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_第1页
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_第2页
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_第3页
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_第4页
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1总则1.0.1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做到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确保质量,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环境类别为一类、二a类,且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7度地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短边边长大于1.2m的各类混凝土板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variable-gradeprecastconcreteslabwithsurroundingcomposited(简称周边叠合板)由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和周边后浇混凝土叠合带组成的混凝土板。2.1.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variable-gradeprecastconcreteslab板中部按板设计高度制作,板周边下部预制、上部预留用于现场后浇混凝土叠合带而形成的二阶混凝土板。按截面构造形式分类,包括变阶预制混凝土实心板、变阶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和板底带保温层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按受力特征分类,包括变阶预制混凝土单向板和变阶预制混凝土双向板;按施工工艺分类,包括变阶预制普通混凝土板和变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2.1.3周边后浇混凝土叠合带post-compositesection在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变阶范围内现场浇筑叠合的区域。2.1.4变阶预制混凝土实心板variable-gradeprecastconcreteslab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全部采用实心截面的混凝土板。2.1.5变阶预制混凝土空心板variable-gradeprecastconcretehollowslab变阶预制混凝土板采用抽芯成孔或预埋空腔形成空心截面的混凝土板。2.1.6板底带保温层变阶预制混凝土板slabwithbottomthermalinsulation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和底部保温板采用一体制作成型的复合板。2.1.7变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variable-grade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slab板中受力钢筋采用预应力筋的变阶预制混凝土板。2.1.8底部保温板bottomthermalinsulationslab由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等保温材料制作而成的板。2.1.9分类式存放Classifiedstorage将性能、养护措施、作业手段一致的同类预制构件收纳在一起存储。2.1.10模块式存放Modularstorage将施工工序相关的预制构件集中放置于同个托架内一起存储。2.2符号——板的计算跨度;、——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钢筋的公称直径(简称直径)或圆形截面的直径;

3材料3.0.1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非预应力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2预应力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3周边后浇混凝土叠合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4混凝土力学性能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取用。3.0.2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非预应力钢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也可采用热轧光圆钢筋。2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也可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3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力学性能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的规定取用。3.0.3底部保温板采用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时,应符合附录A的有关规定;采用其他材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中的有关规定。3.0.4用于变阶预制混凝土空心板的填充体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中的有关规定。

