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六七单元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六七单元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六七单元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六七单元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六七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人:马晓红审核人:张霞东

第六单元:乘法课前调整

单元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实际意义,

感受乘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成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进行竖式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

多样化,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进

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教学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

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

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难点: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找数学信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题数学问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每行有12只小蚂蚁,有4行,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解决问题。怎样列式?

12X4=

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学生独立计算并尝试口算。

2、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

画点子图,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第三种口算方法:先算10X4=40,再算2X4=8,

最后算40+8=48.

3、竖式计算

(1)尝试用竖式计算。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集体交流算法。

这一步是什么意思?

(3)学习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

介绍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

引导理解8为什么在个位,表示什么?

4为什么在十位,表示什么?

(4)练习43X2=?

4、请你试着算一算。

(1)独立计算并解答。

(2)交流算法。

说说你的过程。

这一步是什么意思?

(3)小结方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讨论练一练第2题。说说每步的意思。

练一练第1、3、4、5题。

四、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乘法

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12X4=48(只)

12

X4

48

答:一共有48只。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去游乐园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竖式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

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的计算

方法。

难点:明确在乘法计算中“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

进几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w

淘气的学校要组织他们去游乐园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

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太空船每人12元,电动火车每人6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太空船每人12元,2个人需要多少钱?

2、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教师指导竖式计算的板书。

3、淘气是这样算的,他做得对吗?(出示淘气的计算)

全班交流

4、4个人、5个人呢?他算得对吗?

5、5人坐太空船,到底需要多少钱呢?

师:你是怎么算的?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1、口算:10x5=50,2x5=10,10+50=60

2、表格:

3、竖式:12

X5

60

4、强调:个位满十就要像十位进一

5、13人坐电动车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6、练习:14人呢?15人呢?16人呢?

7、小结: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8、强调:个位满几十,就像十位进几。

四、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为什么他们

的积是不同的。

4、练一练第5题。独立完成,并观察规律,全班交流。

五、作业设计

练一练第4题。

六、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

12x5=60(元)

12

x5

60

答:需要60元。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口寸乘火车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

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

吗?

二、探索新知: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乘火车”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

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2)选择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

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

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

的想法和做法。

(2)全班交流。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

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

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70x5=350②72

2x5=10x5

350+10=360360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

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3)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x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1、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

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第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

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

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

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

120x5=600(千米),

45x2=90(千米),

600+90=690(千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4课时去奶奶家

教学目标

L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

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

能。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讨论法、发现法、讲授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体设计

一、课前巩固(竖式计算)

48X332X5256X3243X4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忠孝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回家看看”

是我们身为子孙应该做的。今天这节课就是淘气跟父母一起

回家看奶奶。

展示情境图。

三、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请学生认真读题、看图,明题意。同桌讨论数学信息是

否找完整。

2.提出数学问题(抽答),全班(抽答)解决这些同学提

出的问题。

3.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小时候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

置?在图中标出来。同桌之间评一评。

4.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有几种?你喜欢那种

方法?并通过展台展示各小组的方法。(抽取不同方法进行

展示)

方法一:H5X4=46045X2=90460+90

=550

方法二:115X4+45X2

=460+90

=550

四、习题巩固

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4小时的火车(时速115

千米),又乘2小时的汽车(时速45千米)。(1)画出

线段图,并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2)

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五、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六、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去奶奶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综合应用)

方法一:(分步计算)

115X4=460

45X2=90

460+90=550

方法二:(综合计算)115义4+45X2

=460+90

=550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0x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0+5得多少?32—0呢?

2、你知道“Ox5”得多少吗?谁来大胆地猜一猜?

3、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呢?你想知道吗?下面我

们就一起研究研究。

1、学生口答:5;32

2、学生大胆猜测说出自己的想法。

3、进入新课学习

设疑导入,激起求知欲望。以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表

意见,调动其主动性。

二、自主探索

1、情景演示,让学生感受:

(1)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

怎样列式计算?

(2)从每个盘子里拿出一个苹果。问:现在盘子里有多少

个苹果?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3)如果拿出两个呢?

(4)如果拿出三个呢?

2、照这样计算,你知道“Ox6、0x7、0x8.….”的乘积是多少

吗?

3、根据上面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1)、学生根据题意回答:

3+3+3+3+3=15个或3x5=15个

(2)、学生回答:

每个盘子里还有2个苹果。

2+2+2+2+2=10个或2x5=10个

(3)、每个盘子里还有1个苹果。

1+1+1+1+1=5个或1x5=5个

(4)、每个盘子里还有0个苹果。

0+0+0+0+0=5个或0x5=0个

齐答:都是0

3、独立思考,交流收获:0乘任何数都得0.

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最后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结

论,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尝试完成“试一试”

第(1)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然后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算法多样化。

2、刚才我们学习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那么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

鼓励算法多样化,强调掌握第3种计算方法。

3、交流比较402x3和307x8,看你发现了什么?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1、先独立计算,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出现以

下几种方法

(1)13x5=65

130x5=650

(2)100x5=500

30x5=65

500+65=650

(3)130

x5

650

(4)130

x5

650

2、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402307

x3x8

12062456

交流后汇报:402x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2x3没有进位,

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x8因为7x8

进位了,0+5=5,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学生交流后全班发言:

(1)因数末尾有0的,可以去掉0相乘,再在积的末尾直

接加上0。(2)因数中间有0的,注意不要漏乘。(3)注

意进位。

通过尝试、探索得到有关’0”的乘法计算规律后,学生在前

几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解决1、2题。因此在这个教学

设计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一些新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0x5=?

3x5=152x5=10

1x5=50x5=0

0乘任何数都得0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买矿泉水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

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

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

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

到200元。

还可以怎样算?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x3=72(%)72x2=144(元)

(2)24x3x2

=x2

=(元)

三、拓展应用

1、15x4x7125x8x6102x4x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才’。

0+1+2+3+4+5+6+7+8+9()

0x1x2x3x4x6x7x8xg()

4、15x6x836+9x1232+17x3

(15+35)x65x18x7105x2x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

关系,了解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能够从日历中找到指定

的日期,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会看简单的作息时间表,能根据作息时间表中呈现的信息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和惜时守信

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

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

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教师板书日期。

2.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

么?(教师可以提示: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

教师板书日期。

3.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

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

月、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问题:今天是2015年x月x日。

学生思考、作答。

学生倾听。能够认真倾听。

学习任务

——认识大月、小月

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

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学习。请

同学们先看一下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独立学习

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

录在表格中。

二、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例如: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学生:日历。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能够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初步体会、发现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参与讨论、提

出质疑。

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小结:

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8,10,12月

每月是31天;4,6,9,11月每月是30天;2月的天数很特殊,

分别是28天和29天。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

是小月。

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教师提问: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

1.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

对。

2.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

学生汇报发现。

学生回答: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

回顾总结。能够回顾总结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

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

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

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

一天的时间到底由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

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18:30,19:00,

19: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

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5、全班交流,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