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触景生情泪作雨《背影》教学设计_第1页
父爱如山触景生情泪作雨《背影》教学设计_第2页
父爱如山触景生情泪作雨《背影》教学设计_第3页
父爱如山触景生情泪作雨《背影》教学设计_第4页
父爱如山触景生情泪作雨《背影》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2.品析词句,感受并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课堂实录】1.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作者追忆8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的徐州烟酒公卖局长被解职。当时作者在北大哲学系读书,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老家)办理丧事。事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分别。2.新课导入:同学们,文章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作者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深思,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影”让作者念念不忘呢?一、别离·曲折父子情师:文中多处提到父亲的背影,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处?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6自然段中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一段,注意画出并品味文中的动作描写。……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要爬上那边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师:原文中的词语有什么韵味呢?生:“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体现了父亲走路的艰难(行动不便)和小心翼翼。生:“爬”“攀”“缩”都可以看出父亲动作的笨拙、艰难。生:“微倾”这个细节生动地描写了父亲用尽全力攀爬。生:我读起来很朴实、很贴切,还有点韵律感:“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师:你分析得很到位。这段文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表达简洁、凝练,质朴的语言中饱含深情。请大家一起欣赏“父亲”买橘子的视频(配乐祁隆的歌曲《老父亲》),深入感受“爬”“攀”“缩”的动作情景,再次体会“父亲”的深情。师:大家对“父亲”的行为有怎样的感受?生:我能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穿过铁道、爬上月台那么吃力,可他还是坚持为儿子买橘子。师:你理解得很深刻,特别是父亲由于身体不灵活所表现出来的笨拙和吃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年迈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请大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注意加点的词语要重读慢读。师:对这段文字,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生:父亲给儿子买几个橘子,没有特殊之处,儿子也不至于感动得泪流满面吧,但文中为什么写到“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师:为什么父亲买橘子这样的举动却让作者很快地流下泪来?我们还要回到故事的开头看一看:【材料1】当时,朱自清在北大读预科,《朱自清年谱》有如下记载: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为打发姨太太,花了许多钱……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师:朱自清的父亲是一个封建制的家长,办事精练、事业有成,他不苟言笑、非常严肃。朱自清是长子,父亲对他期望很高、费心很多,他很敬重父亲。但朱自清从小是在祖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和祖母的感情非常深,父亲娶姨太太的错误,导致祖母身心俱损而逝世,此刻他对父亲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2~5自然段,找一找“我”与父亲“不同频”的表现。(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1。)师:在儿子此时的眼里,父亲是什么样子的?生:家庭变故的始作俑者,让人生气(愤怒)。生:做事糊涂,让人嫌弃,给自己丢脸,迂腐。师:“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生:埋怨、厌烦、冷漠、不领情、看不起、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师:“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厌烦、冷漠的,所以在第6自然段开头说“爸爸,你走吧”,可爸爸没有走,还去给“我”买橘子。“买橘子”这个片段有什么特殊意义呢?【材料2】父亲的差使交卸了,一切费用均靠借债和变卖典质……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几个橘子,就是金橘子、银橘子也不稀罕。……这一堆朱红的橘子便不同寻常了。——朱国华《朱自清写〈背影〉的背景》师:我们来看看买橘子前后父子之间的表现(见表2):师: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赶紧去搀父亲,这个动作体现了“我”对父亲的态度由冷漠到亲热。生:“赶紧拭干眼泪”是因为怕父亲看见引发伤心,怕别人看见笑话自己幼稚。等到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师:我们应该以什么感情来读这段“对话”?生:父亲是不舍、担心、牵挂。生:儿子是感动、后悔,但他想表达又无法表达出来,还带有一种纠结、痛苦。师:你分析得非常好。我们请两位同学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一读。师:文中说父亲“少年外出谋生”“做了许多大事”,那对于“我”的嫌弃、厌烦,他到底有没有感觉到?生:他没有感觉到,他一直在很贴心地照顾儿子。生:他感觉到了,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师:大家的看法都很有道理。不管父亲有没有感觉到,对“我”的爱从来没有变过,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我”对父亲的感情曾经是不理解,暗笑他,甚至是有所怨恨的。不管是儿子不领情时,还是儿子被感动时,父亲是从不表露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无声的感动和懊悔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所以“我”的眼泪又来了。二、不相见·追悔父子情这个故事发生在1917年,可是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既然作者当时内心就是懊悔的,为什么时隔8年之后才写?【材料3】1916年,父亲尽了最大的努力,非常体面地为自清筹办了婚事并送他上北京大学读书……这以后不久,父亲的公卖局长职交卸了,他特地关照我:不要写信把这些琐事告诉大哥,以免他学习分心……——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材料4】朱自清1920年从北大毕业以后……往扬州一中学就职。偏逢校长系父亲故旧,薪资全送父亲处。又去职……就导致了父子二人“两年的不见”。转机是,其父主动要求将子女及朱自清的生母接回扬州。父子关系虽然有所缓和,但是,每月邮家用,其父均无回音……——《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师: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关心儿子的,儿子也想回家,但是此时朱自清对父亲的感情就像缠绕的线团,复杂难解,他们之间的隔阂有没有消解呢?我们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8年后心情的句子:生: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生: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生: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生:唉,我不知何时才能再与他相见!师:从这几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两个“聪明”,两个“自然”。我觉得作者对他当时的表现感到很后悔,觉得自己很幼稚,很不懂父亲。师:你理解得很对。两个“聪明”是自嘲,也是追悔。两个“自然”是为父亲开解,“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8年后,“我”也由一个儿子变成了一个父亲,变得更加理解父亲。师:从这几句话中,大家能发现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吗?生:有种韵律美,读起来还很有节奏感。师:嗯,你的观察很仔细。除了这个特点,还有文质典雅,如“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发之于外”,简洁、凝练,朗朗上口。这也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让我们齐读这段话。生齐读。师:正是因为这些语言很平实简洁,才使得背后的父子深情更让人感动,而这种感受在作者的文字中也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但是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朱自清《背影》(1925年)三年后他在《儿女》中写到:【材料5】去年父亲来信……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朱自清《儿女》(1928年)生:我从这两段文字里体会到了作者多年后回想起此事的追悔不已,对父亲的愧疚之情。师:那父亲的表现是什么呢?父亲写了一封信: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生:父亲写了一信,说明是父亲主动给“我”写的,体现的是父亲矛盾的内心,“身体平安”是安慰我的话,“疼痛厉害”“大去之期不远”说明父亲思念“我”,想让“我”回去看他。师:你理解得很深刻。读到这封信,“我”泪流满面,追悔不已,“我”的脑海中再次想起了父亲的背影,于是写下了这篇《背影》,作为“我”给父亲的回信,有人说,这是一封求和的信。你怎么认为?生:作者和父亲之间的隔阂已久,但是通过父亲的来信,我们知道父亲一直是记挂着儿子的。通过课文最后一句话,我们知道此时作者已追悔不已,所以他提笔写下这篇《背影》,也是在向父亲表达他的爱。师:你的感受很深刻。父子之间的隔阂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