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
(2020年版)
1
前言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20)已于2020年4月1日正式发布,
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标准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的
基础上,结合重庆地方的气候、地理、人文等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深入,标准的主要
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提高与创新。该标准将作为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建设实施的主要技术指引,
为更好地组织实施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表示评价的要
点,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标准编制专家,结合重
庆市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十年工作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
细则》(2020版)。
本细则的具体内容除标准原有的条文、条文说明、评价方法之外,还包括每一条文的评
价要点。本细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
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本细则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
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交至重庆市绿色建筑
与建筑产业化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渝北区龙溪镇华怡路23号,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细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
主编单位: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
参编单位:重庆大学、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衡
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
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金科建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招商局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董勇、董孟能、程丹、丁勇、丁小猷、何丹、叶强、王永超、唐小燕、
胡望社、张陆润、吴泽、闫兴旺、颜强、胡萍、胡晓红、董莉莉、吴蔚兰、周强、周爱农、
喻伟、秦砚瑶、王智、郭长春、黄显奎、黎明、王聪、高亚锋、杨修明、杨元华、夏婷
审查专家:谢自强、贺超、向渊明、童愚、李全、况平、姚加飞、陈怡宏、张智强
2
目次
1总则.......................................................................................................................................8
2术语.....................................................................................................................................12
3基本规定.............................................................................................................................13
3.1一般规定...................................................................................................................1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17
4安全耐久.............................................................................................................................25
4.1控制项.......................................................................................................................25
4.2评分项.......................................................................................................................35
Ⅰ安全.......................................................................................................................35
Ⅱ耐久......................................................................................................................41
5健康舒适.............................................................................................................................49
5.1控制项...................................................................................................................49
5.2评分项.......................................................................................................................61
I室内空气品质.......................................................................................................61
Ⅱ水质......................................................................................................................63
Ⅲ声环境与光环境................................................................................................65
Ⅳ室内热湿环境....................................................................................................70
Ⅴ室内综合环境.....................................................................................................76
6生活便利.............................................................................................................................81
6.1控制项...................................................................................................................81
6.2评分项.......................................................................................................................88
I出行与无障碍.......................................................................................................88
Ⅱ服务设施..............................................................................................................90
Ⅲ智慧运行.............................................................................................................96
Ⅳ物业管理..........................................................................................................101
7资源节约...........................................................................................................................108
7.1控制项.....................................................................................................................108
7.2评分项.....................................................................................................................121
Ⅰ节地与土地利用.................................................................................................121
3
Ⅱ节能与能源利用................................................................................................124
Ⅲ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43
Ⅳ节材与绿色建材..............................................................................................149
8环境宜居...........................................................................................................................156
8.1控制项.....................................................................................................................156