4结构设计4.1一般规定4.1.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验算。4.1.2周边叠合板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保持一致。4.1.3周边叠合板的设计应按制作与运输、施工安装以及使用阶段等三个阶段的实际支撑条件和混凝土实际强度进行最不利工况下的承载力计算与挠度、裂缝验算。4.1.4在制作、运输及安装时,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内力计算应考虑动力系数,其值可取1.5或按实际情况确定。4.2构件设计4.2.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根据截面类型可分为变阶预制混凝土实心板、变阶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和板底带保温层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如图4.2.1所示,根据制作工艺又可分为变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和变阶预制普通混凝土板两类。(a)变阶预制混凝土实心板(b)变阶预制混凝土空心板(c)板底带保温层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图4.2.1不同截面类型的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剖面图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2-板底筋;3-板负筋;4-现浇混凝土;5-保温层4.2.2根据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在钢筋混凝土楼盖中的不同位置可以划分为角板、中板和边板等三类,如图4.2.2所示,图中阴影部分均为周边后浇混凝土叠合带区域:(a)支撑在框架结构上(b)支撑在剪力墙结构上图4.2.2不同位置处的变阶预制混凝土板4.2.3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可根据预制板接缝构造、支座构造、长宽比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当预制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图4.2.3-a)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对长宽比不大于3的四边支承板,当其预制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图4.2.3b)或整板(图4.2.3c)时,可按双向板设计。(a)单向整板(b)双向整板(c)带拼缝的单向板(d)带拼缝的双向板图4.2.3周边叠合板的布置形式示意图1-预制板;2-板拼缝;3-双向板拼缝4.2.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变阶截面处距板边缘截面的距离不宜小于L0/7,且不宜大于L0/5,对单向板计算跨度L0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4.2.5板底带保温层变阶预制混凝土板中保温层厚度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计算确定,且保温层与支撑边的距离不宜大于10mm。4.2.6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按塑性设计考虑内力重分布时,连续板的中支座负弯矩宜调幅20%。4.3构件连接4.3.1变阶预制混凝土单向板与支座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3.1所示的要求。(a)边支座(b)中支座图4.3.1变阶预制混凝土单向板支座构造示意图1-支承梁或墙;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3-纵向受力钢筋;4-支座中心线4.3.2变阶预制混凝土双向板与支座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3.2所示的要求。(a)边支座(b)中支座图4.3.2变阶预制混凝土双向板支座构造示意图1-支承梁或墙;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3-纵向受力钢筋;4-支座中心线4.3.3板底带保温层变阶预制混凝土板与支座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3.3所示的要求。(a)边支座(b)中支座图4.3.3板底带保温层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支座构造示意图1-支承梁或墙;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3-纵向受力钢筋;4-支座中心线;5-保温层4.3.4变阶预制混凝土单向板板缝可采用密拼(图4.3.4-1)或40mm~200mm小拼缝(图4.3.4-2)的连接方式。(a)拼缝≤100mm(b)拼缝≥100mm图4.3.4变阶预制混凝土单向板小拼缝构造4.3.5变阶预制混凝土双向板板中的整体式拼缝宜设置在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采用不小于200mm拼缝的连接方式,如图4.3.5所示。图4.3.5变阶预制混凝土双向板拼缝构造示意图4.3.6悬挑板的连接构造分为全预制悬挑板(图4.3.6-1),叠合变阶悬挑板(图4.3.6-2),带边梁的叠合变阶悬挑板(图4.3.6-3)。图4.3.6-1全预制悬挑板构造示意图1-支承梁或墙;2-全预制悬挑板;3-悬挑板受力钢筋;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底筋图4.3.6-2叠合变阶悬挑板构造示意图1-支承梁或墙;2-叠合变阶悬挑板;3-悬挑板受力钢筋;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底筋图4.3.6-3带边梁的叠合变阶悬挑板构造示意图1-支承梁或墙;2-带边梁的叠合变阶悬挑板;3-悬挑板受力钢筋;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底筋4.3.7相邻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在梁标高范围内错位较大时的连接构造应符合图4.3.7所示的要求。图4.3.7相邻板标高相差较大时构造示意图1-支承梁或墙;2-叠合变阶悬挑板;3-附加箍筋;4-附加通长筋;5-周边后浇混凝土叠合带4.4构造要求4.4.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周边下部预制厚度不宜小于60mm,周边叠合混凝土后浇带厚度不应小于60mm。4.4.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端与柱和剪力墙的连接构造应分别符合图4.4.2(a)和(b)所示的要求,加密筋和加强筋的直径宜与板端负弯矩钢筋的直径相同,加密筋和加强筋的间距宜与板端负弯矩钢筋的间距相同。(a)与柱的连接构造图(b)与剪力墙的连接构造图图4.4.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柱端构造示意图1-支承梁;2-预制柱;3-变阶预制混凝土板;4-板附加加密钢筋;5-柱角或墙角板端加强钢筋;6-剪力墙4.4.3开孔位置宜位于板的边角部,当板孔最大尺寸小于200mm时,可不处理;当板孔最大尺寸在200mm-400mm之间时,应布置构造钢筋;当板孔最大尺寸在400mm-1000mm之间时,应布置暗梁;当最大尺寸超过1000mm时,应布置次梁且对板进行重新分块。

