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第五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
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
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
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
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
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
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
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
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
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
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
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
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
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一课
魔幻的颜色
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
、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
中来。
活动二:
1
、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
、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
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
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
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
、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
、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
、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
、
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
4
、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小结:橙
红
黄
绿
蓝
+
黄
紫
蓝
+
红
活动五:
1
、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
、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
、调一调、IB—1EI
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
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
、作品展示
活动七: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第二课
万花筒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
剪刀、
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
么特
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
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其
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
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
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
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
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
“先设计一
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
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
们才叫
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
外形来概括
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三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
、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
、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
、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
非常
小?(小组讨论)
2
、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
《衣夹》等(电脑展示)
3
、
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
(微缩景观
等)
活动三:
请学生思考:
1
、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
、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
、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
、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
人国。
第四课
前前后后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这
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用“近大远小”
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
图片、
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
都有些什么
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
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
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
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
画法值得我
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
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
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
有用的
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
的画面又会
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
哪里
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近大远小的规律。
小组讨论,从“风景、
,,
“静物”
“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
这样课
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四: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
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
第五课
天然的斑纹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
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
1-2
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
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
教学准备:
教师: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学生: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
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
怎样的,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猜得对不对。
说说自己凭什么这样猜的,你平时注意到物品的这些细节了没有?
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
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活动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
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
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说:
“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
硬又
凉;还可以有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又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
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树叶要滋润、细腻,,,,
活动三:
布置练习作业:各组同学交换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感受一下朋理,选择自己最感兴
趣的
2-3
个用彩色笔或油画棒画一下。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活动四:
教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
在一张白纸上用油画棒用力涂色,
白纸上除下了一些有肌
系统剪贴板。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
整洁。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
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
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
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第
18
课
课题:会响的玩具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
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积极地动脑筋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设计。
2.
是否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3.
是否对想象创意,设计制作表现出高昂的热情。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以
及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
色
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活动二:
1
、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
具的具体
方法与步骤。
活动三: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
玩具,
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作业指导要点: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玩具发声的原理。
要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找到合适的发
声方式,并设计出美观的造型。要加强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这是本课教学
的核
心所在。
学生观赏示范作业或其他资料,
无形中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框。
所以教师还必须设法
让学生突破这些框框,鼓励学生做出有独特创意的玩具。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
更响,更优美动听。
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如何引导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札记: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一本《教室布置一一作品篇》
,里面介绍了怎样用双面
胶带的内芯来做响铃手镯,我把它教给了学生们。孩子们高兴极了:双面胶带的内芯
终于
派上用场了!这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呢!
第十九课
美术小记者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
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
成
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
人
合作。
2.
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
*
作方法,
拍出符合采访内容,
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
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
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做好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活动二: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
行采访
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
*
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
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活动三: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札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们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居然还有针对老师的“如
果让你重新选择职业,
你还会当老师吗?”
可见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了。
第二节
活动一: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
过集体
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
图
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活动二:学生整理,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1
、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
报
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
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第二十课
迷人的动画片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
在欣赏各种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表现上最主要的特
征。
3.
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动画片的类型以及最主要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动画片夸张变形的特点并能用学过的美术技法创作或表现一个动画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收集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资料,制成课件。课前发给学生“动画城”的请
柬。
学生:课前收集动画片的资料供上课时讨论。完成请柬后面的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教师用课件创设出“动画城”的情境,迎接学生
“欢迎大家到动画城来做客,看,
KT
猫在招呼小客人们一起去看'迷人的动画片‘
呢!
,,
(板书课题)把你的请柬拿出来摇一摇跟她打个招呼吧!
,,
活动二:交流、探究
“你昨天收到
KT
猫送你的请柬时,心情一定很激动吧?
KT
猫在请柬的背面还给大家
留了一项小任务呢,咱们现在就来向
KT
猫汇报一下吧!
课件出示三项调查任务:
1.
你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看过动画片吗?
2.
你的爸爸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部动画
片是什么?
3.
你都看过哪些动画片?最喜欢的是哪一部?”
请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调查。
教师总结:
“看来动画片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爷爷奶奶小时候虽然没有动
画片看,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让图画动起来,想知道是什么办法么?”
