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口耳目设计依据与构思: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通过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提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观察简化字和古代象形字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图形就是现在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地在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口耳目》是看图识字课,意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的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站、坐”两个生字,并配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站、坐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目标1.会认“口、耳、目、手、足、站、坐”这7个生字,会写“口、目耳、手”这4个字。2.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欣赏中国传统文化。3.感悟课文中的俗语,养成正确的站、坐、行、卧姿势。▍教学重、难点1.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认“手、足”等7个生字,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2.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3.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姿势。教学流程及分析:第一课时▍流程一:整体感知,认识生字一、观察图画,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图中所展示的是什么季节?请同学们试着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看到的情景。2.学生观察图画,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推举一人上台进行展示。3.学生预设: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有红色的花朵,还有黄色的花朵,旁边还有蝴蝶在飞来飞去。三个小朋友出来玩耍,其中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指着红色的花朵,好像在说:“你看,这花开得多么好看啊!”旁边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教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把图上的内容都说出来了,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希望大家都向这位同学学习,做一个认真观察的学生。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和他们的小组。4.教师:在课文的插图当中,还有几个表示人的身体部分的字,你认识么?能和()里的字一一对应吗?谁来说一说。温馨提示: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这几个生字,在识字方面没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在朗读生字的时候,有的同学是自己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着读着就忘记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朗读,如按照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方向朗读,从而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在表述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述顺序。4.游戏互动环节,再次巩固一一对应。5.教师:看来这几个简单的生字是难不住大家了,可是下面的这几个字可是有些难度啊,你们敢不敢挑战?(学生大声回答:敢)课件出示“耳、目、口、手、足”的象形字,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这些象形字和插图中的哪个汉字相像。二、认识生字,识记贯通1.认识“口”字。(1)游戏环节,帮小怪物喂食物。教师:小怪物张大的嘴巴就像“口”字,而“口”长得也像我们的嘴,张开你的嘴巴感受一下。“口”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口”字,像人嘴张开的样子。小篆略同金文,但字形上下拉长。隶书、楷书以直笔方折代替小篆的弧笔圆折,就不太像嘴的形状了。口诀: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空空无人住。(2)识记笔画。教师口头书空“口”字的笔画: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教师示范板书:口。教师指导学生笔画“横折”和“口”字的书写:“口”字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3)组组词,造造句,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的口都可以做哪些事情?(课后题)温馨提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词汇量匮乏,组的词语很少,甚至有很多是有错误的,这个时候教师更多的是耐心地去跟学生讲解,不然学生识记了错误的生字词语,形成了第一印象,以后就很难改正。2.认识“目”字。(1)游戏环节,帮水果们画上眼睛吧。(2)课件出示“目”。“目”是象形字。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像眼睛形,外边轮廓像眼眶,里面像瞳孔;小篆则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是眼睛。让学生找一找古代的“目”字和我们现代所写的“目”字之间的联系,以加深印象。(3)教师板书“目”,领读并引导学生跟着读。书写要点: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段。横向笔画之间等距。(4)组组词,造造句。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的目都可以做哪些事情?(课后题)(5)复习目录作用。3.认识“耳”字。(1)教师:下面我们该认识谁了呢,伸出你的小手,帮小朋友的耳朵消消毒吧。(2)课件出示“耳”。“耳”是象形字。甲骨文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是耳朵。口诀:横二竖二紧相连,小“二”却被围中间。(3)教师板书“耳”字,领读并引导学生跟着读。(耳的发音是翘舌音,不好发音,教师做好示范)(4)组组词,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的耳都可以做哪些事情?(课后题)4.学习“手”字。(1)教师: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同学们可要坐端正,认真听讲,不然课猜不出来啊,你们准备好了么?请认真听: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器官)(指生回答:手。)(2)教师:看来难不倒同学们啊!既然你们已经猜到了谜底,那请伸出你们的小手,一起来看一看吧!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有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呢!(3)教师正音,讲解“手”是象形字。学生跟读,指生读,学生小组内里练习。(4)做游戏,加深记忆。(可以师生合作,也可以小组内部生生合作,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①游戏一:我来说,你来指。要求:教师说出一个和手有关的词语,学生看着自己的手指出来,看谁指的又准又快!例如:手掌、手腕、手背、手心、手腕、手臂。②游戏二:我来比划,你来猜。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用带有手的词语说出教师的动作。例如:握手、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抬手。(5)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的手都可以做哪些事情?(课后题)5.认识“足”字。