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叙州区2023年秋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从中国古代文人中任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答案】1.B2.C3.A4.材料一按总分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先提出观点,指出儒、道两家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然后重点论述道家的无为并非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最后简单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5.“兼济天下”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是道家的无为,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的,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时追求的侧重点不同。示例一:陶渊明早期有兼济天下的壮志雄心,曾多次出仕为官,但经历了东晋政治的酷虐和官场的黑暗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示例二: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为官的每一任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观照自然,物我两忘,表现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是说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有积极的”,但不能说“完全是积极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B.“在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D.“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结合“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等分析,选项中“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与“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思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阐述的是单纯的儒家有为的思想,没有揭示和无为的关系。B.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主要讲遵守自身规律,且规律不会改变。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C.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讲宇宙不停,属于自然规律;人应该效法天地,即人的做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D.意思是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强调“天大”“效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开头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指出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核心,然后点明“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段讲人们片面认识道家的无为,然后点明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分别以道家的庄子学派和老子学派为代表。第三段讲韩非的观点,即“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明确观点“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段讲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第五段得出结论“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这五段主要讲道家的无为不是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第六段讲“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道两家也有一致认同的思想观点。可见材料一按总分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运用文中信息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兼济天下”,同时救济各个方面。使天下民众、万物都受到恩惠和帮助。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是道家的无为。“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结合“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分析,“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从古至今,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追求的侧重点不同。如陶渊明,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如苏轼,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表现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橄榄油坛子[意大利]皮兰德娄唐·罗洛在首阳山的农庄的山坡上种了好大一圈油橄榄树。他预计地窖里的那五只旧的彩陶坛子盛不下新梓的油,因此及时地预订了第六只容量更大的坛子。人们为他造了一只齐人胸高的坛子,肚子威风凛凛地挺起来,好像是其他五只的统领。已经开始打橄榄两天了。唐·罗洛烦躁不安,因为农庄里既有打橄榄的农民,又有往山坡上准备种下一季蚕豆的地里送堆肥的赶骡人。他苦于没有分身术,不知先监督谁好。最后,他破口大骂,要他们都别想偷懒。