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_第2页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_第3页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_第4页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一、绪论(一)研究背景1.教育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1]”,这对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提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克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知识学知识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2]”,这强调了互动教学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求互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双向交流。2.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202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3]”,这与生态课堂的五大基本特征相吻合。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这要求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设一个和谐的、互动的课堂生态环境。3.生态课堂建设的需要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生态学正日益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长期以来如何将生态学融入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生态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持续地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情感互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生态课堂的教学存在形式,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协变、创造和共生的过程[4]。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能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生生互动,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启发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因此要打造一个生态和谐的课堂需要从互动教学入手。(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应用其观点和方法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进而提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为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视角。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以此来推动教育改革。2.实践意义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更具生态性的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数学生态课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本研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运用互动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在沟通与交流中,提升他们各方面的技能。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态课堂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和尊重,当师生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时,沟通会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学生乐于提问和分享,而教师也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这种沟通有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误解,进而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概述1.核心概念界定(1)生态课堂我们一般所说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共同进行知识传授和学习的特定场所,这是狭义的课堂。广义的课堂概念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涵盖了所有发生教育活动的地点和时刻。换句话说,任何进行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都可以被认为是课堂。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角度来看,课堂均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要素构成。在生态课堂中,这些构成要素有机组合协调运动,进而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简言之,生态课堂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一切生态因子之间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5]。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负责在课上进行知识讲解,而学生则聚精会神地听课。然而传统课堂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学生的主体性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较为严肃、缺乏互动和交流、评价方式单一、忽视个性化教育等。这样的课堂难以满足学生均衡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与传统课堂相比生态课堂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强调学习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互动教学在本文中,“互动教学”是根植于“教学”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而“互动”的引入,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与丰富。其核心目的在于借助互动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从而构建出一种更加开放、多元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是指以教材知识为依托,教师和学生作为核心参与者,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师生间的信息互动,倡导多元化的思维碰撞,通过沟通、交流、协商、甚至辩论等形式,促进知识的共建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总体来说,与传统教学相比,互动教学更加看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它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3)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研究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研究主要是采用生态学的视角来深入探讨互动教学,对互动教学的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进一步探讨实施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2.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主要特征师生互动是生态课堂的教学存在形式,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协变、创造和共生的过程[4]。因此师生互动在生态课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生态课堂的教学实践以生态教学观的五大原则为指导,鉴于此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互动教学亦应严格遵循这五大原则,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生态性。(1)系统整体性①基本内涵课堂生态是由人和课堂环境共同组成的,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由最初的分散无序状态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这个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系统整体性[6]。生态课堂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紧密关联、彼此作用,共同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种联系和影响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②对互动教学的要求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态因子是紧密相连、彼此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一体联动,任何一个因子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互动教学时处理好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互动、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在生态课堂中,每个生态因子,如教学方法、学习资源、课堂管理等,都有一个最佳的数量区间,这个区间就是它的耐度。在这个区间内,生态因子能够促进系统的健康发展。然而,如果生态因子的数量超出了这个区间,无论是过多还是过少,它们就可能变成限制因子,开始阻碍系统的正常运作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根据“耐度与最适度原理”,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耐受范围,根据学生的耐受度来调整互动类型和频率,确定学生最能有效学习的互动强度和频率。(2)开放多样性①基本内涵在生态课堂中各个生态因子持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这体现了生态课堂的开放性。课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现在多个层面: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不同风格、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教学环境的多元设置、评价方式的差异化选择以及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这些共同构成了复杂而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态系统。②对互动教学的要求基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开放多样性”的特征,在进行互动教学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是彼此敞开的,他们会认真听取对方看法并且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元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优势。(3)共生协变性①基本内涵在课堂生态中,这种关系表现为教师、学生等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且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要素以及相关要素的协同性变化。