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1.下列有关冬天的文字中,加点词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当人们①拾掇(chuò)好自己,走出家门时,发现冬天已经来到了这个偏僻②寂廖(liáo)的山村。远处人家的③烟囱(cōng)仿佛被冻住了一般,只偶尔冒出一些④无精打采(cǎi)的淡烟。屋后积雪绵延的群山也不再青翠,宛如须发皆白的⑤瘦削(xuē)老人。原本⑥盘桓(gèn)在树冠里的松鼠们此时已经⑦消声匿(ni)迹,也许是藏进了树洞的深处。山间的小溪也不再⑧唠唠叨叨(dāo),冰封的水面掩盖了⑨娟娟(juān)细流的声响。冬天,让这个山村增添了几分寂静。A.①⑤⑥⑦ B.②③⑦⑨ C.③④⑤⑧ D.②④⑧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正确使用。①拾掇(chuò)——duo;②寂廖——寂寥;⑥盘桓(gèn)——huán;⑦消声匿迹——销声匿迹;⑧娟娟——涓涓;全部正确的应为:③④⑤⑧。故选C2.下列是一位同学在《家校交流本》“今日感想”栏目上的一段文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天气很冷,很多同学在校服里添上羽绒服。我也穿得不少,①蜗行在校园里,感觉自己十分臃肿。寒风凛冽,整个上午都在教室里不敢出门,感觉十分②憋闷。真希望有人能③妙手回春,让温暖重回人间。春天什么时候才能来到?真叫人④望眼欲穿。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正确使用。A.蜗行: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此处用来形容因穿得臃肿而行动缓慢的样子,词语使用正确;B.憋闷:由于空气不流通而感到呼吸不畅;心情不舒畅;郁闷。此处用来形容长时间不出教室而感到不舒畅,词语使用正确;C.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也说着手成春。此处用来形容期待温暖重回大地,不符合语境,成语使用不正确;D.望眼欲穿: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股切。此处用来形容对春回大地的渴望,成语使用正确;故选C。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位同学的作文,其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句是()①长沙的夏天是传说中的“四大火炉”之一。可一旦到了冬天,情况就截然不同了。②行道树的树叶上凝出冰花时,标志着温度降到了低于0℃左右。③在冷空气的影响下,让呼出的热气在眼镜上凝结成一层雾。④呼啸着的北风我行我素地刮着,行人们都不由得裹紧了衣服。长沙的冬天,如此寒冷。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A.主宾搭配不当,把“长沙的夏天”改为“夏天的长沙”;B.“低于0℃左右”自相矛盾,把“低于”或“左右”删除一个;C.“在……下”“让”属介词多用,掩盖主语,删除一个;故选D。

4.下面是节选自《点墨长沙》第一卷“名山故事”中的一段文字,但是打乱了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朝的张九镒就咏叹道:“翻风啸雨插云根,百尺森然独踞尊。”②岳麓山更多的是枫、梓、松、栗杂落各处,相互映衬,大量的常绿植物,蓊郁青葱;山涧泉流,多孔多姿,颇可欣赏,绿水终年不涸,润喉沁脾,颇感清幽。③岳麓山植物资源丰富,有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有晋朝的罗汉松、唐代的银杏、宋时的香樟、明清的枫树……④尤其是那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山艳如画。⑤这些古树遒劲高耸,挺拔蓬勃,引人赞叹。⑥凌玉垣更是赞叹它们:“阅世存孤直,虬枝出远天。空山聚风雨,白日独云烟。”A.②⑤①⑥③④ B.②⑤③④①⑥ C.③⑤②④①⑥ D.③⑤①⑥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排序。纵观语句,是对岳麓山的描绘,总体叙述顺序为由概况到具体。③句是对岳麓山总体情况的概述,是总起,应排第一位;⑤句“这些古树”复指③句“有晋朝的罗汉松、唐代的银杏、宋时的香樟、明清的枫树……”,应排第二位;①⑥句承接第⑤句的“引人赞叹”,根据⑥句中的“更”,可知,①排第三位,⑥排第四位;②④是进一步具体写景,根据“更多的是”“尤其是”存在递进关系,可知②排第五位,④排第六位。因此排序为:③⑤①⑥②④。故选D。5.几位同学在讨论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一说:“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中元节。”B.同学二说:“除天干地支纪年之外,中国古代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等。如‘十年春’(《曹刿论战》)、‘二世元年’(《陈涉世家》)等,就是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方式。”C.同学三说:“《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大学》《论语》《尚书》同为儒家四书。”D.同学四说:“《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气象开阔,影响巨大,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作者范仲淹与苏轼一样,也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A.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选项“一直到正月十五中元节”的表述不正确;C.《尚书)是五经,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选项“与《大学》《论语》《尚书》同为儒家四书”的表述不正确;D.韩愈、柳宗元和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唐宋八大家”,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选项“也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表述不正确;故选B。6.古诗文默写(1)冬日寒冷,但心有信念,笔下也能处处生春,正如岑参对雪景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环境艰难,但不懈坚守,也有打动人的力量,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答案】①.忽如一夜春风来②.千树万树梨花开③.受任于败军之际④.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忽、梨、败、奉”等字词的正确书写。