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教案_第1页
三年级科学上教案_第2页
三年级科学上教案_第3页
三年级科学上教案_第4页
三年级科学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

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

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

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I)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

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

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

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利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

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2、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说明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一点儿也不

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

或改进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H1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

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学生评价作品。

教师评价:

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

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3、课堂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课堂评价表,这张

表共有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如果你对这节课非常感兴趣,提出的问

题很多,对自己的设计非常满意,就在三颗星下面打上“J”,如果比较满意,就在两颗星

下面打上“V”,如果一般就在•颗星下面打上“V

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4、拓展活动:

同学们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

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二课(1)我们周围的动物

教材分析:

生命世界是儿童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儿时童话故事中的主人

公,同时,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与动物嬉戏交流的经验。学生天生喜爱小动物,非常乐意

探究动物的秘密。本课使学生初步接触动物分类知识、丰富有关动物的知识,培养热爱小动

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动物。

2、能提出与动物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

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自制小动物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

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难点: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

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

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

(-)学习新课:

1、观察动物:

现在我们•起来观察带来的小动物,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着了不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动物图片、文字资

料以及观察记录。

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探索出了很多研究动物的好方法。

2、给动物分类。

同学们知道了那么多动物,从天空、海洋到陆地动物无所不有,为了更好地认识她们,

我们来给动物分类。

学生分类。

3、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每个动物身上都有许多秘密,比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猫的胡子有什么

作用?蚂蚁是怎样认路的?你还想知道有关动物的哪些秘密?看谁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来,并

进行大胆猜想。

学生猜想。

教师: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平时要多观察、

多研究,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能解决更好,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放到课下甚至将来解

决。

4、自由活动。

(出示人类保护动物和伤害动物的画面)

谁能说说动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回答,如,不伤害小动物、不乱捕动物、不掏鸟蛋、看到

受伤的小动物要给它治伤并放归大自然等0

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老师发现大家特别关爱动物生命,关心动物的生活环境,关注与动物保护有

关的社会问题。希望大家从自我做起,做保护动物伙伴的宣传者和保护者。

5、课堂评价:

同学们,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你的兴趣怎么样?提的问题怎么样?学习的收获怎么样?

让我们来评价一下。

6、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研究动物的兴趣很浓,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收获也很大,课下你还想

怎样研究动物?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二课(2)我们周围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到周围常见动物的基础匕引导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植物,进一步感

受生动的生命世界。生活中,学生对周围的常见植物并不陌生,他们能说出部分植物的名称,

知道一些植物的用途,大部分学生具有初步的栽培植物的经验。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使学生知道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意识到人与

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2、想知道、爱提问与植物有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类:知道周围植物是多种

多样的。

教学准备:

植物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类;知道周围植物是多

种多样的。

难点: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植物,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研究植物。

我们要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来的植物。观察时.,不同的植物要采

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损坏它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本组观察完可到其他小组观察。

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2、给植物分类。

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

看谁的分发多。

学生分类。

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颜色分类等等。

大家讨论一下,分类有什么好处?

教师讲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玩具分

类,可以按“用电与不用电”为标准分,也可以按“制作玩具的材料”为标准分。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给服装分类,给食品分类,给交通工具分类等。

这些分类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

关于植物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有的老师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难

题?

4、自由活动:

有的植物可以供人类使用,有的植物可以供人类观赏,有的还能治病,植物对我们如此

重要,有的人却在故意伤害植物。你见过哪些伤害植物的行为?

5、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你这节课表现得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6、拓展活动:

这节课,同学们哀现得都很好,讨论热烈,观察细心,初步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

分类的方法,课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材分析: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层出不穷,但是大部分与小学生的日

常生活离得很远,小学生往往不会对科技新产品、新事物表现出关心和注意的。为了让学生

建立起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意识,本课从做科学小实验以及介绍科技新产品、科研

新成果的角度进行了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科技进步,强

化“我也能够研究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生学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初步感悟

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像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

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认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

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准备:

小学科学实验盒。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般过程,即:提HI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难点: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

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

同学们推选出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个人拿起•个漏斗,

将漏斗口朝匕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谁能把乒乓球吹走,谁就获胜。

大家猜猜,谁能吧乒乓球吹走?