②对互动教学的要求教师在生态课堂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他们的专业知识、情感状态、态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如果教师的学识有限,就可能无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学生作为生态课堂的主动参与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学习动机同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例如,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同时物理环境也会影响互动教学的效果。因此共生协变性要求师生之间携手合作、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中互相借鉴、共同进步。(4)动态生成性①基本内涵在课堂生态中,动态生成性是指课堂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能及时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②对互动教学的要求动态生成性是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机智”,来应对课堂中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教学活动。另外要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互动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生态化教学绝非简单的知识传递和复制,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创新的过程。它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和谐、简单而又融洽的教学方式,旨在营造一个师生共知、共享、共同发展的教学氛围。(5)可持续发展性①基本内涵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持续发展。②对互动教学的要求在信息爆炸和知识经济时代,学生不能仅依赖学校教育期间所学的知识,他们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在未来生活中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在互动教学时应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使学生能更加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四)文献综述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我们见证了教学方法和技术的显著演变。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则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这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当代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和参与,以及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因此在现代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堂上创造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章文献综述主要围绕生态课堂、互动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1.国内研究进展(1)生态课堂的相关研究在教育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中,生态课堂的研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回顾二十世纪,国内的研究者们主要将目光聚焦于生态教育的宏观层面,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一研究领域开始逐渐向微观层面扩展,生态课堂作为教育生态学的微观层面,它的研究也开始丰富起来了。下面笔者将从生态课堂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这几方面进行论述。①生态课堂的内涵关于生态课堂的内涵,各位学者均从各自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有的学者将生态课堂看作一个微观生态系统,比如杜亚丽(2010)[5]、黄俊官[7]。有的学者将生态课堂看作是新型课堂范式,比如周红莉(2012)[8]。有的学者将一些价值理念融入到生态课堂,比如杨慧[9]。表1-1生态课堂的内涵观点统计角度作者文献名称生态课堂的内涵微观生态系统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生态课堂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一切生态因子之间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5]。微观生态系统黄俊官《论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生态课堂将学生、教师等要素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教学生态系统。基于这一系统,构建一种整体的、多元的、和谐的且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7]。新型课堂范式周红莉《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研究》生态课堂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阶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它继承了传统课堂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8]。价值理念融入生态课堂杨慧《基于生态课堂的合作学习研究》生态课堂致力于回归自然与生命的本真,营造一个自然、和谐且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探索知识、提升技能,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升华,使学生的学习成长得到自然和谐发展‚彰显教育的活力与生机[9]。本文中的生态课堂内涵参考杜亚丽的观点,将课堂看作一个生态系统。②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研究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生态课堂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其特点与规律。对于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学者们主要有两种认识方式。第一种传统的三元结构,代表人物杜亚丽[10]。第二种教育教学过程环节,代表人物王蔷。表1-2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观点统计认识方式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具体观点传统的三元结构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态课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课堂生态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课堂环境(包括物理和社会环境)、以及教学内容或资源。这种观点强调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认为一个健康、和谐、有效的课堂生态需要这三者的良性互动。杜亚丽杜亚丽在2011年的研究中提到,构成生态课堂的有两大类要素,首先是主体要素,主要指的是师生这两大主体;其次是环境要素,它包括物理环境和非物理环境两个方面,非物理环境又可以细分为人际关系要素、文化要素和心理要素等多个维度[10]。教育教学过程环节这种观点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于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认为每个环节都需要考虑生态因素,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王蔷王蔷在探讨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时,提出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这四个关键环节,并主张这四个环节应该彼此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动态而和谐的生态教学循环。虽然我国学者关于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认同一个完整的生态课堂需要考虑教师、学生、环境、内容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并且这些要素之间应当是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③生态课堂的特征对于生态课堂的特征,潘光文[11]、吴文[12]、孙乾悦[13]、蒋雪莹[14]、杜亚丽[15]、陈旭远[15]有着不同的观点。表1-3生态课堂的特征观点统计作者文章观点潘光文《课堂的生态学研究》潘光文认为课堂生态具有三大特征,即有机整体性、师生协同变化性和共生性[11]。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吴文则认为课堂生态具有四大特征,即整体相关性和动态平衡的统一、多元共存性与和谐共生性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辩证统一、差异性与标准性的包容统一[12]。孙乾悦《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案例研究》孙乾悦认为课堂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过程性、互动生成性、和谐有序性四大特征[13]。蒋雪莹《生态教学观下小学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研究》蒋雪莹认为生态课堂具有系统整体性、开放多样性、共生协变性、动态生成性、可持续发展性五大特征[14]。(2)互动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往往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参与,这会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互动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课堂不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舞台,而是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充分探索互动教学的本质,并将其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融合。①互动教学的内涵和分类互动教学的内涵关于互动教学的内涵我国学者有以下观点。保娟(2011)认为,在互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是平等与尊重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于提问与分享,教师也能够认真倾听并理解学生,师生能够携手合作,实现教学相长[15]。孙泽文(2008)认为,互动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进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师生在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上实现相互交融,进而促进彼此的共同成长与发展[16]。互动教学的分类除了互动教学的内涵,我国学者对课堂互动的类型也进行了广泛的分类。这些分类通常依据互动参与的主体、主体间的关系性质、互动的目的和功能等。例如,一些学者可能会根据主体进行分类。比如程晓樵、吴康宁等学者(1994)将课堂互动按主体分为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教学材料、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17]。而另一些研究则可能更关注互动主体间的关系性质,如权力关系、情感关系或认知关系。比如吴康宁(1997)将课堂互动分为“控制与服从”、“控制与反控制”、“相互对抗”以及“相互磋商”四类[18]。傅维利(2007)根据师生互动的特性,将师生互动类型分为师权型师生互动、生权型师生互动和平等型师生互动[19]。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笔者增加了对互动教学分类的了解,这有利于后续的研究工作。