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高三期初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男子墓内多陪葬有石斧、石铲、石刀;女子墓内多陪葬陶制或石制的纺轮,据此可推知,新石器时代()A.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方式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C.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区域间的经济文化沟通频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依据材料信息“男子墓内多陪葬有石斧、石铲、石刀”“女子墓内多陪葬有……纺轮”等信息可知,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男女分工,且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C项正确;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方式出现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新石器时代”,解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贫富分化”,解除B项;材料未提及“区域间经济文化沟通”,解除D项。故选C项。2.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育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定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有的认为是益禅让,有的认为是启夺取。这说明王位世袭制的取代禅让制是曲折的,即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D项正确;久远的历史未必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解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定,解除B项;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但这也不是材料的主旨,解除C项。故选D项。3.《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周王是天下共主B.大宗小宗不隶属C.政权与族权结合D.社会分工很明确【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周王是天下共主,解除A;结合所学,小宗隶属于大宗,解除B;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等信息体现了分封制,材料中“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等信息体现了宗法制,结合“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可见材料体现了宗法制以分封制相互依存,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分工问题,解除D。4.《韩非子人主》提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该言论()A.加速了王权和族权之间的分别 B.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C.论证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起先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题干材料为法家的思想理论,强调了当政者应当重视其威势,论证了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王权和族权的分别,解除A项;“广泛认同”说法过于夸张,解除B项;材料所示为战国时期,礼乐制度早已起先瓦解,解除D项。故选C项。5.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在祁连山下设立五个属国;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11年间,又先后在河西走廊建立四郡,从敦煌向西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许多烽燧;至公元前60年,迫使匈奴基本退出西域。这些举措()A.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为丝路贸易供应了确定保障C.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 D.确保了北部边疆的政治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河西走廊和西域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汉朝政府加强对河西走廊和西域的限制和管理,有利于保障丝路贸易的通畅,B项正确;汉初郡国并行制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解除A项;材料未提及依据河西走廊和西域特点实行适当的管理措施,无法得出“因地制宜”,解除C项;“确保了……稳定”表述过于确定且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故选B项。6.东汉建立后,刘秀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不再担当监察百官之责;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朝廷实行廷议、探讨重要事项时,往往会为御史中丞与尚书令特设专席。这反映了,东汉初年()A.中心行政体系完备 B.丞相失去参政机会C.君主集权得到加强 D.监察官员擅权干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东汉(中国)。依据材料,东汉初年,御史大夫丢失监察百官之权,皇帝身边的御史中丞的监察职权扩大,尚书令也分化宰相的权力,中枢官员职权重构使皇权得以加强,C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东汉初年中枢机构部分官员职权变动,无法反映中心行政体系完备,解除A项;丞相制度照旧存在,只是权力受到减弱,解除B项;材料中御史中丞监察百官,并没有擅权干政的信息,解除D项。故选C项。7.东晋十六国时期,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居,拥有许多的依附农夫及确定的武装力气。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后,确立了宗主督护制,承认这些宗主的既有利益,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这一制度的实施()A.奠定了北魏均田制的社会基础 B.发挥了维护基层治安的作用C.加速了北魏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D.瓦解了北方豪族的庄园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题干所示为南北朝时期,北魏实行了宗主督护制,因为当时的豪族拥有很大的势力,北魏政权不得不依靠其力气维持基层统治。宗主督护制在确定程度上发挥了维护基层治安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其统治,故后来被三长制取代,B项正确;“奠定了北魏均田制的社会基础”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均田制实行的时候,北魏实行的是三长制,解除A项;均田制和租调制加速了北魏向封建社会的转型,解除C项;宗主督护制维护了北方豪族的利益,解除D项。故选B项。8.