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铿锵的英歌鼓声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响起,一队队涂抹着鲜艳脸谱的青年男女在特拉法加广场尽情演绎粗犷豪放的英歌舞,这一盛景引来了不少伦敦市民驻足。在国内,“民俗热”更是热闹非凡。潮汕的“英歌”、西北的“社火”以及华北的庙会等民俗活动纷纷亮相,成为节日期间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从“民俗热”文化现象中,我们能读出哪些信息?这些传统民俗的走红,绝非意外。它们大多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是群众在节日期间最为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它们热烈奔放、大气磅礴、喜气腾腾,它们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巨大的感官冲击力和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希冀与渴望。这些传统民俗的魅力,还在于它们传递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以“社火”为例,演员们踩在高跷上,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演绎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在表演中,演员们还会融入秧歌、腰鼓等多种传统民间表演内容和形式,这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创新搭建了新的场景。再如潮汕的英歌舞,人物形象大多取材于《水浒传》,表演者把对角色的理解放到表演中,也给这部传统名著注入了新鲜的解读。在他们的演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惩恶扬善、孝亲敬友等朴实隽永的价值观念得到了具象的表达。这些直接、原始、粗粝、接地气的朴素情感和价值观,在当代仍然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入骨髓的灵魂冲击力,恰恰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传统民俗持续走红,不仅为新媒体平台贡献了“流量”,还推动了地方文旅经济的发展。淄博、天津、哈尔滨等城市以其独特的文旅亮点在短视频平台走红,文旅传播成为推介地方文旅产品、塑造地方形象、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手段,而社火、英歌舞、庙会、游神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恰好是最能彰显文化特质、最吸引网友关注的“精彩流量”。短视频短小精悍、制作方式简单快捷、凸显高光时刻等媒介特性,让这些民俗活动中最夺目的亮色得以快速传播,从而成为地方文旅的“流量密码”,吸引大批游客,进而引起下一轮自发的传播。再加上文旅官方媒体的主动推介,这些传统民俗活动成为推动文旅消费的活跃力量。目睹这些民俗活动强大的吸引力后,相信会有更多地方开始重视挖掘传统民俗中蕴含的文旅潜能,让当地民俗文化能够被看见、被展示,形成文化与经济“互相搭台,共同唱戏”的良性循环。“出圈”以后,如何维持传统民俗热度,成为各方需要思考的新命题。一方面,各地政府部门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民俗活动的核心价值,加强民俗活动的产品化、品牌化和节庆化,以创新的旅游产品、文创商品、国货潮品让民俗活动可购买、可携带、可体验。另一方面,期待更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共同深入挖掘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和象征意义,探索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可以尝试将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还可以尝试将传统民俗与影视、综艺、短视频、动漫、电竞等流行文化元素相结合,进行富有创意的二度创作,并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产品,让民俗的传承有载体、有活力。-(摘编自张铮《“民俗热”背后的文化期待》)材料二: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滋养今天的生活。“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春节是阖家团圆之日,也是辞旧迎新之时。饮屠苏、换桃符、放花灯、舞鱼龙,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美好的节日有声有色、有光有亮。节日民俗文化的声、光、色,凝结着一方风土人情,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音乐在节日民俗活动中拌演着重要角色。深入发掘民间音乐传统,盘活民俗活动中的音乐项目,可以让民俗变得“可听”。“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在阖家团圆、欢庆热闹的春节里,总少不了乐器的身影。四川达州大竹县的“竹唢呐”,乐音清脆嘹亮、清新动听,为节日营造喜庆气氛。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闹年锣”,桶鼓、大锣、班锣和铙钹等竞相赛乐,把年味儿烘托得更加热烈,寄寓着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色彩能够带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自然之色装点四季,民间之“色”则让节日民俗更加亮眼。过年时张贴的春联年画、窗花剪纸,人们精心准备的衣物配饰、屋内装饰,多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吉祥的红色是民俗文化重要符号。红色之外,河南民间年画有使用槐黄、橘黄等黄色调的传统,为年画增添温暖明亮、热烈奔放的气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感受文化赓续绵延的魅力。