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第二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莆田市涵江区第二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莆田市涵江区第二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莆田市涵江区第二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莆田市涵江区第二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二片区联考七年级期末试卷历史学科一、选择题1.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A.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B.知名历史学家著述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第一手资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北京人情况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C项正确;考古现场影像资料、知名历史学家著述、北京人头部复原像都是第二手史料,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考古工作者在长江流域某遗址发掘了多处且大量的炭化稻谷。该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长江流域某遗址发掘了多处且大量的炭化稻谷”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发现炭化稻谷的遗址最有可能是河姆渡遗址,C项正确;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还不会种植水稻,排除A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还不会种植水稻,排除B项;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前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村一带,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并不是水稻,排除D项。故选C项。3.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这体现了A.华夏文明的传承 B.君主权威的神化 C.世袭制度的确立 D.纪传体例的推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黄帝、炎黄子孙”可知,这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故A符合题意;天人合一体现了君主权威的神化,启创立了世袭制度,纪传体例的推广深刻影响了中国史学,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4.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分别应填()A.①世袭制②禅让制 B.①禅让制②世袭制C.①世袭制②郡县制 D.①郡县制②宗法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推举人才的标准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而夏朝的启开启了世袭制,B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宗法制是西周,排除ACD项。故选B项。5.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B项正确;夏朝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排除A项;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排除C项;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排除D项。故选B项。6.西周时期,周天子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这体现了西周实行()A.分封制 B.禅让制C.世袭制 D.郡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周王出征作战。选项A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世袭制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郡县制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的性格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的地位已经衰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时期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诸侯有义务对天子朝贡。材料中春秋时期诸侯国对天子的朝贡逐渐减少,向其他实力较强的诸侯国进行朝贡,说明周王室的地位已经衰微,D项正确;材料表明鲁国并没有定期向周天子纳贡,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鲁国国君的性格很傲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朝贡,并不是说明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排除C项。故选D项。9.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一统天下:结束战乱的秦灭六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联系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社会剧烈变革,A项正确;B项是发生在秦朝的史实,C项是发生在东汉的史实,D项是秦朝统一全国的史实,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0.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①耒耜使用②铁农具的出现③骨针的使用④牛耕的出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春秋后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生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②④正确,C项正确;AB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11.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因为商鞅变法()A.奖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C.推行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一点是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使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12.辞赋“江分内外,腾翔鱼贯,离堆锁峡,宝瓶枚关”赞誉的是()A.灵渠 B.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答案】C【解析】【详解】据“离堆、宝瓶口”等工程及地理标志判断,这赞誉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法家,故选C。儒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法家学派点评:关于法家学派,学生还要知道,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秦始皇推崇的是法家思想。14.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古代最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的是A.道家的老子 B.儒家的孔子 C.墨家的墨子 D.法家的韩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B符合题意;道家学派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不符合题意,排除;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家的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ACD排除,故选择B。15.《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到:“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指()A.将秦国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C.修建长城、秦始皇陵等工程 D.为禁锢思想言论而焚书坑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可知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经济上将秦国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在文化思想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在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ACD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B项。16.下图所示措施所产生作用是()A.促成秦统一中国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有利于文化交流 D.巩固了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值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促成秦统一中国,排除A项;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统一货币标准是巩固国家统一的其中一项措施,重点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图为某学生社团排演的历史剧《揭竿而起》的海报插图,图中人物背景中的旗帜上写有“张楚”二字,该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炎黄大战蚩尤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张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C项正确;炎黄大战蚩尤是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排除A项;秦灭六国,建立秦朝,排除B项;楚汉之争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18.“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一境况,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同姓子弟诸侯王 B.大量征兵、催缴赋税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描述的是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之后,西汉王朝初期的现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措施,故D正确;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属于政治措施,排除A;大量征兵、催缴赋税与材料的事实相反,排除B;汉高祖时期与北方匈奴进行战争,排除C。故选D。19.西汉武帝时期,“以一个极具智慧的方案将威胁统一与巩固的诸侯王势力彻底消解于无形”。该方案是A.盐铁专卖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焚书坑儒 D.实施“推恩令”【答案】D【解析】【详解】“以一个极具智慧的将威胁统一与巩固的诸侯王势力彻底消解于无形”可知该方案是指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即颁布“推恩令”,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一举措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既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结果成功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加强了朝廷对经济的控制,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为了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统一,但是与王国问题无关,排除AB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20.“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题文材料体现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21.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它”是()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A项正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是唐朝时期设立的,排除BD项;伊犁将军是清朝时期设立的,排除C项。故选A项。22.