唐代开元到大历年间的官吏月俸变动表(部分)由上表可知,在此期间唐朝()官级开元(713-741)制大历(766-779)制货币所得(单位:文)真实所得(单位:公石米)货币所得(单位:文)真实所得(单位:公石米)一品54333161.4712000040二品40666120.848000026.67三品3033290.176000020A商品经济发展快速 B.赋役制度改革增加财政收入C.盛世局面得以持续 D.社会动荡导致通货膨胀严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得出,大历年间一到三品官员的货币所得要远远超过开元年间,但真实所得却远远低于开元年间,由此推断出大历年间出现严峻的通货膨胀。主要缘由是安史之乱发生在755年至763年之间,造成了生产削减,物资短缺,导致通货膨胀。大历年间,虽然安史之乱平定,币值复原须要经济的复苏,因此通货膨胀接着发展,D项正确;依据所学,这个时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开元盛世局面不在,解除A、C项;两税法是780年进行,与材料呈现的时间段不符,解除B项。故选D项。9.1708年,康熙命西方传教士们带领满汉官员接受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测绘,历时十年绘成《皇舆全览图》,包括一幅全国总图和32幅分省(区)图,山川城镇,靡不毕载。《皇舆全览图》的绘制()A.体现了开明的文化政策 B.增加了时人的领土主权意识C.服务于国家统治须要 D.有利于应对英国的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皇舆全览图》体现出康熙年间中心集权制度加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测量和绘制地图,其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统治,C项正确;材料可知,这次测绘有西方传教士参与并接受西方的测绘技术,体现了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清实行严密的文化政策,故A项表述错误,解除A项;《皇舆全览图》运用对象是统治者,作用是军事航海和国土管理等方面,只能说明清统治者主权领土意识增加,B项夸大其作用,解除B项;英国等西方列强来华是在乾隆时期,故D项表述错误,解除D项。故选C项。10.在洋务派的支持下,1872年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0名幼童于上海启航。这些学生大部来自广东的贫困家庭,因为负责此事的官员根本找不到情愿让孩子去留学的富足家庭。并且,全部孩子的父亲都要在写着“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签字。这反映了()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实践受到抨击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早期现代化尝试与传统观念相悖 D.边疆危机严峻激起国人抵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87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大部分来自广东的贫困家庭,而富足家庭不情愿让孩子出国留学,说明此时的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了解片面,即早期现代化与传统观念相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实践受到抨击,没有强调人们对中体西用的看法,解除A项;崇洋媚外是指崇拜西方,谄媚外国人,材料未体现崇洋媚外行为,解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并非是边疆危机,解除D项。故选C项。11.19世纪末中国先进分子将“华盛顿建国”与中国“汤武革命”对接,称“华盛顿为尧、舜、汤、武合为一人,然西方之圣者”。20世纪初年,革命派则致力于打造千千万万个“国民华盛顿”。由此可知,华盛顿形象的变更()A.折射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体现出美国政体逐步发生变革C.说明白民权理念深化人心 D.表明白帝制观念失去社会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由材料可知,19世纪末,中国先进分子面对民族危机,将古代君主比附“华盛顿”的“英雄华盛顿”形象。20世纪初年,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为订正“英雄华盛顿”形象中的封建专制因素及其引发的民众对革命的误会,革命派借助西方民权思想和历史叙事塑造出“国民华盛顿”形象,以伸张民权思想,A项正确;美国建国后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并未发生变革,华盛顿形象的变更体现了先进的国人对美国政体认知加深,解除B项;华盛顿形象的变更只能说明革命派宣扬民权思想,反对帝制思想的目的,民权思想深化人心表述太确定,解除C项;20世纪初君主专制思想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照旧有很强的社会基础,解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留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此后,“罗马”实施了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提到,罗马的扩张,……“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随着统治范围的扩大,民族和社会冲突的加剧,罗马起先实行万民法,故C正确。习惯法,不符合统治范围的扩大的历史背景,故A解除。公民法,也不符合民族和社会冲突的加剧的要求,故B解除。自然法,也不属于解决民族和社会冲突的法律,故D解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万民法13.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仿照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C.画家运用科学学问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获光和色之下的万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广泛关注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科学学问,留意仿照真实的自然景物,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画家运用科学学问表现真实,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中仍有大量的以宗教为题材的绘画,材料并未体现绘画题材的变更;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中的绘画运用科学学问表现真实,并非是表现日常生活场景;D选项是19世纪70年头兴起的印象派绘画的特征,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4.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渐渐削减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高校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起先 D.浪漫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骑士、商队、城市市场、高校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刚好间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艺术家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A项是17世纪起先的启蒙运动,解除A;宗教改革起先于16世纪,解除C;浪漫主义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而出现的,解除D。