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旧民俗有旧味道,新民俗有新样貌,新旧民俗精彩纷呈,丰富和滋养着当代人的节日生活。其中就包括挖掘并激发民俗文化中的“声”“光”“色”,融合现代声光电的技术手段和当代审美,让节日民俗更“响”更“亮”更出彩,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感受和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切身体验,让民俗文化“可听”“可看”“可感”,不断丰富当代人对民俗文化的切身感受,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华民俗的文化认同,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民俗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进一步滋养今天的生活。(摘编自车淑娅《让节日民俗“响”起来“亮”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强调,传统民俗传递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如惩恶扬善、孝亲敬友等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B.材料一认为,传统民俗活动的持续走红,主要得益于新媒体平台的推广,以及短视频等媒介特性的有效利用。C.材料二指出,通过发掘民间音乐传统和盘活民俗活动中的音乐项目,可以让民俗文化变得“可听”,从而增强其生命力。D.材料二强调,色彩在节日民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间之“色”如红色、黄色等能够直观地展示民俗文化的特色,增强节日氛围。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通过举例论证,分析“民俗热”现象背后的文化期待,逻辑清晰,结构紧凑,论证了传承与创新民俗文化的必要性。B.材料二注重论证的层次性和条理性,通过论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揭示了其生命力的源泉,论点与论据关系十分紧密。C.材料二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分别论述声、光、色在节日民俗活动中的作用,论证语言生动形象,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民俗文化,材料一侧重分析民俗魅力非凡的原因,材料二着重探讨如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让民俗更富生命力。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赋予传统民俗新面貌观点的一项是(3分)()A.重庆中山古镇在举行“千米长宴”非遗民俗文化季期间,坚持沿用古老的庆祝方式,保持原汁原味的民俗特色。B.佛山在春节期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舞龙舞狮表演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C.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毛纳村引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对传统黎族民歌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D.黑龙江省鸡西市在首届冰雪花灯游园会活动中融入现代灯光秀,打造出光影交错的节日氛围,吸引大量游客。4.下列选项中,不适合补充到下表空缺处的一项是(3分)()传统节目民俗活动创新方式清明节祭祖①端午节赛龙舟②中秋节赏月③春节贴春联④A.①5G多点位可视网上“云祭扫” B.②利用无人机拍摄和直播盛况C.③举家天台赏月,一起猜灯谜 D.④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春联5.吉安敦厚元宵灯会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吉安市文旅局拟举办一场富有民俗韵味又切合时代感的“民俗文化展”,作为活动策划,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列出活动大纲。(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大明王朝1566(节选)刘和平大帐中所有的人都退出去了,只剩下坐在大案前的胡宗宪和坐在一侧的海瑞。烛火照帐,胡宗宪凝视着海瑞,海瑞也目视着他,一时沉默。胡宗宪:“你的事谭子理都跟我说了,套一句俗话,真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呀。今天你来不只是为了押运军需吧?”海瑞站了起来:“部堂明鉴,卑职这次来有三件事请教部堂。”胡宗宪望着他:“听说是你来,我把案卷文书都搬走了,找出了一部《全唐诗》摆在这里等你。翻看了一个时辰,给你找了一首,给我自己也找了一首。海知县,先听我念了这两首诗,再听你说那三件事好不好?”海瑞平生深恶的就是官场一个虚字,这时见胡宗宪不愿与自己直言谈事,却搬出了什么唐诗,立刻便又联想到了赵贞吉。可毕竟胡宗宪在当时名声极大,而且正在前线督战,何况当时还派谭子理帮过自己,诸种原因使他不得不答道:“请部堂赐教。”“古人的诗,我赐什么教。”胡宗宪站了起来,拿起一本唐诗翻开了折页处,“给你找的是高适做县令时写的一首诗。高适是个爱民的官,我读来送你。”说着捧起书便念了起来:“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念完了这首诗,胡宗宪深深地望着海瑞。海瑞从他那悲楚的声调和沧桑的目光中立刻感觉到了这个人和自己刚才的想象大为不同。尤其他将自己比高适,起意在“厌官”,破题在“爱民”两字上,同调之感不禁油然而生,立刻对胡宗宪深深一揖:“部堂过奖了。但不知部堂给自己找的是哪首诗?”胡宗宪放下了手里这本唐诗,又拿起了大案上另一本唐诗,翻开折页:“我喜欢岑参。他有一首诗前四句可以明我心志。”说着捧读了起来:“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海瑞这才似乎明白了胡宗宪先给他念诗的意图,心中有了感慨,问话便已亲近:“卑职可否向部堂请教那三件事了?”胡宗宪浅浅一笑:“你可以问,但我不一定能够‘教’。”