②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高效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课堂互动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韩琴等人从教师、学生、教学三方面深入探讨了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给出一系列策略[20]。肖康、胡瑞玉、张家年(2023)认为在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中师生互动行为最为关键,再者是良好和谐的互动环境,最后是师生特质因素[21]。王其军(2011)认为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主要受五方面影响,即课堂教学的氛围营造、情境的创设、活动的组织安排、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22]。关于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学者关注的角度不同,而且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影响因素也大不相同。本文将基于现有成果,继续探寻影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因素。③互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适应教育改革要求以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者从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全面评价等方面,对互动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鲍子颖提出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的教学建议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化自身专业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加强对互动的训练和指导[23]。谭正桥提出思想品德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它应当是一个多维度、互动性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完善以及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都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24]。廖雪梅(2024)认为互动教学策略是开发多元的互动模式、选择优质的互动内容、设计自由的互动方法[25]。不管是哪种互动教学策略,终极目标都是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笔者发现对于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学阶段,而对于小学阶段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较少。在学科上,英语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互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这就导致我国学者在英语学科的互动教学策略领域投入了更多的研究精力,所以有必要立足小学数学领域,对小学数学的互动教学进行研究探索。(3)生态课堂互动教学①生态课堂的“非生态”现象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课堂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影响课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非生态”现象。汪霞(2001)认为课堂的“非生态”现象是教师的支配与管控、学生的顺从于回避、失衡的群体生态“花盆效应”、过度负荷的生态空间等[26]。贡和法(2011)认为课堂中存在目标的抽象化及弱化、教师的支配与管控、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这三种生态问题[27]。杜亚丽(2011)认为中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非生态”现象是师生互动缺乏主体意识、教学活动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解读和灵活运用、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行为不够端正、学生之间存在不良竞争的现象、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形成等[28]。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中的“非生态”现象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当今课堂中的“非生态”现象大多数与互动教学有关,因此本文将从互动教学入手解决课堂中的生态问题。②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生态课堂强调各个生态因子的和谐与平衡,而通过互动教学可以构建一个自然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对于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我国学者提出的建议与互动教学提出的建议相似,都是从教学观念更新、创新教学模式、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全面评价这几个方面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于锦喜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师生互动的针对性策略,分别是创设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融入、关注多元创新,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密切师生交流、促进全面评价,助力师生发展[29]。郭晶晶认为课堂互动的优化策略是树立生态化课堂互动理念、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营造生态化课堂互动氛围、优化生态化课堂互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0]。杨刚针对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提出了以下策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精心设计并提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31]。陈惠芳提出了三大建议:关注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加强对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方式的指导,采用全面且科学的学习评价,使师生互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32]。杨银生提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多元创新,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师生关系,确保互动效果、问题引导,体现互动目的性[33]。蒋雪莹从生态课堂的特征出发,针对小学师生互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系统整体性:构建具有生态特色的教学环境;开放多样性: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观念;共生协变性:创建共生的课堂互动模式;动态生成性: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师生共同可持续发展[14]。这些研究者对如何提高师生互动质量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大多数研究者是从教学观念更新、创新教学模式、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全面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这与研究互动教学策略时提出的几方面并没有很大区别,体现不出生态课堂独有的特征。只有少数研究者是从生态课堂的特征出发,实现师生的共同可持续发展,提高互动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思路将采取后者。2.国外研究进展(1)生态课堂①生态课堂的内涵沃勒将课堂视作生态圈,倡导通过生态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课堂中各个生态因子达到和谐共生的效果[34]。②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国外学者在研究生态课堂构成要素时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注于对课堂生态中某一特定因素或几个相关因素的深入探讨。比如对教师因素的研究,杜克斯等人认为“在生态课堂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其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35]。关于对学生因素的研究,达木科和沃顿(Damico,Watson)指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很大区别,并且学生的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36]。关于环境因素的研究,汉密尔顿和安得森认为座位安排对学习者的学业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他们提倡教育工作者应,精心设计教室内部的座位布局,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37]。另一方面是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考察并分析。艾利森等人采用了“课堂文化生态”这一概念并将其内涵细分为(1)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2)教学的核心技巧;(3)课堂秩序与班级管理;(4)态度、认知和期望[38]。课堂物理生态侧重关注物理的显性因素,而课堂文化生态更加注重课堂内社会互动、文化传统以及师生行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反映了对课堂生态环境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38]。通过查阅国外文献,笔者发现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研究更加重视对边缘化或弱势群体的关注。(2)互动教学①互动教学的分类国外研究者对互动教学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分类。首种分类方式是根据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主导角色来进行区分。比如艾雪黎(Ashley)等人提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主体角色的不同分为三种模式: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这三种模式对应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教师中心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指导作用,学生中心式注重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而知识中心式则将获取扎实的知识作为核心教学目标[39]。这三种模式各自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第二种是按照师生行为进行划分。比如R.Lippitt和R.K.White把师生互动方式划分成三种:教师主导型、师生沟通型、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独立型[40]。第三种是按照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流露的师生感情以及教师个人的行为方式进行划分。比如Howes把课堂互动分为了抗拒型、逃避型和稳健型[41]。②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Connell指出当学生能够与他们所在的社交环境中的人尤其是教师和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时,他们往往会展现出更主动的学习态度[42]。Wilkins和Julia进一步阐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育和学习过程的深远影响。