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施茵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一.肥胖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组织过多,显著超过正常人体生理需要,而且有害于身体健康和正常功能的状态。一般而言,轻度肥胖或超重不引起疾病,但持续肥胖或中、重度肥胖则可引发一系列病证。(一)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进食热量超过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致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身高cm-105)公斤数的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大于25~29.9者为超体重,≥30.0称为肥胖。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的10%,称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则称为肥胖。肥胖又根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分为轻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中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30%;重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50%。但是,健美运动员、相扑运动员,即便超过标准体重的20%,也不应认为是肥胖。一.体重体重是人体的重量。标准体重,又称理想体重。(一)体重简易计算方法男性平均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平均体重(kg)=身高(cm)—100(二)标准体重1.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2.婴儿1-6个月标准体重(g)=出生体重(g)+月龄×6003.幼儿7-12个月标准体重(g)=出生体重(g)+月龄×5004.1岁以上标准体重(kg)=年龄×2+85.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506.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40(三)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值:男性≤24kg/m2,女性≤26kg/m2肥胖度测定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计算值±10%为正常范围,>10%为超重,>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病态肥胖。
体重指数BMI≥25kg/m2:体重超重(其中男性≥24kg/m2,女性≥26kg/m2)BMI≥30kg/m2:肥胖BMI=30~34.9kg/m2:一级肥胖BMI=35~39.9kg/m2:二级肥胖BMI≥40kg/m2:三级肥胖从古至今,对人体形态美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古人把肥胖看做是一种福相,是富贵的象征。尤其在唐代,仕女以“微骨丰肥”为美。当今,人们则以身体不胖不瘦、体格健壮匀称,作为健康标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趋于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同时,运动量减少,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使得人们逐渐肥胖。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肥胖者已达12亿,去年美国则报道肥胖症已位居首位,目前,全世界肥胖人数正以每5年增长1倍的趋势日益增多。新世纪初,国际肥胖症大会发布报告,全世界因肥胖症引起的有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同期全球饿死的人数。肥胖和肥胖产生的各种疾病将严重威胁人类,它将是一种日益危害人类健康的“文明病”。(二)肥胖的诱因1.遗传与环境因素相当多的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父母肥胖者,子女及兄弟姐妹之中肥胖者亦较多,大约占1/3左右,且均与父母的肥胖有关。饮食过多,活动较少的环境也易使人肥胖。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改变
肥胖的物质代谢异常,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脂肪代谢的异常;内分泌功能的改变,主要是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代谢的异常。3.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减少