他戴着白帽子,挽起衣袖,挺着胸膛,涨红着脸,大汗淋漓,东奔西走,转动着一双狼似的眼睛,生气地搓自己刮过的脸颊,浓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刚过就钻了出来。现在到了第三天收工的时候,三位打橄榄的农民走进磨房放木梯和棍子,看见那只漂亮的新坛子开裂成两半,好像有人在坛子的大肚子上拦腰砍了一刀,眼前的裂缝十分刺眼。当唐·罗洛走上山来,看见裂缝时,简直要发疯了。他把帽子摔到地上,打自己耳光,跺脚,像哭死去的亲人那样悲声号叫:“新坛子呀!四个银币的坛子!还没有用过呀!”农民们劝他冷静一些,能干的修补匠会把它修好,像新的一样。正好有一位迪马·里卡西大叔,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胶水,牢牢地保守着胶水的秘密:用这种胶水粘好之后,斧头也砍不开。第二天,迪马·里卡西大叔背着一筐工具准时来到首阳山。他是一个跋腿老人。关节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榄树桩。傲气,或者说是悲哀扎根在他那变形的身躯里了。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这个未被正式承认的发明家的功劳。迪马·里卡西大叔要让事实说话。他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窃取他的秘密。“让我看看那种胶水。”唐·罗洛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阵之后才说出这第一句话。迪马大叔严正地摇头拒绝。“补的时候看吧。”“能补好吗?”迪马大叔郑重其事地检查已经搬到打谷场上的坛子。他说:“能修好。”“可是光用胶水”唐·罗洛开始讲条件,“我不放心。我还要求用钉子补。”“那我走了!”迪马大叔二话不说,站起身,背起筐。唐·罗洛拉住他的一只胳臂。“去哪儿呀?就这么谈生意吗?那么长的裂缝,只用胶水吗?需要钉子。胶水和钉子。我做主。”迪马大叔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开始干活。他用钻头沿着裂缝的边沿打眼,以便用铁丝穿过洞眼把坛子缝合起来,接着他用手指把胶水沿裂缝把裂开的边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钳子和准备好的碎铁丝,钻进坛子敞开的肚子里,吩咐农民把坛子的裂缝对齐。他一边干活一边抱怨自己命苦。“现在你帮我出来吧。”最后迪马大叔说道。可是这只坛子的腹部虽然很宽,颈口却很窄。迪马大叔盛怒之下没有注意这一点。现在,他试了又试,还是爬不出来。那个农民站在那里笑弯了腰。他被囚禁在由他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了,为了让他出来,就得重新砸破坛子,并且永远无法修补了。唐·罗洛在嬉笑声和叫喊声中赶来。“这只坛子新的时候,我花了四个银币买来的。你认为它现在值多少钱?”唐·罗洛问。迪马大叔说:“从前价值的三分之一。”“那好,”唐·罗洛说,“依你的话,你给我一又三分之一个银币。”“什么?”迪马大叔问道,好像没有听懂。“我打破坛子让你出来,”唐·罗洛回答,“你呢,赔给我你估计的那个数目。”“我,付钱?”迪马大叔取笑道,“阁下您开玩笑呀!我准备在这里面变成虫子。”而且,他费了些劲儿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镶嵌的小烟斗,点燃后抽起来,把烟雾从坛子的颈口里驱赶出来。唐·罗洛气愤得冲动起来,抬起脚就要踢坛子,但是他缩回了脚,而是用双手抱住坛子,使劲提动它。“您看多好的胶水!”迪马大叔对他说。“该死的东西!”唐·罗洛怒吼起来,“谁干的坏事,是我还是你?我应当赔钱吗?你就饿死在里面吧!看谁胜谁负!”他走了,迪马大叔却想到用工钱同农民们一起欢度这个夜晚。一个农民去附近的小酒店里去买酒。好像是特意安排好的,天上有一轮明月,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般。已经去睡觉的唐·罗洛,突然被乱哄哄的喧闹声吵醒。他从农舍的一个阳台上探出头来,看见谷场上,月光下有许多魔鬼:原来是喝醉了的农民手拉着手,围着坛子跳舞呢。迪马大叔在里面扯着嗓子唱歌。唐·罗洛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把坛子推得沿山坡滚了下去。坛子在醉汉们的笑声中往下滚动,撞在一棵橄榄树上,碎裂开来。迪马大叔获胜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迪马大叔听从唐•罗洛的修补方法,这一举动看似妥协,实际上是他反抗的开始。B.农民笑弯了腰,是因为迪马大叔被囚禁在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强化了故事的戏剧性。C.“有许多魔鬼”既表现了唐•罗洛难抑的愤怒,也写出了农民们尽情欢乐的情景。D.唐·罗洛的坛子“打造”—“破裂”—“复原”—“再破裂”的过程是故事的重要内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对坛子的描绘,表明它承载着唐•罗洛对于财富的幻想,它作为审美意象,贯穿小说全文。B.迪马大叔被困坛中,前文有伏笔铺垫,如坛子“肚子”很挺,他干活时“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等。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唐·罗洛对坛子改“踢”为“提”的行为,表现出他怕伤害到迪马大叔的心理。D.小说在塑造唐•罗洛和迪马大叔形象的同时,还描绘了农民群体,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了小说内容。8.迪马大叔说“您看多好的胶水”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9.小说结尾设计得很精彩,请简要分析这个结尾的妙处。【答案】6.A7.C8.①“多好的胶水”是迪马大叔在夸赞自己的胶水很有效,坛子经修复后,唐•罗洛使劲提也没有再裂开;②同时也表明他期待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的发明;③迪马大叔被坛子囚禁着,依然忘不了夸赞自己的胶水,表现了他对自己发明的自信,还有乐观淡定的性格。9.①符合人物形象。唐•罗洛气急败坏,将坛子推下山坡,是他暴躁易怒的性格特点的表现。②极富趣味性。吝啬的唐•罗洛居然自己推倒了坛子,人物形象的反差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使小说更加精彩。③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批判、讽刺了自私自利的农庄主,表达了对迪马大叔等劳动百姓的同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实际上是他反抗的开始”错误。原文信息是“迪马大叔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开始干活。