学生猜测。

验证猜测。

自由探索。

(-)学习新课:

1、教学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热身活动:听教师的口令: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实验要求:指•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

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学生猜测。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在

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后,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2、实验二

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

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然后进行实验,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分组实验:

汇报交流。

讨论:

①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②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后找

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3、实验三:

实验要求: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消了毒的烧杯和吸管,同学们想办法去吸到饮

料,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讨论,然后开始做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在实验过程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做游戏和实验的过程中就是研究科学的过程。科学家在这个过

程中有很多的发现和发明,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着瓶子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

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教师播放当前国际、国内比较先进的科技方面的录像资料•,如:太空旅行、克隆技术

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四)自由活动。

科学家们的创造令我们赞叹不已,老师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讲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许多大胆的设想。那就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

笔画一幅科学幻想画或编一个科学幻想小故事,尽情地展示你才华吧!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活

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也可以说一说,想一想。

教师小结:

有的同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正在创作。老师知道大家有许多神奇的想法,我

们在课后把自己的创作进行完毕,好不好?我们还要举办•个小型画展或故事会让同学们充

分展示和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想象,不愧是一群

小科学家。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你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在评价表上吧!

(四)拓展活动:

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四课怎样认识物体

教材分析:

本课强调学生着重认识感官探究的方法、步骤。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常见

的物体入手,通过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意识到观察事物离不开感官,用感官观察、认识物

体是进行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1、能从身边常见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

能力;通过观察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

2、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山各种延伸感官的仪器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会通过物体的特征辩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用耳、鼻、舌、手观察物体。

教具准备:

闹钟;锣;铃;碗;大蒜;醋;酱油;香皂;糖块;香蕉;苹果;冷、温水;砖块;泡

沫;粉笔、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乒乓球、葱头、水果、奶糖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教师出示用纸包着的闹钟,问:不许打开纸包,你们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你

们愿意知道吗?这节课我们研究它是什么。(板书)

(-)学习新课

出示:用纸包着的闹钟。

每组一名同学到前面围着纸包猜,看谁能第一•个猜出包里是什么东西?

谈话:你是靠什么帮助认出闹钟来的?

小结:耳朵能帮助我们听出示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它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知道的?

讨论:还可以怎样辨认它们?

游戏:每组一名同学蒙住眼睛,做猜物人。其他同学依次拿出带气味的东西让他问,猜

出这是什么东西?并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

谈话:你是怎样辨认的?

小结:鼻子能帮助我们闻出物体的气味。

游戏:每组一名同学蒙住眼睛,做猜物人。其他同学依次拿出东西让他用舌尝味道,猜

出这是什么东西?并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

谈话: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

小结:舌头能帮助我们尝出物体的味道。

谈话:这两支试管分别装着凉水和温水,你们能把它认出来吗?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把

它认出来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手能帮助我们感觉出物体的冷热。

(各组桌上放一块砖头、一块泡沫塑料)小组同学轮流捏一捏,说说有什么感觉?

小结:手还可以帮我们感觉出物体的软硬。

(三)巩固、应用

1、做综合训练:“猜猜口袋里有什么”。

做法:每组选•名学生到教室前面,教室把准备好的口袋或书包发给每•个人,蒙上他

们的眼睛,让他们把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他们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用舌尝,或发出声响

听一听,猜出后把物体举起,由全班同学裁定。

2、到校园里辨别各种植物的气味。

3、总结:我们已经学了用眼、耳、鼻、舌、手这五个感觉器官认东西,这些活动我们

都可以叫做观察物体。在以后的自然课上,我们会经常观察物体的,同学们平时也要注意用

这些方法来观察物体,但不能随便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

4、背儿歌:

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是我好朋友。

5、谈话:(出示评价表)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让我们来做个课堂评价吧!表格

有三项评价内容:我的兴趣、我的收获、我的表现。三颗星表示非常满意,两颗星表示比较

满意,一颗星表示尚满意。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在相应的栏里填上你喜欢的符号,可以打上

对号;可以画上五角星,还可以画一朵小红花。

作业设计:

搜集资料•:哪些科学仪器能帮助我们观察?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五课给文具分类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是科学教材的起

始年级,本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认识事物方法的训练,本课就是对分类这种科学方法的学习,

题目是给文具分类,其实给什么分类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分类,所以在设计本课时分类的

对象不仅是文具,还有其他的一些事物。在教学本课是我想解决的问题有三个:1、什么是

分类,2、怎样分类,3、为什么分类。这也是认识分类这种方法的逻辑顺序。

课刚开始的时候利用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纸片让学生整理,其实就是在让学生经历一个

简单的分类活动,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分类,而且明白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分类

首先要明确标准。然后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要求

I.过程与方法:能用不同标准对文具进行分类;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得的分类方法运用

与新的情景中,对事物进行分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科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3、知道给事物分类

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教学重点

3.知识与技能: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得的分类方法运用与新的情景中,对事物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依据一定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彩色卡片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教师谈话: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

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2、学生交流调查情况

3、全班交流:通过课前的调查,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具体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

所有铅笔放在一起,不同花色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笔袋和文具盒靠得很近等)

4、教师小结:同学们调查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特别多,而且很有价值。这节课你想

不想也当一回商店的老板,也来给文具分分类呢?

(板书课题:给文具分类)

二、给文具分类

1、自由分类

(1)教师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让我们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分?

看看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

(2)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交流:师会问:“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用了多少种方法?”“还有哪些分

法?”来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

3、方法梳理:并让学生明白分类时要确定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教师边说边(板书:确定标准)

4、总结提升:“刚才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文具进行了分类,谁能说一说分类有什么

好处?”学生回答分类的好处。教师总结“不错,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活中处处

有分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科学与生活中的分类

1、列举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提问:有谁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它们有什么好处?

(2)学生回答

2、实践应用:

(1)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给我们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分类,我们比一

比,看一看谁整理的最快?谁整理的最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小组评选整理最好的书包,全班评选整理最好的书包。

四、课外拓展

1、教师谈话: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分类。书店的书籍有分类,食品店的食品有分类,

服装店的服装也有分类,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你注意过没有?课后再去调查调查,了解一下

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那样分?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六课哪杯水热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它是什么》一课的学习,初步学会了运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认识

了一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软硬、冷热等等,知道了感官的作用。生活中

学生还会产生谁更大、谁更重、谁更硬、谁更热等问题。在用感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

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就有了必要。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惊醒观察,使学生认识

到使用工具测量比利用感官判断更有效。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

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

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认识各种问堆积;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准备:

温度计、杯子、筷子、扇子、秒表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

(-)学习新课:

1、感官判断水温的高低。

教师出示两杯水,提出问题:“哪杯水更热?”

学生根基自己已有经验,运用感官来进行判断。

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

学生阅读资料卡,或观看投影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温度以及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1)温度的认识。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C”来表示。

(2)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

相平。

2、测量水的温度。

在初步学会测量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刚才的测量结果。

教师适时地通过温度计投影,结合释放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

度的读、写。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读写训练。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个空杯子,提出问题:“利用它们,你能测量

出几个不同的温度?”

学生经过讨论,实验。

3、哪杯水更热?

在学习了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之后,学生再一次进行测量活动,这次测量还是刚上

课时用感官判断的两杯水,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做好测量记

录。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出哪杯水更热。

4、比较哪杯水温度更低。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并采用各种方式降低水的温度。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

在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提问:“怎么知道哪杯水温度更低呢?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使用温度计测量后再进行比较。

学生自己控制时间,然后学生开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进行指导。

测量结束时组织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测量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

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

5、自由活动:

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会使用温度计吗?你想测量哪些物体的温度?”