5管线设计5.1一般规定5.1.1装配式建筑的机电管线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预留预埋应满足结构专业相关要求,不得在安装完成的预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开洞等。5.1.2预制叠合板区域的机电管线宜采用集成化技术与标准化设计,管线与部品的连接应采用标准化接口,且应方便安装使用和维护。5.1.3穿过预制叠合板区域的机电管线和配件应准确定位,管线设计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手段进行精细化设计。5.1.4管线穿越楼板和墙体时,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和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5.2给排水5.2.1给排水立管宜避免穿越预制叠合板区域,应尽量布置在现浇板区域。5.2.2预制叠合板区域布置有排水设施时,应优先选择同层排水技术;不能避免时,应提前预埋钢制套管,严禁二次开孔;套管应与叠合板整浇,上端应高出楼地面完成面50mm,管道根部应设阻水台。5.2.3当受条件所限水平给水管线必须穿越预制叠合板区域时,可结合建筑垫层进行设计。5.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5.3.1室内供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宜避免穿越预制叠合板区域,应尽量布置在现浇板区域。5.3.2当受条件所限,室内供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穿越预制叠合板时,应提前预埋钢制套管,套管直径应不小于两倍水管直径且应大于管道保温后外径,严禁二次开孔;套管应与叠合板整浇,上端应高出楼地面完成面50mm。5.3.3当建筑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时,宜采用干法施工的低温热水地板幅射供暖技术及产品,否则宜根据《幅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的规定调整预制叠合板的构造作法。5.4电气管线预埋设计5.4.1电气管线设计应根据建筑的形式合理选择布线方式。5.4.2电气管线设置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在变阶预制混凝土板上的接线盒、连接管等应做预留,出线口和接线盒等要有做法标注及详细定位;2不应在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受力部位和节点连接区域设置孔洞及接线盒;3设置在变阶预制混凝土板上的管线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尽量减少弯曲。5.4.3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内同一处电气管线超过3根,出砼必须排列整齐、美观(横平竖直),按下述原则排列:1电缆管由大到小顺序排列;23~9根可排列成一排或两排;310根及以上必须排列成两排或两排以上,且每排宽度大致相当,宽度相差宜小于两根埋管的直径,成排电缆管预留高度(或长度)一致。5.4.4所有外露预留的电缆管、接线盒等管口应伸出混凝土面200mm,电缆管口必须封堵,续接管路用胶布封口后加套帽,以防止水泥沙浆进入。5.4.5电气管线的选型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的相关规定。

6构件生产制作与检验6.1一般规定6.1.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生产宜在工厂进行,其生产企业应具有相应的生产资质,并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6.1.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生产前应编制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宜包括生产计划及生产工艺、模具方案及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存放、运输和保护方案等,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6.1.3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规定。6.1.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宜采用BIM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实现设计、生产运输、装配施工和运营维护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6.2构件制作6.2.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工艺流程如图6.2.1所示。图6.2.1构件制作工艺流程图6.2.2变阶预制混凝土实心板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相关规定。6.2.3变阶预制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应参考国家现行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中关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施工。6.2.4变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宜采用先张法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中的相关规定。6.2.5制作板底带保温层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前,宜在板底浇筑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以及其他保温材料作为保温层。6.3构件检验6.3.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6.3.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应具有完整的制作依据和质量检验记录档案,内容包括:构件制作详图、原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工序质量检查验收记录,技术处理方案及出厂检测等资料。6.3.3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外观质量不应出现表6.3.3中所列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表6.3.3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外观质量缺陷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的非设计空穴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端部缺陷端部混凝土疏松或受力筋松动构件端部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构件端部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出凸肋等构件下表面有外形缺陷其他部位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构件下表面有外表缺陷其他部位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6.3.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6.3.4的规定。表6.3.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变阶预制混凝土板长度+10,-5用尺量测平行于板长度方向的任何部位宽度±5用尺量测平行于板宽度方向的任何部位厚度+5,-3用尺量测平行于板厚度方向的任何部位对角线10用尺量测上下表面两个对角线差侧向弯曲L/750且≤20拉线、用尺量测侧向弯曲最大处翘曲L/750用调平尺在表面两端量测表面平整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测靠尺与表面两点间的最大缝隙受力钢筋间距偏差±5用尺量测在板宽方向的钢筋截面几何中心与规定位置偏差±10用尺量测保护层厚度+5,-3用尺或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外伸长度+30,-10用尺在板端量测预留孔洞中心位置偏移±5用尺量测规格尺寸±10用尺量测6.3.5对检验不合格的构件,应在其显著位置明确标示不合格品原因、整改措施或处理方式。6.3.6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出厂应有标识,构件生产企业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构件名称及编号,合格证编号,产品数量,构件型号,质量状况,构件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和出厂日期,并有检测部门及检验员、质量负责人签名。

