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精选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暮"指,"愁"指。从这两句诗想开去,我能想到同样表达这利,"愁”的诗
句:,O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这两句诗写了两个画面,可用四字词语依次概括为:、。
②第一句诗把乌云比作,形象逼真;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
2.阅读练习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
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
"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①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3.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新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描写"雨中"的诗句是描写"雨后”
的诗句是"
(3)①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A.和风细雨B.毛毛细雨C.连绵阴雨D.疾风骤雨
②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四个字和""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
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
野的矛盾心理。
(2)""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泞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作者是苏联的。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o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8.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带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
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请简要阐述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情寄景,由情入理。描写的自然景物清新质朴自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B.本诗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中。
C.《长歌行》是一首汉朝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一个音乐机关。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
不用努力,长大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9.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
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O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
让人联想到。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
10.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晡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嚏:噫,昏暗。太
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北风、大雁和o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1L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12.课外阅读(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
6)借问酒家何处有。
④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天气是,作用是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13.课外阅读(二)
鹊桥仙①
[宋]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
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
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
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喳度。()
A.愚昧,糊涂。B.悄悄地。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A.能承受。B.战胜,打败。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B.照管,注意。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A.如,像。B.止匕,如此。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下:指出兵。②白登: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
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成人的情感。
15.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
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16.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题目是o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
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
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
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1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2)①"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②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请写出诗中的
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18.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
(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目之旅,带给读者的感受是
(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
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之情。
19.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
"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的特点。
A.勤劳能干B.悠闲自在C.艰苦朴素D.勤俭节约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20.诗歌鉴赏
(1)补全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追黄蝶,。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__图。其中
""和结句中的""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3)""、""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
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4)这首诗运用了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5)""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
首跑I蹦、不知所措的儿童。
21.阅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供:从事。④傍:靠近。
(1)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解:
(2)从""和""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
的活儿有、。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
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5)《四时田园杂兴》是上_诗人△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A.南宋范成大
B.北宋范成大
22.阅读《烟村》,再次感受叶绍翁的"不值"。
烟村
[宋]叶绍翁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望着村子里的,听着村中传出的,找寻着
村中的。""告诉了我们诗人找寻的结果。
(2)诗的后丽句写景,景中有、、,最让诗人欣喜的是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画面。
(4)选一选,体会诗词句中蕴含的豁然明朗的心境。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②踏破铁鞋无觅处,。③旧时茅店社林边,
A.路转溪桥忽见B.得来全不费工夫C.柳暗花明又一村
23.诗歌鉴赏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岐蝶⑦
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养麦
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峡(jia)蝶:菜粉
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诗中用、、、,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
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4.课外类文阅读。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5.美丽江南一一《江南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2)。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句给江南春
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填序号)
(3)第①②句从觉、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
酒旗招展的景象。
(4)""和""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5)第①②句的描写角度是,第③④句的描写角度是o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
(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
、、、、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
(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季的路
春对种子说:
刚抽芽你就笑了,
你还没有一把绿伞呢,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对绿苗说:
刚举起小绿伞你就乐了,
你还没有果实呢,
可不能空手走向秋天。
秋对稻穗说:
结果不是终点,
这一站有成熟的喜悦,
下一站有严寒的考验。
冬对稻谷说:
进仓不是让你休眠,
你要为下一代,
孵育蓬勃的童年。
(1)诗中划线的"绿伞""空手""下一代"各指什么?
"绿伞"指;"空手"指;"下一代"指。
(2)第三节中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各指的是哪个季节?
