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时间观念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课程标准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5工业化方针1927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一五年计划开展1936斯大林模式确立1937二五计划完成列宁的探索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53赫鲁晓夫上台196419851991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战后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苏联的发展斯大林模式(1925-1953)

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中集中的政治体制+单一公有制①经济:②政治:③思想: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权力高度集中。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盛行。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苏联的发展1、取得成就(1)仅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

洲第一,世界第二;(2)二战期间,为击溃纳粹德国作出了巨大贡献;(3)二战后,苏联相继爆炸了原子弹(1949年)、氢弹(1953年),人民

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苏联的发展2、存在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1)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排斥市场;(2)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积极性;(4)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个人崇拜盛行。在不作经济让步的情况下强迫农民生产剩余粮食,从而获得工业化所必需的资本。“贡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赫鲁晓夫(1894—1971),1953—1964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1958第二次柏林危机,1962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震惊。材料:1926年到1940年,苏联工业化年均增速21.9%,轻工业仅14.1%,农业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1953年一个人仅0.4平米的住房。1、背景(1)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严重滞

后,粮食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2)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严重;(3)美苏争霸,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2、内容领域改革措施结果政治思想问题:个人迷信严重导致冤假错案①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被迫害人的名誉)②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迷信)③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苏共二十大,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缺少全面科学的功过分析

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所谓《秘密报告》),严厉谴责了斯大林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问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领域改革措施结果经济①加大农业投入、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种植玉米运动;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改组拖拉机站,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①推动农业发展;②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有一定成效。(3)特点: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收购制: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各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2、内容农业还是集体化依旧是行政指令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没有质的变化②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材料: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现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材料:实事求是的讲,在苏共二十大之后,我有两个感受,第一个是苏联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改善,过去排长队的现象越来越少.....第二个是人民心态放松了很多,以前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控制得很厉害,现在大家都敢讲话了。——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思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3)评价积

①冲击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②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③农业:推进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④工业: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人类进入航天时代;⑤思想: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一定程度上解放思想,促进民主化。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斯大林模式)。②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导致思想混乱,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局

——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思考: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是什么?【材料】为了在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赫鲁晓夫时期在计划上盲目追求高指标和高速度,如原定的七年计划(1959一1965年)要求工业增长85—88%……农业产值增长70%,结果,由于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甲类工业大大超过计划指标,增长了97%……农业则离计划规定的指标更远。【材料】从1953年起,他曾积极鼓励集体农庄庄员和城市居民发展个人副业,……可是到了1958年,政策发生了一个大转变,开始推行限制私人副业的政策……到了1961年,赫鲁晓夫又强调私人副业的重要性……——陈之骅《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材料】苏联著名政治家布尔拉茨基曾说:“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急性子、过于匆忙、容易激动,这是他无法克服的缺点。”①目标脱离实际②忽视客观规律③战略方针缺乏一贯性④个人作风急躁⑤★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B.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A2、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下列与之相符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列宁斯大林戈尔巴乔夫C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1982)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执政期间,实行改革,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70年代美苏争霸中采取攻势,1979年,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纠正;②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混乱。(1)背景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1982)(2)内容领域改革措施经济政治①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②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③20世纪70年代,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在企业中实行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3)特点:改革重点在工业只改革管理制度,没有触及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等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1982)积极: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4)评价材料: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1955年苏联的国防开支是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局限:①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体制僵化);②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③热衷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④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严重畸形;⑤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思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1991)

苏联领导人年龄严重老龄化。1982年身兼数职的勃列日涅夫逝世后,安德罗波夫,执政15个月,因健康原因于1984年逝世,终年70岁。契尔年科,73岁高龄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执政仅13个月,终年74岁。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

1985年3月,只有54岁的戈尔巴乔夫终于打破了苏联老人病夫治国的局面,成为战后苏联历史上最年轻、文化水平也最高的党和国家首脑。《时代》对戈尔巴乔夫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1991)领域改革措施结果经济①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②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③承认企业经营自主权;④调整苏联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发展一定程度突破斯大林模式,但收效甚微,经济不断滑坡。(1)内容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1991)领域改革措施结果政治思想(1)内容①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②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③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民族分离主义兴起,局势失控,苏联解体。思想混乱(2)特点:①突破原有体制,承认市场调节;②前期经济改革,后期政治改革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异同比较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时间侧重结果败因相同点1953-19641964-19821985-1991农业工业前期经济(市场调节),后期政治造成了苏联的混乱和僵化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①目的:②内容(主要):③结果: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涉及经济领域;失败,但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冲击了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没了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三)苏联的解体(1)过程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独立1990年6月俄罗斯发布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效仿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失败(导火索)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三)苏联的解体(2)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具体原因:“冷战”消耗了国力,加剧了社会矛盾;4、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推动;5、导火线: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普京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八个国家,……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一)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背景:

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2、成就:东欧各国经济恢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问题: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国家50-70年代的改革或成效70-80年代的实际情况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经济滞缓、失业罢工、地方主义抬头、民族矛盾尖锐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布拉格之春”。民众要求为“布拉格之春”平反;出现捷克共产党的反对派,政局不安波兰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经济恶化;全国罢工浪潮;反对派“团结工会”提出“政治多元化”匈牙利实施“新经济体制”,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财政赤字剧增、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民主德国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经济稳步增长,居东欧之首;民众要求统一。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三)东欧剧变概念解析:东欧剧变是指从1989年的下半年开始的,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经济、社会意识形态),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1、实质: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2、原因(根据教材概括):①根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②内部:20世纪80年代,经济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③外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④思想:东欧执政的领导人迷失改革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三)东欧剧变3、表现:①波兰(最先剧变)、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相对平稳。②罗马尼亚发生流血冲突。③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④捷克斯洛伐克分裂。⑤南斯拉夫解体,一分为五,陷入内战。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处于低潮,西方资产阶级开始对社会主义思想及运动冷嘲热讽,美国政客布热津斯基高调断言“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弗朗西斯·福山也鼓噪“历史终结”。——林彦虎,冯颜利《对苏联解体教训的再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说明苏联模式失败,并不能表明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思考:你认为这一论断正确吗?苏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解体东欧: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剧变中国: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崛起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两年徘徊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恢复时期改造时期194919531956196619761978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一化三改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革开始文革结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政治:1954年,全国人大制定五四宪法,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挫折:①1958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②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成就:①国防:两弹一星;②工业:基础工业、三线建设;③农业: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外交: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采取巩固政权的措施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978年至今)领域

成就背景成就意义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①经济体制改革:②国际影响力:③国内建设:

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接近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②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