8.2评分项.....................................................................................................................166
Ⅰ场地生态与景观.................................................................................................166
Ⅱ室外物理环境....................................................................................................174
9提高与创新........................................................................................................................181
9.1一般规定.................................................................................................................181
9.2加分项.....................................................................................................................181
本细则用词说明............................................................................................................205
引用标准名录................................................................................................................206
提交材料清单................................................................................................................207
分专业条文划分表........................................................................................................228
附录A数值分析报告提纲及要求....................................................................................261
附录A.1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室外声环境数值分析报
告提纲及要求........................................................................................................................261
A.1.1综合概况...................................................................................................261
A.1.2数值分析方法...........................................................................................262
A.1.3模型建立...................................................................................................264
A.1.4数值分析结果与结论...............................................................................267
A.1.5审查要点(附表A.1.1).........................................................................267
附录A.2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室外风环境数值分析报
告提纲及要求........................................................................................................................270
A.2.1综合概况...................................................................................................270
A.2.2数值分析方法...........................................................................................271
A.2.3模型建立...................................................................................................272
A.2.4数值分析结果与结论...............................................................................275
A.2.5审查要点(附表A.2.3).........................................................................275
4
附录A.3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室内采光数值分析报告
提纲及要求.............................................................................................................................278
A.3.1综合概况...................................................................................................278
A.3.2数值分析方法...........................................................................................278
A.3.3模型建立...................................................................................................280
A.3.4数值分析结果与结论...............................................................................282
A.3.5审查要点(附表A.3.4).........................................................................283
附录A.4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室内风环境数值分析报
告提纲及要求........................................................................................................................286
A.4.1综合概况...................................................................................................286
A.4.2数值分析方法...........................................................................................286
A.4.3模型建立...................................................................................................287
A.4.4数值分析结果与结论...............................................................................289
A.4.5审查要点(附表A.4.2).........................................................................290
附录A.5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供暖空调系统能耗模拟
分析报告提纲及要求............................................................................................................292
A.5.1综合概况...................................................................................................292
A.5.2能耗模拟方法...........................................................................................292
A.5.3模型建立...................................................................................................295
A.5.4能耗模拟结果与结论...............................................................................307
A.5.5审查要点(附表A.5.17).......................................................................307
附录B计算分析报告提纲及要求.....................................................................................311
附录B.1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土石方平衡分析计算报告
提纲及要求.............................................................................................................................311
B.1.1综合概况....................................................................................................311
B.1.2计算过程....................................................................................................311
B.1.3结论............................................................................................................315
B.1.4审查要点(附表B.1.1)..........................................................................315
附录B.2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分析计
算报告提纲及要求................................................................................................................316