他用钻头沿着裂缝的边沿打眼,以便用铁丝穿过洞眼把坛子缝合起来,接着他用手指把胶水沿裂缝把裂开的边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钳子和准备好的碎铁丝,钻进坛子敞开的肚子里,吩咐农民把坛子的裂缝对齐”“他一边干活一边抱怨自己命苦”“‘现在你帮我出来吧。’最后迪马大叔说道。可是这只坛子的腹部虽然很宽,颈口却很窄。迪马大叔盛怒之下没有注意这一点。现在,他试了又试,还是爬不出来”可见修补的过程中迪马大叔还是很认真的,除了盛怒、牢骚、抱怨,并没有显现出反抗来,所以选项中“反抗的开始”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表现出他怕伤害到迪马大叔的心理”错误。文中说“唐·罗洛气愤得冲动起来,抬起脚就要踢坛子,但是他缩回了脚,而是用双手抱住坛子,使劲提动它”,根据唐·罗洛的性格推断应该是心疼自己的坛子而非怕伤害迪马大叔,再加上后文说“‘该死的东西!’唐·罗洛怒吼起来,‘谁干的坏事,是我还是你?我应当赔钱吗?你就饿死在里面吧!看谁胜谁负!’”可见唐·罗洛性本恶,不可能怕伤害迪马大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思路方面,上文信息有“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这个未被正式承认的发明家的功劳。迪马·里卡西大叔要让事实说话。他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窃取他的秘密”“‘让我看看那种胶水。’唐·罗洛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阵之后才说出这第一句话。迪马大叔严正地摇头拒绝”“‘补的时候看吧。’”“‘能补好吗?’”“迪马大叔郑重其事地检查已经搬到打谷场上的坛子。他说:‘能修好。’”“‘那我走了!’迪马大叔二话不说,站起身,背起筐”,可见结构上“多好的胶水”照应了对迪马大叔和胶水的介绍的文字。表达效果方面,这句话使用抒情兼感叹的语气,虽然自己出不来了,但是总之是证明了坛子修复好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唐•罗洛使劲提也没有再裂开。这句话意在赞美胶水更是在肯定迪马大叔自己的成就。一直渴望得到大家认可的迪马大叔不失时机、发自肺腑地一句“多好的胶水”,是欣慰、自信、夸耀、自得。人物性格方面,字里行间可见迪马大叔一直很期待自己研发的胶水得到赞赏进而广泛应用。被困在坛子里甚至有被饿死的威胁,迪马大叔依然是很开心的样子,可见乐观自信,淡定豁达的性格特征。【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结尾段妙处的能力。内容上看,结尾段写被愤怒冲昏了头的唐·罗洛推到了坛子导致破碎,迪马大叔胜利了。这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结构上照应上文迪马大叔被困在坛子里出不来,他用工钱同农民们一起欢度了这个夜晚。形象塑造上,突出了脾气暴躁易动怒的秉性,与上文“最后,他破口大骂,要他们都别想偷懒。他戴着白帽子,挽起衣袖,挺着胸膛,涨红着脸,大汗淋漓,东奔西走,转动着一双狼似的眼睛,生气地搓自己刮过的脸颊,浓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刚过就钻了出来”“唐·罗洛气愤得冲动起来,抬起脚就要踢坛子,但是他缩回了脚,而是用双手抱住坛子,使劲提动它”形象遥相呼应。表达效果上,“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使用比拟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唐•罗洛被喧闹声吵醒的愤怒,一直失去了理智,最终导致自己把坛子撞碎的可悲结局,极富戏剧和讽刺性,增强了吸引力和可读性,注意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揭露了作为农庄主的唐·罗洛吝啬无比自私自利的本性,“迪马大叔获胜了”可见作者是站在迪马大叔等劳动百姓的立场上说话,可见情感态度上是憎恶凶恶的剥削者同情弱势群体。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运字南仲,信之贵溪人。运年二十五,以太学生登宣和三年进士第,赐同上舍出身,调桂阳监蓝山县丞。县阙令,运摄县事。县与诸獠接壤,因俗为治,吏民安之。临武寇与诸獠合,大剽掠,运亲帅兵禽之。迁潭州攸县尉。移贰濡须。金人犯庐、寿等州,大将驻兵淮壖①以拒之,运给饷未尝乏绝。岁余,以亲老还江东,寓居鄱。既而丁母及父忧,服除,起知桂阳监。五月而境内称治,与部使者奏升监为军。大修庠序之教,祠汉以来守令有功德于桂阳者卫飒、唐羌等七人于学,刻《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散之民间,使之修德而务本。召入对,除知达州。召为度支郎中。临安楼店务钱岁三十余万缗,请以十万归省额。户部所储三佛齐国②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拜刑部侍郎,言:诸斥逐累赦未还者,宜从湔洗。诸申请条制,多重复牴牾,失于太烦。诸编置不以赦原、不以荫论之类,失于太重。外路刑狱三经翻异,移送大理,刀锯数施,非所以示远。及诸不便,皆从之。又请广储蓄,兴鼓铸,修屯田,作乡兵,亦皆听纳。会金人渝盟,特迁户部侍郎,以专馈饷。丞相陈康伯议遣李宝自四明控制海道,众论纷纭,运直入赞决,以为上策,金人果败走。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连上章致政,不许,以疾卒。(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注】①壖,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淮壖,淮水边的滩涂。②三佛齐国,东南亚印度化古国之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B.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C.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D.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初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后又为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的统称。B.服除,守丧期满。官员守丧期满后,朝廷一般都会恢复其丁忧前原任的官职。C.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亦泛指学校。D.致政,犹言致事、致仕、休致,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君主,辞去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运内平动乱,外抗金兵。代理桂阳监蓝山县令时,他带兵擒获贼寇;移任濡须时,他驻军淮河边,抵抗进犯庐州、寿州的金兵。