海瑞:“听部堂适才念诗已明心志。卑职能否理解织造局和巡抚衙门将沈一石的家产卖给贵乡谊并非部堂本意?”胡宗宪点了点头。海瑞:“那部堂为何不制止?”胡宗宪:“我无法答你。”这便不能再问了。海瑞接着问第二件:“今年五月九个县闸口决堤,部堂以贪墨修河工款以致河堤失修的罪名处斩了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还有李玄,是否另有隐衷?”胡宗宪:“这件事的案卷都已上交刑部。按《大明律》,这样的案件如须再查,必须先请示朝廷然后到刑部调阅案卷。”这是不教之教,海瑞怔了一下,接着说道:“承教。”胡宗宪:“最后一件呢?”海瑞:“请问部堂,郑泌昌、何茂才以通倭的罪名将倭酋井上十四郎和淳安的百姓齐大柱等判令立决,部堂大人为何愿意亲派总督衙门的人前来帮我平反冤狱?”胡宗宪:“既是冤狱,自当平反。”海瑞:“既然平反,为何不追查到底?”胡宗宪:“海知县现在不正在追查吗?”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那几个被你救出来又被你‘鞭挞的黎庶’现在都立了功,已编入戚将军的军营,你不想去看看他们?”海瑞之所以爽快答应赵贞吉来送军需,其实也是为了能在胡宗宪处略略了解虚实。然而,这三件事问得如浪打空城,海瑞第一次领略了被别人的气场笼罩的感受,一时怔在那里。“来人。”胡宗宪向帐外喊道。亲兵队长走了进来。胡宗宪:“你带几个人送海知县去见齐大柱那营官兵。”“是。”亲兵队长应着转对海瑞,“海知县请。”(有改动)文本二:从历史到艺术,既然说了这个题目,我就简单讲一下。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六经皆史。但今天来讲历史或讲艺术,都只围绕一个问题讲,那就是历史叙事和艺术叙事。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历史叙事的传统,但是到后来,慢慢历史叙事变成了艺术叙事。比方说,陈寿《三国志》属于历史叙事,罗贯中《三国演义》则属于艺术叙事。同样说的是历史,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艺术叙事,第一个区别在于诗人所讲的历史往往是虚构的历史,诗人所讲的故事往往是想象的故事。这里的“诗人”是指从事诗歌、戏刷,包括小说创作的人的统称。凡是真正的作家,他们的语言都是诗的语言。曾经有人问我,你们文学艺术区别于别的东西的本质特征到底在哪?这其实就是文艺“有没有存在价值”的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尤其是现代,我们主流的观点是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也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同时也有用神学的眼光看世界,而我们的价值就在于用美学的眼光看世界,这就是文学艺术存在的本质特征。(摘编自刘和平《从历史到艺术》)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宗宪提出海瑞的到来不只是为了押运军需,这与海瑞抱有一探虚实的目的相应,体现了胡宗宪洞察人心的本事。B.小说揭示了人物的心态历程,海瑞在目的受阻后认为对方虚伪,听完读诗后认为对方是同调之人,进而理解对方。C.海瑞形象鲜明,他颇有智慧,求真欲强,而且能够扛住压力为百姓平反冤情,但这次出行如同浪打空城,全无所获。D.虽然文中人物众多,但可推测出人物特点,如赵贞吉是虚言空话、拐弯抹角之人,而谭子理是消息媒介与得力助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用对话推进情节发展,而在双方的对话间隙,加入心理描写,既能够使故事快速往下推进,又能使情节清楚明白。B.文本一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在基本保持全知视角的同时,辅之以海瑞的有限视角,凸显其心理,便于塑造人物形象。C.根据文本二的说法,文本一应为历史叙事,体现了用美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追求,这是文学艺术存在的本质特征。D.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通过创设与渔夫对话的场景来突出屈原的独立不迁,体现了历史叙事与艺术叙事的结合。8.在对话过程中,身为县令的海瑞表现出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文本一梳理概括。(5分)9.两则文本都提到了“诗”,请结合文本指出其区别,并对“诗”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在文本一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二世时,项梁①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因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节选自《百战奇略·胜战》,有删改)材料二: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夏四月辛未,以武安节度使马殷为楚王。五月,弘农王②以鄂岳观察使刘存为西南面都招讨使,岳州刺史陈知新为岳州团练使,庐州观察使刘威为应援使,别将许玄应为监军,将水军三万以击楚。楚王马殷甚惧,静江军使杨定真贺曰:“我军胜矣!”殷问其故,定真曰:“夫战惧则胜,骄则败。今淮南兵直趋吾城是骄而轻敌也而王有惧色吾是以知其必胜也。”殷命在城都指挥使秦彦晖将水军三万浮江而下,水军副指挥使黄璠帅战舰三百屯浏阳口。六月,存等遇大雨,引兵还。至越堤北,彦晖追之,存数战不利,乃遗殷书诈降。彦晖使谓殷曰:“此必诈也。勿受!”存与彦晖夹水而阵,存遥呼曰:“杀降不祥,公独不为子孙计耶!”彦晖曰:“贼入吾境而不击,奚顾子孙!”鼓噪而进。存等走,黄璠自浏阳引兵绝江,与彦晖合击,大破之。执存及知新,裨将死者百余人,士卒死者以万数,获战舰八百艘。威以余众遁归,彦晖遂拔岳州。(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马氏据湖南》,有删改)材料三: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节选自《汉书·魏相传》,有删改)【注】①项梁:秦末楚地反秦起义军领袖,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自号“武信君”。②弘农王:五代十国吴国国君杨渥,受唐封为弘农郡王。