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5/1E/wKhkGGaLJgKASF7tAAITzwCf9OA110.jpg)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5/1E/wKhkGGaLJgKASF7tAAITzwCf9OA1102.jpg)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5/1E/wKhkGGaLJgKASF7tAAITzwCf9OA1103.jpg)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5/1E/wKhkGGaLJgKASF7tAAITzwCf9OA1104.jpg)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5/1E/wKhkGGaLJgKASF7tAAITzwCf9OA11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文化传承的演变过程,认识从古至今不同的文化传承载体。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文化传承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培养唯物史观的素养。2.通过对三种文化传承方式的学习,能够确认三种文化传承方式的时空定位。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学习重难点】1、四大文化载体的发展历程2、、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基础知识1.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国古代官学发展①中央官学:先秦时期“学在官府”,汉朝设立太学,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②地方官学:自汉朝开始设立。私学发展①春秋时期:私学的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孔子影响最大;②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③宋朝: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影响①对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西方大学发展①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②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③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④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⑤美国:大学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近代教育发展(1)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①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②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③1916年,蔡元培接任校长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2)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现代教育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①国家收回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②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③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④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3)改革开放后:①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②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各类教育加速发展。(4)作用: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①政局稳定,拨乱反正。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④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⑤一系列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影响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非生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在专门的场所进行。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的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2.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特权,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3.刻板性:教育过程是一个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学方法刻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来掌握知识。4.道统性:教育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5.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和灌输的过程,通过教师传递专制的威严,通过考试传递政权的威力。6.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学习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7.整体水平低:古代学校教育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系统,教育的普及程度有限。【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1.历程和作用2.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特点(1)留学人数由少变多。起初留学风气未开、招生规模不大,每年赴外留学人数较少;后因清政府政策支持,留学风气渐盛,赴外留学人数逐渐增多。(2)留学生所前往的留学目的国由少变多。起初留学的国家仅有美国,后续增加了日本、英国、法国、俄国等国家。(3)留学生所学习科目由少变多。初期的留学生所学科目限于船政、军事,后期所学内容涉及文学、哲学等。(4)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通过学生赴外留学的途径主动引进西学。随后,在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留学生学习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在民国初期至五四运动时期,留学生学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与文化精神。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插在了人们的心中。随着法国与苏联留学生的学习与回国传播,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2.印刷书的诞生书籍诞生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①书籍雏形: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②中国早期书籍:简策和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印刷书诞生①条件:书籍的普及有赖于造纸业的发展以及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发展历程: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活字。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推动了报纸普及。影响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图书馆的发展西方①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这里收藏有约25000块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了当时亚述的全部知识。②在西方文明演进过程中,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③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工人和市民。免费的、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在图书馆事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古代①官藏: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存,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②私藏: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近代①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起各级各类的图书馆。作用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原因】(1)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2)“西学东渐”: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3)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4)社会变革的推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运动的推动。4.博物馆的建设西方①古代:公元前290年前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②近代: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中国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②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③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博物馆的建设展现出新的气象,如国立历史博物馆和国立中央博物院。④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作用①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②博物馆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达标检测1.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分陈列展览、观众服务、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等五个业务区。其作用是()①传承和保护本地区文化②加强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③提高了文物的经济价值④推动学术研究及国民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1936—1945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即京师图书馆)陆续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或分馆,这一举措()A.体现出进步势力的推动作用 B.标志着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显现C.反映出政府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D.表明文化事业的变化与时政相关3.如表为宋代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据此可知,宋代书院()类别四书五经儒学大师的著作历史典籍、诗词实用技术学规和学风内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太极图说》《明道学案语录》《四书章句集注》等《左传》《史记》《诗经》等分斋教学,设立“经义”和“治世”两斋学规及立教之目、为学之要、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A.“进德”与“修业”并重 B.强调“三教合归儒”意识C.主要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D.宣扬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4.18世纪建成的卢浮宫博物馆,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其艺术收藏品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也有拿破仑一世对外征战时,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据此可知,卢浮宫博物馆()A.被视作首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B.具有文化传承和服务公众职能C.向公众全方位提供了多个领域知识 D.通过掠夺各国不断积累收藏品5.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加工制作合同范本
- 公会运营合作合同范本
- 工地围墙工程建设施工合同
- 出租车股权合同范本
- 2025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供电合同范本
- 2024-2025年中国聚氨酯建筑用保温材料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升级版计件制劳动合同(新能源行业)
- 2025年Y型三通接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合格供应商框架协议
- 2025年麻棉纺织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中小学校第二学期师德师风工作计划:必看!新学期师德师风建设秘籍大公开(附2月-7月工作安排表)
-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处理》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5届中考生物仿真试卷含解析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全优】
- -情景交际-中考英语复习考点
- 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GA/T 1003-2024银行自助服务亭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