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自由空间,由学生自由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以使学生正确、熟

练地使用温度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今后正确使用温度计,解决生活

中遇到的问题打好基础。

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或让学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索活动进行评价。在教科书中

规定的表格中标出表示自己探究水平的级别,进行评星活动。

如果认为自己本课测量活动认真、正确,可以标三星;如果认为自己本课测量记录及时、

准确,也可以标三星;如果认为收获丰富的话同样可以标三星。

6、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先激发学生在课外探究热水温度变化的欲望。

教师提出:“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经验发表意见。

学生任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给予否定或肯定,只是对学生的预测进行质疑,引导

学生想出:应对一杯热水进行实际测量。在学生实际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究的

发现、体会。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七课水温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使用温度计的基础匕来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本课按照“预测-

测量-收集数据-做折线图”四个部分编排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发现热水变凉的

规律,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

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温度计连续测热水的温度变化,并作简单记录;初步学会运用简

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正式的结论可能是不

同的。2.情感目标:通过测量活动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3.知识目标: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烧杯、温度计、计时器、铁架台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温度计,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哪位同学能说

一说使用温度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师:看来同学们已经

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要领。

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那么下面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一段时间后会变

凉,那它的温度下降的快慢是怎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水温的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一下。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要

对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项目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和预测,我们今天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在

进行实验之前先大胆猜想和预测。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想,让他们小组内自由交流。师:

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生:动手试试或我们可以做实验。

三、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1)、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师:我们就动手做实验吧,到底该怎样做实验验证

我们的猜想呢?小组同学可以借助老师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实验的方法,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小组分工、防止烫伤等。)

课件显示实验操作步骤:

1、把烧杯放在铁架台下面的铁圈内,将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面的铁圈上,调整烧杯

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为避免温度计和烧杯相碰撞,可用

手扶住温度计的下端。)

2、在烧杯内倒上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

3、(1)小组分工合作,持续观察一杯热水降温的过程,时间为14分钟,每2分钟做一

次记录。

(2)、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师:下面就根据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小组分工合作做

实验。师:做实验前,教师提出儿点要求(用课件出示)

1、小组分工要明确,有的看时间,有的测量读数,有的记录,有的负责安全以免烫伤。

2、把测量结果记录在小组实验单上面的表格里,0分钟记录的温度是指温度计的液柱

上升到最高点,也就是液柱停止不再上升时的温度,记完0分钟的温度后再开始计时。

3、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柱的顶端相平,必要时可以稍微站起来一下。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绘制统计图。

师:横轴表示测量的时间,纵轴表示温度。绘制统计图的方法:(用课件展示)

1、找点:分别在横坐标上和纵坐标上找到时间点和温度点,在交点处点上一个小圆点。

按此方法依次找出各交叉点。

2、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或线段)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一个统计图就画好了。

注意:要想统计图绘制的准确,关键是找“点”的准确性。(学生绘制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热水在变凉时,是先快后慢的。

小结: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

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四、课后拓展这节课我们探究了热水降温的规律,课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使热水

的温度降得更快些?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八课哪杯水多

教材分析:

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认识了一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如

形状、颜色、软硬、冷热等等,知道了感官的作用。生活中学生还会产生谁更大、谁更重、

谁更硬、谁更热等问题。在用感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就

有了必要。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惊醒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测量比利用感官判

断更有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学会初步估算液体的多少。

3、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

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课前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实验用品: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

出示杯子不相同,水位不同的三杯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多,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出示

课题《哪杯水多?》

(二)新授:

探究活动1:

1)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说出判断的原因。

2)学生交流。

3)归纳: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高的水多。

探究活动2: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相同时哪杯水多。

2)学生观察、汇报。

3)归纳:当水位相同时,杯子粗的水多。

探究活动3: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时哪杯水多?

2)讨论当无法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水的多少时,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解决。

3)学生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法。

4)小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使用量筒。

(三)课堂拓展:

1)先估计杯中水的体枳,再进行测量验证,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交流实验结果。

2)学生交流生活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与应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

自己设计制作简易量筒

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带来的杯子各种各样,所以哪杯水多很难判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并能较好的使用。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九课有趣的不倒翁

教材分析: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本课顺应学生的年龄及兴趣特点,让学生尽情地玩不倒翁,并以

次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方法,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自

行获得问题结论,揭开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通过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对物体内部的观

察,认识物体,意识到“解暗箱”是认识物体本质特征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初步体验“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

法;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由有些物品不容仪倒这种现象,意识到科学技

术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3、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

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探究方法来解决。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不倒翁。

教师准备:制作不倒翁的各种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难点:研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不倒翁。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玩过吗?