他们指出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学习,具体来说在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中,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习任务展现出更大的热情。同时这种关系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循规范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促使他们在社交互动中展现更积极的行为[43]。Cao和Philip发现学生课堂交流的主动性会直接影响到互动教学的实施,最终他们指出教师应该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他们对互动方式和话题的不同偏好来尝试实施多样化的互动内容和活动[44]。3.研究评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不仅是为了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关于生态课堂的研究很多,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时往往面临难以落实的问题。国外关于互动教学的实践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互动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常态。但我国的课堂还存在教师主导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足的问题,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关于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大多数集中在英语学科,而关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生态课堂互动教学有助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五)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并非依赖于教师的直接灌输,而是一个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借助相关学习资源,通过团队协作和个人经验的融合,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学生在主动建构其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45]。”2.交往教学论在交往互动理论中,课堂教学变为师生之间自由平等的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探索,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通过与学生进行交往互动,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实现教学相长,这与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形成对比。3.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的相互融合的结果,它借鉴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把教育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分析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生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六)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本课题旨在将教育生态学和交往教学论的有效理论与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完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互动教学策略。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先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之后从生态课堂的特征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探讨,发现了课堂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并分析成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旨在构建一套有效的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互动教学。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现状,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讨。(2)问卷调查法为了掌握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情况,笔者从五个维度编制问卷,并选取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填写。(3)访谈调查法为了了解教师实施互动教学时的难点、需求,以及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见解,笔者选取了两位老师进行采访。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现状调查(一)问卷调查1.问卷目的问卷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现状,探求互动教学中非生态现象的成因及对策,以推动其发展。2.问卷调查对象针对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考虑问卷调查的便利性,笔者选择了曾实习的石家庄市北翟营小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年级中以随机方式选150同学进行问卷调查。3.问卷编制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以及实习经历,将问卷设计了五个维度,另外在设计问题时笔者综合了数学一线教师、导师的意见,最终形成了完整的问卷。详细问卷见附录。4.问卷实施本次问卷使用匿名的形式,以确保问卷的真实性。调查问卷共发放了160份,实际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50份,收回率93%,有效率100%。5.问卷结果分析(1)互动教学的频率和形式①互动教学的使用频率第一题,数学课上数学老师经常采取互动教学吗?从图2—1中可以看出,69.33%的人认为课堂上经常采取互动教学,24%的人认为有时候采取课堂互动教学,6%的人认为很少采取互动教学,0.67%的人认为课堂上没有互动教学。由此可见,在课堂上互动教学的使用频率较高,但还是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的心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应该被动的接受知识。另外在我国考试成绩往往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图2-1互动教学的使用频率②互动教学的形式:第二题,互动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从图2-2可以看出,使用最多的互动教学形式是教师与整个班级的互动,这可能是因为这种互动方式可以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有利于全体同学融入课堂,并且能够更广泛地覆盖教学内容。其次是生生互动,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得出,互动教学存在师生互动较多,生生互动较少的问题。图2-2互动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状况(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①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第三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情况。根据图2-3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但不可忽视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这一部分同学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感到在众人面前说话害羞或紧张,也有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性,或者对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够积极,学生可能感到缺乏回答问题的动力。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要格外关注,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图2-3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对第三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图2-4。从中可以看出成绩在90分以上的人主动回答的人占大多数,而成绩较低的人被动回答甚至不会打的人占多数。由此可见,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其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方法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图2-4不同成绩与回答问题积极度情况②教师在互动中的表现第四题,教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情况?根据图2-5的数据显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适宜,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时间过多或过少。虽然大多数学生对提问时间的满意度较高,但数学老师仍需注意收集和分析学生对思考时间的反馈。图2-5教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情况第五题,教师的行为表现情况。从图2-6中可以看出,92%的人认为教师会给予积极的反馈,3.33%的同学认为教师会给予敷衍的态度,剩下的1.33%认为教师会给予消极反馈。由此可见,大多数的教师都会保持较好的倾听态度,并且给予较好的反馈,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好好倾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敷衍的态度,甚至有的教师批评会多于表扬。面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学习如何有效地给予学生反馈和支持,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尝试采用更多鼓励和支持性的语言和行为。图2-6教师的行为表现情况对第五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图2-7,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会保持较好的倾听态度并且给予较好的反馈。而对于较差的学生,教师大多数会批评多于表扬。这表明教育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倾听和鼓励,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相反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批评可能更多,这可能是基于对学生的期望和对成绩提升的迫切性,但要注意的是过度批评可能会导致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学习动力减弱。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并努力为所有学生提供给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图2-7不同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情况第六题,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情况?从图2-8中可以看出,有76.67%的人经常得到老师的引导,17.33%的人有时候得到教师的引导,4.67%的人很少得到教师的引导,甚至有1.33%的人没有得到教师的引导。