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应用工作规范_第1页
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应用工作规范_第2页
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应用工作规范_第3页
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应用工作规范_第4页
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应用工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应用工作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市场监管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目的和原则、信用信息的采集、风险类别划分、应用和管理、监管资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各类经营主体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市场监管领域其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14/T2794-2023“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国市监信发〔2022〕6号)《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晋市监规发〔2023〕16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经营主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a)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b)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c)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d)个体工商户;e)外国公司分支机构;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3.2信用信息经营主体的基础属性信息、经营状况信息、监管执法信息、关联关系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3.3信用风险经营主体在存续期间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违背声明承诺、政府监管规则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声明承诺包含但不限于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合同条款等契约约定的、社会合理期望等社会责任的内容等。23.4信用分类按照国家、省市场监管部门信用风险分类标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经营主体的信用风险信息对其信用风险状况进行自动研判,根据信用风险状况不同将其划分信用风险类别。4基本要求4.1信用风险分类划分及应用,坚持客观性、适用性、通用性、延展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秉承独立、公平、公正,根据经营主体风险特征和既往监管结果,客观动态实施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开展差异化监管。4.2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国市监信发〔2022〕6号)、《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晋市监规发〔2023〕16号)等文件精神,实施风险分类管理。4.3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应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信用山西等相关系统或平台数据精准识别经营主体关键信息源。借助云分析、大数据分析等新型技术快速定位,自动划分。4.4信用风险分类及应用,应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的要求。5指标体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职能、机器学习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以信用风险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构建各类经营主体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5.1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风险分类指标5.1.1基础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经营主体规模;b)经营主体背景。5.1.2经营状况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准入许可事项;b)登记备案事项;c)信息公示状况;d)企业财务状况;e)纳税、缴纳社保状况;f)获得知识产权和证书状况;g)信用承诺。5.1.3监管执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信用修复;b)经营异常名录;c)失信被执行人与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黑名单);d)行政处罚;e)行政检查;f)司法诉讼信息。5.1.4关联关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经营主体相关人员违法失信信息;3b)关联经营主体违法失信信息;c)关联经营主体信用风险类别。5.1.5综合评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信用评价;b)投诉举报;c)舆情评价;d)社会关注度。5.2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指标5.2.1基础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经营主体规模;b)经营主体背景;c)准入许可事项;d)经营者特征;e)登记事项。5.2.2经营评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信息公示;b)财务状况;c)投诉举报与社会关注;d)舆情与评价。5.2.3监管执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经营异常状态;b)信用承诺与修复;c)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d)行政处罚与司法诉讼;e)行政检查;f)关联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和违法失信。6类别划分6.1经营主体信用风险类别由低到高,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在监管平台中分别用A、B、C、D标注。6.2信用风险分类标准按照国家、省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的规范实施,并根据工作实际动态调整。6.3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等相关领域,可结合本领域特点,参考本文件构建专项信用风险分类模型或指标体系,推进市场监管特定领域、特定监管事项专业领域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7应用管理7.1“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一般行业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中,发起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应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差异化监管:4——对A类经营主体,实行常规监管,适当降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被随机抽中的经营主体可采取书面检查、网络监测等非现场检查措施;——对B类经营主体,实行常规监管,按照正常比例和频次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对于被随机抽中的经营主体实行现场检查;——对C类经营主体,实行重点监管,适当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被随机抽中的经营主体实行现场检查;——对D类经营主体,实行严格监管,大幅度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被随机抽中的经营主体严格实行现场检查等全方位检查措施。7.2行政许可根据法定职责,在行政许可工作中,对不同的信用风险分类类别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对A类经营主体,依法给予有关便利化措施;——对B类经营主体,依法进行常规措施审查;——对C类经营主体,依法进行重点审查;——对D类经营主体,依法进行重点审查。7.3常规监管根据法定职责,在常规监管中,对不同的信用风险分类类别的经营主体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A类经营主体,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专项整治、案件线索转办交办、双随机抽查检查等情形外,一般不主动实施现场行政检查;——对B类经营主体,按照常态化监管频率进行常规监管,定期进行大数据监测,在监管中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后进行后续关注;——对C类经营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提高监管频率,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定期不定期进行大数据监测。开展专项整治时,列为该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对D类经营主体,有针对性地大幅提高监管频率,列为重点监测预警对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大数据监测,增加监测次数。开展专项整治时,列为该领域重点整治对象。7.4其他监管7.4.1拓展信用风险分类应用场景,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于各项监管工作中。7.4.2对“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或代表非遗、传承文化等经营主体的监管,可根据工作实际,结合分类结果对信用风险较低的经营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柔性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开展。7.4.3依托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预判,对各重点领域、专业领域、高危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