不倒翁为什么扳不倒,这里面有一定的秘密?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不倒翁好吗?

(二)学习新课:

1、玩不倒翁。

学生玩不倒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可以交换着玩不倒翁,这样可以以更有利

于学生互相合作、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

2、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外部构造:

(1)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2)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3)分小组进行讨论。

(4)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在外观上观察底部是半球形的不倒翁扳不倒的一个原因。

内部构造: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不倒翁,继续观察研究。

(1)学生观察、探究。

(2)小组讨论、研究。

(3)交流汇报。

(4)教师进行实物演示:不倒翁不倒的另一个原因是上轻下重。

(5)学生记录。

继续研究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3、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科学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不倒翁扳不倒的原理?

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或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图片展

开讨论,找它们的共同点。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利用投影进行补充介绍。

注意两点:①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容易倒的物品(如电话、介灯)与不倒翁有何相像之

处,有何不同之处,以强化对不倒翁之所以不倒的科学道理的认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去。

②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不容易倒的物品,以培养学生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的意识。

4、自由活动。

(1)制作不倒翁。

提问:不倒翁好玩吗?你能自己制作•个喜欢的不倒翁吗?

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个人制作完成。

教师展示一些有个性的作品,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评价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在教科书中写出自己

的探究水平的级别。

(3)教学生儿歌:

我是一个不倒翁,

底下重,上边轻。

推一推,摇一摇。

脚重头轻不倒翁。

5>拓展活动。

在课堂制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制作一个“偏心不倒翁”,简单讲解制作方法。教师要

鼓励学舌创造性地制作,并对此进行认真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潜力,激发开拓意

识。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十课认识水

教材分析:

学生对水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编写本课目的是使学生从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入手,

通过探究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探究中欣赏自然

界水体的美丽。

教学目的:

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

征。

2、通过对水的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自然水体的美,并通过各种方

式赞美水体美;通过探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水、杯子、筷子、牛奶、橡皮、各种饮料等。

美丽水体的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

特征.

难点: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

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水。大家想一想,

我们的生活里,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呢?谁说一说?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能够知道,我们的生活里,自然界中,几乎处处有水,

水可以说无处不有。正因为有了水,我们的大自然才显得生机勃勃。下面,大家起来欣赏

无处不在的水。

课件展示。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谁来说一说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水?

学生回答。

同学们都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水,但是要更好地赞美它,就要先深入地研究她了

解它,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水和实验材料,让我们通过观察,通过比较,来研究水的

特性。

(-)学习新课:

1、确定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

提问:研究水的特性,你想研究哪些方面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想研究水的哪些特性?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要运用感官来研究水的过程。

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运用感官来观察、研究水。

2、学生自主研究水的特性,教师参与研究,巡视指导,师生个别交流。

3、汇报讨论研究结果。

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⑴学生研究水的形状。发现水没有形状。

⑵研究水的味道。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十一课有趣的沉浮现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的编写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体系,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地融入到

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之中。活动过程设计开放性强、空间大,所有的活动均采用了导向性的

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本

课教学内容分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认

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和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

物体的浮沉,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能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

水的浮力。

2、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水的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及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理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橡皮、玻璃球、木块、橡皮泥、钉子、钩码、气球、塑料尺子、泡沫塑料、

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察动画,注意水中有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

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来游去。)

交流看到的内容

生1:小船、木桶、空瓶子飘在水面上、

生2:鱼在水里自由的上浮和下沉。

生3:鹅卵石、石块下沉在水底。

生:...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归纳总结的能力真高。能看到有的物体浮在水面匕有的物体沉

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

板书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认识浮和沉两种现象,更好地把知识和生活紧密地

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归纳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假设、猜想

(1)检查课前准备

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活动材料。

师:我们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学生猜想……

师:先把我们的猜想结果用铅笔记下来,然后我们再把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用手按

一下浮起来的物体有什么感觉?

2.学生实验

实验(一):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师:刚才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需要亲自试一试。实验时要把物体一个一个地

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边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实验完毕要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探究的记录谈发现,谈感受。并

把实验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新的问题。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生A:我认为轻的都浮在水面上,重的都沉下去了。

生B:书钉很轻为什么沉下去呢?