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淮南兵直趋吾城是骄而轻敌也而王有惧色吾是以知其必胜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秦兵日益”与《种树郭橐驼传》“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中的“而”用法相同。B.“殷问其故”与成语“温故知新”“明知故犯”中的“故”含义和用法都不相同。C.“威以余众遁归”与《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归”中的“归”含义相同D.“矜民人之众”与《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中的“矜”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梁派刘邦、项羽领兵进攻濮阳,攻下后展开屠城,后陆续大破秦军并斩杀秦将李由,项梁由此日渐骄纵,轻视秦军。B.宋义向项梁进言,提醒他警惕骄兵败将之患,但未被采纳,还被派遣出使齐国。最终秦军增兵大败楚军,项梁因此丧命。C.淮南军进攻楚国,楚王马殷感到恐惧,但静江军使杨定真却预言楚军将胜,因淮南军骄傲轻敌,而楚军怀有畏惧之心。D.马殷派秦彦晖迎战淮南军,刘存等人在遭遇大雨后撤军,但秦彦晖追击并识破其诈降之计,最终大败敌军,攻取岳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2)存等走,黄璠自浏阳引兵绝江,与秦彦晖合击,大破之。1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蚕麦二首(其一)①苏辙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注】①此诗写于苏辙晚年,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诗人被免官赋闲在家。为维持生计,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②社:这里指秋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按照民间习俗,每到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自言“疏慵”招致嫌弃,饱含对自己懒散性格的自嘲,以及对于贫病生活的无力和喟叹。B.颔联巧借蚕眠麦熟之景,生动描绘农家生活的忙碌与充实,深刻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丰富与多彩。C.早出采桑,拾穗暮归,颈联写一家人艰苦辛劳的生活状态,正是那个时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D.全诗语言质朴,格律工细灵活,既无华丽辞藻,又无难解词句,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16.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石钟山记》启示我们大家:了解真相需实地探索、质疑求实,切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身体验、观察与思考,方得事物本质,避免被表象迷惑。(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3)新学期以来,小刚个人学习习惯不好,经常不交作业。班主任李老师找到他谈话,并用古诗文中的语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太在意以前的错误,未来及时改正就可以了,期待你的进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是青年干部长才干、壮筋骨的必然要求。青年代表未来与希望,同时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地气”。①只有在基层沃土扎根蹲苗,②在火热一线挥洒青春,③就能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④实践是思想之母,⑤时代是理论之源。⑥具体而言,⑦青年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工作实际紧密结合,⑧既通过理论学习找到推动工作的方法,⑨也通过工作经验对理论的感性认知,⑩做到外化于心、内化于行。a.一线是锤炼精神的大熔炉。b.一线工作千头万绪,要求面面俱到,对干部的工作水平、精神状态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c.一线工作不是一马平川,青年干部只有以豁达的心态辩证地看待“逆境”和“挫折”,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在跌倒中锻炼韧劲,才能耐得住寂寞、吃得住清苦、受得了委屈,也必然会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成为更好的自己。d.青年干部要主动去一线接“烫手山芋”、做“热锅蚂蚁”,只有炼在平常、干在日常,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临危不惧,面对艰难险阻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9.下面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俗话说:“上面千层线,下面一根针。”A.a处 B.b处 C.c处 D.d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前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领略了壶口瀑布的雄奇与壮观,那从天而来的河水,慢慢汇聚到壶口之处,便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其声,雷霆万钩;其势,怀山襄陵;其形,行化如神;其色,金银相融。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无一不令人叫绝,无一不令人惊叹。我站在壶口的北侧,在挨挨挤挤的人群中寻求合适的位置,观赏,呼叫,拍照,录像,啧啧称道大自然的伟力。倚窗而坐,随船前行,辽阔而澎湃的黄河便匍匐在我们脚下。滚滚东逝的河水、翻卷腾跃的浪花、汹涌急湍的河床、响彻云霄的水声,像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田。