能量摄入过多主要表现为食欲亢进;消耗减少是活动减少及摄入与排出的不平衡。4.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脂肪细胞数目逐渐增多与年龄的增长及脂肪堆积的程度有关,很多人小时候即是肥胖之人,成年后仍肥胖,可见体内脂肪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而缓慢持续肥胖的人,既有脂肪细胞的肥大,也有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5.神经精神因素表现为对某种食物的强烈食欲,以及人们通过视觉、嗅觉和人为吞食比赛刺激反射引起食欲、食量倍增;某些精神病人则表现为食欲亢进。6.生活及饮食习惯欧洲人过多地食肉及奶油;游牧民族大量地食肉;非洲某些国家人们的“蹲肥”;南非一些部落人的多食糖类饮食。7.其它因素性别不同,年龄的差异,职业的不同,环境因素,吸烟饮酒等都可诱发疾病的发生。导致肥胖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大多直接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达到迅速减肥的目的。(三)肥胖的原因(附:肥胖易发期)人体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细胞体积大小即脂质含量多少(包括中性脂肪、磷脂、胆固醇等),即决定于脂肪组织总的数量。从小儿时期开始肥胖者,脂肪细胞的数量比正常体重者明显增多;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主要是脂肪细胞体积肥大。短时间出现肥胖的,主要是脂肪细胞增大;而缓慢长期性肥胖者,脂肪细胞体积既增大,数量又增多。引起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或数目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饮食结构、饮食习惯、遗传、体能消耗、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等等。1.热量摄入过多(营养过剩)肥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大多数与饮食过度有关。饮食过度是指摄取食物所含热量超过机体基础代谢、生长发育、生育哺乳以及生产劳动等所消耗的能量,即“收入”超过“支出”。多余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糖类转变为脂肪积在体内,使脂肪增多,引起肥胖。主要包括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类食物摄入过多。2.能量消耗过少由于人体内循环的消耗和工作、学习、劳动、活动等都需要能源,这种人体自我产生的热量供自身利用,即所谓的“自产自销”。每人按性别、年龄、职业的不同,所需要的热量也各不相同。成人每天所需的热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如一个20岁的男子,每天约需要2500大卡热量,到35岁时,降为2000大卡,50岁时只需要1800大卡。因此,当人步入老年,如工作量和饮食基本不变,则由于机体能量消耗的减少,就会“发福”变胖。3.酶的失调正常人体的脂肪合成与分解保持着相对平衡,其间需要酶的调控。酶是生物的催化剂,脂肪的合成与分解每一步都离不开酶的参与。其中最关键的酶一种是“乙酰辅酶A合成酶”,它的增加就会使脂肪合成增加;另一种是“脂肪酶”能分解脂肪,它的增加则可使脂肪减少。如果机体出现合成酶增加,分解酶减少,脂肪就会明显堆积,而造成肥胖。4.神经-内分泌紊乱调节“脂库”的一些酶,除自身失职外,还受到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一方面是内分泌调节失控所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和胰岛素、前列腺素等内分泌激素,对脂肪的分解和合成都有控制调节作用。如胰岛素主要调节人体进食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平衡,可促进脂肪酸合成,促进糖转为脂肪,抑制脂肪分解。另一方面,内分泌系统又受神经系统的调控支配,一旦神经系统指挥失控,就会促成内分泌功能紊乱,脂肪合成增加,产生肥胖。如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因创伤、炎症、肿瘤等疾病影响,导致饥饿中枢兴奋亢进而饱食中枢抑制,则会造成食欲亢进,从而造成肥胖。5.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有显著作用。据报道:胖父母70%~80%子女肥胖;父母单方肥胖40%~50%子女肥胖。养子女的体重指数(BMI)与亲生父母的BMI高度相关;与养父母的体重指数(BMI)无明显相关。单卵孪生子在不同环境抚养,他们的BMI90%基本相同。国外研究发现一对同卵孪生兄弟,从小不生活在一起,25岁以后各自建立家庭,生活条件虽然有差别,但两人发胖几乎是同时发生,在他们年龄30出头时,体重已接近100kg(身高平均在178cm左右)。6.饮食习惯与嗜好因素肥胖者不仅食欲好,且在食物选择上有所偏嗜,存在许多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1)喜欢吃甜食和油腻食物者(2)喜欢喝肉汤或好吃细软食物者(3)不喜欢吃含纤维素食物者(4)两餐之间喜欢吃零食者(5)饭后喜静卧者(6)进食频次减少,每次量增加者(少餐多食)(7)饮少量酒者(饮少量酒可促进食欲,增加饮食量,尤其常喝啤酒者,更易肥胖)7.性别、年龄及职业因素(1)性别一般女性肥胖者多于男性肥胖者。(2)年龄一般肥胖者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1岁~41岁之间是肥胖的高发年龄段。(3)职业①脑力劳动者肥胖发生率比体力劳动者高。②城市居民肥胖发生率比农民高。③体力消耗少、工作不太紧张职业者肥胖人较多。8.妊娠妊娠最后3个月,孕妇要控制饮食,不宜营养过度,以免胎儿肥胖。9.疾病(1)内分泌功能紊乱①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分解作用。②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垂体性肥胖症。③甲状腺功能低下,雌激素与脂肪合成代谢有关。(2)炎症、外伤、肿瘤、下丘脑病变10.情绪对食欲的影响11.社会环境的影响12.体力活动突降性肥胖13.疾病后营养过度性肥胖(如肝炎后)14.药物引起的肥胖(如皮质激素类(氢化可的松等)、抗精神病类药、避孕药等)15.肥胖易发期(1)青春期(2)结婚后(3)妊娠期(4)产后(5)中年期(6)老年期(四)肥胖的分类(附:女性肥胖的特殊类型)
1.