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3.中药“清肺排毒汤”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方由《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而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B项正确;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排除A项;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并运用其进行了各种手术;还创立了“五禽戏”,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24.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以下某校设计的vlog(视频博客)历史作业所选取的主题中,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①④属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C项正确;《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②③不属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排除ABD项。故选C项。2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分别是洛阳、成都和建业,从方位上看,魏国在北方,蜀国位于西南方向,吴国位于东南方向,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26.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赤壁”“周瑜”“曹公”可知,诗歌中描述的战役是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的影响是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D项正确;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的是官渡之战,排除A项;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的是刘邦项羽起义,排除B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是孝文帝改革或少数民族内迁,排除C项。故选D项。

27.“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A.西汉 B.东汉C.西晋 D.东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8.“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上材料记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A.原因 B.表现 C.作用 D.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即上述材料记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A项正确;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主要是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快速发展,排除B项;江南地区开发的作用、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社会的进步。排除CD项。故选A项。29.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的胡服、胡食(胡饼、胡饭)等已经渗入了汉人的日常生活,胡乐、胡歌、胡舞的引入,则进一步丰富了汉族人民的娱乐生活。该段文字反映出这一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A.经济文化的交流 B.各民族的大交融C.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D.少数民族生活丰富多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方式、音乐、舞蹈等,体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通过“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来体现民族交融,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少数民族生活丰富多彩”,排除D项。故选B项。30.《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A.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B.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C.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D.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出自《齐民要术》,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社会改革运动,然而汉代儒者看到当时土地兼并的剧烈,社会危机的深刻化,对商鞅的变法,反而给他加上了种种罪名。如:汉书食货志一则说:“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把人民所受剥削的加深,生活的贫困,全部归罪于商鞅一个人身上去。——摘编自郭人民《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1)据材料,简述商鞅变法的支持者。(2)你是否同意“汉代儒者认为商鞅变法加剧社会危机”的观点?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支持者:秦孝公。(2)观点一:不同意。理由: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可见,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潮流,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观点二:同意。理由: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废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农民因土地兼并,遭受地主阶级的严重剥削,生活贫困不堪。可见,商鞅变法加剧了社会危机。【解析】【小问1详解】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可见,商鞅变法的支持者是秦孝公。【小问2详解】提取材料信息“汉代儒者看到当时土地兼并的剧烈,社会危机的深刻化,对商鞅的变法,反而给他加上了种种罪名”,可见,材料所述汉代儒者认为商鞅变法加剧了土地兼并,导致了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也推动了秦国政治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又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广大贫苦农民因土地兼并反而陷入被地主阶级剥削的更贫苦境况。故观点一为:不同意;理由见答案详解;观点二为:同意,理由见答案。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纯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的秦王嬴政完成的……他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不过他创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2000多年,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摘编自(美)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材料三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既有郡县,又有诸侯国……公元前127年,刘彻颁布了“推思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承袭封回的部分土池外,其余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于是一缩小,亦无政治特权,王国、侯国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同于郡县。——摘编自张传玺主编《中国文明史》(1)材料一中“孟相绾”与“廷尉李斯”分别支持何种制度?(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延续两千多年“帝国制度”的名称。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恩令”实施的作用。(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秦汉时期总体的政治趋势。【答案】(1)王绾支持分封制,李斯支持郡县制。(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法家。(3)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可知,丞相王绾支持分封制。根据材料“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可知,李斯支持郡县制。【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纯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的秦王嬴政完成的……他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不过他创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2000多年,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主张。【小问3详解】跟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摘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小问4详解】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总体趋势是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冰在充分认识岷江河道、水流、泥沙等规律后,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首创“无坝引水”的工程形式,带领民众经过二十年的艰辛运作,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建成都江堰。该工程在无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动调配水量,枯水期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洪水期又能将多余的水量排至外江,使灌区“水旱从人,时无荒年”。——摘编自邓正龙《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文明成就——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核心价值》材料二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抗击匈奴,张骞率众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途,途中被匈奴抓住,但他不忘使命,“持汉节不失”,十多年后历经艰辛终回长安。他的这次出使,获得了大量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公元前119年,他再次出使西域,劝说乌孙与汉朝共同抗击匈奴,此行目的虽未达到,但西域各国纷纷遣使访问长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的治水原则并概括都江堰工程的功能。(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目的,并概括他的历史贡献。(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李冰与张骞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答案】(1)原则: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若答“尊重自然”或“科学设计”亦可)功能:防洪,灌溉。(若答“水运”不给分)(2)共同目的:抗击匈奴。(若答“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不给分)贡献: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了解;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答对其中两点即可。)(3)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李冰在充分认识岷江河道、水流、泥沙等规律后,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首创‘无坝引水’的工程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冰的治水原则是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由“该工程在无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动调配水量,枯水期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洪水期又能将多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