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灾后心理干预课件_第1页
第九章 灾后心理干预课件_第2页
第九章 灾后心理干预课件_第3页
第九章 灾后心理干预课件_第4页
第九章 灾后心理干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应急管理学院朱万晶安全心理学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以王念法等人为骨干

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红十字首支心理救援队出征(组图)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巴基斯坦最动人之处:巴基斯坦医疗队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四川“红十字”协会赴灾区前的宣誓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史上最牛的救援队”:农民工救援队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

他们是山东莒县一个村的村民。领队的叫刘中明,是一个种田的农民。12日晚上听说四川地震后,他马上与同村的另外九个村民商量,决定立马赶赴四川帮助救援。14日凌晨一点多,带着自家做的山东大煎饼和装满水的水壶,坐上其中一位村民刘守华的一辆三轮车,刘中明等10个农民踏上了抗震救灾之路。他们在三轮车上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上了:“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者”十一个字。可能,他们是这次四川大地震后最早出发的志愿者了。因为是三轮车,不能上高速,他们只好一路走国道或省道,一路上要交过路费、过桥费。10个人挤在一个小车厢里,饿了吃煎饼,渴了喝口水,就这样,他们赶了三天三夜大概2000多公里的路,来到了四川。因为路不熟,他们是靠问路问过来的,这一路上遭遇了多少白眼和误解,有许多的人嘲笑他们开的车这么破烂,也有人说他们是为了不交路费才打出救灾的牌子,没有人相信这几个农民真的要去四川当志愿者。但是他们没有停下脚步,只想快点到达灾区。到四川之后他们就直奔灾区,首先来到了广元,几天后又到了绵阳,如今又辗转到了安县,他们每天搭帐篷、为各地来的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卸货,几天来搭建起帐篷200多顶,卸下的救灾物资则已经数不清了。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概述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1、目前的多种解释1)Bard,Elison:心理危机是一种对应激事件的主观反应。应激事件能使心理稳定发生变化。导致个体一时无法适应和解决问题。2)Aguilera,Messick,Farrell:心理危机是一种转折点,是个体由于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产生的焦虑、无助感和情感上的困扰。3)Dixon:心理危机是极其危险的事件,导致个体精神状态上的功能性削弱,而使其不能按照常规方法问题。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4)AlbertRobert:心理危机是由于经历重大危险事件或情景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失衡。5)Gililan,James:心理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个人的能力和应付机制无法解决困难,导致危机不能及时得到缓解而产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6)Miskovic等人:心理危机是个体因为在物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而导致的心理长时间失衡的一种状态。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2、心理危机的特点:1)重大的心理应激;2)产生急性情扰乱(紧张、焦虑和抑郁);3)认知改变(集中困难、记忆减退);4)躯体不适(失眠、头晕、头痛、腰部不适及不思进食)5)行为改变(这些症状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6)当事人无法用寻常方法并应用已有的能力和资源来解决当前出现的特殊问题。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3、危机干预的定义

在心理学上一般指的是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迅速、明确而有效的措施,帮助其战胜危机,恢复心理健康。它是一种短暂的心理救助过程。目的在于,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二、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技术和实施的步骤(一)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1、平衡模式:适用于处理危机的早期干预。干预者的工作重心是努力稳定受害者的心理和情绪,使其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2、认知模式:适用于危机已稳定下来并接近于危机前平衡状态的干预阶段。其目的是通过改变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错误的思维方式,使其意识到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非合理和自我否定成分,从而重新获得对事件的理性认识及自我肯定,并自觉控制目前存在的危机状态。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

