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张娟学号:215407013赛义德的理论成就东方主义1978年出版的《东方学》一书,是赛义德系统阐述后殖民理论的第一部著作,这时,赛义德还主要处在福柯的影响之下,从“话语”的角度揭示政治与东方主义的密切关系,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赛义德赋予“东方主义”三个含义:
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门类的东方学,涉及所有与东方有关的领域,包括从古到今的任何已知的亚洲文明和非洲文明。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东方学,它建立在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这些对立包括:理性、发达、文明、高级的西方与非理性、落后、野蛮、低级的东方;不断进步的西方与始终不变的东方,自我界定的西方与他我界定的东方;主体的西方和客体的东方;普遍性的西方与特殊性的东方;等等。作为一种处理东方的机制的东方学,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事务进行裁判,并以此为理论的、政策的依据,对东方进行殖民统治。是西方用以控制、规划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机制。也就是东方主义。
赛义德的研究内容包括上述三个方面,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学术著作,而且包括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政论、游记、宗教、语言学著作等方面。东方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文化概念,泛指一切在强势文化主宰下的弱势文化。
东方主义是西方社会人为建构起来的一套强势符号体系,这套符号体系成为一种过滤框架,东方即通过此框架被过滤后进入西方的意识之中。这套符号体系的基本信条有:A、理性、发达、人道、高级的西方,与离经叛道、不发达、低级的东方之间绝对的、系统的差异。B、对东方的抽象概括,特别是那些以代表着“古典东方”文明的文本为基础的概括,总是比来自现代东方社会的直接经验更有效。C、东方永恒如一,始终不变,没有能力界定自己;因此人们假定,一套从西方的角度描述东方的高度概括和系统的词汇必不可少,甚至有着科学的“客观性”。D、归根到底,东方要么是给西方带来威胁,要么是为西方所控制。赛义德关于东方学的主要理论1.“本土—他者”理论:
在赛义德看来,东方学不是关于东方的真实话语,“东方学”不是欧洲对东方的纯粹虚构或奇想,而是一套被认为创造出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蕴含着几个世代沉积下来的物质层面的内涵。
在西方人的眼里,东方是一个“他者”,是封闭、神秘、愚昧、不开化的世界,“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史、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这种认识的结果,使有关东方学的理论表述已脱离了它自身的真实存在,而成了西方人强加给东方的一个文化身份。在这一过程中,东方已被不知不觉地“他者”化了。
东方学便也成为西方实现对东方文化霸权扩张的有力的理论武器。赛义德关于东方学的主要理论2.文本与权力话语:
文本本身就是话语的具体化,它不是无声的纯粹的审美理想而是权力根据自己的需要生产出来的事实,赛义德吸收了福柯有关权力的理论,强调权力本质上是种生产性力量,知识与权力是一对共生体,权力产生知识,知识本身又体现出一种权力。
只是到了东方学那里,权力就变得具有压抑的性质了,知识凭借权力创造出自己的认知对象,即便是“真理”,作为知识表达,也仍不失为一种居支配地位的权力形式。
东方学文本的写作是一种掩饰其物质性实质的方式,它本身就是把控制和受控制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系统转换为纯粹的文字。赛义德关于东方学的主要理论3.“理论旅行”说:
“理论旅行”说,即认为任何理论和观念的传播过程都包含四个阶段:首先是发轫环境,即起点;第二是通道,即文本穿行的一段距离;第三是接纳条件或作为接纳一部分的不可避免的抵制条件;第四是观念在新时空中的一定程度的改造。
赛义德运用“理论旅行”的理论来解释东方主义具体的形成过程:旅行者、传教士、殖民者描绘和刻画东方形象的东方学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产生,而在由东方传到西方本土时由于本土所处语境的变异,原本试图成为“客观知识”的东方学就变成了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东方主义了。研究东方主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东方世界已经成了西方的学术、政治和文化的附属物。知识界已经内化了英美东方主义学者对东方文明的观点,为从西方接受而来的有关现代化、进步和文明的观念提供合法性证明,并且赋予他们以权威。美国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东方文化形象几乎被电视观众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东方世界以西方所设定的概念来认识自己,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东方主义的种族主义观念和帝国主义色彩正潜移默化地被东方世界所接受。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后殖民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以赛义德出版《东方学》为标志,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后殖民主义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一种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理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后殖民主义的三重意义一是用以指称曾经沦为殖民地而今已经获得独立的民族国际及其人民,如后殖民国家、后殖民知识分子;二是用以指称对西方文化殖民的历史事实及其后果的研究、反思和批判,如后殖民理论、后殖民批评三是用以指称殖民主义时代结束以后以来的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如后殖民世界、后殖民时代后殖民主义的发展1.酝酿期:20世纪初至70年代。代表人物法农,其著作批判地分析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对受殖民者造成的文化心理创伤。2.形成和发展期:70年代至90年代。代表人物是赛义德、斯皮瓦克和巴巴。赛义德《东方主义》的发表则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的形成,他被认为是后殖民民主义文论的开创者;斯皮瓦克提出了后殖民状况下受殖民者的“自我表征”问题;巴巴则提出了“受殖民者的身份构建”问题,他们三人共同促成了后殖民主义文论的广泛影响。他们被称之为后殖民理论的“圣三位一体”。3.反思期:9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德里克,他对上述三位学者的学术立场及其理论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指出他们理论的盲点。作为一种晚近形成的理论话语,后殖民主义文论仍处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