7构件存放与运输7.1一般规定7.1.1构件存放与运输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合理的规划。7.1.2构件存放与运输时的支撑点位置应与本规程第4.1.3的要求一致。7.1构件存放7.1.1构件宜采用模块式存放或分类式存放的原则进行存放。7.1.2当采用模块式存放时,应根据构件安装时间、空间和次序等因素将其妥善放置在专用存放架上。7.1.3当采用分类式存放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构件的存放场地宜为混凝土硬化地面或经人工处理的自然地坪,变阶预制混凝土板运输与堆放时的支承位置应与本规程第4.1.3的要求一致并应满足平整度和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场地应有排水措施。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应按型号、出厂日期分别存放,堆放层数不超过6层。7.1.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应按吊装、存放的受力特征选择卡具、索具、托架等吊装和固定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堆放时,最下层应垫实,预埋吊环宜向上,标识向外;2每层板间的垫木或垫块应在同一垂直线上;7.1.5变阶预制混凝土板脱模后,在吊装、存放、运输过程中应对产品进行保护,在构件变阶截面处和边缘截面处均应设置衬垫保护。7.2构件运输7.2.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运输宜选用低平板车,并采用专用托架,构件与托架绑扎牢固。7.2.2搬运托架、车厢板和变阶预制混凝土板间应放入柔性材料,构件应用钢丝绳或夹具与托架绑扎,构件边角或锁链接触部位的混凝土应采用柔性垫衬材料保护。7.2.3变阶预制混凝土板运输到现场后,应按照型号、构件所在部位、施工吊装顺序分别设置存放场地,存放场地应在吊车工作范围内。

8安装与施工8.1一般规定8.1.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施工应结合构件设计、生产、装配施工一体化的原则进行策划,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8.1.2施工单位应根据构件的安装与连接方式对施工现场构件吊装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8.1.3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施工应采用工具式、标准化、稳定可靠便于施工操作的工装系统。8.1.4安装用材料及配件等应按国家相关规范进场验收,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8.2安装8.2.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支撑点的布置应按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进行。8.2.2吊运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前,应编制详细的吊装方案,吊装方案需明确构件堆放场地。8.2.3变阶预制混凝土板起吊点应设置在二阶变截面竖向角点处,吊点数量按设计要求确定。8.2.4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吊装应单件(块)逐块安装,起吊点应左右、前后对称布置,且有专用吊具平均分担受力,均衡起吊。8.2.5变阶预制混凝土板面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单个构件承受较大集中荷载,未经设计允许不得对变阶预制混凝土板进行切割、开洞。8.2.6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接缝高低差应严格控制。8.3施工8.3.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施工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8.3.2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接缝处纵向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8.3.3钢筋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8.3.4预制构件内管线与外部布设管线连接时,应在构件内导管连接处预留操作空间或条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管线规格、型号及敷设方式进行施工。8.3.5管线施工完成后,应采取封闭、覆盖和隐蔽措施实现管线成品保护。8.3.6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接缝处临时模板及支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的要求。8.3.7周边后浇叠合带浇筑混凝土时应添加微膨胀剂,避免在二阶变截面处出现收缩裂缝。8.4安全防护8.4.1构件施工安装前应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行业现行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146等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执行。8.4.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8.4.3为防止建筑物操作层坠物伤人,需在建筑吊装区域内设置警戒线。8.4.4吊装工和吊装指挥须持证上岗并具备相应吊装经验,吊运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时,构件下方禁止站人。