综合性学习(4分)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个校园,这个班级,一起洒下过无数的汗水,共同收获过无尽的欢乐。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九年级(7)班准备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为活动做准备。7.有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朝离别,难忘如歌岁月”,现征集下联,请结合情境,拟写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为撰写班史,班级文字撰写组记者拟定了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一个采访问题。时间、地点12月14日下午放学后,教室采访对象已预约愿意接受采访的五位同学采访目的为班史“教师风采”栏目搜集资料采访问题(1)请问三年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是哪位;(2)这位老师最让你触动的话语是什么?(3)【答案】7.①.示例:他日相逢②.再诉似海深情。/明日再见细数花样年华。8.示例:这位老师最让你感动的事是什么?【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的时候,注意属对的基本原则: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依据上联可知,“今朝”是名词,“离别”是动词,“难忘”是动词,“如歌岁月”是偏正短语。据此,拟写下联即可。示例:他日相遇追忆似水年华【8题详解】本题考查采访设计的能力。围绕能展现某位教师的风采来设计采访问题即可。示例1:这位老师对你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示例2:这位老师曾经做过那件(些)事,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刘长卿汀洲②无浪复无烟,楚客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④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①:该诗是诗人在至德年间贬任鄂州(今湖北)转运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中丞为御史中丞的简称,源中丞为作者朋友,此时被贬至岳阳。②汀洲,即鹦鹉洲,与标题中的“夏口”、颌联中的“汉口”及颈联“孤城”所指汉阳均在今湖北。③楚客:客居楚地之人。④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出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面水波不兴、烟霭升腾的景象,勾起诗人对远在洞庭湖畔源中丞的相思之情。B.次句间接抒情,“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C.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写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前虚后实,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D.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有正用、反用之别,正用的典故中的人事与诗中的人事往往有相似之处,如尾联正用贾谊之典,是因为贾谊与刘长卿、源中丞有被贬的相似经历。10.请按照表格要求填空。诗句相同意象词义溯源手法情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角角:古乐器名。出西北游牧民族,角以示晨昏。军中多用作军号。①______雄壮的号角,唤起梦境,表现了辛弃疾对抗金岁月的无限留恋之情。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借景抒情②________的角声,唤回现实,表现了刘长卿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答案】9.D10.①.虚实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凄寒/凄凉/悲凉③.被贬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④.对被贬友人源中丞的怀念和同情【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烟霭升腾”错误;B.次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势,一无挂碍;“间接抒情”错误;C.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前实后虚,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前虚后实”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赏析及情感。《破阵子》“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到的)。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听到的)。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有实有虚,有听有看,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手法。《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凄凉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从而表达了诗人被贬的痛苦和置身异地的孤独之情;最后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怀念和同情。【点睛】译文: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江面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夕阳斜照着汉口,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哀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上沙村越日天将晓,鸿干①已登门相邀。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舟子颇循良,令其余米煮饭。饭毕,舟子携榼②相随,嘱其子守船,余两人上岸,由寒山至高义园之白云精舍。轩临峭壁,下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崖悬薜荔,墙积莓苔。坐轩下,惟闻落叶萧萧,悄无人迹。