15.牛顿认为宇宙是依据可测量、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相识变更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 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 D.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详解】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16.1689年,英国议会确定拥护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务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C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赐予,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实力,考查历史说明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学问,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确定要驾驭清晰,学会区分。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道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位置不对将影响你的得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赈给之,无分于主客户。……无可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因饥疫若厌溺死者,官为埋祭,厌溺死者加赐其家钱粟。——摘编自《宋史》材料二中国5000年来平均气温变更曲线与冷暖期分布情形——摘自戚启勋《大气科学》(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救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说明宋代社会救济得以发展的历史背景。【答案】17.特点:保障措施全面;机构完善;救济范围(对象)广泛;政府作用凸显(或政府主导)。意义:宋代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供应了基本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为后世社会保障制度供应了借鉴。18.两宋时期,平均气温骤降,推动北方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南下避寒,自然灾难与民族斗争频繁;土地兼并严峻,贫富分化加剧;君主专制与中心集权也不断强化;以文治国的政治理念与措施,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优抚弱势群体的传统观念。【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依据材料“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赈给之,无分于主客户。”可知,保障措施全面,机构完善,救济范围(对象)广泛;依据材料“无可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可知,政府作用凸显(或政府主导)。意义:依据材料“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宋代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供应了基本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为后世社会保障制度供应了借鉴等角度进行说明。【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背景:依据材料“中国5000年来平均气温变更曲线与冷暖期分布情形”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两宋时期,平均气温骤降,推动北方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南下避寒,自然灾难与民族斗争频繁;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朝时期,土地兼并严峻,贫富分化加剧,君主专制与中心集权也不断强化,以文治国的政治理念与措施,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可知,中国古代优抚弱势群体的传统观念。18.历史文献记载缺失的内容,因考古发掘而变得丰满,那些通过出遗迹和文物所还原的历史,变更了我们的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一词是20世纪60年头日本学者在探讨中国陶瓷的海上贸易线路时首先运用的,与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发觉与探讨是密不行分的。与此同时,又有日本学者以中国陶瓷在海外各地的流布状况为基础,将这条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陶瓷贸易与沟通的海上贸易线路,称为“陶瓷之路”,认为它连接了“中世纪东西两个世界”,是“东西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20世纪80年头以来,在海外交通史探讨中,“海上丝绸之路”一词渐渐成为中外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概念,且一般将其作为“丝绸之路”概念在海上的延长。——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是港口。纵观全球闻名海港遗址,往往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而“海丝申遗”工作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2024年,温州在建设城市主干道望江路下穿工程时,发觉了朔门古港遗址,这一遗址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觉。温州地标江心屿双塔是我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古航标,分别建于唐代和宋代。古人建立如此雄伟的两座航标,正因为旁边有繁华大港。而在南宋和元代,温州都曾设立外贸管理机构。遗址与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遗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发掘成果如下:区域发掘内容亮点东端水门头区奉恩水城门以外、水门河沿岸两侧的各类遗迹群组成。包括陡门、桥梁、堤岸、斜坡式码头、成片房址等,年头及演化轨迹清晰。中部邻江港口区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为沉船、码头等遗迹分布区。两宋时期的突堤式码头。发觉2艘福船(福建立木帆船,适合远洋航行)。其中1号宋代沉船残长12.4米、残宽4.1米,推想全长约20米。地层中出土有大量瓷片。集中分布的瓷片积累多呈条带状,形成于元代。其中九成以上为龙泉瓷,基本无运用痕迹。西端南侧瓮城区早、晚两期瓮城基址及砖、石道路等遗迹。宋元时期瓮城城墙平面呈圆弧形,明清时期改为方形。——据国家文物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专栏编写(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海上丝绸之路”一词的含义,并简述这一词的运用与中国陶瓷之间的关系。(2)依据材料二,找寻相关信息,佐证温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繁华大港”。