5
B.2.1综合概况......................................................................................................316
B.2.2计算过程....................................................................................................316
B.2.3结论............................................................................................................320
B.2.4审查要点(附表B.2.3)..........................................................................320
附录B.3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报
告提纲及要求........................................................................................................................322
B.3.1综合概况....................................................................................................322
B.3.2计算过程....................................................................................................322
B.3.3结论............................................................................................................329
B.3.4审查要点(附表B.3.9)..........................................................................329
附录B.4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高强度材料使用比例计算
报告提纲及要求....................................................................................................................330
B.4.1综合概况....................................................................................................330
B.4.2计算过程....................................................................................................330
B.4.3结论............................................................................................................333
B.4.4审查要点(附表B.4.4)..........................................................................333
附录B.5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可再循环材料使用比例计
算报告提纲及要求................................................................................................................334
B.5.1综合概况....................................................................................................334
B.5.2计算过程....................................................................................................334
B.5.3结论............................................................................................................335
B.5.4审查要点(附表B.5.2)..........................................................................335
附录B.6重庆市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性能分析要求——建筑构件隔声性能及室内
背景噪声计算报告提纲及要求............................................................................................337
B.6.1综合概况....................................................................................................337
B.6.2计算过程....................................................................................................337
B.6.3结论............................................................................................................349
B.6.4审查要点(附表B.6.16)........................................................................349
附录B.7室内空气质量预评(计算)方法.............................................................351
B.7.1综合概况....................................................................................................351
6
B.7.2计算过程....................................................................................................351
B.7.3结论..............................................................................................................356
B.7.4审查要点....................................................................................................356
附录C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用乡土植物推荐名录........................................358
7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我国绿色建筑历经10余年的发展,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
围,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规模化的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保障性安居工程
已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效益明显,从国
家到地方、从政府到公众,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和需求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蓬勃
开展。《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
筑推广比例超过50%的目标,还部署了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自
我国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发布实施至今,期间经历一次修订(《绿
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国家标准2014年版”),对评估建筑绿色程
度、保障绿色建筑质量、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绿色建筑在实施和发展过程
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建筑科技发展迅速,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
型(BIM)、健康建筑等高新建筑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并投入应用,而这些新领域方向和新
技术发展并未在本标准2014年版中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充实;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
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
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
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综上,国家标准2014年版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因
此,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2014年版进行修订。
8
为贯彻国家绿色建筑发展新要求,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自2006
年发布,先后经历了2009年、2014年两个版本修编,随着国家标准2019年版的发布,根
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国家标准2019年版为基本框架,结
合到重庆市自2011年开始以来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动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总结,重
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会同有
关单位对地方标准2014版进行了修订,在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之上,针对重庆的地方特点,
在相关条文的技术要求和技术细则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地方标准的修订重点针对其
中适用于重庆地理、气候、人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本条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即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包括公共
