通风系统满足沿线车站、区间隧道及车辆段建筑的生产、生活和消防设施对用水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及时排除地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废水和雨水能迅速有效的扑灭各类火灾,以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水消防系统自动灭火系统2)、给排水及消防系统根据车站土建工程情况和所需供电负荷要求,合理的确定低压配电技术方案,布置电气设备房间,保证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运营维护管理方便。向车站及区间各系统设备和照明设施提供电力电源,满足运营的需要。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3)、动力与照明系统自动扶梯——乘客运输工具电梯(含轮椅牵引机)——主要服务老弱病残乘客。4)、自动扶梯与电梯系统将站台与行车隧道区域隔离开,能有效降低车站空调系统运行的能耗,同时减少列车运行噪音和活塞风对乘客的影响,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候车环境。此外,还能防止站台上乘客跌落轨道产生意外事故,并能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5)、屏蔽门与安全门系统为防止突发事故造成隧道破裂后江水(或河水)涌进地下车站、区间隧道及事故范围扩大,对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工程,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措施。6)防淹门系统

4、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和各种用电设备提供电能,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供电电源、主变电所、35kV供电网络、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接触网(轨)系统、电力监控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供电车间等组成。

5、弱电系统1)系统构成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弱电系统包括通信、信号、综合监控、AFC、门禁等系统,是轨道交通系统中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础技术装备,服务于运输组织、行车安全、生产管理、乘客服务和抢险救灾,对提高效率,保证安全至关重要。5、弱电系统2)、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1)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指挥、企业管理、公共安全治理、乘客服务的网络平台,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为列车快捷、安全、准点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2)通信系统功能5、弱电系统3)、信号系统组成及功能(1)信号系统组成城轨交通信号系统由列车自动监控(ATS)、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驾驶(ATO)和车站及车辆段联锁系统组成。(2)信号系统功能信号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中心、车站、轨旁以及车载设备配合,实现列车位置的准确检测、列车进路的自动排列、列车运行间隔的自动控制、列车运行的自动监控和自动驾驶,以及列车运行的自动调整,达到确保运营高效、安全行车的目的。5、弱电系统4)、AFC系统组成及功能(1)AFC系统组成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通常由城市轨道交通清分中心、各线路中心AFC系统、车站AFC系统及相关终端设备组成,是一个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的自动售票、自动检票以及自动收费的封闭式自动化系统,其中清分中心一般是在线网形成一定规模时建设。(2)AFC系统功能AFC系统主要功能是完成车票的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的全过程自动化管理,是面对社会和市民的最直接的窗口。AFC系统的票制可分为计程计时制和计次(单一票价)制,可不同需求进行况选择。系统除了能与同城线网间实现“一票通”,还允许使用公交“一卡通”乘坐轨道交通,甚至可以实现异地的储值票通用5、弱电系统5)、综合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1)综合监控系统组成

综合监控系统(也称主控系统)是通过对地铁其它机电系统进行集成或互联,而形成更高一级的综合管理系统,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标准,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也不一样。根据目前技术发展和应用,主要集成或互联的系统如下:集成系统火灾报警系统(F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电力监控系统(SCADA)广播系统(PA)门禁系统(ACS)信号系统(SIG)屏蔽门/安全门系统(PSD)防淹门系统(FG)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时钟系统(CLK)电视监视系统(CCTV)乘客信息系统(PIS)互联系统5、弱电系统5)、综合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1)综合监控系统组成(2)综合监控系统功能

综合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集中集成或互联系统的功能,实现运营管理智能化、设备维护智能化、乘客服务人性化、企业管理智能化、辅助行车组织自动化。其中主要子系统功能如下:FAS的主要功能是在火灾初期尽早发现火灾隐患,及时确认并报警,与其他相关专业相配合,将灾害降至最低点。

BAS主要功能是对各类机电设备(主要包括通风空调、给排水、照明、自动电扶梯和导向系统等)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及优化控制。门禁系统主要功能是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限制区域。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目前国内地铁工程设计管理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总体总包为主:除北京、上海外大都采用这种模式。第二种总体单位为主(含部分总包管理):上海、北京、成都第三种建设方为主:总体单位派人参加上海七号线、十一号线及十二、十三号线。主要是以总体总包为管理主体的设计管理模式一、设计实施阶段的任务与主要工作内容1)总体设计阶段任务:为保证建设项目中各专业系统的总体性和完整性,“总体设计”是“付出小、收获大”的一个阶段性工作,是各专业设计完成磨合的重要阶段。主要内容是:(1)落实外部条件,稳定线路站位(2)明确功能定位、确定运营规模(3)理顺纵向系统,明确横向接口(4)统一技术标准、分割工程单元(5)筹划合理工期,控制投资总额2)初步设计阶段

任务:稳定工程边界条件,确定工程方案、建设规模和工程概算内容:外部边界条件落实——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疏解、周边建构筑物状况工程方案稳定——满足外部环境要求,措施到位,安全、环保,风险可控符合项目功能要求,配置齐全、合理,安全、可靠,工程方案和工程措施与建设工期相匹配建设规模和工程投资可控——固化设计边界条件,把握设计深细度,合理编制概算3)施工图阶段任务:精细化设计,按时提供文件,控制工程投资。内容:工序衔接、接口协调——根据工程筹划,处理好各工序间衔接关系;土建工程按设备布置要求来预留条件;系统运行模式及系统设备的硬件、软件接口协调标准适度、性价比好——标准选择与环境条件、运营需求匹配不弱化也不宜过分提高标准精细化设计、控制投资——深化和优化设计,控制规模、降低造价信息化设计、控制风险——根据施工反馈及时调整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