余两人从石罅③中入,名“一线天”,循级盘旋,直造其巅,曰“上白云”,有庵已坍颓,存一危栈,仅可远眺。小憩片刻,即相扶而下,舟子曰:“登高忘携酒榼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舟子曰:“离此南行二三里,有上沙村,多人家,有隙地,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往一游?”余喜曰:“此明末徐俟斋先生④隐居处也,有园闻极幽雅,从未一游。”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茅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园左有山,俗呼鸡笼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如杭城之瑞石古洞,而不及其玲珑。旁一青石如榻,鸿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具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酒瓶既罄,各采野菊插满两鬓。(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有删改)【注】①鸿干:作者朋友顾金鉴,字鸿干。②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③罅(xià):缝隙,裂缝。④徐俟(si)斋:徐枋,号俟斋,明末清初画家。1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由寒山至高义园之白云精舍”的“之”,和“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的“之”用法是相同的。B.“相扶而下”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中加点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修饰”,可译为“着”,后者表“承接”,译为“就”。C.“直造其巅”,根据成语“登峰造极”推断,“造”意思应该为“登上”。D.“有园闻极幽雅”,“闻”有“听到”“听说”“名声”“消息”等义项,此处为“听说”的意思,与“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不同。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B.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C.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D.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登高也。14.著名学者、散文家俞平伯对《浮生六记》评价甚高:“其闺房燕昵之情,触忤庭闱之由,生活艰虞之状,与夫旅逸朋游之乐,即各见于书。”请结合本选段,分析“旅逸朋游之乐”的具体表现。【答案】11.A12.C13.我们此次出游,是想寻觅一同归隐栖居之地罢了,不是专门为了登高(而来)的。14.①山水宜人的快乐。白云精舍远离尘嚣,环境安静。上沙村、鸡笼山环境幽雅美好。②寻访幽居的惊喜。旅行中得舟子介绍,来到徐枋的隐居地。③同游契心的欢乐。友人与我同有归隐之志,舟子勤快忠厚。热情善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由寒山至高义园之白云精舍”的“之”为“动词,到”;“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的“之”为“代词,指前文所提到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具幽可以开樽矣”句意:此地仰可观峰岭,俯可视园亭,既高旷且幽静,可以一醉方休了。“此处仰观峰岭”说明仰视能够看到的事物;“俯视园亭”说明俯视能够看到的事物;“既旷具幽”说明此地的特点,进行修饰;“可以开樽矣”说明作者可以在此做的事情,体现愉悦之情。故断句为: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欲:想要;觅:寻觅;偕:一同;耳:罢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根据题目分析“旅逸朋游之乐”的表现,即找出作者快乐的表现。根据“余两人上岸,由寒山至高义园之白云精舍。轩临峭壁,下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崖悬薜荔,墙积莓苔”,“有上沙村,多人家,有隙地”,“俗呼鸡笼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可知,作者到达白云精舍,环境清幽,上沙村、鸡笼山环境优美、静雅,有山水宜人之乐;根据“此明末徐俟斋先生隐居处也,有园闻极幽雅,从未一游”,“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茅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可知,由舟子引导至徐俟斋先生隐居处,环境清幽,有寻访徐枋的隐居之地;根据“鸿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具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酒瓶既罄,各采野菊插满两鬓”可知,友人和我都有隐居的志向,和友人痛快畅饮,因此有同游契心之乐。【点睛】译文:第二日,天刚破晓,鸿干已经登门相邀。步行至横塘枣市桥,雇来一叶小舟,抵达寒山时还没到正午。船夫颇为忠厚善良,便叫他买米煮饭。吃完,船夫携带酒食盒一路相随,叮嘱他的儿子守船,我们两人上岸,由寒山行至高义园的白云精舍。白云精舍紧临悬崖峭壁,下面开凿一方小水池,围有石栏,池内一泓秋水,峭壁上爬满薜荔藤萝,墙上积满青苔。坐在小轩里,只听得落叶萧萧,悄无人迹。我们两人从石缝进入,其名为“一线天”,顺着台阶盘旋而上,直登山巅,书有“上白云”,有一庵堂已坍塌,仅存一段破落的栈道,只可远眺。小憩片刻,我们便互相扶着下山,船夫看见我们说:“登山忘记把酒食盒带上了。”鸿干道:“我们此次出游,是想寻觅一同归隐栖居之地罢了,不是专门为了登高(而来)的。”船夫便说:“此地向南行二三里,有一上沙村,人家很多,有空地。我有姓范的表亲就住在这个村里,何不前往一游?”我大喜道:“这村子原是明末徐俟斋先生的隐居之处,听说园林极其幽雅,还从没有去过。”于是船夫便带我们前往。上沙村在两山之间的夹道中。园林依山而无石,很多老树呈盘曲纡回之势,亭台窗榭栏杆一派素朴,竹篱茅舍,真不愧为隐士的居所。园中有一皂荚亭,树大得可尽两人相抱。我平生所历园亭,此园排在第一位。园子左边有山,民间称为鸡笼山,山峰挺直,顶上叠加巨石,犹如杭州城之瑞石古洞,只是不及瑞石古洞的玲珑。山旁有一床榻形状的大青石,鸿干躺在上面说:“此地仰可观峰岭,俯可视园亭,既高旷且幽静,可以一醉方休了。”邀上船夫与我们共饮,三人或唱歌或长啸,畅饮开怀。酒水饮尽,我们各自采来野菊花插满双鬓。