"这一站"指的是季
"下一站"指的是季
(3)诗题中的"路'该怎样理解?作者通过对"四季的路"的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读o
(2)这首诗描绘的是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o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的作品",
2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代诗人的作品,他在诗中将和有机地结
合起来,表达了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
盛。
(3)人们常用"__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和""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
野广阔的景象,""和""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
味无穷。
29.阅读理解。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0.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mi)罗怀古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照样子,填空。
(春节)一一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一一,。
一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
人物故事:节日习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1)傍晚;为思乡而忧思不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打翻了的墨水;雨来时的动态美
【解析】【分析】(1)①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把船
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暮"指傍晚,"愁"指为思乡而
忧思不堪。②考查对诗词积累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
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①在理解诗意的
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
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
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傍晚、为思乡而忧思不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黑云
翻墨、白雨跳珠、打翻了的墨水、雨来时的动态美
【点评】(1)①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②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
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2)①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及成语的理解能力。②考查学生
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1)B
(2)C
(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
声。
(4)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
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
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2)解答时,要想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
关键。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此马/非
/凡马(3)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
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
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
马,写自己,是一种"托物言志"。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
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③
正确
故答案为:(1)B(2)C(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
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4)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此题主
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增强语感。(3)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
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
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3.(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
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
关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2)诗的下阙先用了一个反问句,
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议论。这
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
理。(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①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
知与理解,②诗歌的写作背景。①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反用其意,劝阻人
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2)议论。这种议
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表
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3)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感悟诗人的用意。平时也应对常用的词
语也应加强记忆。(2)主要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表达方式及内容。(3)此题主要考
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1)夏季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
(3)D;白雨跳珠;忽吹散
【解析】【分析】(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六月二十七日”正值夏天,所以这是一场夏
季的雨。(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参见译文),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筛选符合要求的诗
句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
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夏季(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3)D、
白雨跳珠、忽吹散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题的理解,解答时抓住关键词语。(2)此题主要考查对
诗句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注释或查词典理解。(3)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
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
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
明媚温柔。
5.(1)草色遥看近却无
(2)B
(3)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
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解析】【分析】(1)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
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
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
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
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
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
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
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
空处传神。(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
选项判断正误。A、C正确B: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
的七言绝句。(3)描绘诗句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
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1)草色遥看近却无(2)B(3)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
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点评】(1)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然后再确定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
句。(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理解句意是前提。
6.(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
进取精神。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
上,结合选项判断正误。(参见译文)①A正确。B错误。②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
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
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
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这道题是对这首诗主题的考查。分析蕴涵的哲理,要联系整篇这首诗内容,继而理
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4)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的进取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
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1)白桦;叶赛宁
(2)比喻、拟人
(3)B
(4)亭玉立的树干,笔直地站着。
【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
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
断。把"白桦”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
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把“洁白的流苏"比作"画"是比喻。(3)解
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这两节诗,比较判断正误。(4)续写的
写作要求:续写部分必须保持与原文的统一性。就是主题的统一,语言风格的统一。
故答案为:(1)白桦、叶赛宁(2)比喻、拟人(3)B(4)亭玉立的树干,笔直地站
着。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出处和作者的掌握能力。(2)考查学生对常用修
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8.(1)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D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主旨的把握.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
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
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充满了人生哲理.(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
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错误。"百川东到
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
长大后努力就不晚。
故答案为:(1)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2)D
【点评】(1)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
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仔细分析诗句的意思,联系创
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
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
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9.(1)视;听;寂静
(2)孤寂,怅然:月中的桂树
(3)不行。"落"能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解析】【分析】(1)"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
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