第一次真真正正地畅游黄河,我便被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吸引了。滔滔黄河,从天而来,携带着万里黄沙,将神奇瑰丽的自然之光、天地山川的灵秀之气特别是亿万黄河儿女的家国情怀带到这里,形成无与伦比的浩瀚气势,奔流到海,与世界同行。黄河,这一条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喂养着这个伟大的民族,用她的思想和情怀哺育着华夏儿女的精神风骨,她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力量源泉,也是华夏子孙奋力拼搏的源动力和内驱力。临近黄河入海处,河床宽展至千余米,就像母亲宽展的胸怀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儿女的虔诚膜拜。远远望去,水天相接,蓝黄分明,中间夹缝里青青的绿植正在天地的护佑下茁壮成长。20.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加点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像看到峥嵘岁月里无数先烈奋勇抗争的场景。B.英雄人物很多,像雷锋、焦裕禄都值得学习。C.义务支教的邓小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着山村里的每一名留守儿童。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1.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短句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她”,有何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晚唐有位禅师,一次外出钓鱼,直到深夜仍是一无所获,连条小鱼都没能上钩。当坐着小船空手而归时,他一心欣赏着满塘的月色,回家后兴然提笔,写下名动天下的诗句:“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67101112151920答案BDACCCCEGCAABD1.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B项,曲解文意,“主要得益于新媒体平台的推广,以及短视频等媒介特性的有效利用”错,材料一更强调传统民俗活动本身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如智慧结晶、情感传递等,以及它们对观众产生的强大吸引力。新媒体平台和短视频的推广只是起到了助力作用,而非主要因素。【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2.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题思路】D项,“材料一侧重分析民俗魅力非凡的原因”错,材料一主要通过对“民俗热”现象的分析展示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了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建议。【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3.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强调古镇坚持沿用古老的庆祝方式,保持原汁原味的民俗特色,这与材料二中提出的“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赋予传统民俗以新的面貌”相悖,因此不适合作为支撑该观点的论据。【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题思路】该表展示的是节日与民俗活动以及创新方式的关系。C项,依旧是传统的赏月方式,不特合“创新方式”。【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5.①深入挖掘吉安敦厚元宵灯会的文化内涵,展示其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②注重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参观者能够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③利用新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④创新传承方式,让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一中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描述,可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是展示民俗活动魅力的重要一环。同时,材料二中也提到了民俗文化中的音乐、色彩等元素,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灯彩作品的设计中,使其更具时代感。据此,可归纳概括得出第①点。材料一中提到了传统民俗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这对于吸引观众、提升活动效果至关重要。在策划活动时,应注重设置互动环节,让参观者能够亲身参与并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据此,可归纳概括得出第②点。材料一强调了新媒体平台在推广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我们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活动中来。据此,可归纳概括得出第③点。材料二中提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可能性,这对于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传统民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我们可以为参观者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同时也能够推动地方文旅经济的发展。