适用于危机状态已经稳定下来的干预阶段。它对危机的干预不仅要考虑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两者的相互作用,还要把受灾者的心理资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外部环境结合起来,从而使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去解决当前遇到的危机问题。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二)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一般说来,危机干预主要包括两大类技术:1、支持技术:旨在给予受灾者情感或心理支持(但不是支持其错误的想法和行为),通过疏导、暗示等方法,减轻其焦虑情绪,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心理危机,使其心理和情绪得以稳定,为进一步的干预工作做好准备。如对汶川地震中的“可乐男孩”薛枭的心理干预故事。2、干预技术:又称问题解决技术,它以改变受灾者的认知为前提,通过倾听、启发、引导和鼓励等方式,帮助认识和理解危机发展的过程、与诱因的关系,并学习问题的解决技巧和应对方式,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并回避应激性环境。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坚强的可乐男孩——薛枭

东汽中学高二学生薛枭被网友们称为“坚强的可乐男孩”。就在人们要将他抬上救护车时,他突然向在场的救援人员说,“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当时,这一幕被电视镜头记录了下来,让无数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破涕为笑。实际上,薛枭在被救援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创伤后应急反应。由于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被救出去,薛枭开始心慌:“叔叔,你们不会不救我了吧?”

“不会的,我们肯定救你出去。”

“那你们能不能搞快点把我弄出去?我要来不起了。”(我快不行了——编者著)救援过程中,这句话他翻来覆去问了好几遍。救援工作临近第48个小时,他告诉国家救援队队员张健强,“我只能坚持20分钟了”。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

听了这句话之后,张健强开始以平和的语调与薛枭对话,事后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心理干预。“出来后你想干什么?”“我想喝可乐,最好是冰的,太渴了。”“好,你出来我给你买。”“那你想要啥?我也给你买。”“我给你买可乐,你出来后给我买根雪糕吧。”“没问题。”

18分钟后,薛枭被成功地救了出来。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三)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步骤1、对危机进行充分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危机的水平、性质、群体还是个人、诱因、身体有无损伤及所处环境等。要注意在评估过程中与受灾者或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利于随后干预计划的实施。2、制订危机干预计划。针对当时的具体问题,并适合当事者的功能水平和心理需要制订干预计划,同时还要考虑到有关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惯及家庭环境等因素。该计划是限时、具体、实用和灵活可变的,有利于追踪随访。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

它是整个干预过程的主体部分,计划的顺利实施与否决定了干预结果的成败。一般来说干预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稳定当事者的情绪;

2)让当事者认识并接纳目前的危机;

3)提供应付危机的方法和技巧;

4)鼓励其多参与活动。3、干预计划的实施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4、危机的解决和随访

一般来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当事者的危机会得到缓解或解决,这时候要及时中断干预,以免产生依赖性,鼓励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心理自救。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

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有恐惧而未到以上立即求医的状况者,你的关怀接纳对他们来说十分有效,但最好具备以下的态度和方法:1.无言的陪伴是恐惧者最重要的药方,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根据心理大师所说,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2.一杯温水心理治疗大师面对个案叙述痛苦时候,曾说一杯温水胜于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3.一张面纸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这只是你害怕别人哭泣为自己说的话,假如你能够按住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刺痛便得疏解。4.大耳朵少嘴巴打开你的耳朵,闭起你的嘴巴,聆听他说故事罢!这就是目前风行世界的心理治疗派别的作法。5.说停就停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受苦的人承受不起别人的推逼他。如果有更加严重的情况,那就要赶快送去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医院,必要的时候还要以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乐乐)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常用语言和安抚手段一、对于受灾群众的心理救援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一)要说:1、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2、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3、这不是你的错。4、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5、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这是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6、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7、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8、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9、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二)不要说:1、“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幸存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的,你这种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2、“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幸存者常常宁愿死去,他很可能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和亲人一起遭受苦难,一起死去;3、“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这是旁观者的话,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评论幸存者的处境;4、“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死去的亲人是无可替代的,幸存者会渴望与他们同甘共苦;5、“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实际上,死亡是最大的痛苦;6、“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幸存者的看法;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7、“你会走出来的”——没有站在幸存者的角度去看问题;8、“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而且还不可逆转;