(1)教师:有了手,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接下来要学的这个“足”字,如果没有它,去哪儿都不太方便。(2)课件出示“足”足读作zú。(3)教师板书:足。(提醒学生“足”就是“脚”)(4)教师正音,做好示范,学生进行练习,小组内部检查。(5)组组词,造造句。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的足都可以做哪些事情?(课后题)设计思想:在讲解插图中的几个字的时候,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是从这几个字的象形字入手的,课件展示字的演变过程,直观的展示总是比枯燥的讲解要形象许多,学生乐于去听,喜欢去学。▍流程二:课堂小结,检查巩固小游戏:请学生连一连,看谁练得速度最快而且准确。根据所圈部分说出对应的生字。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了解了汉字的历史,知道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真的是收获颇丰,课下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到的生字组词,造句,说给家长听。第二课时▍流程一:歌曲导入,检查复习1.教师: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首儿歌——《小手拍拍》,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当你们听到某个身体部位的时候,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对应着指一指,好吗?教师播放歌曲《小手拍拍》,学生跟着一起做动作。(学生参与度很高)2.课件出示图片,圈出对应部分,指生读,生齐读,男女生读。设计思想:学生很熟悉《小手拍拍》这首儿歌,其节奏活泼可爱,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这首儿歌也很好地契合了我们的教学,听着歌曲,做着动作,全部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流程二:学习儿歌,培养好习惯1.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生读,强调“如,松,钟,弓”几个难读字的音。2.教师:这首儿歌大家已经读的很流利了,那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朗读再上一个台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结合课文插图,学习生字“站”和“坐”。(1)出示课文及插图,教师范读儿歌,引导学生听到“站”和“坐”时用圆圈圈出来。提问:图中哪位京剧演员的姿势是站?哪位是坐?(2)圈出生字“坐”,提示:中国古人对坐姿很讲究,比如古代有一种极重礼仪的坐姿叫“安坐”,即以膝居地,小腿平放在地上,臀部贴紧脚后跟。认识“坐”字。(3)出示课文坐姿图和古代包公图,提问:你知道图中的人物是谁吗?引导: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铁面无私的判官,名字叫包拯,人民称之为黑脸包公。提问:你们看,包公坐着断案时是什么姿势呢?点拨:身子正、腰板直、腿放平的包公看上去一身正气,我们要学学他的坐姿,坐着就像钟一样端正。(4)圈出站姿图及生字“站”,提问: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提示:京剧演员双脚踏地,两腿直立,占据了一块空间,这就是“站”。认识“站”字。(5)出示课文站姿图和松树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两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如”就是好像的意思。京剧演员就像松树一样笔直地站立着,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精神。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站要有站相。联系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做到了“站如松”?根据反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如站岗的哨兵、升旗仪式上的同学、执勤的交警…3.教师:现在已经理解了这两句话的意思,接下来,我们也学着图中的人物,站一站,坐一坐吧!(教师示范,学生进行练习,小组之间合作练习,教师巡视进行指导。)找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做了这几个动作,简单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4.引导学生四人一组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你们觉得正确的走姿和睡姿又该是什么样的?(1)出示各种走姿、睡姿照片,引导学生判断姿势的正误。(2)小结:走路时脚步应该像风一样轻、快且有力;卧床睡觉时应该像弓一样弯曲。5.再读课文,同学们发现文中四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小结: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有了站姿、坐姿、走姿、睡姿的具体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常督促自己,做一个懂礼仪的小学生!课中操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教师总结:我们平时走路和写作业就应该像儿歌中说的那样: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青少年保持正确的姿势,对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设计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个学科,都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第一项工作。▍流程三:观察汉字,规范书写1.指导书写“耳”字。(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提示:“耳”的四横的长短各不相同,第一横平且稳,中间两横不碰边,最后一横向上斜。(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3)星级评价:★写字姿势正确;★笔顺正确;★笔画位置正确。2.指导书写新笔画—撇、弯钩。(1)学习新笔画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横与撇的不同。点拨:撇的起笔由按到提,笔画从右到左,由重到轻,从粗到细。(2)学习新笔画弯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弯钩起笔轻,比写竖的时候略微弯一些,最后加一个小小的钩。3.指导书写“手”字。(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提示:“手”的第一撇较平缓,中间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且在横中线,弯钩写在竖中线上。(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3)星级评价:★写字姿势正确;★笔顺写正确;★关键笔画位置正确。教学反思:本课是看图识字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简单的关于身体部位的字。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了“站、坐”这两个生字,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现将本节课做出如下反思:1循序渐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于任何东西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在这个阶段给学生播下一粒种子,它终将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平时说的、看到的都是语文,但是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这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应该是细水长流的。在学习本课生字的时候,我先是从象形字入手,让学生了解这个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体会中华汉字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兴趣。学完生字后,通过组词造句,让学生巩固了对这个汉字的认识。当学生把教师说的、教的内化时,才算是真正学会了。2趣味朗读,习惯养成。低学段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