把后殖民主义理论应用在文学批评,是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在文学批评者看来,后殖民主义理论所关注的就是关于与“殖民话题”相关联的文学的阅读和写作。这种与殖民话题相关联的文学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即过去曾经是或现在仍是殖民地国家的文学,以及宗主国关于殖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文学。如何把深深地烙印在殖民地人民身上的卑贱和低下刻写在殖民地国家的文学上,面对“他者”的优势如何明确自己
的身份、重塑自己的过去,都无法回避这样几个方面——即“他者”、“身份认同”、“混杂性”。
1.“他者”“他者”是什么?按照赛义德的理解就是“东方”,即被殖民的一方,是“在西方人对熟悉的事物的藐视和对新奇事物的狂喜或恐惧之间摇曳不定的存在”。事实上,被殖民者在其本质和传统方面有着很丰富的多样性。作为文化的产物,他们的形象既具有确定性,同时也处于变化中。对于殖民者来说,他们是“他者”,而他们自己本身也彼此互相区别,他们自身的过去也已成为“他者”与他们相对立。文学评论者关注“他者”在作品中的形象,关注这种形象被塑造的方式,并透过这些表层的形象和创作方式,去探寻和挖掘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他者”被扭曲、被排斥和被憎恶的缘由。
2.“身份认同”被殖民者的“身份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抗争的过程。这种“身份”不仅仅是被殖民者个体的身份,而且是一种“文化身份”、“民族身份”。而且,这样的“身份”过去通常是由殖民者来加以界定的。因此,创立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便成为一种抗争意识的表达,一种要求确认身份的渴望。然而,从简单的政治或文化的层面来看,要创立可以帮助重新建立被殖民者的民族身份的文学,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殖民者的生产功能——如书写、印刷、宣传、发行等等。这样就必然需要求助于一个中立的经济和文化的体制来将本地观念和西方意识结合起来。3.“混杂性”“混杂性”是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首先基于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它所指的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文化中,文化符号和文化实践的混杂和整合、文化实践的趋同和相互适应,文化的相互培育,既是积极的、富有成效和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具有压制性的作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就是强化人们对于文化的多样性、混杂性的认识。文化不可能以二元对立的形态存在。这也是文学批评者在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时所应该特别关注的,这样才能反映出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目的。《阿凡达》中的后殖民元素:在电影中,“阿凡达”是地球人为了通晓纳美人的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而创造的一个变形人,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变形人,里面包藏着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对世界的野心与自负的内涵。“纳美人”是第三世界的代名词,其实当我们对“纳美人”做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都可以在白人杰克的“阿凡达”和“纳美人”妮特丽的身上提炼出所谓的“纳美人”基因。《阿凡达》中的后殖民元素:《阿凡达》影片中的情节叙事结构以及人物的造型的打造在西方影视作品中司空见惯,没有多少新意而言。我们知道好莱坞西部影片主要是为了宣扬美国精神的一种影视类型,这一类影片大多通过美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对立和对抗,最后美国人获得胜利的故事情节向全球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自己赢得自我身份与地位的认同。在《阿凡达》中把事件发生地点虚拟为某一个星球——“潘多拉”星球,野蛮的印第安人换成了“纳美人”,但所要表达和宣传的还是一种白人至上的后殖民主义逻辑。《阿凡达》中的后殖民元素:
在《阿凡达》中“纳美人”的长辫子起着与神灵和动物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是对“纳美人”的蔑视,所以卡梅隆赋予“纳美人”这条历史悠久如同清朝式的长长辫子绝不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更不是抬举我们,更多的是把高贵的“西方人种”和“东方人种”区分开来,表达的是后殖民主义的思潮。在这部影片中给中国观众流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条长长的辫子,令我们不由想起中国的清朝的长辫子。长辫子是古人的标志,多是遗老遗少的称谓,而在英文中长辫子被称为“猪尾巴”,在西方侵华的历史上pigtail(猪尾巴)是对华人的一种侮辱性称呼,直至当今它仍然是西方用来丑化国人的元素之一。《阿凡达》中的后殖民元素:“潘多拉”星球正如东方的清末时期,中国的自然环境优越,地大物博,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因此西方列强对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协工作总结
-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数学试题含答案
- 端午节体会(31篇)
-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专题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黑龙江绥化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摸底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高级办公自动化教案
-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案
- 无碱玻璃纤维短切丝征求意见稿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适应性试卷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竞赛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病理学实验2024(临床 口腔)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半期评估试卷(1-4单元)-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门诊导诊课件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2024年河北廊坊开发区管理委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问卷调查表
- XX学校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工作实施方案
- 养老院老人入院风险告知书4篇
- 220KV线路运维实施方案
- 欧洲合同法PECL韩世远译
- 国家级灯具检验报告路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