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必修教学计划_第1页
2023年数学必修教学计划_第2页
2023年数学必修教学计划_第3页
2023年数学必修教学计划_第4页
2023年数学必修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数学必修教学计划

数学必修教学安排1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给出一张王小丫的图片(学生心情高涨),

大家都知道王小丫是cctv-2“快乐词典”的栏目主持人,下

面王小丫给大家出题啦!

视察下列各数列,并填空,然后总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具有什么性质?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①1,2,3,4,5,6,7,8,,…

②3,6,9,12,15,,21,24,…

③T,-3,-5,-7,-9,-11,,-15,…

@2,2,2,2,2,2,,2,2,•••

设计思路:1.通过几个详细的等差数列,为学习新学问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由学生视察数列特点,

初步相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学习

建立基础。3.学生已具备肯定的视察实力和抽象概括实力,

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发觉它们的共同特点和性质。4.对问题

的总结可以培育学生由详细到抽象、由特别到一般的认知实

力。5.根据“视察一猜想一证明”的思维模式设计问题,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培育学生完整地相识数学体系。

(二)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1、由学生的总结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假如一个数列,从其次项起先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

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

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思索并沟通对概念的理解,并总结:

①“从其次项起”满意条件;

②公差d肯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需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

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

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n2l)

同时为了协作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推

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9,8,7,6,5,4,....;Vd二一1

2),0.70,0.71,0.72,0.73,0.74....;Vd=0.01

3).0,0,0,0,0,0,...;Vd=0

4).1,2,3,2,3,4,...;X

5),1,0,1,0,1,...X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dO,第三个数列公差d=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其次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⑴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

可得:

a2-al=d即:a2=al+d

a3-a2=d即:a3=a2+d

猜想:

a40=al+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l+(n-l)d

设计思路: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纳探讨式

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探讨分

组探讨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的通项

公式,进而归纳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相

互探讨的方式既培育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⑵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育学生严谨的学习看

法,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迭加法:

a2-al=d

a3=a2+d

an-an-l=d将这n-l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

得至Uan-al=(n-l)d即an=al+(n-l)d,当n=l时,此式也

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

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纳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

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将n-l个等式相加,

证出通项公式。在这里通过该学问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

想,逐步达到“注意方法,凸现思想”的教学要求。

(三)巩固新知应用例解

例1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悌30项;

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假如是,

是第几项?

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20=31,求首

项与公差do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加对通项公式含

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改变的观点看等差数

列通项公式中的al、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

中的三个量已知时,可依据该公式求出第四个量。

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

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设置此题的目的:1.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

实力,2.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

的爱好;3.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动身经抽

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终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

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反馈练习

1、课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

间内完成)。

目的:使学生熟识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课后习题第3题和第4题。

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五)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an-an->d

强调关键字:从其次项起先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

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习题第2,6题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24,从第10项起

先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

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意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数学必修教学安排2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⑴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

能依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⑵基本能依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学问设计完整的

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学习过程

中对比我们常见的约分求公因式的方法,比较它们在算法上

的区分,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悟数学算法

与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驾驭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

机语言的一般步骤.

3、情感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

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⑵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

育严谨的逻辑思维实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培育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实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

法.

难点: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

图与程序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探讨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主要从哪几方面绽开?

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编写程序三方面绽开.

2.在程序框图中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依次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在程序设计中基本的算法语句有哪几种?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4.思索1: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

的?

5.思索2:对于8251与6105这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

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由于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较大,利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

数就比较困难.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较简洁的找出它们的

最大公约数呢?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辗转相除法

思索3:留意到8251=6105X1+2146,那么8251与6105

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和6105与2146的公约数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觉6105-2146X2+1813,同理,6105与2146的

公约数和2146与1813的公约数相等.

思索4:重复上述操作,你能得到8251与6105这两个

数的最大公约数吗?

6105=2146X2+1813

2146=1813X1+333

1813=333X5+148

333=148X2+37

148=37X4+0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

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

的.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和

一个余数;

其次步:若=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W0,则

用除数n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第三步:若=0,则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W0,则

用除数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依次计算直至二0,此时所得到的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

数.

思索5:你能把辗转相除法编成一个计算机程序吗?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

其次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

返回其次步.

INPUTm,n

DO

r=mMODn

m=n

n=r

LOOPUNTILr=0

PRINTm

END

数学必修教学安排3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看法指导下,在年级部工作的框架下,

仔细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

项教化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探讨,提高全组老师

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

研任务。

二、教材简析

运用人教版《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A

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化优良传统的前提下,仔细处

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

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

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

三、教学任务

本学期上半期授课内容为《选修1-2》和《选修4-4》,

中段考后进入第一轮复习。

四.学生基本状况及教学目标

仔细贯彻中学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

“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

动”,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实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高二文科学生共有10个班,其中尖尖班2个,8个平行

重点班。尖尖班的学生重点是数学尖子生的培育,冲刺高考

数学高分为目标。平行班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两点,第一点、:

保证重点学生的数学成果稳步上升,成为学生的优势科目;

其次点:加强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学生的辅导培育,增加其信

息并逐步缩小数学成果差距。

五、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亲密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

识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

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

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原委”的冲动,以

达到培育其爱好的目的。

2.通过“视察”,“思索”,“探究”等栏目,引发学

生的思索和探究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别化,化归等数学思

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六、教学措施:

1、仔细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

课。各组老师依据自己担当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

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

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探讨探讨其

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具体安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导

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

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

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

卷,学生完成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支

配时间讲评。

3、抓好其次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育数学实力爱好。

尖尖班的教学进度可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要有所提升;其他

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留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随时

留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备课组也将组织学生上培优班。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

老师的下班辅导非常重要。老师教学中,要尽快驾驭班上学

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留意照

看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并依据须要

在年级开设数学困难生补充辅导班。

七、其他说明

1、单元测试试卷根据周末卷出题依次出题,期中、期

末考试试卷另行支配

2、如有特别状况依据实际状况支配

数学必修教学安排4

一、指导思想

精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

立足于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

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探讨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

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须要的必备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和基

本实力,着力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实

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

1、深化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化探讨教材中章

节学问的内外结构,娴熟把握学问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

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

的影响。

2、精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

求层次,精确把握新大纲对学问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

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

野),以拓宽学问的广度来求得学问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化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

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老师必需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

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相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

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

的学习爱好;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组织好探讨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

结和复习是培育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爱好小组的

活动内容。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

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

描述法)描述不同的详细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

的子集。

4.在详细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洁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

定子集的补集。

7.能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

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

依靠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

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了解映射的概念。

9.在实际情境中,会依据不同的须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10.通过详细实例,了解简洁的分段函数,并能简洁应

用。

1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殊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

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详细函数,了解奇

偶性的含义。

1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探讨函数的性质。

课时安排(14课时)

其次章基本初等函数(I)

1.通过详细实例,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幕的含义,通过详细实例了解实数指

数幕的意义,驾驭幕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

画出详细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究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

特别点。

4.在解决简洁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

重要的函数模型。

5.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

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

对数的发觉历史以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6.通过详细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

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

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详细对数函数的图

象,探究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别点。

7.通过实例,了解哥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象,

了解它们的改变状况。

课时安排(15课时)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推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

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依据详细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

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幕函数

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

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3.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运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幕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

广泛应用。

4.依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

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务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

儿、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的有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

函数实例,实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有关函数概念的形成、

发展或应用的文章,在班级中进行沟通。

课时安排(8课时)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约1课时

10月25日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约2课时

10月26日27日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约2课时

10月30日

11月3日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约2课时

小结

约1课时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

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肯定会稳中求进,取

得优异的成果。

数学必修教学安排5

一、指导思想

精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

立足于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

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探讨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

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须要的必备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和基

本实力,着力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实

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

1、深化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化探讨教材中章

节学问的内外结构,娴熟把握学问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

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

的影响。

2、精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

求层次,精确把握新大纲对学问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

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

野),以拓宽学问的广度来求得学问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化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

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老师必需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

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相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

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

的学习爱好;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组织好探讨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

结和复习是培育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爱好小组的

活动内容。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

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

描述法)描述不同的详细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

的子集。

4.在详细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洁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

定子集的补集。

7.能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

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

依靠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

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了解映射的概念。

9.在实际情境中,会依据不同的须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10.通过详细实例,了解简洁的分段函数,并能简洁应

用。

1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殊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

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详细函数,了解奇

偶性的含义。

1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探讨函数的性质。

课时安排(14课时)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约1课时9月1日1.1.2集合间的

基本关系约1课时9月4日||9月12日1.1.3集合的基本

运算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约1课时1.2.1函数的概念约2课

时1.2.2函数的表示法约2课时9月13日||9月25日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约2课时1.3.2奇偶性约1课

时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其次章基本初等函数(I)

1.通过详细实例,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幕的含义,通过详细实例了解实数指

数幕的意义,驾驭幕的运算。

3o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

机画出详细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究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与特别点。

4.在解决简洁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

重要的函数模型。

5o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

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

解对数的发觉历史以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6o通过详细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

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

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详细对数函数的

图象,探究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别点。

7.通过实例,了解黑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象,

了解它们的改变状况。

课时安排(15课时)

2.1.1引言、指数与指数幕的运算约3课时9月27日30日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约3课时10月8日10日2.2.1对

数与对数运算约3课时10月11日14日2.2.2对数函数及

其性质约3课时10月15日18日2.3嘉函数约1课时10月

19日24日小结约2课时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lo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推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

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依据详细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

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o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募函

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

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3o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运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

数、对数函数、幕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

型的广泛应用。

4o依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

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务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

儿、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的有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

函数实例,实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有关函数概念的形成、

发展或应用的文章,在班级中进行沟通。

课时安排(8课时)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约1课时10月25日3.1.2用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约2课时10月26日27日3.2.1几