9质量验收9.1一般规定9.1.1周边叠合板施工用的原材料、部品及部件、构配件等应按检验批进行进场验收。9.1.2周边叠合面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主要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规定。9.1.3周边叠合面上的管线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进行质量验收。9.2质量标准9.2.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后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1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见表9.2.1。表9.2.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板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相邻板下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9.2.2在浇筑叠合层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连接接头位置以及预埋件数量、位置等。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9.2.3叠合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9.2.4施工缝和后浇带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9.5.4当周边叠合板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技术处理,然后通过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本规程使用词语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规范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6《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7《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146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附录A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底部保温楼板性能要求A.0.1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是以农林废弃物为骨料,也可加入适量的泡沫颗粒,配以水泥和水,并加入添加剂进行搅拌,通过反应,实现农林废弃物改性和微珠发泡,并生成以硅酸钙凝胶和钙矾石为主要成分的高强度物质,形成集保温、防火为一体的混凝土。A.0.2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保温板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0.2的规定。表A.0.2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保温板性能要求检验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干密度(泡沫混凝土)kg/m³≤800JC623导热系数(泡沫混凝土)W(m·K)≤0.12GB/T10294抗拉强度干燥状态MPa≥0.15JGJ144软化系数≥0.5JGJ51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GB/T8626干燥收缩值≤0.06%GB/T23451注:以上规定的检验项目应为型式检验项目,型式检验报告有效期为2年。A.0.3设计1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保温楼板的节能设计和热工计算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和《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保温楼板的传热系数按其厚度及导热系数计算确定,可按检测报告或有关标准取值。2)楼板热工性能指标计算值应以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实测数据与承重结构层复合计算为准。当无实测数据时,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热工性能指标可按表A.0.3的数据采用。表A.0.3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热工性能指标密度等级λ(W/(m.K))蓄热系数5000.0702.2616000.0802.657000.103.198修正系数1.02热工计算可配合真空陶瓷微珠绝热系统进行设计,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用真空陶瓷微珠绝热系统》T/CECS10002-2017。3楼板构造参考图图A.0.3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保温楼板1-结构层;2-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保温层;3-腻子层(含玻纤网)A.0.4验收1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性能应符合本规程要求。检查方法: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进场复检内容: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干密度;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保温板的抗拉强度。2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插针法检查。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DBJ43/TXXX-2019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DBJ43/TXXX-2019,经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XX年X月X日以第XXX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带受力性能等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目次1总则 292术语 303材料 314结构设计 324.1一般规定 324.2构件设计 324.3构件连接 334.4构造要求 335管线设计 345.1一般规定 345.2给排水 345.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355.4电气管线预埋设计 356构件生产制作与检验 366.1一般规定 366.3构件检验 378安装与施工 388.1一般规定 389质量验收 399.2质量标准 39

1总则1.0.1确定了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编制原则和目的。1.0.2确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1.0.3本规程主要针对采用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板的设计、生产、施工与验收,凡本规程未规定的部分应符合其他相关现行国家标准。

2术语本规程中仅给出了专有的术语,其他术语与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建筑结构可靠度没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标准规范相同。2.0.2根据构件在结构中的实际特征,对变阶预制混凝土板进行了分类命名。2.0.3该位置属于板弯矩最小区域,在此处形成叠合带可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协同工作性能。2.0.4~2.0.7对几种形式的板进行解释。2.0.8保温板的主要材料是以农林废弃物为骨料,配以水泥和水,并加入添加剂进行搅拌,通过反应,实现农林废弃物改性和微珠发泡,并生成以硅酸钙凝胶和钙矾石为主要成分的高强度物质,形成集保温、防火为一体的混凝土。

3材料3.0.1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一致。3.0.2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的相关规定。3.0.3保温层材料可为生物质纤维微珠泡沫混凝土、聚苯乙烯挤塑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发泡水泥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B级要求。3.0.4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的相关规定。