据此,可归纳概括得出第④点。【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本次出行是来送军需物资,顺便略略了解虚实,从前文看所问对胡宗宪对第二个问题回答的评价“不教之教”看来,本次出行也并非全无所获。【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7.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题思路】根据文本二对历史叙事和艺术叙事的举例,《三国志》属于历史叙事,《三国演义》属于艺术叙事,以及关键词“虚构的历史”“想象的故事”等可推知文本一是艺术叙事。【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8.①他能够利用送军需的工作机会请教对方,有智慧。②他能在想法暂时受阻时能够理性对待,有耐心。③他能够从诗歌内容及对方朗读声调目光中读懂对方,既懂诗也了解时局。④提前准备好了三个问题,反映他有问题意识,善于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⑤在问题得到回应后能够迅速抛出追问,体现他善于追问,善于思考。⑥解救被冤枉通倭的百姓,看出他能够一心为民,为了人民利益敢于抗争。【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通过细节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思路】小说文本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此题即要求从分析对话中读出海瑞的可贵之处,需要从细节入手,进行概括。【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给3分,答出任意五点即可得满分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的情给分。9.区别:文本一中的“诗”特指唐诗;文本二中“诗”泛指诗歌、戏剧、小说等用美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文学形式,比文本一内涵更广。作用:①两首诗,第一首的内容是厌官与爱民,契合海瑞心思;第二首诗表明了胡宗宪的心志与立场,消融了海瑞的不良猜测。②诗歌部分凸显主旨,通过读诗这一情节也突出了胡宗宪儒士的形象,表明其善于识人、洞悉人性、把握时局、引领谈话方向的风范。③由问题宕开一笔,读诗之后再进入问题,使情节陡起波澜,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带给读者新奇体验,同时语言典雅,体现历史小说的艺术美【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情节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题思路】第一问谈“诗”在两则文本中的区别,首先要清楚其含义,然后再比较、分析区别。第二问,分析“诗”在文本一中的作用,首先要考虑“诗”是什么,即物象的含义,包括内容义、情节义,答出第一条。接下来从小说要素等角度分析其作用,在情节上具有延宕作用,能够突出人物形象,为下文问答的具体展开提供一个相对和谐的场域,以及语言的典雅,给读者多样感受等。【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指出含义得1分;第二问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CEG【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题思路】这句话的大意是:如今淮南军直接奔向我们的城池,这是骄傲轻敌的表现,而大王您有害怕的神色,我因此知道我们一定会胜利。“是骄而轻敌也”为判断句,其前需断开,即C处。“而”是转折连词,其前需断开,即E处。“吾是以知其必胜也”中,“吾”是主语,“知”是谓语,“必胜”是宾语,语意完整,“吾”前需断开,即G处。附原文标点:今淮南兵直趋吾城,是骄而轻敌也,而王有惧色,吾是以知其必胜也。【评分标准】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B项,“殷问其故”中,“故”指“缘故”;“温故知新”中,“故”指“旧的”,引申为“已学过的知识”;“明知故犯”中,“故”指“故意”。C项,前者指“返回”,后者指“女子出嫁”。D项,二者都指“夸耀”。【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12.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项梁派刘邦、项羽领兵进攻濮阳,攻下后展开屠城”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可知,进攻并展开屠城的是“城阳”,而不是濮阳。【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13.(1)现在武信君(项梁)必然要失败。先生(您)慢点前进就能避免死亡,若快速前进就会遭受祸患。(2)刘存等人逃跑,黄璠从浏阳带领军队横渡长江,与秦彦晖合兵夹击,大败敌军。【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题思路】(1)徐:慢。即:就。及:遭遇、遭受。(2)引:带领,率领。绝:横渡。破:打败。【评分标准】第(1)题,“徐”“即”“及”各1分,大意1分。第(2)题,“引”“绝”“破”各1分,大意1分。14.材料三观点:材料三指出骄兵必败,强调了过分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灭亡。看法:材料一项梁不听宋义的劝告,连续打胜仗后就轻视秦军,最后兵败身死,直接验证了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二楚军面对来势汹汹、骄傲轻敌的准南军,面带惧色,谨慎小心,最终大败敌军,侧面也验证了材料三的观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思路】首先,指出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三提出“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即“骄兵必败”,强调了骄傲自满对军队战斗力的负面影响。其次,分析这一观点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体现。