B.张运宽厚为怀,主张轻刑。任刑部侍郎时,他提出应宽待赦免多次仍无法回来的犯人,指出对他们的处理存在判罚过重等问题。C.张运深受信任,颇受重用。他提出增加储蓄、整治屯田等建议,均被采纳;金人违约,他被朝廷破格升任,专门负责运送粮饷。D.张运政绩突出,处事果决。他在地方、中央官署任职,均有建树;金人违约,他直接参与决策,支持丞相意见,终致金兵败退。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⑵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⑶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⑸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14.张运主管桂阳监时在当地施行教化,具体措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B12.A13.⑴价值可达一百二十多万缗,(张运)请求(将它们)分别送到江、浙、荆湖的漕司卖掉,用来购买粮食作为军饷。⑵乾道七年,鄱阳(遭遇)大饥荒,张运首先拿出二千石粮食救济灾民,自此以后民众争着拿出粮食来救灾。⑶颜渊说:“我虽然资质愚钝,但请允许我实践这些话”。⑷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⑸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勋,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14.①兴办学校;②为有功德于地方的官吏修建祠堂;③刻印、散发《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籍。(意思对即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张运上疏说:“请求下诏书安抚将士,免除租税,派遣信使,联合豪杰,加强守城(力量),督促汉中的将士向关陕进发以便牵制敌人后方。在两淮、襄汉之间设置四镇三帅来作为内地支柱,以图谋进军夺取失地。”“降”的意思是“下达”,其宾语为“诏”,“降诏”不能断开,排除AD。“制”的意思是“牵制”,其宾语是“其后”,即“敌人后方”,“制其后”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官员守丧期满后,朝廷一般都会恢复其丁忧前原任的官职”错误,官员守丧期满后,朝廷要重新任命官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驻军淮河边,抵抗进犯庐州、寿州的金兵”错误,依据原文“大将驻兵淮壖以拒之,运给饷未尝乏绝”可知,驻军淮河边的是大将,张运只是负责为其调运军饷。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直”,价值;“籴”,购买粮食。(2)得分点:“粟二千石”,定语后置句;“振”,救济;“济”,救济、救灾。(3)得分点:“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4)得分点:“企者”,踮起脚的人;“不行”,行走不稳;“伐”“矜”,夸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览全文内容,答案区间为“既而丁母及父忧,服除,起知桂阳监。五月而境内称治,与部使者奏升监为军。大修庠序之教,祠汉以来守令有功德于桂阳者卫飒、唐羌等七人于学,刻《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散之民间,使之修德而务本”,他在为政方面时做了三件事:“大修庠序之教”“祠汉以来守令有功德于桂阳者卫飒、唐羌等七人于学”“刻《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散之民间,使之修德而务本”。考生将其译为现代汉语,分别作答即可。参考译文:张运字南仲,信州贵溪人。张运二十五岁时,凭借太学生的身份参加宣和三年进士考试及第,被赐予同上舍出身,调任桂阳监蓝山县丞。县令空缺,张运代理县中事务。蓝山县与各少数民族接壤,(张运)遵循当地风俗来治理,官吏百姓都很安定。临武的贼寇与各少数民族会合,大肆抢劫掠夺,张运亲自带兵将他们擒获。迁任潭州攸县尉。移任濡须的副职。金人侵犯庐州、寿州等地,宋大将驻兵在淮河旁边的空地来抵抗他们,张运供给粮饷从来没有缺乏断绝。一年多后,张运因为双亲年老回到江东,寄居在鄱阳。不久他开始为父母守丧,守丧期满,被起用主管桂阳监。五个月境内就得到治理,与部使者一起奏请将桂阳监升为军。大力修治学校教育,给汉代以来对桂阳有功德的太守县令卫飒、唐羌等七人在学校中立祠,刻印《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在民间散发,使百姓修习品德、从事农业。征召(张运)入朝应对,授任(他为)达州知州。被召入任度支郎中。临安楼店务(宋代地方管理房地产税务的机构)的税收钱每年有三十多万缗,张运请求把十万缗归入政府征税的定额。户部储存的三佛齐国进贡的九万一千五百斤乳香,价值可达一百二十多万缗,(张运)请求(将它们)分别送到江、浙、荆湖的漕司卖掉,用来购买粮食作为军饷。被授任刑部侍郎,张运上奏说:那些被贬逐多次赦免都没有回来的人,应该让他们洗刷污点;那些申请的条例制度,大多重复矛盾,错误在于过分烦琐;对那些被编户安置不能获得赦宥、不能享受庇荫的一类人,错误在于处罚太重;外地的案件经过再三翻案变化,移送到大理寺,多次施以刑罚,这不是昭示远方的做法。又提及许多不便利之事,(朝廷)都听从了他。又请求增加储蓄,兴办冶炼金属、铸造钱币(的场所),整治屯田,设立乡兵,朝廷也都听从采纳。正逢金人违背盟约,朝廷破格升任他为户部侍郎,来专门负责运送军队粮饷。丞相陈康伯建议派遣李宝从四明控制海路,众说纷纭,张运直接入朝参与决策,认为这是上策,金兵果然战败逃跑。于是张运上疏说:“请求下诏书安抚将士,免除租税,派遣信使,联合豪杰,加强守城(力量),督促汉中的将士向关陕进发以便牵制敌人后方。在两淮、襄汉之间设置四镇三帅来作为内地支柱,以图谋进军夺取失地。”乾道七年,鄱阳(遭遇)大饥荒,张运首先拿出二千石粮食救济灾民,自此以后民众争着拿出粮食来救灾。张运接连上奏书请求退休,没有被允许,因病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崔侍御往容州①宣慰郎士元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畴昔常闻陆贾②说,故人今日岂徒然。【注】①容州:唐朝时容州为岭南道五管之一的容管所在地,今广西境内。②陆贾:西汉时外交家,能言善辩,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服汉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去容州宣扬政令,安抚当地百姓,诗人就写诗表达自己的送别之情。B.第二句以展翅南飞的隼来比喻友人,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仰慕之意。C.诗人希望友人能切实传达朝廷之意,清闲时能去拜访那些被弃置的贤才。