9、“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任何感觉都是真切的,不能被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10、“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说这种话,是在帮助当事人主动遗忘悲剧,而这恰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源头;11、“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或许他也想,但他暂时做不到,而原来的生活轨道也的确不可能再回去了。

我们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在灾难发生一周后,作为心理救助者,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过去,握着对方的手,看着对方的眼睛,无言地陪伴。面对受难的乡亲,我们不是拯救者,我们只是共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二、对于帮助者的自我保护1.保护你的感觉地震和其他重大灾难的救援者,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灾场如战场,因此在下到现场,请你务必注意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2.出现心理崩溃感的征兆和表现:身体反应:易疲劳体能下降,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3.心理反应: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与他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人、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感到不够安全睡眠出现问题,噩梦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缺乏自制力,愤怒,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失去信任感4.职业困扰:耗竭感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绝望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5.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缺乏休息制度、工作量过大、缺乏他人的指导、救援者有自己的个人创伤问题、对自己过高期望。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三、为了更好地帮助地震灾难的受害者,你应该怎样应对?1、确保获得:休息,饮食,支持,表达2、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3、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你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个时间和救援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4、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5、定时定量地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6、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可能尽量不去其他灾难的现场)。7、注意休息(不要总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8、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考虑如何更好地谈出你遇到的情况、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9、与你的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10、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并表达和疏泄出来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

地震灾害后儿童心理干预之团体辅导设计方案设计一:1、辅导对象:6-10岁儿童,人数在6-12人之间。2、基本情况为:经历此次大地震,虽然自己和家人平安,但是目睹了地震造成的惨烈情景,受到强刺激而造成创伤。

3、设计理念:由强烈刺激所引起的创伤性问题,需要使儿童回到这一个点上,即“重回此点”,回忆当时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一定要让儿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有一个适宜的宣泄渠道。同时,给予他们支持,不单单是辅导人员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儿童团体其他成员的给予,让孩子感觉到踏实、安全,感到其他小朋友和社会对他的支持。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4、设计目的:让儿童有机会获得充分关注,获得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机会,同时感受到团队其他成员给予他的支持和温暖,增强安全感和信任感。5、辅导者一名主讲,两名助手。6、道具:白色的纸、水彩笔或油画棒、糖果、小凳子。7、辅导过程与步骤选择:周围干扰比较少的空地或者在教室内,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坐下来。

1)介绍自己,互相认识。

2)主讲开始提问,引导孩子们回忆大地震的时候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3)通过上一轮的提问和讲述,发现重点辅导对象。

4)在重点辅导的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以后,其他孩子轮流对他提一个建议、出出主意或者说一句祝福的话。

5)主持人总结和引导,希望这些孩子能够从此结为好朋友,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每一个小朋友都理解和支持其他小朋友。

6)小游戏:松鼠和大树。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方案设计二:1、辅导对象:9-13岁儿童,人数在6-10人。2、基本情况:经历此次大地震,有些孩子的家人在身边,但家园被毁;有些孩子的亲属中有个别人因地震死亡或者至今联系不上,下落不明。

3、设计理念:在辅导之前,要先对孩子们所受的危机的情况做一个评估,包括性质评估、程度评估和后果评估。性质评估需要判断是什么性质的危机,是丧失危机还是目击造成的创伤问题。这个团体里面有一些是创伤性问题,有一些则是丧失危机,因此是一个异质团体。主讲人需要顾及到两个方面的情况,但是共同点是他们都需要充分的安全感,需要得到支持、理解、包容和建立信任。因此所有活动要围绕这个共同需要来选择和进行。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4、设计目的1)给儿童创造情感表达的机会,包括愤怒、悲伤和恐惧等;2)对儿童所表达的情绪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3)引导他述说与亲人在一起的经历;4)建立团队信任感。5、辅导者一名主讲,两名助手。6、道具:帽子或布条、高低不同的椅子凳子、白色的纸、水彩笔、录音机、放松训练专用音乐。7、辅导过程与步骤选择:周围干扰比较少的空地或者在比较大的空教室内,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坐下来。