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得到老师的及时引导和帮助,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然而对于那些偶尔或很少得到引导以及完全没有得到引导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以确保他们的学习效果。图2-8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情况第七题,课堂问题的难易情况。从图2-9中可以看出86%的人感觉难易程度适中,14%的人感觉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认为问题的难度是适宜的,这意味着这些问题能够满足教学目标。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表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较好地把握了问题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但是仍有学生感觉问题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这些人需要额外的关注。对于认为问题难度大的同学,教师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辅导或者调整问题的难度。对于认为问题简单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或者提供更深入的问题供他们思考,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图2-9课堂问题的难易情况第八题,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和学生的问答氛围是什么样的?从图2-10中可以看出,84%的学生认为课堂的问答氛围是良好的,12%的学生认为课堂的问答氛围是一般的,其余4%的学生认为课堂问答氛围较差和差。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对课堂问答氛围感到满意,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课堂问答氛围感到一般和差。课堂问答氛围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也有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沟通技巧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又或者是教师过于强调正确与否,而不是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当然,课堂问答氛围差也不只是教师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或态度消极,或者是因为害怕犯错误或被笑话。为了改善问答氛围,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材料,并且要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而不仅仅关注正确与否。图2-10课堂问答氛围情况(3)学生提问——教师回答①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第九题,学生积极回应问题状况。根据图2-11的数据显示,只有少部分同学经常会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而大多数同学很少甚至是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学生适应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善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有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不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和表达机会。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和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营造一个支持性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的反馈等。图2-11学生积极回应问题状况对九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图2-12,从中可以看出,在课堂上经常主动提问的人中男生要多于女生。这一现象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是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家长和教师可能在不自觉中给予男孩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而女孩则被鼓励去合作和倾听。此外性别在自尊心,冒险精神、以及对待失败的态度上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这一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统计现象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性别本身的差异,而是多种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者和家长应当鼓励所有学生无论性别,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创建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学习环境。图2-12学生性别差异对回答问题表现的影响②教师在互动中的表现第十题,当你主动提出问题时,数学老师的反应是什么?从图2-13中可以看出,有84%的学生选择主动提出问题时,数学老师的反应是进行夸奖,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6.67%的同学选择教师会忽视自己问的问题,继续讲课甚至表现出不耐烦,不愿意回答问题。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后会通过夸奖来正面强化学生提问的行为,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但也有部分教师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给出消极的反应。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教师觉得课堂时间宝贵,担心回答问题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计划的进度。也有可能是教师因为个人情绪问题或疲劳而缺乏耐心,导致对学生的提问反应不佳,这是不太专业的做法。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专业发展培训、改善课堂管理策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图2-13学生主动提问老师给予学生的反馈情况(4)教师讲解——学生听讲①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第十一题,数学老师讲解时激情幽默的语言、亲切的表情等会提高你的听课效率吗?根据图2-14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讲解时激情幽默的语言、亲切的表情经常会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而少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持保留看法。总的来说,教师的语言和表情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差异,因材施教。图2-14教师的语言神情对学生听课效率的作用情况②教师在互动中的表现第十二题,平时上课时是老师讲的多还是学生讲的多。根据图2-15的数据显示,在现在的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处于主要位置,老师往往是知识传递的主体,而学生更多地是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但是根据数据来看,也有部分教师正在尝试或实践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提示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需要更加平衡地考虑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比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图2-15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比例情况(5)小组讨论——教师引导①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第十三题,小组讨论时,你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根据图2-16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做到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合作技能上存在欠缺。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合作的信心和技巧。也有部分同学的参与度受个人兴趣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话题,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图2-16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情况对第十三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图2-17。这一数据表明女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更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而男生可能更习惯于独立思考。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女生具有更好的倾听能力、同理心和合作技巧,这些在小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于女生男生的合作能力就差一些,男生更多的是具有独立性、竞争性,这就导致男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竞争。此外独立思考和竞争并不一定是负面的,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平衡独立思考和合作以及竞争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对于善于独立思考而不善于小组合作的培养其合作精神,对于善于小组合作但是独立思考和竞争意识较差的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竞争意识。图2-17性别差异在小组讨论中的体现第十四题,小组合作时,你与同学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图2-18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在小组合作时与小组成员有一个良好的关系,这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提高小组合作效果。但也有部分同学过于依赖小组成员或与小组成员竞争过度。这部分同学可能是因为小组内没有明确的角色分配和责任界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从而导致依赖他人或竞争过度。也有可能是因为评价体系更注重个人表现而非团队整体表现,学生可能会为了个人成绩而与小组成员竞争。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如明确小组目标角色,提供适当的反馈和鼓励,以及设计促进合作和沟通的活动。图2-18学生与小组成员的关系情况第十五题,在小组合作中,你的收获如何?根据图2-19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功的地方,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小组合作中只掌握了基础知识甚至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对于这部分同学可能是因为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参与度不高,或者小组成员之间缺乏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也有可能是教学设计和指导不足。教师要明确小组目标和期望,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他们的责任和贡献,并且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发展小组合作所需的技能。