D.颈联两句运用实写,以“梅雨”“春风”暗示时间的变化和路途的遥远。16.尾联一反以往送别诗的感伤,表达了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诗人运用典故,将友人与陆贾作比,表明友人此去定会不辱使命。②从前的陆贾能够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如今你前往容州宣慰怎能仅仅像陆贾一样呢,肯定会比陆贾做得更好。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激励之情,虽是送别,却无半点伤感。【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颈联两句运用实写”理解错误。友人要去往容州宣慰,诗人与其送别,在颈联中,诗人想象荆门的“梅雨”和桂水的“春风”,暗示了时节的变化和路途的遥远,属于虚写。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诗人在尾联中使用了“陆贾”这一典故,结合注释②可知,陆贾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服汉朝,而此时的友人是要往容州进行宣慰(宣扬政令,安抚百姓)的,二者都有“说服”这一共同之处。其次,友人此去路途遥远,诗人以荆门的梅雨来暗示季节的变换,以春风吹过友人乘坐之船暗示路途遥远,友人在去容州的途中定会承受劳累之苦,此次一别恐再见很难,为不让友人有别离的伤感,诗人以昔日陆贾为例劝慰友人此去定会取得比陆贾还要好的效果,给友人以激励。最后,此诗虽是送别诗,但诗中却无半点伤感之情的流露,而是满满地洋溢着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之情。(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类似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描绘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曹植狂饮的典故,表现自我忧愤不平和狂放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相顾无言②.惟有泪千行③.江流宛转绕芳甸④.月照花林皆似霰⑤.陈王昔时宴平乐⑥.斗酒十千恣欢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惟、宛、甸、霰、恣、谑。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也是很大的,从刚刚能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舞台上演的光的一出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约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穹窿中、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的极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面对五彩缤纷的极光图形,亲爱的读者,你说能不令人心醉,不叫人神往吗?无怪乎在许许多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的笔记中,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句加以描绘”之类的话作为遁词。是的,普通的美丽、壮观、奇妙等字眼在极光面前均显得异常的,可以说,即使有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变化无穷炉火纯青寸草不生苍白无力锦心绣口B.瞬息万变出神入化荒无人烟苍白无力生花妙笔C.变化无穷出神入化荒无人烟柔弱无力锦心绣口D瞬息万变炉火纯青寸草不生柔弱无力生花妙笔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甚至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B.地面上物体的轮廓,在强极光出现时都能被照见,有时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C.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有时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D.地面上物体的轮廓,在强极光出现时都能被照见,甚至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约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B.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舞台上演的光的一出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C.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约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D.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答案】18.B19.A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变化无穷: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语境中说的是极光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多,故应选择“瞬息万变”;第二组,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语境把大自然比作画家,故应选择“出神入化”;第三组,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语境强调的是极区没有人烟,故应选择“荒无人烟”;第四组,苍白无力:形容没有旺盛的生命力。柔弱无力:柔软,不坚硬,没有力量。语境使用对象是语言文字,应选择“苍白无力”;第五组,锦心绣口:形容才思非凡,词藻华丽。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语境说的是“探险者和旅行家”即使有出色的写作才华,也难描绘极光,故应选择“生花妙笔”。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作答本题,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行判断。