1)通过“名字串联”的活动作自我介绍。

2)小游戏“故事接龙”(投射游戏)。

3)活动“谈谈你的故事”。进一步宣泄自己的情绪,重新建构他与亲人之间的心理联结。

4)简单的放松训练和此时此地技术。播放放松训练的专用音乐。

5)小游戏“信任行走”,培养信任感,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心理治疗音乐1.疲劳:《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维伐尔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大海》、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十五的月亮》、京剧《八月十五月光明》等。2.失眠:《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莫札特的《催眠曲》、德布西《钢琴前奏曲》、《二泉映月》,《银河会》、《军港之夜》、《春思》3.躁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鞑靼人的舞蹈》、《幽兰》、《塞上曲》、《空中鸟语》、《仙女牧羊》4.心绪不定:《春江花月夜》、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塞上曲》、《仙女牧羊》、《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5.精神忧郁:《三六》、《步步高》、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莫札特的《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盖希文《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布西的管弦乐组曲《海》、《黄莺吟》、《百鸟行》、现代京剧《蝶恋花》、《喜洋洋》、《江南好》、《春风得意》、《春天来了》、《啊,莫愁》、西柳贝斯的《悲怆圆舞曲》。6.神经衰弱:《喜洋洋》、《瑶族舞曲》、海顿的《G大调三重奏》。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7.食欲不佳:《欢乐舞曲》、《花好月圆》、《嬉游曲》、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穆素尔斯基的钢琴曲《图画展览会》、巴赫的音乐作品。8.纾缓压力:艾尔加《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9.振奋精神: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大调查第六奏鸣曲》、《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曲》。10.缓解悲伤: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11.对老年人具有康复作用的歌曲:《浏阳河》、《茉莉花》、《八月桂花遍地开》、《南泥湾》、《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二泉映月》等。12.通大便:莫扎特《小步舞曲》、肖邦《马祖卡舞曲》。13.降血压:《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姑苏行》、《江南好》、小提琴协秦曲。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方案设计三:1、辅导对象6-12岁儿童,人数在8-12人。2、基本情况:经历此次大地震,因为地震而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或者与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内的许多亲人失去了联系,亲人下落不。3、设计理念:这是一个高度丧失的团体,所有的孩子都失去了父母或者和亲人们失去了联系,而被集中在一起接受照料和教育。可以说是灾后儿童中心理创伤最大、危机程度最重的群体。要注意顾及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另外,孤儿群体容易产生自杀倾向,对此要高度敏感,最好是通过活动让他们能够达成一项生命承诺。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4、设计目的1)给儿童创造情感表露的机会,但要把握度;2)对儿童所表达的情绪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3)体验到团队的支持感;4)表达思念、使用终结仪式来完结悲伤;5)对亲人达成生命承诺。5、辅导者一名主讲,两名助手。6、道具:帽子多顶、白色的纸、彩色的信纸一叠、水彩笔或蜡笔多套、签字笔多只、玩偶小公仔多只、塑料桶一只、黄土一桶、订书机、唤起悲伤体验的音乐、录音机。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7、辅导过程与步骤:选择周围干扰比较少的空地或者在比较大的空教室内,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坐下来。

1)自我介绍:小游戏“耳朵鼻子谁是谁?”