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应用知识,而不仅仅是记忆事实。图2-19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统计②教师在互动中的表现第十六题,在小组合作中,数学老师的表现是什么样的?从图2-20中可以看出,88%的学生选择老师常在各小组之间走动,聆听讨论成果,有时也会给予我们有效的引导。8%的学生选择老师只在个别组进行交流,并且提供的引导不够深入和有效。2%的学生选择教师不会走下讲台,并且不提供引导。由此可见,大多数数学老师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但也有一定比例的老师在个别小组交流的深度和有效性上存在不足,还有少部分老师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引导作用上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课程时间的安排限制了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指导,也有可能是教师对教育的信念和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一些老师可能不相信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因此不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提供专业的培训、调整课程和评估策略等。图2-20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二)访谈调查1.访谈目的在调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情况时,本研究不仅基于定量分析还辅以定性分析。通过访谈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实施的现状,以及老师对其的理解和建议,寻找互动教学存在的非生态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而提高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2.访谈对象笔者选取了石家庄市北翟营小学的两位老师进行访谈,一位20年教龄,一位2年教龄。访谈内容表2-1教师访谈提纲题号访谈内容1您在教学时主要采用哪种互动?2您认为影响互动教学的因素有哪些?3您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互动方式呢?4在互动教学中您遇到过哪些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4.访谈结果分析(1)您在教学时主要采用哪种互动?第一题中,不管是新手教师还是老教师使用师生互动的频率都要高于生生互动,并且更多地使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互动。这说明现在的课堂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教师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使得课堂缺乏互动性。(2)您认为影响互动教学的因素有哪些?通过新手教师和老教师对第二题的回答可以看出,新手教师对于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考虑的不如老教师全面。新手教师认为影响互动教学效果的主要是教师,而老教师则认为有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因素。(3)您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互动方式呢?新手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在导入时会以教材中提供的情境进行导入,当教材中的问题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时则进行小组讨论或同桌交流。老教师:在导入时一般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视频、故事、谜底等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如果进行抽象概念的讲解则会通过举例、类比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当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时,一般会用小组合作的互动形式。如果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时会使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由此可见,新手教师对于互动教学的运用仍然停留在课本当中,并不会根据学生以及课堂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变通。(4)在互动教学中您遇到过哪些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对第四题的总结,发现新教师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选择成绩好的更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而老教师遇到的问题则是每堂课的互动形式大差不差,这可能是因为老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自己认为行之有效且已经熟练掌握的互动形式。在解决问题时新教师会向老教师请教,也会自己查阅资料,去网上寻找优秀课例并从中学习。而老教师可能因为年龄较大,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上不如新教师积极。由此可见,新教师虽然遇到的问题较多,但积极努力去解决,而老教师虽然遇到的问题较少,但不如新教师积极。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调查发现,现在的课堂互动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非生态”现象,课堂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并不能通过彼此协作达到和谐共生的效果。笔者根据调查结果概括了以下几个问题。互动形式相对单调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互动教学已被广泛采用,但目前互动教学的形式相对单一,这容易导致互动的“麻木性”。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多,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少,如图2-2所示。在互动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非常重要,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会与学生频繁的沟通交流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师生互动较多。而一些教师可能受教学进度的限制,也有可能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不足,不敢依赖学生,因此在课堂中很少使用生生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应平衡师生互动那个和生生互动,使两者在互动教学中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互动氛围相对不佳在积极的互动氛围中,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内化知识。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氛围相对不佳,如图2-3、2-10、2-11所示,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回答问题甚至不回答问题,也有部分同学认为问答氛围一般甚至差,这都表明课堂互动氛围相对不佳。如今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师的提问和互动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出现上课走神、打瞌睡的情况。在互动时,教师也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情感交流,未能建立一个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的学习环境。当前过于依赖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紧张,害怕出错,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长期在互动氛围不佳的环境中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和学校应当重视营造积极的课堂互动氛围。互动不够深入(1)知识互动多,情感互动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在课堂上实现知识互动和情感互动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绪价值。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更多的是知识互动,情感互动相对较少,如图2-6所示,当学生回答问题时部分教师会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学生,甚至有的老师会给予负面反馈。在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压力,只重视了知识类的互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情感层面的需求。这种做法会打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对该科目失去兴趣。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出现失误时,有的教师不能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给予评价,而是一味地给予负面反馈,这不利于学生的进步。(2)表层互动多,深层互动少课堂互动的核心与实质在于“交互”,即相互交流中思维和语言的碰撞和共振过程[46]。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应当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不仅仅是追求表面上的互动氛围。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的使用频率很高,课堂中处处充满着“互动”的景象,但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互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深层互动很少。如图2-8、2-9、2-20所示,部分同学在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偶尔或很少得到引导甚至完全没有得到引导,还有部分同学认为题目过于复杂或者过于容易,也有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能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这都体现出当前的互动不够深入,大多只停留在表面。在课堂上,教师经常提出很多问题,学生们也都积极认真回答,表面上看互动氛围很好,但实际上题目往往都很简单,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进步。有时候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也是趋于形式上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在面对一些较难问题时,有的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让学生回答或讨论,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只能在表层进行思考并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深度思考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互动态度相对不同教师对所有学生持平等态度,能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是被认可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因为学习而感到自卑,教师如果能够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自尊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态度是不同的,如图2-7所示,教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会保持较好的倾听态度,并且给予较好的反馈,而对于较差的学生,教师大多数会批评多于表扬。