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减灾对策_第1页
抗旱减灾对策_第2页
抗旱减灾对策_第3页
抗旱减灾对策_第4页
抗旱减灾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旱减灾对策1.1总体要求发生旱灾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气象部门内、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乃至普通民众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抗旱救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一调度、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水源进行调配,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态用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抗旱预案规定的权限,启动抗旱预案,组织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其可以按照批准的抗旱预案,制订应急水量调度实施方案,统一调度辖区内的水库、水电站、闸坝、湖泊等所蓄的水量。同时,应当及时组织抗旱服务组织,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提供抗旱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监督、检测饮用水水源卫生状况,确保饮水卫生安全,防止干旱灾害导致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做好干旱灾害的救助丁作,妥善安排受灾地区群众基本生活。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干旱监测和预报工作,并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的乡镇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向村民、居民宣传节水抗旱知识,协助做好抗旱措施的落实工作。供水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水源和抗旱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按要求启用应急备用水源,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节约用水,服从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配合落实人民政府采取的抗旱措施,积极参加抗旱减灾活动。发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抗旱预案的规定,采取下列措施:启用应急备用水源或者应急打井、挖泉;设置临时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或者临时在江河沟渠内截水;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组织实施人工增雨;组织向人畜饮水困难地区送水。采取这些措施,涉及其他行政区域的,应当报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涉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应当提前通知有关部门。旱情解除后,应当及时拆除临时取水和截水设施,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发生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当启动国家防汛抗旱预案,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防汛抗旱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关工作。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压减供水指标;限制或者暂停高耗水行业用水;限制或者暂停排放工业污水;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者减少农业供水量;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发生特大干旱,严重危及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宣布本辖区内的相关行政区域进入紧急抗旱期,并及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紧急抗旱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抗旱工作的需要,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特大干旱旱情缓解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宣布结束紧急抗旱期,并及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旱灾发生期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干旱灾害统计报表的要求,及时核实和统计所管辖范围内的旱情、干旱灾害和抗旱情况等信息,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国家应建立抗旱信息统一发布制度。旱情由县级以上人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审核、发布;旱灾由县级以上人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审核、发布;农业灾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发布;与抗旱有关的气象信息由气象主管机构发布。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及时刊播抗旱信息并标明发布机构名称和发布时间。1.2旱灾防治技术全面抗旱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扩大抗旱工作的领域和内容,从主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转变到为包括生态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注重农业效益转变为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被动抗旱转变为主动防旱,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对整个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其内涵实质是拓宽工作领域,增加抗旱手段,既关注农村,也关注城市、关注生态;变被动为主动,既抗旱于及时,更防旱于未然。1.2.1抗旱技术RS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地球信息提取与空间分析最有力的技术方法。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研究,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及人类决策行为的调整为出发点,以干旱区生态环境结构、功能的分析协调为突破口,以干旱区生态环境预测为基础,在系统理论、控制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体系的研究。需要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多分辨率耦合技术,建立集环境、资源及社会经济为一体的图形、影像、数字无缝镶嵌网络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式转换模型,建立不同尺度生态环境调控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模式;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技术,集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调控系统,建立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判别功能的决策支持系统,达到可视化、运行化。无论是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的科学研究,还是具体调控对策的制定与实施,一方面,需要有快速、准确、实时、大范围观测的大量信息,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方面,又需要有一种空间数据管理、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的有效技术,作为技术支持。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RS与G1S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愿望。1.2.2抗旱措施a.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一要积极做好客水引调工作,各级防汛抗旱办公室、各级水务局要及早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将外部的水源引到田间地头,保证农业灌溉用水需要。二要积极兴修应急水利工程。重点搞好平原水库及坑塘建设,加大抗旱蓄水能力。三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力求发生旱情时“以井保丰”。四要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作用,多引、多拦、多蓄,以备在发生旱情时用于抗旱。五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开发空中水资源。b.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易旱地区应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农业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喷灌滴灌等旱作节水技术。c.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各地农业部门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第一线,指导农民采取有针对性的抗旱措施,尽力稳定晚稻面积。切实加强中稻、玉米等作物的水肥管理。积极组织抗旱服务队,帮助农民开辟水源,搞好灌溉。d.做好一切措施防止旱情引发其他灾害的产生,比如森林火灾,高温产生的各种病症等。吉安市多管齐下抗大旱2008年6月以来,江西省吉安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少雨天气,13个县(市、区)遭受严重干旱。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25.6万亩,其中重旱面积155万亩,有56.76万人、39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面对严重旱情,吉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抗旱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抗旱中,坚持科学调度,加强用水管理,注重发挥水利工程在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水库调水,泵站、机井提水,实施人工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