(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材料一】非北方民间有句俗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山西面食全国闻名,许多地方有夏至吃凉面的讲究。《魏氏春秋》上载有“伏日食汤饼”,“汤饼”即面片、面条的古称,唐代也叫“冷陶”“温陶”。“冷陶”就是凉面,《唐六典》中载有“太官令(古代掌皇帝膳食及宴享之事的官名)夏供槐叶冷陶”,至今山西还有个别地方吃“冷陶”的习俗。山西杂粮资源丰富,现时的凉面还有荞麦面、莜面等。夏天随意走进山西一家面馆,均有不同凉面供应。在其他地方,夏至面的品种也不少。如北京的芝麻酱凉面、四川的鸡丝凉面、上海的阳春面、镇江的锅盖面、昆山的奥灶面、杭州的片儿川。江苏无锡人夏至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是取“混沌和合”之意。在江苏,夏至时要吃夏令三鲜,三鲜又分为地三鲜(苋菜、蚕豆和蒜苗)、树三鲜(樱桃、梅子和香椿芽)、水三鲜(螺蜘、细鱼和河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苏杭之物产丰富。(摘自《辽宁新闻》)【材料二】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大暑节气就处在三伏天中的中伏阶段。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黄帝内经》说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夏季暑热来临,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需要注意调护。多喝水、多吃苦味食物、少动肝火是大暑节气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养生方式。大暑时节午后最热的时候,人们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随身携带防暑药物等;要注意及时饮水,防止脱水;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宜,多食绿豆汤、苦瓜、冬瓜汤等食物。(摘自网络)【材料三】农历,主要是以阴历为主,阳历为辅,故也称为阴历。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100多部历法。一般改朝换代,历法就会跟着改变,有时候皇帝死了历法也会跟着改变,但这主要改变的是历法的名称,而内容并没有太大改变。中国历代历法建立,也是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逐渐修改、完善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二十四节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变化而修改完善。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技术革新的历法演变。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秦历,合称为古六历时代历名主要编者使用年份备注西汉《太初历》邓平、唐都、落下闳前104—84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南朝齐《大明历》祖冲之463-520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二次大改革唐《戊寅元历》傅仁钧、崔善为619-665第一部颁行全国的历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三次大改革元《授时历》许衡、郭守敬、王恂1280—1644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明末、清初《崇祯历书》《西洋新法历书》徐光启、龙华民、罗雅谷、汤若望1645—1911废除“平气”,采用“定气”,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五次大改革新中国公历(阳历)《农历》世界通用历法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49年开始1970年开始现行历法几千年来,历法的名称一直在改变,所有历法的正式名称没有一个含有“阴历”的,但是核心内容一直是“阴历+24节气”的使用方式,阴历为主,24节气为辅。所以历法一直俗称为“阴历”。(摘自网络)【材料四】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很多关于气候和农业的科学知识,但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发达的农耕文明,先进的农学思想、悠久的重农传统,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才催生了二十四节气。今天,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依然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比如山西南部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有节气谚语曰:“麦长四季春为主,十年九春旱”“立春天还寒,麦田浇灌莫停歇”“小满芝麻芒种谷”。即使在四季特征并不明显的区域,也有依节气轴线所产生的一系列农谚,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如东北农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安徽农谚“清明下种,谷雨栽秧”;福建农谚“惊蛰犁头动,春分地气通”……当代中国农业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河流水质下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的农耕智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这些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要认真考虑的。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许是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摘自《人民日报》)15.【理解推断】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可知,在唐代《唐六典》中就有山西个别地方立夏吃“冷陶”的记载。B.材料二告诉我们,大暑时,只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多喝水、多吃苦味食物、少动肝火。C.材料三在说明农历和二十四节气的演变时,使用了下定义、列图表的说明方法。D.材料四的中心论点是“二十四节气不会过时”。16.在学校地理社举办的“地球日”活动系列之“碳中和”主题讲座中,一位同学了解到温室气体引发全球变暖的知识,于是,他产生了“二十四节气是否过时了”的疑问。