教师展示一本小小动画书”这样一本画满画的小书,快速的翻动起来,真的好像画面
动起来了。这就像《动画城》的广告中说的:
“五十年代,动画在纸上”
o这个小本子里面
有什么奥秘呢?咱们来研究一下吧!
“请学生翻翻看,讨论一下,再,匚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
“把一张张有细微变化而且动作连续的画钉在一起,通过快速的翻动就会
产生'动起来'视觉效果。动画片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作的。
”放课件“比如《大闹天宫》
里孙悟空独闯瑶池喝闷酒的一个镜头,
就是画师们画了这样
15
幅连续动作的画面
(展示)
9
再经过上色、画面合成、一幅幅的拍摄,经过剪辑就成了这样的一组动画
片了。
(展示)
你们看,拍摄一部动画片要花去制作者多少的心血呀。
,,
活动三:感受、体验
“这么有趣的动画片,你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让我们听
KT
猫来介绍一下。
(课件展示动画的发展)
(画外音)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
1877
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家
E.
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电影发明以后,
1906
年,
美国的
J.S.
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从此动画电影在美国首
先
发展起来。
W.
迪斯尼可以称为美国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著名动画艺术家,
他的大量作品,
不仅在美
国,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
(下一屏出示迪斯尼照片)话外音:迪斯尼从少年时期就酷爱动画艺术,但早年创业
很不成功,
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睡在别人家楼梯拐角的地方,
孤独的他常把面包分给老鼠
吃。所以他把老鼠的形象加以夸张变化,于
1928
年创造了世界动画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卡
通明星,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课件出示米老鼠的形象。
教师:其实早在大家的爷爷奶奶小时候,就已经有动画片了,只是那时候动画片是在
电影院里放映的,而且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费得起的。
课件展示:上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迪斯尼又创造了“唐老鸭”
、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
人”
“木偶奇遇记”
“小飞象”等一系列受到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这个时候日本、捷克等
国家的动画片也发展起来。
(课件出示
《阿童木》
《巴巴爸爸》
《蓝精灵》
《题鼠的故事》
《花
仙子》
《聪明的一休》的图片)这些都是大家的爸爸妈妈小时候看到的外国动画片。
KT
猫还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你都看过外国的哪些新的动画片?”
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外国动画片。
课件展示近年来经典的外国动画片图片。
现在你看到的动画片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同呢?
咱们来比较一下
吧:
(课件展示最早的《白雪公主》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说:爸爸妈妈小时候
看的动画片
多数是用勾线平涂的方法画的,
(九十年代初的《狮子王》片断,
)随着绘画材料和技法的
进步,动画片中的色彩越来越细腻、富有变化。
(最近的《海底总动员》
、
《精灵鼠小弟》
片断)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动画片中的造型逐渐向三维立体形象
发展,甚至动画人物可以和真人同时出现在画面上。
“国外的动画片大家都很熟悉,那中国的动画片你看过多少?”学生回答。
KT
猫介绍:中国动画开始于
1920
年。动画先驱万氏三兄弟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
和美国卡通中得到启发,
试制动画广告片。
1926
年完成了他们第一部动画片
《大闹画室》
O
你知道吗?
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
1961
年中国摄制的《小蝌蚪找妈妈》
O
“想看《小蝌蚪找妈妈》吗?
KT
猫有一个要求:你要仔细观察:这部动画片和我们
常看的动画片在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课件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片断,学生带着问题静静地观看。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公务员面试模拟3
- 天津申论模拟4
- 陕西行政职业能力模拟8
- 2024年昆山制衣厂员工劳动合同
- 2024年精简版融资租赁合同
- 2024年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书
- 二手集资房买卖简单合同范本2024年
-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编16
- 2024年中央空调改造安装工程合同
- 2024年简单的赡养协议书范本
- 【音乐】黑土传情-《东北风》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 2023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含答案C卷
- 电气三级安全教育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练习100题附答案
- 防高空坠落主题班会课件
- 混凝土强度评定表(自动计算)
- 《左传》完整版本
- 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活动数据分析报告
- 环境设计生涯发展展示
- 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调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