结合所学,简述考古发掘的价值。【答案】(1)含义: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关系:这一词的首先运用与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发觉与探讨密不行分(或探讨中国陶瓷的海上贸易线路时首先运用);陶瓷特殊是瓷器是古代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这条线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2)信息:江心屿双塔是闻名的古航标;外贸管理机构的设立;清晰的城市港口设施遗迹(或各类遗迹群年头及演化轨迹清晰,或瓮城基址及砖、石道路等遗迹清晰);适合远洋航行的2艘福船;出土大量基本无运用痕迹的瓷片。考古价值:为历史探讨供应重要素材;印证、订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变更人们对古代文明的相识;为各类申遗奠定重要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含义: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一词是20世纪60年头日本学者在探讨中国陶瓷的海上贸易线路时首先运用的”“一般将其作为‘丝绸之路’概念在海上的延长”,结合所学得出,“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关系:据材料“在探讨中国陶瓷的海上贸易线路时首先运用的,与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发觉与探讨是密不行分的”得出这一词的首先运用与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发觉与探讨密不行分(或探讨中国陶瓷的海上贸易线路时首先运用);据材料“将这条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陶瓷贸易与沟通的海上贸易线路,称为‘陶瓷之路’”,并结合所学可知,陶瓷特殊是瓷器是古代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这条线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相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信息:据材料“温州地标江心屿双塔是我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古航标,……正因为旁边有繁华大港”得出江心屿双塔是闻名的古航标;据材料“在南宋和元代,温州都曾设立外贸管理机构”得出外贸管理机构的设立;据材料“包括陡门、桥梁、堤岸、斜坡式码头、成片房址等,年头及演化轨迹清晰”“早、晚两期瓮城基址及砖、石道路等遗迹”得出清晰的城市港口设施遗迹(或各类遗迹群年头及演化轨迹清晰,或瓮城基址及砖、石道路等遗迹清晰);据材料“发觉2艘福船(福建立木帆船,适合远洋航行)”得出适合远洋航行的2艘福船;据材料“地层中出土有大量瓷片。……基本无运用痕迹”得出出土大量基本无运用痕迹的瓷片。考古价值:依据材料“纵观全球闻名海港遗址,往往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而‘海丝申遗’工作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朔门古港遗址,这一遗址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觉”,可得出考古发掘可以为历史探讨供应重要素材,佐证温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繁华大港”,为“海丝申遗”等各类申遗奠定重要基础。结合所学,考古发掘可以印证、订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变更人们对古代文明的相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50-60年头,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干脆威逼人们的生命和平安……这一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小范围的,污染源较少,往往可以由一国政府独立解决。70-80年头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0年头后半期,美国主动倡议并参与多种形式的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创立国际环境机构并供应大量环境救济。80-90年头初,美国政府的环境外交政策由主动合作转为消极对抗,90年头初再次进行了调整。1996年,美国以捕捞大虾未实行措施疼惜海龟繁殖的环境义务为由,禁止进口中国的大虾。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日本在1991年主持召开亚太环境会议,表示主动供应资金和技术以加强亚太各国之间合作,全力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与此同时,日本又不顾国际舆论向海外转移污染严峻的企业……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欧洲首次提动身达国家应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并表示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欧盟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地国家开展了多方面的环境合作。欧盟在对外环境政策上有系统全面的框架,但内部政策执行时困难重重,如德国和瑞典主动促进欧盟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则表示反对。——摘编自房乐宪等《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的比较》(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析美、日、欧的环境外交政策。(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西方环境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答案】19.评示例:美、日、欧的环境外交政策,是在全球性环境问题突出状况下加强国际合作的结果;但这些大国试图借助环境外交维护自身利益,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客观上有助于改善全球环境,推动全球治理;对发展中国家也供应了确定帮助;但在环境外交实际推行过程中,西方大国有些政策背离环保理念,转嫁环境污染;有些政策则以环境为借口设置贸易壁垒;这些问题增加了环保落实的难度,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消极影响。20.中国应发挥大国作用,担当大国责任;与不同类型国家绽开广泛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合作中依据各国不同状况确定详细的政策;在国际合作中吸取外来资金、技术的同时应保持独立性。(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美国、日本、欧洲)。设问要求评析美、日、欧的环境外交政策。据材料“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日本在1991年主持召开亚太环境会议,表示主动供应资金和技术以加强亚太各国之间合作,全力参与国际环境事务”“欧洲首次提动身达国家应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并表示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知,美、日、欧都曾强调重视环境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据材料“1996年,美国以捕捞大虾未实行措施疼惜海龟繁殖的环境义务为由,禁止进口中国的大虾”“日本又不顾国际舆论向海外转移污染严峻的企业”“德国和瑞典主动促进欧盟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则表示反对”可知,美、日、欧在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对美、日、欧的环境外交政策的评价可以从主动和局限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主动方面可以从客观上有助于改善全球环境,推动全球治理;对发展中国家也供应了确定帮助进行说明。