材料一中,项梁在大破秦军之后“益轻秦,有骄色”,而且不听取宋义的劝谏,并把宋义派往齐国,而项梁一意孤行,最终被秦军大败,这一结局直接验证了“兵骄者灭”的道理。材料二中,淮南军在进攻楚军时,直趋楚城,骄傲轻敌。而楚军由于有惧色,谨慎小心,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结局从侧面也验证了“兵骄者灭”的道理。【评分标准】答出“骄兵必败”得1分,两则材料的看法分析合理得2分,共3分。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秦二世时,项梁派遣刘邦、项羽率兵从另一路攻打城阳,血洗了城阳全城。(然后,)又西进在濮阳东大破秦军,秦兵收缩退入濮阳城。(这时,)刘邦、项羽便转兵进攻定陶,趁势向西扩展而抵达雍丘,(再次)大破秦军,击斩了(大将)李由,然后回军进攻外黄。项梁(这时)更加轻视秦军,骄傲情绪溢于言表。宋义(见此)规劝项梁说:“打了胜仗之后,如果将领骄傲、士卒怠惰的话,那就要失败了。现在士卒已有些怠惰了,但秦军兵力却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忧这件事啊。”项梁对此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派遣宋义出使齐国。宋义赴齐途中遇到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显道:“您将去会见武信君项梁吗?”回答说:“是的。”宋义劝他说:“现在武信君(项梁)必然要失败。先生(您)慢点前进就能避免死亡,若快速前进就会遭受祸患。”秦朝果然调集全部兵马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并且大败楚军,项梁兵败身死。材料二: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夏季四月辛未日,(后梁)封武安节度使马殷为楚王。五月,弘农王杨渥任命鄂岳担任观察使,刘存担任西南面都招讨使,岳州刺史陈知新担任岳州团练使,庐州观察使刘威担任应援使,别将许玄应担任监军,率领三万水军进攻楚国。楚王马殷非常害怕,静江军使杨定真道贺说:“我军胜利了!”马殷问是什么缘故,杨定真说:“打仗知道害怕就会胜利,骄傲就会失败。如今淮南军直接奔向我们的城池,这是骄傲轻敌的表现,而大王您有害怕的神色,我因此知道我们一定会胜利。”马殷命令在城都指挥使秦彦晖率领水军三万乘船顺湘江而下,命令水军副指挥使黄璠率战舰三百艘驻守在浏阳口。六月,刘存等人遇到大雨,率军撤回,撤到越堤北边时,秦彦晖率军追击他们。刘存几次交战失利,便给马殷送去书信,假称投降。秦彦晖派人对马殷说:“这一定是诈降,不要接受。”刘存与秦彦晖隔着江水排兵布阵,刘存远远地呼喊说:“杀戮投降的人不吉祥,您难道不为子孙考虑吗!”秦彦晖说:“贼寇侵入我国境内而不还击,还顾什么子孙!”于是擂鼓呐喊向前进攻。刘存等人逃跑,黄璠从浏阳带领军队横渡长江,与秦彦晖合兵夹击,大败敌军。擒获了刘存与陈知新,斩杀副将一百多人,杀死的士卒数以万计,缴获战舰八百艘。刘威带着剩余的兵众逃回,秦彦晖随即攻取了岳州。材料三:依仗自己国家的强大,夸耀百姓的众多,想在敌人面前显露自己的威风,称之为骄兵,士兵骄横就要灭亡。15.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疏慵自分人嫌我”是说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自己真的懒散。结合注释来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对自己宦途的自嘲。【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16.①对免官后赋闲在家的自嘲与面对贫病交加的无奈。首联直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由于被免官,他自认为会遭到他人的嫌弃,“可怜”则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②对辛勤劳作的自我肯定与宽慰。颈联描绘了辛勤劳作的场景,虽然劳作辛苦,但这也成为诗人自我肯定的方式,以此宽慰自己的心灵。③对农事和收获的期盼与喜悦。尾联描绘秋社祭祀盛况,家家欢庆丰收,祈愿风调雨顺,诗人也参与其中,期盼与喜悦溢于言表。【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题思路】首先,首联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透露出免官后赋闲在家的无奈与感慨。他自我调侃“疏慵”且“人嫌我”,透露出他因政见不合而被边缘化的苦楚,同时也表现出他面对贫病交加的无奈。这里的“可怜”并非他人对自己的怜悯,而是诗人对自我境遇的深深感慨。其次,颈联中诗人通过对自己辛勤劳作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劳动的尊重和自我肯定。尽管劳作辛苦,甚至“露濡足”“尘满身”,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既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他对自我价值的坚守。最后,尾联中诗人描绘了家家户户忙碌准备秋社祭祀的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农事和收获的期盼与喜悦。【评分标准】每点3分,答出“思想感情”得1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得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7.(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逐(3)(示例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知可追(示例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示例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示例4)东隅已逝桑榆未晚【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思路】易错字词:“臆”“湍”“豗”等。第(3)题,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给1分,共6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18.