生C:会不会有什么力量在托着它?沉下去是因为这种力量托不住了呢?

生D:为什么泡沫塑料、木块等会浮在水中,石头、小刀等物体会沉到水底呢?

(通过本实验,学生给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归类,产生新的问题,然后结合各自

的生活经验对产生的问题作出预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记录提出各自的见解,更好

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实验(二):研究浮力

1.浮在水面物体浮力的研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每个小组想办法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些问题。注意

一边实验一边思考:你们小组是怎样实验的?发现了什么现象?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活动中去

生A: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得出: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一压,手感觉到用力,是水中有

一种向上托它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生B:结合我们的感受,我想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肯定受到了水的浮力,也就是我们的手

感受到的力量。

(能够引导学生亲历整个探究过程。自己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

2.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的研究

师: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沉下去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我们把用皮筋吊

着的钩码放在水中与拿出水面时比较皮筋的长度会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我们来做一

做好吗?

学生实验。

生:通过做我们发现放在水中时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这说明钩码受到了一个向上托它的

力,这应该是浮力。

先请同学们做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做出积极评价。

三、自由活动,实践应用

师:水的浮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谁知道在日常生

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学生举例)

师: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应用水的浮力的资料•,结合刚才同学们的汇报,让我们来共同

研究一下。

(课件出示各种水的浮力应用的图片)。

(使学生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意识到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从而更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拓展活动延伸知识

潜水艇中的科学奥秘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到浩瀚的生活之海中去发现,去观察,

去查阅书籍,广泛学习和了解。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十二课改变浮和沉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匕探究如何使物体的浮和沉,使学生对影响物体

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使学生能

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稀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

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意识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

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识与技能: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鸡蛋、橡皮泥、塑料小瓶、钉子、牙膏皮、胶带、泡沫、沙子、尺子、玩具小鸭、食盐

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捞铁牛的故事吗?请看动画片《捞铁牛》。

沉在水底的铁牛终于浮上了水面,看来物体在水中的沉或者是浮是可以改变的。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改变沉与浮)

二、实验验证(-)上浮的物体沉下去

1•分材料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上节课我们大多认识了。现在请

各小组快速讨论一下,把实验材料中能在水中上浮的材料放在水槽左边,把你认为能在水中

下沉的材料放到右边,可以放在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个小组分得最快,开始吧。

2.分法交流

材料已经分好了,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课件出示)

哪些材料在水中上浮?

小木棒、泡沫块、塑料瓶

哪些材料在水中下沉?

螺丝帽、铁块、石头、铁钉

3.提出实验要求

材料已经分好了,马上要开始有趣的沉浮之旅了。(课件出示)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

做。

做一做

想多种办法,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老师请一位同学读读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1.实验时,可以选择一种材料,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2.把物品放入水槽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将水溅到桌子上。如果不小心洒水了,赶快用

抹布擦干净。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儿根橡皮筋,各小组在实验中看看是否能用得上。实验开始吧。

(分发橡皮筋)

4.师生交流

1有没有研究小木棒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使小木棒沉下去的?(用橡皮筋绑上

铁钉或铁块。)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铁块和铁钉在水中是什么物体(下沉的物体)

像这样,我们可以借助别的物体使浮在水面的小木棒沉下去。(板书:借助别的物体)

2还有没有研究其他物体的?(塑料瓶)怎样让塑料瓶沉下去?我们借助螺丝帽,看,

一个行不行?两个,三个才沉下去。说明,物体沉浮不仅与借助的物体有关,而且与它的一

一什么有关?对,重量的大小有关。也就是我们改变了物体的重量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了下

去。(板书:改变物体重量)

3泡沫块:绑上4个铁钉、一个铁块、一个螺丝帽,沉下去。

三、实验验证(二)下沉的物体浮上来

1.出示实验要求

上浮的物体可以沉下去,下沉的物体能不能浮上来呢?想不想试一试?(课件)

做一做

想多种办法,让下沉的物体浮上来。

请同学们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吧。

好,把所有的实验材料整理到1号实验盒中。

2.师生交流

1说一说,你们研究的是什么下沉的物体?(钉子)使用什么方法使它浮起来的?(放

在泡沫块上)