单纯性肥胖2.
继发性肥胖3.
药物性肥胖1.单纯性肥胖即无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其家族往往有肥胖史,主要由遗传或营养过度引起。(1)体质性肥胖即患者自幼营养过度和肥胖遗传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一类肥胖.(2)获得性肥胖指20—25岁以后的人,由于营养过剩,脂肪细胞肥大而无细胞数目的增加所引起的肥胖。2.继发性肥胖即由于体内某种疾病引起的又含有诊断某种疾病依据的一种肥胖。往往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约占肥胖人数的2%~5%,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1)水潴留性肥胖较常见于中年妇女或更年期妇女,男性较少见。这种肥胖常分布不均匀,并伴有水肿。脂肪主要分布于腿、股、臀、腹及乳房,而背部不显著。(2)皮质醇增多症(库欣氏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即面部、颈部、腰部及腹部肥胖;四肢相对较小,形成“满月脸”、水牛肩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性功能障碍、闭经等症;实验室检查可见:尿17—羟和尿17—酮排量增加、血皮质醇升高等。(3)甲状腺功能降低性肥胖甲状腺功能降低性肥胖是粘液性水肿引起的面貌臃肿。患者的基础代谢率、血中甲状腺素含量、血清蛋白结合碘、甲状腺吸碘率及血清T3、T4均降低,但胆固醇、三酰甘油增高。3.药物性肥胖临床上当某些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如皮质激素类(氢化可的松等)、抗精神病类药(氯丙嗪等)以及久服一些避孕药、胰岛素、或促进蛋白合成制剂,均可导致肥胖,称药物性肥胖。这是因为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使患者产生肥胖的副作用,药物性肥胖约占肥胖群体的2%左右。附:女性肥胖的特殊类型(1)束带状肥胖(脂肪堆积在背部、下腹部、髋部、臀部及大腿处,类似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患者的体型。)(2)大粗隆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股骨大转子区域及乳房、腹部、阴阜处,大多数见于更年期之后。)(3)下肢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至踝部,有时局限于腿部及踝部。)(4)上肢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背部、臀部、乳房、颈项和颜面区域。)(5)臀部肥胖(脂肪主要堆积于臀部,形成臀部特别肥大,多有遗传性。有的合并乳房脂肪堆积,形成巨乳症。)(六)肥胖的危害肥胖可引发一系列合并症,增加并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胆结石症、脂肪肝、痛风、关节炎及某些癌证等的可能性。肥胖者心理上可表现出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1.肥胖影响寿命2.肥胖影响呼吸3.肥胖影响血糖4.肥胖影响血脂5.肥胖影响血压6.肥胖对心、脑血管影响7.肥胖影响机体免疫力8.肥胖影响生育9.肥胖影响日常生活10.肥胖对其它疾病的影响(胆石症、胆囊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椎间隙骨质增生(骨刺形成)、下肢骨关节炎、扁平足(平足底)、脂肪肝、某些癌症)(七)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1.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2.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1.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最早见《黄帝内经》中将肥胖人分为“膏、脂、肉”3种类型,这也是医学史上最早的肥胖症分类法。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灵枢·逆顺肥瘦篇》、《素问·奇病论》及李东垣《脾胃论》等均有记载。认为肥胖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而气血失调、卫气失常、三焦元气不足则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1)过食肥甘、膏梁厚味之品过食肥甘厚味,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饮食水谷不能化为精血,而转化为膏脂积于体内,导致肥胖。(2)脾肾气虚脾虚不能正常化生精血,而化生膏脂,发生肥胖;肾虚不能化气行水,使湿浊内停,加重肥胖。(3)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影响脾胃运化水谷及水液功能,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不能正常化脂,导致肥胖。(4)脾胃实热脾胃实热,多饮多食,导致气血有余,化为膏脂,导致肥胖。(5)安逸过度久卧久坐,活动过少,导致饮食水谷转输失调,引发肥胖。(6)
年老气衰年事已高,肾气渐衰,五脏六腑功能减退,饮食水谷不能正常转输,导致肥胖。2.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形成与过食肥甘厚味,活动减少或内伤七情等引起水、湿、痰邪停滞有关。主要分为4种类型。1.脾胃实热型(胃强脾弱型)证见形体健壮,善饥多食,嗜食肥甘酒酪,面色红润,口舌干燥或口臭牙痛,渴喜冷饮,或见恶心,痰多,胸闷腹胀,神疲身重等,舌红,苔薄或黄腻,脉弦。治法上宜采用清泻胃肠腑热法或通调腑气利水法。2.痰湿泛滥型(肺脾气虚型)