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
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
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
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
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
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
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3)“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
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如"落"字改成"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细了。
故答案为:(1)视、听、寂静
(2)1、孤寂,怅然2、月中的桂树
(3)不行。"落"能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点评】(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掌握写作方法,要求学生能判断。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
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
10.(1)黄云;白日:雪
(2)B
(3)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
(4)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
相对应。
(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解析】【分析】(1)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诗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并
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
作答。
故答案为:(1)黄云、白日、雪;
(2)B;
(3)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
(4)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
相对应。
(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点评】(1)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
(2)此题考查诗体的掌握能力。
(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掌握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1.(1)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2)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
文的内容,然后确定答案。
(2)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
是什么。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与诗词有关的
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3)考查对古诗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故答案为:(1)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2)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12.(1)①多。;②几乎要,简直要。;③请问。;④远远地。
(2)清明节;下雨天;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
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4)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解析】【分析】(1)纷纷,写出了雨丝细密;欲,将要,简直会;借问,客套礼貌用
语,请问;遥,指远远的。
(2)诗句写作时间上并没有细分到一天的某个时辰,而是从节气上点名了是清明节那
天;天气则是春雨绵绵;这样就渲染了一个凄美的意境,为下文的写作做了铺垫。
(3)行人,既包括作者自己,也包括其他过路客人,身心两方面的疲惫是行人断魂的主
要原因,这天主要是对逝去亲人的祭奠和怀念,离家的人则归心似箭,所以人们的情绪是
比较低落的,结合天气的描写作答即可。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使用了设问技巧,虽然询问的是牧童,但
作者并没有让人物说话,而是含蓄地通过一个动作做了回答,这就由近及远,让读者联想
到一片繁茂的杏花雨村,增点了意境的美感。
故答案为:(1)①多。②几乎要,简直要。③请问。④远远地。
(2)清明节;下雨天;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
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4)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既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
也要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使用的对象以及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对写作时间、背景的辨析以及对其表达效果的赏析。诗人往往选取花前月
下、春雨绵绵等特殊境况,借以渲染气氛,更好地实现意境。情景、情感的表达。《清
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
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
境。
(3)本题考查炼句、炼词能力。"欲断魂"是抽象意义的外在描写,复杂的内心情感包括
旅途的劳苦、内心的思念等,简短的三个字全包括了,分析时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
句,甚至是一个字。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提问,找到后两句进行分析,再体会其表达技巧即
可。
13.(1)①B②C③A④C
(2)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3)牛郎织女;坚贞、诚挚的感情
(4)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
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解析】【分析】(1)银汉迢迢暗度,意思是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
汉来相会。暗,悄悄地,选B:便胜却人间无数,意思是,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
晚。胜,胜过、超过,选C,据此方法作答即可。
(2)①飞星传恨,意思是飞驰的流星传递出内心的怨恨。飞星,主语,传恨,谓语,主
谓断开。(2)银汉,主语,指牛郎织女,与后面的谓语断开。据此划分朗读节奏的正误即
可。
(3)作者借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的却是人间的真情,人间酷似牛郎织女的爱
情故事很多很多,在当时的社会可能表现得更加强烈。牛郎织女之间的感情是坚贞、诚挚
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词句最后两句是全文的总结,也是感情的升华,朝朝暮暮相守,是真情,但经得起
分离的考验才是更加坚定的真情。这两句属于议论表达方式的运用。
故答案为:(1)①B②C③A④C;
(2)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3)牛郎织女;坚贞、诚挚的感情;
(4)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
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点评】(1)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要从两方面分析作答。一是选项,另外是语境。两
项结合起来找出一致的汉字意义即可。
(2)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的划分。可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划分,注意前置状语和主
语之间稍加停顿。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3)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
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
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
论于一炉。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包含了一种人
生哲理,意思是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
14.(1)广阔无垠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2)诗人借战士的思乡和家人的思亲,表达了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3)思乡
【解析】【分析】(1)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
"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2)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3)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
是什么。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故答案为:(1)广阔无垠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2)诗人借战士的思乡和家人的思亲,表达了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3)思乡
【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2)、(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
能力。
15.(1)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
(2)告老还乡
(3)儿童;乡愁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
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回乡偶书意思是:的"偶"
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少年时离乡,
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己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3)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
境,别有一番天地。(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
诗词即可。
故答案为:(1)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2)告老还乡(3)儿童、乡愁(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
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此题
主要考查对诗题的理解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4)此题主要考查
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16.(1)天净沙;秋
(2)C
(3)萧索低沉;明朗绚丽
(4)C
【解析】【分析】(1)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2)此题要在理解诗句
的基础上解答。本曲描写的秋景(参见翻译)。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
思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这两句从植物的
变化写早春景象。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
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这两句写夏天景象。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花”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这两
句写秋天景象。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意思: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
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这两句写冬天景象。(3)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
答。(参见翻译)第一句萧索低沉,第二句明朗绚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工程建设与挂靠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地铁线路维修吊车租赁合同2篇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跨国货物运输与仓储服务
- 专利合同保密协议完整版
- 租船合同与买卖合同范例
- 学校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
- 联网报警运营合同范例
- 空调专卖合同模板
- 深圳市房屋租赁标准版合同范本
- 空调盘管清洗报价合同范例
- 管道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新)
- 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心得体会.doc
- 强检计量器具及检定周期一览表
- 发电公司二十五项反措对照检查项目表
- 伙食费用收支明细表-1
- 个人防护用品PPE培训资料ppt课件
- 班会课感恩同学PPT.ppt
- 浙江省初二数学竞赛试卷与答案华
- 慢阻肺的防治PPT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读不完的大书》教案+反思
- 百分数的认识101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