这表明教师在互动中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态度相对较好,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相对较差。在实际教学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迅速回答问题并提供正确答案,给予教师积极的反馈,这样会使课堂流程更加流畅,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在互动时会不自觉倾向于这些学生。并且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会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和兴趣,尽管偶尔出错,教师也可能会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多表现的是不耐烦,即使他们的答案接近正确,教师可能会更加关注错误的部分,并给予批评而不是认可他们的努力或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一个不平等的课堂环境,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感到被忽视或贬低,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这些偏见,并努力给予所有学生平等的关注、支持和鼓励。5.互动能力相对不足(1)学生互动能力相对不足良好的互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表达独特见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够更好地吸收知识、交流思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能力相对不足,如图2-16、2-18所示,部分学生在合作技能上存在欠缺,也部分同学过于依赖小组成员或者与小组成员竞争过度。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他们更愿意被动地听讲而不是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的互动能力将逐渐减弱。此外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无法倾听、理解他人的意见,这就导致小组内沟通障碍,影响任务的顺利完成。还有一些同学在小组讨论或任务完成过程中总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不容忍其他小组成员的异议,试图主导讨论的方向,甚至对同伴的观点持批评态度,这可能会导致小组内部的不和谐冲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2)教师互动能力相对不足教师良好的互动能力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耐心的倾听和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从而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但是现在教师的互动能力相对不足,如图2-5、2-8、2-13、2-14、2-20所示,部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小组合作时很少给出引导也有部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时,给出消极的反应。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提问技巧,教师的提问可能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也有可能难度过大,使学生感到困惑或无聊。在学生讨论或提问时,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技巧,使互动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探讨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并不能给予学生温暖和鼓励,反而会批评多于表扬,这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的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课堂互动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发展培训、教学反思和同伴互助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互动教学能力,进而创造一个更加互动的学习环境。问题成因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要达到生态平衡需要各个要素在生态系统中各司其职,通过协调运动维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上文提到了当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一些“非生态”现象,要想解决这些“非生态”问题,首先需要探究出造成这些“非生态”现象的原因,之后对症下药。以下就是笔者总结的问题成因。1.教师教学观念和能力的影响(1)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课堂互动变成单向的知识传递,而非双向的思维碰撞。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仅仅记住了一些知识点,却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多的开始使用互动教学,但通过以上调查发现,虽然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其实细细分析其中的很多互动仍然是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即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密不可分。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师不信任互动教学,认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为有效和可控。他们同时也会担心在互动教学中失去对课堂的掌控,认为学生可能会偏离教学大纲和预定目标。因此他们在进行互动教学时,仍然试图掌控整个课堂,不允许学生偏离预设的答案和思路。另外在进行互动教学时,可能只是表面上模仿互动教学的形态,如提问和问答,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交流和思想碰撞。(2)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互动教学的基础,它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够创造一个动态、互动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以上调查,笔者发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时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这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密不可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包容的学习环境,通过有趣的故事、实际案例、游戏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教学能力欠缺的教师可能无法设计出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互动活动,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然而有的教师缺乏激发学生参与互动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此外,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学习策略。然而有的教师因为教学能力的欠缺,可能不能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或者反馈不够具体没有建设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改正错误。2.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信心不强(1)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当学生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时,会更容易被激发出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调查,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均与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有关。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展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然而现在的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更倾向于教师给出明确的指导和答案,而不是通过互动和探索来发现知识。由于他们不愿意主动参与和探索,他们的学习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知识点。主体意识较强的学生会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质疑,而那些缺乏主体意识的学生不会提出质疑或不同意见,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发展。(2)学生自信心不强自信的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他们不怕犯错,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敢于提出质疑和挑战。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害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害怕被同学和老师评价。这些现象与学生的自信心不强有关。不自信的学生往往害怕失败,这种对失败的恐惧使他们逃避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另外这些学生经常会自我怀疑,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持怀疑态度,因此他们在课堂上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自己的想法被同伴和老师质疑,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同伴和教师的评价特别敏感,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自信心,这就会导致学生形成“说了还不如不说”的心理。在互动教学中,不自信的学生可能表现得紧张或焦虑,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现和思维清晰度。由此可见学生的不自信会造成互动参与度下降,影响他们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课堂教学的任务压力课堂教学任务是一堂课的核心,它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教师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但是要想在一堂课中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通过以上调查,笔者发现在如今的课堂上不缺乏互动教学,但存在互动单调、不够深入、互动态度不公等问题,这其实与课堂教学任务压力有着密切关系。在互动深度上,教师由于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匆匆忙忙,无法充分展开讨论或活动。由于教学大纲和评估标准的影响,教师可能会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准备而不是互动和探索,这就导致互动不够深入。在互动形式上,教师往往使用师生互动,很少使用生生互动。这是因为教师需要控制课堂时间和节奏,以确保教学计划按预期进行,因此会通过师生互动来控制课堂节奏、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问,而生生互动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组织和管理,并且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不足,不敢依赖学生,所以教师很少使用生生互动。在互动对象选择上,教师往往倾向于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是因为他们通常能迅速作答并且给出正确答案。综上所述,教师由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压力并不敢把课堂主导权放在学生手中,仍然以讲授法进行课堂教学。