证见体肥臃肿,疲倦乏力,胸闷气短,少气懒言,自汗,腹胀食少,嗜睡,大便偏稀,上身浮肿明显,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滑。治法上宜采用通解卫气滞结健脾法。3.气滞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证见形体肥胖,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闷气短,胸胁胀闷,失眠健忘,口苦咽干,甚则口唇紫绀,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脉弦。治法上宜采用平调气血阴阳疏肝法。4.气虚湿停型(脾肾阳虚型)证见形体肥胖,腹胀纳少,神倦嗜卧,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头晕耳鸣,下肢肿甚,大便溏薄,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而滑,脉濡缓。治法上宜采用补益三焦真元之气法。二.针灸减肥(一)针灸减肥原理及作用机制(二)常用针灸减肥方法(三)针灸减肥辨证论治
(四)针灸减肥的机理研究1.针灸减肥原理针灸减肥通过刺激经络腧穴,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运行气血、疏通经络,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大量临床和实验证明,针灸减肥疗效肯定,且不易反弹。针灸可达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作用。2.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针刺一定穴位,即通过刺激外周躯干神经对内脏植物神经进行调节,使交感与付交感神经相互协调,一方面可抑制胃排空、纠正异常的食欲,另一方面还可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的吸收。(2)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紊乱即是本症的病因,又是其结果。针灸治疗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皮质”两个系统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合成,使内分泌紊乱得以纠正。(3)调节脂质代谢过程针灸特定穴位,可使血中过氧化脂质含量下降,加速其脂肪分解过程。(二)
常用针灸减肥方法1.体针减肥体针减肥是指通过针刺十四经腧穴和经外奇穴,实行减肥的方法。具有整体治疗、适应症广,有效不反弹,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安全。因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减肥方法。常用减肥穴位:任脉:中脘、下脘、水分、神阙、气海、石门、关元、中极。足阳明胃经:梁门、太乙、天枢、大巨、水道、归来、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内庭。足太阴脾经:大横、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手阳明大肠经:臂臑、曲池、合谷、二间。手少阳三焦经:阳池、支沟。
手太阴肺经:尺泽、列缺、太渊。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手少阴心经:神门。手太阳小肠经:后溪。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章门。足少阳胆经:阳陵泉、风市、环跳、带脉。足少阴肾经:太溪、照海、复溜、阴谷。足太阳膀胱经: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气海俞。2.耳针减肥耳针减肥是指通过针刺耳部某些穴位,实施减肥的方法。耳针减肥无痛苦,且疗效较好。现代医学认为耳廓神经血管最为丰富,特别是在耳甲腔、三角窝,刺激该处的神经有调整机体平衡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和胰岛素的值,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常用减肥耳穴:神门、交感、便秘点、胃、肝、胆、脾、肾、小肠、大肠、直肠下段、肺、三焦、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饥点、渴点。3.埋线减肥即将羊肠线等埋置于穴位内,通过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的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化刺激来达到减肥目的的一种方法。其是一种集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刺血疗法、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埋针效应及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减肥埋线穴位:
第一次:梁丘、三阴交、脾俞、曲池。第二次:血海、公孙、下巨虚、丰隆。第三次:中脘、风市、大肠俞、肾俞。第四次:天枢、中极、大横、太乙。(三)肥胖症的针灸辨证论治1.脾胃实热型(胃强脾弱型)治则:清胃利腑、健脾和胃、化痰通便。取穴:(1)体针:腹部穴位:中脘、下脘、天枢、大横、腹结;背部穴位:脾俞、胃俞、大肠俞、肺俞;上肢穴位:手三里、曲池、支沟、合谷;下肢穴位: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内庭。(2)耳穴:神门、交感、胃、肺、大肠、饥点、渴点、直肠下段、便秘点。操作:选1.5-2寸长30号或32号粗细针灸针,深度因人而宜,泻法针刺,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10-20HZ,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须配合控制饮食.2.痰湿泛滥型(肺脾气虚型)
