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吉首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湘西州吉首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湘西州吉首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湘西州吉首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湘西州吉首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首市2022年秋七年级期末综合素质监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50分,时量120分钟。一、积累与用(25分)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或汉字提示,把正确的汉字或拼音依次填写在括号里。每当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缓缓升起时,我思绪万千:那奔腾不息的长江,气势pángbó()()的黄河,幅员辽阔的土地,蜿蜒盘旋的长城……此时此刻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国国歌是世界上最雄壮最嘹亮()()的歌声。2.判断下列各句中“在”的词性,正确的一项是()(1)我在北京。(2)游击队员们战斗在华北平原。(3)海燕在高傲地飞翔。(4)我们在党关怀下成长。A.动词副词介词介词 B.动词副词副词介词C.介词动词副词介词 D.动词介词副词介词3.下列词语中全部是表心情一项是()A.温柔油然而生不堪其忧寂静 B.愤怒美不胜收疲倦不堪发脾气C.悔恨不亦乐乎充满喜悦惭愧 D.痛快所作所为混为一谈同情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C.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D.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型晚会的节目类型一般都丰富多样,可以满足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的需要。B.为了贡献自己的充分专业知识,詹天佑排除万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C.社区决定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居民的知识。D.初春的东钱湖,是人们欣赏大自然美景、愉悦心情的好时候。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岁,“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B.孔子称五十岁为“半百”之年,称六十岁为“耳顺”之年。C.现代人称六十岁,一般称为“花甲”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D.八十岁、九十岁高龄,人们称之为“耄耋”之年。7.名言佳句积累默写。(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5)在中秋传统佳节,赏月吟诗别有情趣,请积累两句连贯的咏月名句,第(4)题的句子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小萍的父亲最近签订了一份购买皮鞋的合同:总金额是12546元:因为合同的数字要求用大写的汉字来表示:小萍的父亲一时写不来:请你帮忙把他购买皮鞋的金额用大写的汉字表示出来: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独特景观,是家风的涵养方法和重要体现。现在,学校组织了以“家风家训大家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某同学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子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二、阅读理解(65分)(一)古诗词阅读(6分)古诗鉴赏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抓住秋天“一鹤凌云”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B.《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僻静的村野图,创设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C.《秋词》气势雄浑,意境壮丽,非同凡响;《天净沙·秋思》句法别致,言简而义丰。D.《秋词》和《天净沙·秋思》通篇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11.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二)(16分)《论语》、《诫子书》片段比较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传不习乎()(2)曲肱而枕之()(3)夫君子之行()(4)意与日去()1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曲肱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夫君子之行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5.①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②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③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④请你写出学习这两则文章的心得体会。(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4月16日)材料二: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材料三:互联网各类企业分布比例图a民营企业b自由职业者c国有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c外商独资企业f其他(选自《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材料四: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实现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5日)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B.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C.当劳动者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劳动者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企业不能利用鼓励的模式强行推行996工作制。D.人们现在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期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崇尚奋斗,崇尚劳动应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强制加班。B.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怎样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C.材料三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起来占比不足一成,民营企业占比最高,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18.材料一、二、四中,都报道了9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四)(9分)阅读《作为生物的社会》的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绝不可能跟我们相关。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选自刘易斯·托马斯《作为生物的社会》)19.下面对第一、二段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蚂蚁能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交换信息等,作者认为它太像人了,旨在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B.白蚁具有奇特的特征: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加。C.蚂蚁既是一些个体,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D.作为个体的蚂蚁,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而作为整个蚁群,它会思考、筹划、谋算。20.下面对第三段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这些东西”指的是“有集体性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跟人类一样能够“思考”的生物。B.“就那么几个神经元”,句中的“就”,是“仅仅”的意思,用轻蔑的口气表明单个蚂蚁不大可能有“思想”。C.“瞎猫撞着死老鼠”,这是用比喻的方法,说明几只蚂蚁在觅食中简单协作的成功还存在偶然因素。D.“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句中“它”是指一个个活跃起来的蚂蚁。21.下面对第四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断定白蚁是通过释放外激素来传递信息的。B.作者举白蚁搭拱券的例子说明生物群体的“联合智慧”。C.句中“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和“特定阈值”意义相同。D.它们“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是形容群体白蚁有很高智慧。(五)(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杨绛先生心底的一个秘密唐宝民①杨绛与陈衡哲都是中国现代文坛的著名才女,二人相识于1949年,那时她们都住在上海,彼此相识了之后,都感觉对方很谈得来,相互之间走动得就密切了,于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两个人经常在陈衡哲家促膝相谈,像是一对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②有一天,杨绛又到陈衡哲家去了,恰好那天晚上,陈衡哲的丈夫任鸿隽有事外出应酬,杨绛便陪着陈衡哲一起吃了一顿晚饭,在吃饭过程中,陈衡哲告诉了杨绛一个秘密,杨绛后来在文章中记述道:“我们吃得少,也吃得慢。话倒是谈了很多。谈些什么现在记不起了。有一件事,她欲说又止,又忍不住要说。她问我能不能守秘密。我说能。她想了想,笑着说:‘连钱锺书也不告诉,行吗?’我斟酌了一番,说可以。她就告诉了我一件事。”③陈衡哲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杨绛,而杨绛也说到做到,对钱锺书也没有说这件事,接着看杨绛的记述:“我回家,钟书正在等我。我说:‘陈衡哲今晚告诉我一件事,叫我连你也不告诉,我答应他了。’钟书很好,一句也没问。”④陈衡哲告诉杨绛的这个秘密,杨绛没有向任何人透露,真的做到了守口如瓶。2002年的一天,杨绛写了一篇回忆自己与陈衡哲交往的文章,在文章中谈到了这件事,但她依然没有交代这是个什么秘密,只是说:“既是秘密,我就埋藏在心里。事隔多年,很自然地由埋没而淡忘了。我记住的,只是她和我对坐吃饭密谈,且谈且笑的情景。”⑤杨绛真的把这个秘密淡忘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你看杨绛九十多岁时写的那些回忆性的散文,能把儿时的一些细节一一记起,说明她有着非常好的记忆力,因此,对陈衡哲当年告诉她的那个秘密,她是不可能忘记的,她在文章中说“淡忘了”,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而真正的原因,是要继续为陈衡哲保守这个秘密!⑥陈衡哲向杨绛讲这个秘密的时间,是在1949年;陈衡哲死于1976年;杨绛提到这件事的那篇文章,写于2002年。也就是说:当杨绛在文章中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距离陈衡哲告诉她那个秘密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十三年;而陈衡哲也已经去世二十六年了;与那个秘密相关的人员应该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如果杨绛在文章中把那个秘密透露出来,从情理上来说也不为过。但杨绛并没有那么做,她依然忠实于自己当年对陈衡哲许下的诺言,继续为陈衡哲保守这个秘密。2016年,杨绛去世,那个秘密被她带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永远成为秘密了。⑦“既是秘密,我就埋藏在心里。”杨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老辈学人的为人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慕、仰望。(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11期)22.阅读全文,说说杨绛先生是怎样为陈衡哲保守秘密的?23.文章以“杨绛先生心底的一个秘密”为题有何作用?2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她想了想,笑着说:‘连钱锺书也不告诉,行吗?’我斟酌了一番,说可以。”25.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6.读完全文,你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