建筑和居住建筑。凡依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管理规定申报重庆市绿色建筑评
价标识的项目,应执行本细则要求。工业建筑群体中的非生产区域也可参照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
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
因地制宜又是绿色建筑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也应综合考量建筑所在地
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条件和特点。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行使
用及最终的拆除,构成一个全寿命期。本次修订,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以“以人为
本”为核心要求,对建筑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9
1.0.4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
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要素,能够减少开发建设对场地及周边生态系统的改
变。从适应场地条件和气候特征入手,优化建筑布局,有利于创造积极的室外环境。对场地
风环境、光环境的组织和利用,可以改善建筑的自然通风日照条件,提高场地舒适度;对场
地热环境的组织,可以降低热岛强度;对场地声环境的组织,可以降低建筑室内外噪声。
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并进行了局部补充。
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本标准重点在于
对建筑绿色性能进行评价,并未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故参与评价
的建筑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限于篇幅,本条文说明不能逐一列出有关
标准,仅列出部分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民
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民用建筑供暖通
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GB50189、《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LED室内照明应用
技术要求》GB/T31831以及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等。以及地方
城乡规划、建筑节能、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相关标准、法规等要求。
随着国家对绿色化发展的不断部署与要求,绿色建筑逐步由高速发展向高质发展转变,
随之会有一系列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陆续出台,为了实时保证绿色建筑的先进性,绿色建筑
的评价标识有必要与国家、地方相关要求保持一致。因此,为了后续相关要求在绿色建筑评
价标识中的落实,国家和地方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根据相关管理要求可
适时纳入绿色建筑的控制项要求。具体到目前,主要涉及如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绿色
10
建材、建筑信息化、绿色施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相关内容的发展,为推动其发展应
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分别纳入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内容。
11
2术语
注: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20。
12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
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
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并对条文说明进行了局部修
改和补充。
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首先应基于评价对象的功能
要求,同时考虑材料、环保设施等方面的应用。当对某工程项目中的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时,
由于有些评价指标是针对该工程项目设定的(如住区的绿地率),或该工程项目中其他建筑
也采用了相同的技术方案(如再生水利用),难以仅基于该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此时,应以
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为基准进行评价。对于申报绿色建筑的建筑群项目,应同时满
足:项目归属同一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应是城市道路的最小围合单元。
常见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主要有人均居住用地、容积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等。
对于总体性评价指标的认定,应核对申报项目所对应的土地出让、规划批复、初设审批和施
工图审查等各个阶段的资料文件,考察各个阶段是否均处于同一项目,若其中有某一阶段存
在申报项目中的部分单独进行的情况,则该申报项目不能认定为对应同一总体性指标。项目
中的相关系统性、整体性指标实际中可以由全部居住者使用。
对于建筑群中的不同类型建筑,应按照单独类型予以单独申报,不作为混合类型申报。
对于居住建筑项目中的独立配套商业,也需同时满足与主体建筑绿色建筑等级对应的商业类
型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建筑,临时建筑不得参评。单栋建筑应为完整的建筑,
不得从中剔除部分区域。对于建筑未交付使用时,应坚持本条原则,不对一栋建筑中的部分
区域开展绿色建筑评价。但建筑运行阶段,可能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多功能综合性
建筑,此情况下可灵活处理,首先仍应考虑“以一栋完整的建筑为基本对象”的原则,鼓励其
业主联合申请绿色建筑评价;如所有业主无法联合申请,但有业主有意愿单独申请时,可对
13
建筑中的部分区域进行评价,但申请评价的区域,建筑面积应不少于2万m2,且有相对独
立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等设备系统,此区域的电、气、热、水耗也能独立计量,还应明确
物业产权和运行管理涵盖的区域,涉及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仍应按照本条的相关规定执
行。
建筑群是指位置毗邻、功能相同、权属相同、技术体系相同(相近)的两个及以上单体
建筑组成的群体。常见的建筑群有住宅建筑群、办公建筑群。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可先
用本标准评分项和加分项对各单体建筑进行评价,得到各单体建筑的总得分,并按照建筑群
中最低的建筑得分确定建筑群的绿色建筑等级。
无论评价对象为单栋建筑或建筑群,计算系统性、整体性指标时,边界应选取一致,以
城市道路完整围合的最小用地面积为宜。如最小规模的城市居住区即城市道路围合的居住街
坊(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规定的居住街坊规模),或城市
道路围合、由公共建筑群构成的城市街坊。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预评价。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并对条文说明进行了局部修
改。
本次修订对绿色建筑评价阶段进行了重新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江苏、浙江、河北、河南、辽
宁等省市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制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大部分省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
文件审查,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始
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地开始在城
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和地方的多项强有力举措使我国绿色建筑呈现跨
越式发展,绿色建筑由推荐性、引领性、示范性向强制性方向转变。据统计,截至2017年
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超过1万个,建筑面积超过10亿m2,但目前绿
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还相对较少,占标识项目总量的比例为7%左右,而且随着近几年绿色
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的普遍开展,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所占的比例则更低。
绿色建筑未来必然向注重运行实效方向发展。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经10余年,绿色建
筑发展需要解决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关键途径之一则是重新定位绿色建筑的评
14
价阶段。通过征询绿色建筑评价单位、技术咨询单位、建筑设计单位、科研机构、地方管理
部门等单位专家意见,本次修订决定将绿色建筑评价定位在建筑物建成后的性能,也就是说
将绿色建筑的性能评价放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这么做能够更加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
保证绿色建筑性能的实现。本条提出“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主要
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预评价能够更早地掌握建筑工程可能实现的绿色性能,可
以及时优化或调整建筑方案或技术措施,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作为设计
评价的过渡,与各地现行的设计标识评价制度相衔接。
建筑工程竣工后,还包括2个阶段,即建筑工程竣工后即申请绿色建筑评价,以及投入
使用后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本标准及细则对于建筑工程竣工后的这两个阶段评价方式进行了
规定。当这两个阶段提供材料无区别时,不做特别说明;当对投入使用的建筑有额外材料要
求时,在标准技术细则中的“具体评价方式”中进行了明确,例如运行维保记录、实际运行数
据等。可理解为,绿色建筑预评价的对象是建筑方案及其预期效果;绿色建筑评价的对象是
真实的建筑物,及其实际性能。对曾进行过预评价的绿色建筑开展评价,则要核实设计内容