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解答他的疑惑。【答案】15.D16.没有过时。①二十四节气已经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在指导着人们的饮食养生;②二十四节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变化而修改完善。③今天,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依然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④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解析】【15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A.依据【材料一】“《唐六典》中载有‘太官令(古代掌皇帝膳食及宴享之事的官名)夏供槐叶冷陶’,至今山西还有个别地方吃‘冷陶’的习俗”可知,山西个别地方立夏吃“冷陶”并不是《唐六典》记载的。B.依据【材料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需要注意调护。多喝水、多吃苦味食物、少动肝火是大暑节气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养生方式”可知,并非只对“心血管疾病患者”;C.【材料三】中并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故选D。【16题详解】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依据【材料二】“《黄帝内经》说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夏季暑热来临,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需要注意调护。多喝水、多吃苦味食物、少动肝火是大暑节气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养生方式……大暑时节午后最热的时候,人们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随身携带防暑药物等;要注意及时饮水,防止脱水;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宜,多食绿豆汤、苦瓜、冬瓜汤等食物”等内容,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指导着人们的饮食和养生;依据【材料三】“二十四节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变化而修改完善”可知,二十四节气也是适应时代变化而服务人们生活的;依据【材料四】“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依然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可知,二十四节气还在指导着农业生产;依据【材料四】“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可知,二十四节气融入了的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思想理念的追求。因此说:二十四节气没有过时。(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不知有花张晓风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③车子停在一个小客家①山村,走过紫苏茂生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②,也可以共女人骑乘。④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⑤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⑥“你们来找人?”⑦“我们来看花。”⑧“花?”妇人勿勿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二句,“哪有花?”⑨由于她并不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⑩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他们作物的花,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⑩使我们为之绝倒③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⑫“花?哪有花?”⑬我想起少年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转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⑭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⑮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⑯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大声地问我“花?哪有它?”的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地的一部分,山林地是生活的一部今,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可以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⑰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妇人,那位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注】①客家: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汉族民系之一。②帔(pèi):古代贵族妇女的礼服。③绝倒:折服,心服。17.【梳理概括】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地点事件心情/反应山村路上我们在欣赏桐花、阳光、山林①②相顾愕然、理解③老尼对我赞叹的落日习以为常暗暗嫉妒、惊艳18.【分析鉴赏】(1)请赏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2)下列哪种语气最贴合文章第⑧段妇人说话的语气?请说明理由。A.疑问好奇B.嘲讽鄙夷C.平静淡然19.【分析探究】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一说文章标题“不知有花”的含义。【答案】17.①无能为力、虚脱②妇人询问我们来意后说:“哪里有花?”③狮头山庵前18.(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温柔”一词将被落花覆盖的石头拟人化。