语句③,将“就”改为“才”。语句⑨,在“对理论的感性认知”前加上“加深”。语句⑩,将“外化于心、内化于行”改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题思路】语句③,关联词使用不当,根据语境,“就能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中“就”应改为“才”。语句⑨,成分残缺,“对理论的感性认知”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加深”。语句⑩,不合逻辑,应将“外化于心、内化于行”改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评分标准】写对序号1分,改对一处给1分。序号写对且都修改正确,得满分6分。19.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解题思路】“上面千层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描述了上级部门与基层工作之间的关系。上级部门的工作纷繁复杂,如同“千层线”,而基层工作则需要将这些复杂的任务和要求通过“一根针”来落实和完成。b处提到“一线工作千头万绪,要求面面俱到”,这与“上面千层线”所描述的上级工作的复杂性相吻合。同时,序号b处还提到“对干部的工作水平、精神状态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进一步强调了基层工作(即“下面一根针”)所面临的挑战和要求。a处,主要是在强调一线工作对于干部精神锤炼的重要性;c处,主要讨论的是青年干部如何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一线工作中的“逆境”和“挫折”,并从中成长;d处,强调的是青年干部应主动接受一线工作的挑战,通过日常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放在以上三处,不符合上下文逻辑。【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20.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题思路】文中加点的“像”表示比喻,将“汇聚到壶口之处”的河水比喻成“一匹脱缰的野马”。A项,“像”表示想象,想象“峥嵘岁月里无数先烈奋勇抗争的场景”。B项,“像”表示举例,举“雷锋、焦裕禄”的例子。C项,“像”表示类比,将“教导着山村里的每一名留守儿童”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作类比。D项,“像”表示比喻,将“叶子”比喻成“舞女的裙”。【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21.①“观赏”体现游客对瀑布的视觉享受,“呼叫”传达游客内心的震撼与喜悦,“拍照”和“录像”则进一步体现了游客想要记录这一壮丽景色的愿望。②这几个短句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相互关联,不仅丰富了描写层次,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有效地增强了表现。【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解题思路】“观赏”一词,简洁地概括了游客对壶口瀑布美景的静态欣赏,体现了视觉上的享受,展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色。“呼叫”生动描绘出游客面对瀑布时的激动情绪,突出了壶口瀑布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让读者感受到游客内心的震撼和喜悦。“拍照”和“录像”则进一步体现了游客想要记录这一壮丽景色的愿望。这些短句相互关联,共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丰富了描写层次,不仅让游客的行为更加生动具体,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观和大自然的伟力。【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①使用“她”将黄河拟人化,使其形象生动、具象,增强读者感知与体验。②“她”的称谓强调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联系,凸显其作为母亲河的重要地位。③“她”的使用使句子流畅自然,增强语言感染力,营造亲切感人的氛围,便于读者理解和感受黄河的伟大与美丽。【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解题思路】画波浪线的句子巧妙地运用“她”这一女性人称代词,将黄河这一自然景观拟人化,赋予了其生动而具象的形象。这一称谓,不仅强调了黄河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凸显了其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使得黄河的形象更加亲切、温暖,增强了读者对其的情感认同,也使得句子更加流畅自然,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分析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材料所说的主要内容,然后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再依据道理进行立意即可。这则材料描述了禅师钓鱼空手而归,却在欣赏满塘月色中找到了另一种收获的故事。这一情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得失时,应如何调整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如何在失意中寻找新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禅师的心境变化。从最初的失望和空手而归,到后来的欣赏月色和写下诗句,这体现了禅师内心的转变和升华。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结果的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