4结构设计4.1一般规定4.1.1本规程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的形式表达。本规程中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用。4.1.3周边叠合板的设计应满足下列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1制作与运输阶段:在放张、堆放、吊装及运输阶段,支撑点的位置应保持一致,板的二阶变截面至边缘截面段按实际受力情况计算,变阶预制普通混凝土板的板底不宜出现受力裂缝,变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板底不应出现裂缝,并应验算构件跨中和变阶截面处的应力和挠度;2施工安装阶段: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支承在混凝土剪力墙、承重砌体墙以及刚性的钢梁、现浇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梁等上方时,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其嵌固程度;吊装完成后应设有可靠支撑,并按整体受弯构件考虑,其跨中和变阶截面处的挠度、裂缝及承载力计算或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中的相关规定;3使用阶段:应对周边叠合板跨中和支座截面处的承载力、挠度及裂缝控制分别进行计算或验算。4.2构件设计4.2.1当板厚大于180mm时,为了减轻楼板自重,节约材料,推荐采用空心楼板,可在预制板上设置各种轻质模具,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空心,板端空腔应封堵;当跨度超过6m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板经济性较好。4.2.2根据结构体系中板所处的位置和受力特征将板分为三类:中板、边板和角板。4.2.3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几块预制板各自作为单向板进行设计,板侧采用分离式拼缝即可。当按双向板设计时,可做整块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或者几块预制板通过整体式拼缝组合而成周边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4.2.4保证周边后浇混凝土叠合带位于板弯矩最小区域内。4.2.5保温层力学性能远低于板的力学性能,只能作为板底围护结构,不应将保温层支撑在其他构件上。4.3构件连接4.3.4单向板之间设置40~200mm拼缝对于实现构件的标准化设计有很大的意义。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拼缝的宽度,使预制构件尺寸归并、统一。4.3.5当变阶预制混凝土板拼缝处板底钢筋有可靠连接,且整个板厚设置一定宽度的后浇混凝土时,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拼缝处按照整个楼板厚度进行设计。4.4构造要求4.4.1变阶预制混凝土板周边下部预制最小厚度的规定考虑了脱模、吊装、运输、施工等因素;周边叠合混凝土后浇带最小厚度的规定考虑了楼板整体性要求以及管线预埋、面筋铺设、施工误差等因素。

5管线设计5.1一般规定5.1.1机电专业与建筑结构等同步设计时的有效沟通,可以合理规划各类管线,做到提前预留穿墙或楼板的孔洞,减少后期开洞对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和破坏。通常情况下,竖向管线宜设于管道井中,或现浇楼板处;个别需穿越预制区域的小管径的水平管线(如电线套管等),可选择对构件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小管径给水管线等可结合地面垫层进行设计。当管线必须穿越预制区域时,必须提前在工厂预留好孔洞。5.1.2机电设备和管线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使用年限不同,为了方便管线老化后的维修更换,需要对管线设计采用集成化和标准化设计,与预制构件等部件采用标准接口连接。5.1.3在结构深化设计的同时,运用技术手段或软件进行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对各类管线进行碰撞检查后再综合和优化,对其在预制构件上预留的套管、孔洞等进行精准定位,可以避免错漏碰缺和在安装完成后的预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开洞等,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现场返工。5.2给排水5.2.1如前5.1.3条所述,给排水立管穿越预制叠合板区域时,在工厂浇筑时需提前在预制构件上预留套管和孔洞,当预留位置不够精准时,将会增加现场剔凿的可能性,而叠合变阶预制混凝土板体系在楼边周边一定宽度留有现浇带,很适合布置给排水立管,所以给排水立管布置在现浇区域很容易实现。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给水总立管应设在共用空间内。5.2.2一些特殊功能的建筑如生物、化学类实验室等,用水及排水点数量多而分散,排水管无法避开预制叠合板区域,该情形可采取降板措施,将排水支管敷设在架空地板内(实则一种同层排水形式),再汇集到合适部位再穿楼板。套管高度及阻水台的要求参照《湖南省住宅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J43/T306改写。5.2.3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湖南省住宅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J43/T306,给水管不得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但外径不大于25mm的给水支管可以敷设在垫层或填充层内。暗埋的给水管不得采用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头,中途不得用连接配件,管道二端接口应明露。5.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5.3.1理由同5.2.1条。5.3.3目前我省很多住宅在后期入住装修时,业主选择安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传统的幅射地面构造作法(从下至上)为:楼板或地面-保温绝热层-加热盘管-填充层-隔离层(仅潮湿房间)-面层。如果在整预制叠合板上再按此法施工,将增加楼板厚度并加大荷载。而市场上有成熟的干法施工低温热水地板幅射供暖产品及施工技术可供选择,热水盘管上方无需铺设填充层,对楼板厚度及荷载影响较小。5.4电气管线预埋设计5.4.1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分为明敷和暗敷两种,明敷设:导线直接或在管子、线槽等保护体内,敷设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及桁架、支架等处。暗敷设:导线在管子、线槽等保护体内,敷设于墙壁、顶棚、地坪及楼板等的内部或者在混凝土板孔内敷设。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宜明敷设方式与主体结构相分离,方便维修更换。

6构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