同时将被落花覆盖的石头比作披上绣帔的战马,连坚硬的石头也因桐花而变得温柔,侧面写出了桐花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桐花之美的陶醉。(2)语气:C.平静淡然。理由:①妇人是一边赶路一边和我们闲谈,并不求答案,因此语气淡然;②对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而桐树是她日常的农作物,因此她很平静。19.对比手法:桐花平日“守口如瓶”与盛开时“灿若飞云”的状态对比;我们对桐花绝倒发痴与妇人对桐花视而不见的态度对比;我对落日晚霞的赞叹与老尼对它习以为常的态度对比;妇人与花相亲相融而不自知与我喜爱花朵却与其两相分离的生活状态的对比;“我”由不理解妇人不知有花,到理解妇人不知有花才是真正与美融为一体的境界的前后对比。标题含义:表层意思是指山村妇人身处花中却不知有花的存在;深层含义是指将生活与美好景色、事物融为一体。【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据题干“山村路上”“我们在欣赏桐花、阳光、山林”及第④段“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可知,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无能为力、虚脱”;据心情“相顾愕然、理解”及第⑨段“由于她并不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可知,此处的事件是:妇人询问我们来意后说:“哪里有花?”。据“老尼对我赞叹的落日习以为常”“暗暗嫉妒、惊艳”及第⑬段“我想起少年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转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可知,此事件发生在“狮头山庵前”。【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分析和鉴赏。(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划线句子“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的“温柔”一词,把被落花覆盖的石头拟人化,增添了诗意色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把落花覆盖的石头比作披上绣帔的战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落花的多而美,使得坚硬的石头也因桐花而变得温柔,衬托出桐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桐花的喜爱、陶醉之情。(2)本题第⑧段划线句子“‘花?’妇人勿勿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二句,‘哪有花?’”是妇人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说的话,此时她的语气应该是平静淡然的。因为妇人是一边赶路一边和我们闲谈,并不求答案,只是闲聊,因此语气淡然;其次,对山村妇人而言,这是她的家,桐树是她的庄稼,是一种日常的农作物,花是树的一部分,天天见,于她而言,毫无新鲜感,在她的认知里,这不算花,因此她的语气很平静。【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标题的理解。问一: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据第②段“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可知,这是桐花平日“守口如瓶”与盛开时“灿若飞云”的状态对比;据第⑬段“我想起少年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及第⑭段“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可知,我对落日晚霞的赞叹与老尼对它习以为常的态度对比;据第④段“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及第⑨段“由于她并不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可知,妇人与花相亲相融而不自知与我喜爱花朵却与其两相分离的生活状态的对比;据第⑯段“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地的一部分,山林地是生活的一部今,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可以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及上文“我”的表现可知,“我”由不理解妇人不知有花,到理解妇人不知有花才是真正与美融为一体的境界的前后对比。问二: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不知有花”含义是只有在城市复杂世界里徘徊的人们才会为乡间平凡至极的桐花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因为他们始终只能作为赏美的客体,而对于山村妇人而言,她的生活是简单的,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自然是花的主人,花只不过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与美真正相融,所以才会与花相亲相融而不相知。文章从反面落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简单、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名著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片段一】春:姑娘来了/……/她渡过了河水,/在沙滩上慢慢走,/她低着头轻轻地唱,/那声音像河水在流……/看见她的样子,/谁也会高兴;/听见她的歌声,/谁也会快乐……(节选自《艾青诗选·春姑娘》)【片段二】鲁提辖看那五台山时,果然好座大山。但见:云遮峰顶,日转山腰。嵯峨仿佛接天关,率律参差侵汉表。岩前花木,舞春风暗吐清香;洞口藤萝,披宿雨倒悬嫩线。飞云瀑布,银河影浸月光寒;峭壁苍松,铁角铃摇龙尾动。宜是由揉蓝染出,天生工积翠妆成。根盘直压三千丈,气势平吞四百州。(节选自《水浒传》)【片段三】四月已逝,五月来临。这是一个明媚宁静的五月,日复一日,都是蔚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轻柔的西风和南风。现在,草木茁壮成长起来。洛伍德抖散了它的秀发,处处叶绿,遍地开花。榆树、岑树和橡树光秃秃的高大树干,恢复了生气勃勃的雄姿,林间植物在幽深处茂密生长,无数种类的苔藓填补了林中的空谷。众多的野樱草花,就像奇妙地从地上升起的阳光。(节选自《简·爱》)【片段四】坟墓四周摆上了用枞树枝编成的花环,仿佛给这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篱笆。