治则:健脾益肺、行气化痰、利水渗湿。取穴:(1)体针:腹部穴位:中脘、水分、天枢、大横、气海、中极;背部穴位:脾俞、肺俞、三焦俞、关元俞;上肢穴位:曲池、合谷、列缺;下肢穴位: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2)耳穴:神门、交感、脾、肺、三焦、肾上腺、皮质下。操作:选1.5-2寸长30号或32号粗细针灸针,深度因人而宜,补法针刺,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10-20HZ,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适当控制饮食。3.气滞血瘀型(痰瘀阻络型)治则:疏肝理气、化痰行瘀、活血通络。取穴(1)体针:腹部穴位:中脘、天枢、期门、石门(或气海)、中极、归来;背部穴位:肝俞、胆俞、脾俞、气海俞;上肢穴位:曲池、支沟、合谷、内关;下肢穴位:血海、丰隆、地机、三阴交、阳陵泉、行间(或太冲)。(2)耳穴:神门、交感、胃、肝、胆、内分泌、皮质下。
操作:选1.5-2寸长30号或32号粗细针灸针,深度因人而宜,泻法针刺,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10-20HZ,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须配合控制饮食,尤其应忌食烟酒及脂肪类食物。4.气虚湿停型(脾肾阳虚型)治则:培元固本、温阳利湿、益肾健脾。取穴:(1)体针:腹部穴位:中脘、水分、天枢、大横、关元(或气海)、水道;背部穴位:脾俞、肾俞、三焦俞、命门;上肢穴位:手五里、曲池、合谷;下肢穴位: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2)耳穴:神门、交感、脾、肾、三焦、内分泌、肾上腺。
操作:选1.5-2寸长30号或32号粗细针灸针,深度因人而宜,补法针刺,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10-20HZ,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适当控制饮食。随症加减:局部肥胖加肥胖邻近部位穴位;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加内关、地机、太冲、次髎;失眠、多梦、健忘加神门、内关、太溪、照海。(五)
针灸减肥的机理研究(一)针灸对神经功能的调整1.针灸对外周神经及其递质的作用日本学者向野义人运用耳针减肥时发现,耳针可以改善交感神经的抑制和迷走神经的亢进状态,通过调整肥胖的植物神经功能达到减肥的效应。国内刘志诚等研究证实,针灸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苯丙氨酸、高香草酸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来改善植物神经功能。2.针灸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渡边一郎针刺可通过调节下丘脑摄食中枢、饱食中枢的葡萄糖受体参与减肥的调节反应。马聘等经动物实验证实针刺可通过胃β受体发挥其抗胆碱效应,达到抑制食欲的作用。(二)针灸对内分泌的调整1.针灸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的作用针灸减肥效应可通过①提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②增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聚烯烃塑料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健康评估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大众餐饮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 2025年竹藤农具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科技如何提升在线教育的互动性
- 与工厂合作合同范本
- 产品买卖定做合同范本
- 买卖合同中担保合同范本
- 中介招商合同范本
- 买房居间合同范本
- DL∕T 712-2010 发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管选材导则
- (2024年秋季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9.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新人教版
- 血液透析安全注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2024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旅游学概论(第五版)课件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 学生课后服务活动记录表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CRRT的精细化护理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高清版)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七字押韵祭文范文六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