有意思吧,刚才的时候,我们借助铁钉使泡沫块沉下去,现在又借助泡沫块使铁钉浮上

来。

还有没有使用其他材料,使铁钉浮起来的?绑在小木棒上

2有没有研究其他下沉物体的,相邻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我们这里借助别的物体,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也可以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生活中很

多东西都要借助别的物体实现在水里的浮和沉。

四、实验验证(三)改变形状实现浮沉

1.提出实验

有些物体本领很大,不需要借助别的物体,只需要改变自己,便可以使自己实现在水中

浮和沉。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橡皮泥)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实心的橡皮泥在水

中是沉的,谁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呢?(生1:捏成小碗的形状,不要漏水.生2:在水中放盐)

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请每个小组从2号实验盒中取出橡皮泥。

实验开始吧。

2.师生交流

怎么样,想出办法了吗?(学生交流。)

你认为橡皮泥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使它浮起来的呢?(形状)(板书:改变物体的形状)

怎样让它再沉下去呢?(生:捏成球形、饼型)

3.迁移应用

也不是所有的形状都能沉下去的。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能将实验做成功,为什么

呢?(因为形状不够好)如果形状改变的好,不仅使自己浮起来,还可以用它来载物。这

里有一个玻璃块,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你要把它做成一个玻璃杯(教师出示),不

仅可以浮起来,而且可以载物(演示)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制造的。

五、实验验证(四)改变液体

鸡蛋在水中是下沉的,(师演示)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呢?(放到盐水中)

1.讨论实验方案

有同学说,加盐。管用吗?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袋盐,一个鸡蛋,一根小棒(用来搅拌

盐的,让它融化更快一些)。谁来说一说,怎样做这个实验?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个实验

方案。

交流一下,你想怎样做这个实验?

每次往水中边加盐边用玻璃棒慢慢搅拌,待盐溶化后再往里加。

不要把蛋拿出来。(考虑课件打出来)

请小组长下来领取实验材料。

2.学生实验后,交流。

谁能说一说,什么发生了变化使鸡蛋浮起来的?(把盐放进去,使水发生了变化。教师

板书:液体)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浮力大还是小呀?看来,液体浮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板

书:改变液体浮力大小

3.迁移应用

我们躺在床上看书是最舒服的,可有人躺在水里看书。(教师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地方?

(死海)

课件:死海的海水含盐度高,浮力大,人浮在水上不会下沉,可任意漂浮。

六、知识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可以“借助别的物体、改变物体重量、改变物体形状、

改变液体浮力大小”都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改变浮与沉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游泳圈。不会游泳的人进水后会下沉,带游泳圈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了。这是运用什么方

法改变浮与沉?(借助别的物体。)

潜水艇。潜水艇是怎样实现浮与沉的?

(调节水舱中水的多少,改变自身的重量,从而能在水中自由浮沉)。

煮饺子。刚下锅的饺子是沉在水底的,为什么快熟时饺子就浮上水面了呢?

(饺子是密闭的,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增大,改变了物体的比重,饺子就

要上浮了。)

煮饺子的知识比较深奥,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第十三课水面的秘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3课《水面的秘密》。水的表面张力对三

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本节教材试图通过学

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的特

点,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

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

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准备

回形针(每组一盒)、水槽、烧杯、平口杯、滴管、水、一元硬币、抹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初步探究

1.揭示探究学习的问题。

同学们都玩过水,那你在玩水的时候观察过水血吗?

(学生自由汇报)

这节课我们再•起来玩玩水,观察水面,看能发现什么。(板书:水面)

2.引导学生从观察半杯水开始探究。

同学们会装水吗?

看,每个小组桌面上有一个空玻璃杯,谁愿意帮老师装半杯水?利用桌面上的材料,你

打算怎样装?

(学生自由简单汇报)

装水时,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汇报)

那好,我们就选用烧杯装水,装时注意不要把水洒到桌面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装半杯水)

(学生装完后)现在每个桌上都有半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杯内的水面什么样?

(学生观察后简单汇报)

3.引导学生观察满杯水水面。

我们继续往里装水,一直装到水满为止。同学们,你们认为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

(学生根据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