陡坡上笔直的松树高高耸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这儿是小城的近郊,静谧而又冷清,只有松林在轻轻地低语。大地回春,空气中散发出春天泥土清新的气味。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理解赏析】下面选项对以上片段的品读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片段一:“她渡过了河水”“她低着头轻轻地唱”,这里的“她”是春姑娘,诗人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表现了春回大地时人们的欢喜。B.片段二:鲁提辖即鲁达,他上五台山是因为在野猪林帮助了林冲,因此得罪了高太尉。C.片段三:这里提到洛伍德义塾是简·爱的成长和求学路上的重要地点,在这里,她遇到了善良友好的海伦和热情包容的谭波尔小姐。D.片段四:文段中提到的“同志们”包括了瓦莉亚·勃鲁扎克,她是共青团员,后来因叛徒告密而被绞死。21.【分析探究】片段三选自《简·爱》第九章,请简述本章后续发生的六月里的故事。结合整本书阅读,说说这本书中你最喜爱和讨厌的人物,并分别说明理由。【答案】20.B21.瘟疫传到了洛伍德义塾,健康的人在享受着这个季节的美好动人,“我”的好朋友海伦病倒了并且在六月的一个晚上离开人世。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简·爱,因为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可见其勇敢。富有后没有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可见其心地纯洁,感情丰富。我最讨厌的人物是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因为他是个冷酷刻薄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常常让他们忍饥挨饿,遭受非人待遇。【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名著内容理解。B.有误。“他上五台山是因为在野猪林帮助了林冲,因此得罪了高太尉”表述有误,鲁提辖上五台山是因为帮助了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而被通缉,而不是因为帮了林冲,得罪了高太尉;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分析。先根据题干要求“简述本章后续发生的六月里的故事”可知,后续六月里的故事可定位到第二十六章《婚礼中断》,再结合整本书分析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人物。《简·爱》第二十六章主要内容——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切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为妻。罗切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彻斯特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婚纱的面罩。婚礼被破坏了,不速之客走了,简·爱的心成了六月里的冬天。示例一: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爱德华·罗切斯特,因为他跟自己的妻子虽然没有任何感情,而且几次险些被已经疯癫的妻子害死,但他却没有任何的怨言;当他那个疯疯癫癫的“妻子”放火烧了桑菲尔德府时,他仍能舍身去搭救她;当他双目失明、失去一只手而残疾后,因为不想拖累简·爱而拒绝了跟她结婚。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善良、成熟、稳重的人。示例二:我最讨厌的人物是:里德太太,里德太太初次出场时三十六七岁,十分肥胖。里德太太歧视、憎恶简爱,偏袒自己的孩子约翰里德、伊莉莎里德和乔治安娜里德。里德太太只不过是为了履行她对她丈夫里德先生的诺言才没有将简·爱赶走。里德太太在被简爱顶撞之后将简·爱送到了寄宿制的洛伍德学校,可见她是一个十分蛮横、无理、自私的人。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22.春光无限好,植树正当时。在第44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省绿化委员会(简称“省绿化委”)和省林业局向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各机关单位以及广大适龄公民发出号召,号召大家“献爱心护绿心”,为长株潭“绿心”添绿。某校九年级(7)班积极响应,为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讨论中的有效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以下是发言内容节选:同学一: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没有绿色就没有我们人类。同学二:爱树植树护树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同学三: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绿心”,好比“城市之肺”,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除噪声、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避免“绿心”在城市化过程中被侵蚀蚕食,湖南省2013年就颁布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同学四:我们学校以绿色两型为立校理念,重视校园的绿植建设,放眼校园处处绿色。我们应争做爱绿护绿的使者,不损坏树木、不随意摘花摘果、不肆意践踏绿地草坪,坚决制止破坏绿化的不良行为,共同保护绿色家园。要求:①内容符合要求;②顺序合理,语言得体;③字数在150-200字之间;④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答案】例文为长株潭“绿心”添绿倡议书全校师生:为响应和贯彻省绿化委员会和省林业局“献爱心护绿心”,为长株潭‘绿心’添绿”的号召,以实际行动迎接第44个植树节,我们倡议:1、积极宣传《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争做爱绿护绿的使者,人人爱绿植绿护绿;3、不损坏树木、不随意摘花摘果、不肆意践踏绿地草坪;4、坚决制止破坏绿化的不良行为,共同保护绿色家园。某校九年级(7)班2023年2月13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1)审题立意。根据题干“请你根据讨论中的有效信息,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