2)团体活动:“玩偶故事秀”。

3)活动:“心手相牵”。

4)“此时此刻,你最想见的人……”

5)活动:“埋葬悲伤”。

6)活动:“生命的承诺”。

7)“松鼠和大树”等小游戏。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几种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一、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是奥地利精神医学家S.Freud(1856--1939),于19世纪末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动与压抑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经验的重大影响。神经症症状的核心问题是焦虑,当自我预感到焦虑时,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施行压抑,并运用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伪装,从而避免痛苦,却形成了症状。神经症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是无意识冲突的替代性满足。精神分析治疗就是采用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解释和修通等技术,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意识化,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经典精神分析过程在正式治疗前需经过试验性分析以确定治疗对象是否适合精神分析;然后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放阶段,其目的在于建立治疗的同盟关系,病人必须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保持对治疗的基本信任。第二阶段:移情的出现及其解释阶段。随着移情的发展,治疗者要及时进行解释,使病人对他将过去经历和体验投射至治疗者身上的情况有充分认识。第三阶段:解释、修通阶段,这一阶段要使病人能区别医患治疗同盟和被移情歪曲了的现实,能区别医生的实体和他出自幼时情感歪曲的医生形象。并帮助病人对移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并着力克服治疗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即其症状所隐藏的潜在的动机有更为清醒的认识。第四阶段:治疗的结束阶段,这一阶段中要解决病人对治疗者的依赖问题和拒绝结束治疗的企图,彻底解决病人对治疗者的移情。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少则半年,多则2年到4年。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2、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

它是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现在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英文缩写C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尽管它的创立仅仅几十年的历史,但以其科学、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被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所接受和使用。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认知(cognition):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及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等.认知治疗(cognitivetheeapy)属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理论取向。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

理论假设:个人的看法与想法(认知)决定自己的心情以及行动;个人之所以感到情绪困扰,主要是由于他对事、对人、对己的不适当的看法。

构想:帮助当事人认识环境,了解自我,学习对事、对人、对己应有的想法、看法与应有的态度避免钻牛角尖的行为。

贝克认为,图式是一种稳定的认知结构,它包括了对信息进行描绘和分类的各种规则,往往是难以触及的、深层的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是核心信念,有时也将图式等同于核心信念。图式是由早期的学习经验建立的,由孩子与重要他人的互动情况发展起来的,图式具有个体差异性,但同时又具有共同性,如抑郁的图式常包括剥夺、挫败、失落、无价值等主题。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认知行为治疗的一般原理

1、认知治疗的改变是从检验当事人的信念上达成的,而不是由哲学式的辩论或治疗师的说服完成的。当事人在治疗中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治疗师,学习认知治疗的技术并加以应用。2、贝克强调当事人与治疗师的合作关系,这种立论认为当事人可以积极参与治疗,为“自助”(self-help)这一概念提供动力。3、贝克的认知治疗接受了各种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时要经过的认知中介。

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4、贝克认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1)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指与不愉快的事情有关,突现于脑中、不是周密推理的想法。它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经验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消极事件的解释,这就是导致情绪障碍的原因。2)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指从童年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滤过、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认知行为治疗的主要特点1.内在系统让当事人学会识别与自己烦恼情绪有关的想法,学会评价和制定更多的适合自己想法的措施,不止是消除表面症状,而是针对当事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开展工作2.时间限制通常4~14次会谈,有些可能需要15~22次,每次持续50分钟3.结构明显每次会谈检查情绪,回顾本周情况,对前次治疗进行反馈,共同制订会谈主题,评价自己的想法并对其做出反应,布置新的家庭作业,结束时寻求反馈4.问题取向强调现在与当事人一起界定当前问题及解决方向,一般情况下不回顾成长史,但有时会花时间讨论当事人的发育史或童年信念,如有人格障碍者5.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治疗师与当事人是合作关系,治疗师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治疗,让他决定要谈哪个话题,识别其想法的曲解之处,概括要点等第九章灾后心理干预6.教育指导防止复发当事人要去掉歪曲的认知,就需要训练他们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与分析,治疗师在治疗中好象教师,尝试对当事人进行再教育,治疗师指导当事人确认、评估及回应他们不良功能的思想与信念,促使问题的解决,目的在于教会当事人成为自己的治疗师,防止复发7.科学方法采取实验的方法,治疗包括资料收集(问题、想法、态度),形成假设,实验和评估8.家庭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