在局限性上,则主要体现在,在环境外交实际推行过程中,西方大国有些政策背离环保理念,转嫁环境污染;有些政策则以环境为借口设置贸易壁垒;这些问题增加了环保落实的难度,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消极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相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1996年,美国以捕捞大虾未实行措施疼惜海龟繁殖的环境义务为由,禁止进口中国的大虾”“日本又不顾国际舆论向海外转移污染严峻的企业”“德国和瑞典主动促进欧盟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则表示反对”可知,美、日、欧虽然在外交上提倡疼惜全球环境,但在关系到自身利益问题时,又不惜违反环保理念,转移污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情愿担当大国责任,同时我们在面对世界环境问题时应从全球角度动身,留意国际合作,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在合作中依据各国不同状况确定详细的政策;在国际合作中吸取外来资金、技术的同时应保持独立性上说明中国的环境外交。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年头消费理念消费实态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享乐是最高的华蜜日常生活消费和公共消费奢侈无度,以角斗、逐兽、赛马、剧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的消遣消费快速发展5世纪至15世纪节制是美德衣食住行极端简朴,除宗教歌剧之外,几乎没有休闲消遣活动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奢侈有利、节俭有弊到保证积累、有效消费宫廷贵族奢侈消费卷土重来,中产阶级提倡有节制消费;衣食住等日常消费质量大大提升;休闲消遣和精神消费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消费至上、需求创建生产饮食消费比例下降,物质消费和休闲消遣消费成为主要消费项目;汽车等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超前消费成为时尚20世纪下半叶消费至上,起先提倡适度、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消费强调审美和文化意义,追求特性,炫耀品位;生存性消费比重降低,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上升;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消费周期变短——依据杨魁、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整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的西方消费活动变更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消费活动变更,解读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精确)【答案】示例一变更:相比中世纪,16世纪以来西方世俗消费不断发展。解读:14、15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日渐瓦解。地理大发觉刺激了欧洲各国向世界扩张,对外贸易急剧发展,英国等封建专制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气支持商业资本发展,欧洲各国进入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理论,使得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的种类与数量极大丰富,为消费活动供应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西欧各国扩散,人们起先重新谛视世俗世界,质疑宗教统治的权威性。随着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观念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世俗消费渐渐得到确定并不断发展。这一变更不仅促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变更,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财宝的积累,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推动西方社会的转型。示例二变更:从西方发展的整体趋势看,消费活动日益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SRD 63302-1:2025 EN Smart city use cas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re for smart cities – Part 1: High-level analysis
- 【正版授权】 IEC TS 62565-4-4:2025 EN Nanomanufacturing – Product specification – Part 4-4: Nanophotonic product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Quantum dot enabled light conversion films
- 2025年涂料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理学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告学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道路桥梁工程师资格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大数据应用与数据分析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告设计与传播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考题及答案
- 家校携手决战中考-九年级家长会课件
- 苏州昆山鹿城村镇银行2023年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2023年高考英语模拟卷(天津专用)(解析版)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锦瑞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全文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版
- Q-SY 06351-2020 输气管道计量导则
- 铁路工程定额电子版(Excel版)
- 如何预防与处理劳动争议培训课件
- JJG 1148-202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试行)
- GB/T 31586.2-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