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约2课时10月30日|11月3日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约2课时小结约1课时考生

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

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肯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

成果。

数学必修教学安排6

本学期的措施及准备

1.一周学习早知道。明确目标更能确定努力的方向。为

了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有效性和主动性,每周第一节课

给出一周的教学进度,学习目标和过关要求。不仅老师要做

到对所教内容清晰明白,也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每周学

习目标清楚化。

2.落实“每周测试”过关制。周测内容与一周学习目标

及一周的讲授内容紧密相连。未尽力而又没有过关的学生将

按事先说明的措施赐予惩罚。以便让学生重视课堂学习,重

视平常作业,重视一周的学习过程。做到让学生每周学习过

程精细化。

3.依据学生学力状况进行分层次的培优补差。

三、教学进度支配

周次学习内容目标要求

1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第1至3节周期,角的推广

及表示,弧度制及互化

2军训I

3第4节:正弦函数单位圆,正弦函数定义,象限符号,

诱导公式,五点法画图像,图像及性质。

4第3节:余弦函数,第6节正切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

数定义,象限符号,诱导公式,图像及性质

5第7节:的图像,第8节:同角的基本关系。图像变

换规律,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用。章节复习,

章节过关测试。

6其次章:平面对量:第1节至第2节向量,有向线段,

向量的长及相等、平行、共线、单位向量等概念,向量的加

减法运算

7第3节至第3节数乘向量,基本定理,向量运算的巩

固训I练,平面对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数量积的应用。

8第5节至第飞节数量积的应用及坐标表示,向量应用

举例。习题课,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9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1节至第2节两角和差的

公式得推导,记忆及敏捷运用,二倍角公式得来源及运用。

期中复习。

\0期中考试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11第三章第3节:三角函数的简洁应用试卷讲评改错,

简洁应用,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习题课,练习,章节复习,

必修4基本测试。

12“五。一”长假

13必修3第一章:统计。第1节至第5节统计的程序,

统计图,统计方案设计,普查与抽样,抽样方法,分层抽样

与系统抽样,花统计图表及读统计图表,数字特征:平均数,

中位数,众数,级差,方差的意义及计算分析,

14第6节至第9节样本对总本的估计及相应的数字特征

的计算分析,统计实践活动,变量的相关性及例题分析,最

小二乘估计。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15其次章:算法初步:第1节至第3节基本思想,基本

结构及设计,排序问题。

16>4节:几种基本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复习三

角函数的基本内容,章节复习,三角函数与算法初步过关测

试。

17第三章:概率:第1节至第2节频率,概率,古典概

率,概率计算公式。

18第2节至第3节建概率模型,互斥事务,习题课,章

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19期末复习

20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数学必修教学安排7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

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的

运算实力、逻辑思维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以逐步形成运用

数学学问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要培育学生对数学

的爱好,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培

育学生的科学看法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状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xxA,女生xxA;本班相对而言,

数学尖子约XX人,中上等生约xxA,中等生约xxA,中

下生约XX人,差生约XXAoxx5班共XX人,男生XX人,

女生XX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XX人,中上等生约

A,中等生约XX人,中下生约XX人,差至约XX人。

2、4班在初中升入中学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果在

100,及以上的有xxA,80'—99'有xx人,60'—79'

有xx人,40'—59'有xx<,40'以下有xx人,其中最

高分为XX,最低分为XX。

5班在初中升入中学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果在100'

及以上的有xx人,80'—99'有xx人,60'—79'有xx

人,40,—59,有xxA,40,以下有xx人,其中最高分为

XX,最低分为XX。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

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

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歹U、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

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

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

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

互之间的.区分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

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娴熟、坚固驾驭函数的图像

与性质。

6、采纳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绽开

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相识规律,体现了从

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

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驾驭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学问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学问都是

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打算。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

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

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

驾驭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洁的集合。

2、驾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肯定值不等式的解法,

并能娴熟求解。

数学必修教学安排8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及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

(2)会写一些简洁的程序:

③驾驭赋值语句中的“二”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必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

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仿照:

②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尝试设计出解决问题

的程序,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我们相识到计算机与人们生活

亲密相关,增加计算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新学问的爱

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

难点:精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课题

1.算法的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利m

2.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如何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其次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

应的程序框图表示.

第三步,将全部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

加上两个终端框.

计算机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须要算法.但是,用自然语

言或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理解”的.因此

还须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

(programming-language)来表示才簟杨幽臣

程序设计语言有许多种.为了实现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

结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

并且形式类似.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我们知道,依次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

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基本上对应于算法中的依次

结构.(如右图)计算机从上而下根据语句排列的依次执行这

些语句

步骤R+1

步骤R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分别用来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输

出结果的功能.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分别与程序框图中的输入、输出框

对应.

在每个程序框图中,输入框与输出框是两个必要的程序

框,我们用什么图形表示这个程序蹲其功能作用如何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例1(课本P21例0;已知函数,求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

值的算法步骤如何设出

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