4.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教学评价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给老师提供反馈信息,进而推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化。然而通过以上调查,笔者发现当前的课堂评价受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往往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过于侧重于量化评价,忽略了形成性评价,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外界对老师工作的评判标准,这就导致师生更加关注最终成绩,不再重视其他东西。因此教师可能会将考试和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形成性评价可以提供即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纠正错误,如果缺乏这种反馈,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地改进学习方法,不能及时改正错误。互动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而形成性评价可以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工具。四、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根据对当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所面临问题的探讨,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持续进步,本研究依据生态教学观的五原则总结出以下策略。(一)系统整体性互动教学应考虑系统整体性,即各个生态因子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整体。因此,教师与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学环境也应是良好的,教学内容应当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助力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1.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1)尊重和平等小学生的情感较为脆弱,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并且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当学生感到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时,他们会对教师有信赖感,这种信赖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当学生感到自己的贡献被重视时,他们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与各类活动中。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反馈,即使学生的想法或答案不完整或错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耐心,而不是急于求成。在良好师生互动氛围中,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这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2)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当前教育改革强调要建立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双向沟通,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另外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正确的给予鼓励,错误的就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2.构建良好的物理环境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能够减少学生因环境因素而产生的疲劳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良好的物理环境设计,如适当的座位布局,为小组合作和讨论提供便利。因此,教师可以重新安排教室的布局,以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采用圆形、U形的座位安排,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另外,也可以利用墙面展示学生的作品或者其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作品,增加教室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室需要具备良好的光线与照明和整洁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良好的物理环境中,他们会感到舒适和安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更主动地探索和吸收知识。3.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与课堂中的其他生态因子彼此配合,相互平衡,确保每个生态因子都能在整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来设计,确保内容对学生有意义且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同时,内容应设计多层次的挑战,以满足各种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应结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资源。丰富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创造一个充满挑战与探索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二)开放多样性1.加强互动的开放多样性(1)加强互动的开放性现代社会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开放性的互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在课堂中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是否与教师或同伴一致,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人的思考过程和成果。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互换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则作为指导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这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开放性思维。(2)加强互动形式的多样性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中学生有更多机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提前规划各种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问答竞赛等,确保课堂互动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需求,根据这些灵活调整互动形式,使互动更贴近学生实际。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互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这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知识。(3)互动评价的多样性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的风格、能力和背景,单一的评估手段不能充分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多样性评价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些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做到评价主体多样性,既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也需要组织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同时也要有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也要做到多样性,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另外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定性化和定量化评价,如同时使用观察记录和成绩评分,以获得全面的学习情况反馈。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水平,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促进自我反思和发展。2.加强教学内容的开放多样性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开放多样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当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时,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参与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另外,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多样性教师也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其他学科知识。在教学内容开放多样性的课堂中,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面对未来的挑战。(三)共生协变性互动教学应考虑共生协变性这一原则,即某个生态因子发生变化时其他因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47]。因此在互动教学时,教师要与学生相互合作,教学相长,并且要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共生协变”1.相互合作、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想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共生”,因此师生要相互合作、教学相长。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在双向交流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尊重学生的观点,与学生建立互信的合作关系。另外,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在相互合作、教学相长的课堂中,学生和教师能够共同成长与进步,使教学成为一种双向的、动态的过程。2.改善教师的互动偏好要想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生”,则需要教师做到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同学,因此需要改善教师的互动偏好。通过以上调查,笔者发现在课堂中老师对学生是有互动偏好的,在互动中教师更偏向于成绩好的或者成绩差的反而对成绩中等的不是很关注,另外教师对成绩好的往往会给出积极反馈,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给出消极的反馈,这些现象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生”。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生”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互动偏好,并多鼓励不主动发言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同时注意分散回答问题的机会,避免重复提问同一名学生。另外,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展现更多的包容与耐心,帮助学生指出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