的落实情况。
绿色建筑评价除了查阅相关项目竣工资料、运行维护资料外,还应对项目现场进行查勘,
核对项目实际情况。对于本标准中涉及到性能要求的材料、部品、设备、系统等,要求应进
行统一设计、采购、安装,否则不予得分;所涉及到的构造等,均以项目交付时状态作为评
价对象。
3.1.3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
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检
测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并对条文说明进行了局部补
充。
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申请评价方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绿色
建筑注重全寿命期内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性能,申请评价方应对建筑全寿命期内各个阶段
进行控制,优化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选用,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总
体平衡,并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涉及计算和测试的结果,
应明确计算、测试条件,明确计算、测试方法,明确计算、测试结果。涉及检测检验报告的,
15
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出具。项目方提交的模拟计算分析报告,应由第三方独
立机构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申请评价方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提交书面
承诺。对存在提供虚假信息、隐瞒情况等行为的,一切后果有申请方负责。对于所选用的技
术、设备和材料,除条文特别明确采用比例外,一般均要求为全部,杜绝表面文章。特别注
意,申请建筑工程竣工后的绿色建筑评价,项目所提交的一切资料均应基于工程竣工资料,
不得以申请预评价时的设计文件替代。
3.1.4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
确定等级。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本条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机构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
件确定。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审查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档,组
织现场查勘,并在评价报告中确定等级。
3.1.5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
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本条对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提出了要求。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
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
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服务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
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对于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
应按照相关要求,对建筑的能耗和节能措施、碳排放、节水措施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形成专
项报告。若绿色金融相关管理文件中无特殊规定,建筑能耗按本标准第7.2.8条的相关方法
计算,节能措施说明包括用能设备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重要节能技术等;碳排放按本标
准第9.2.7条的相关方法计算;建筑节水措施说明包括节水器具使用情况、用水计量情况等。
16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此次修订,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了新的绿
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
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升级国家标准2014年版的指标体系,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
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优点体现在:①符合目前国家新时代鼓励创新的发展方向;②指标体系
名称易懂、易理解和易接受;③指标名称体现了新时代所关心的问题,能够提高人们对绿色
建筑的可感知性。
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为了鼓励绿色建筑采用提高、创新的建筑技术和产品
建造更高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提高与创新”加分项。
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评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得分时根据需要对具体评分子
项确定得分值,或根据具体达标程度确定得分值。加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
得分或不得分。
评分项的赋分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且不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赋
以一个固定分值,该评分项的得分为0分或固定分值,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评价分值为
某分”;
2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在条文
主干部分表述为“评价总分值为某分”,同时将不同得分值表述为“得某分”的形式,且从低分
到高分排列;递进的档次特别多或者评分特别复杂的,则采用列表的形式表达,在条文主干
部分表述为“按某表的规则评分”;
3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但需要针对不同建筑类型或特点分别评判时,针
17
对各种类型或特点按款或项分别赋以分值,各款或项得分均等于该条得分,在条文主干部分
表述为“按下列规则评分”;
4一条条文评判多个技术指标,将多个技术指标的评判以款或项的形式表达,并按款或
项赋以分值,该条得分为各款或项得分之和,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
并累计”;
5一条条文评判多个技术指标,其中某技术指标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
首先按多个技术指标的评判以款或项的形式表达并按款或项赋以分值,然后考虑达标程度不
同对其中部分技术指标采用递进赋分方式。
6本标准中的不参评仅针对评价阶段的不适宜,其已在最后的总得分中予以体现,因此,
对于其他未注明不参评的条文,在执行本标准时,均应参加评审,不需要再单独考虑参评问
题。
可能还会有少数条文出现其他评分方式组合。本标准中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主干部分给
出了该条文的“评价分值”或“评价总分值”,是该条可能得到的最高分值。
3.2.3对于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
并按各功能区域对应达到的最低等级确定建筑整体的等级。
【条文说明】
本条沿引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并对条文和条文说明进行了
局部修改和补充。
不论建筑功能是否综合,均以各个条/款为基本评判单元。对于某一条文,只要建筑中
有相关区域涉及,则该建筑就参评并确定得分。对于条文下设两款分别针对住宅建筑和公共
建筑,所评价建筑如果同时具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则评价条文需按这两种功能分别评价
后取其中最低的评价分数作为建筑整体的该条文评价分数。总体原则为:只要有涉及即全部
参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应总体评价;所有部分均满足要求才给分;递进分档的条文,按
“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得分;上述情况之外的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标准后文中不再一一
说明。建筑整体的等级仍按本标准的规定确定。总体原则为:
(1)只要有涉及即全部参评。以商住楼为例,即使商业面积比例很小,但仍要参评,
并作为整栋建筑的得分(而不按面积折算)。
(2)系统性、整体性指标应按项目总体评价。
(3)所有部分均满足要求才给分,例如第7.2.5条(冷热源机组能效),如果综合体公
18
共建筑部分使用集中空调系统,住宅部分使用分体空调,只有所有的冷热源均达到相应要求
才能得分(公共建筑部分达到要求而住宅部分未满足,不得分)。
(4)递进分档得分的条文,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得分。以第7.2.5条(冷热源机
组能效)为例,若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冷水机组COP提高12%(对应得分为10分),住
宅建筑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比为节能评价值(对应得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私人房屋装修合同标准模板
- 2024大堂精装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2024房屋赠与合同样式范本
- 2024安置房买卖合同范本「」
- 2024二手房屋买卖合同范本二手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4上海市商品房购销合同
- 2024房产出让合同标准版
- 20241签订合同时的注意事项
- 2024完成任务的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型活动临时食堂承包合同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人教八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Section A (1a-2d)》教学课件
-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50篇
- 树木移植工程技术交底
- 南非电力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秦腔传统剧《草坡面理》
- 直流电机设计参数计算
-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 室外球墨铸铁管施工方案
- 通用技术学考3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