根据上文“极光形体亮度变化也是很大的,从刚刚能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可知,语境强调的是极光形体的亮度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而不是“地面上物体的轮廓”,排除BD;“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与“照出物体的影子”是递进关系,“有时”是并列关系,排除C。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中,画线的句子“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舞台上演的光的一出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约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成分残缺,“以天空舞台”应改为“以天空为舞台”;排除BC;②定语语序不当,“光的一出活剧”应改为“一出光的活剧”;排除B;③不合逻辑,“约”“近”语意重复,删除其中一个;排除A。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那么年意呢?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风趣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味道所吸引,并不被打动。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火爆,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以年意的感染。但它的年意又是哪来的呢?倘若还在画中,为何夏日里你却从中丝毫感受不到?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谁知?是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传染?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生活好像一下子点满灯。(选自冯骥才《年意》,有删改)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句式整齐。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无论是吃的年货、玩的年货、看的年货、使的年货,全都火红火红的、碧绿碧绿的、艳紫艳紫的、鲜黄鲜黄的、亮亮堂堂的,生活好像一下子点满灯。”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21.秋意是承载黄叶、凉雨、瑟瑟秋风和凋残的风景而至22.年货作为主语,单独前置,起强调作用;“吃的、玩的、看的、使的”简洁明了、铿锵有力,与上文语境中高涨的生活热情相符,有节奏感;“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不用叠词,不加标点,节奏更明快,与下文“一下子”相照应,富有画面感。【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横线前后都是分号,这就提示考生,此处补写的句子在句式和句意上应与前后的句子相似;前面说的是“春意”,后面说的是“年意”,此处补写的自然是“……意”,再结合这段话开头“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可知,此处补写的是“秋意”;接着分析前面“春意”的内容,“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此处自然是说“秋意”伴随什么而来,由此可以联系“黄叶”“秋风”“萧瑟的风景”等,句式应是“秋意是……、……、……和……而来(到、至)”。【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找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如“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和“无论是吃的年货、玩的年货、看的年货、使的年货”,如“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和“全都火红火红的、碧绿碧绿的、艳紫艳紫的、鲜黄鲜黄的”。然后分析文中的表达效果。如第一处不同中,文中把“年货”单独提前作为主语,既可以突出“年货”这一对象,也可以让后面“吃的、玩的、看的、使的”更为简洁,读起来节奏更为明快,和上文的情境相符;如第二处不同中,文中在形容这些年货的色泽时,“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既没有标点,也没有叠词,比题干中的表述简洁多了,也明快多了,而且后文说“一下子”,显然节奏很快,如使用题干中的一系列叠词以及顿号,就显得极为拖沓。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或许我们会永远平凡,平凡也有宁静的风度。——汪国真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路遥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周国平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生活,请你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平凡?不凡!人生,往往平平淡淡,又常常轰轰烈烈。正是因为有了这般的跌宕变幻,才赋予生活以意趣,赋予生命以精彩,赋予平凡以不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九旬之年的袁隆平不断追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祈望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才高涨不止。这位当代神农,不仅让更多人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还用自身经历作为精神财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刻苦奋斗,不断突破,把今天的努力变成明天的成功,把现在的平凡变为将来的伟大。他是这样想的、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用一粒平凡的种子改变了整个世界。鲁迅曾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其实进步并不难,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敏锐的心,通过自己的发现与探索,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