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表所示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四次会议的基本概况。据此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是()会议1949年第一次会议1950年其次次会议1951年第三次会议1953年第四次会议内容通过了“以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国庆纪念日”的建议案通过了土地改革法草案,通过了国徽图案等通过了《关于中心人民政府各项报告的决议》《关于支持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的要求的决议》等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支持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各项要求的决议》等A.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B.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统一战线性质组织 D.行政监察管理部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探讨和制定法律、参加各项政治经济工作,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短暂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B项正确。2.据统计,从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11171万,增加了93.77%;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至54034万,仅增加了11.64%。这一时期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的主要缘由是()A.务工人员进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现实要求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D.第一个五年支配集中发展重工业的须要答案:D解析:单纯的务工人员的迁移不能引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说法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复存在,故B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无干脆关系,故C项错误;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是为第一个五年支配优先发展重工业供应劳动力,故D项正确。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种基本货物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更,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建设 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未体现开展工业建设,解除A项;依据题干材料“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更,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党和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反映的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而不是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的统治已经被推翻,故D项错误。4.2015年,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这一理念相近的外交成就是()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朝鲜、印度问题的和平解决 D.参加不结盟运动答案:B解析:“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体现出包涵、和谐以及共建的思想,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内涵,故B项正确。5.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见同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斗争,争取许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A.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 B.运用了“求同存异”的东方文化精髓C.起先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 D.体现了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答案:B解析:毛泽东指出了中印两国的共同点,即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而且主见两国之间同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斗争,争取许久的和平,这些谈话体现的是“求同存异”的精神,B项正确。6.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项目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25765539297108801340113358指数100154218255315314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35759286801784872226878指数100136156180166158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复原C.和平过渡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原则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答案:D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无法推想出经济复原状况,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三大改造的方式,故C项错误;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私营工业,表明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故D项正确。7.下图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扬画《将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该宣扬画反映了当时()A.全面落实党的教化方针B.青少年具有生态环保意识C.重视农田水利建设D.大力推动国家工业化建设答案:D解析:1954年正值“一五”支配时期,因此宣扬画《将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反映了当时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建设,D项正确;宣扬画的主题是工业建设,与教化、生态环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无关,解除A、B、C三项。8.下图是1954年初缪印堂所作的漫画《敬祝进步》。作者为画面上的两位人物设计了这样的对话:1954年的劳动者说:“你好啊!你(今年)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的劳动者说:“哈!我信任你!”该漫画意在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全面的胜利B.人大代表履行当家作主的职责C.人民群众参加工业化的建设热忱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了我国“一五”支配时期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忱高涨,C项正确;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除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的内容,解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一五”支配完成后初步建立基础,解除D项。9.下表是“一五”支配时期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除单独标出外,单位均为万吨)。这反映出当时()年份粮食棉花油料纱布(亿米)原盐食用植物油1953年16683117.5385.674.546.93571011957年19505164.0419.684.450.5828110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经济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D.发展工业兼顾民生答案:D解析: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1953—1957年的“一五”支配期间,我国的农业产品及日常生活用品基本都有所增加,这反映出此时我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兼顾了民生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主义改造的状况,故解除A项;“一五”支配期间,我国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故解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目标是否实现,故解除C项。10.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支配的快速的发展。”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A.架构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 B.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 D.表明过渡时期在我国的结束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支配的快速的发展”,可知该会议确立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故选B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解除A项;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解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记着过渡时期在我国的结束,解除D项。11.“毛泽东思想精髓中的重中之重是什么?关键看落脚点和现实性。在经营战略制定上充分了解群众需求,通过发展生产满足群众需求。”该观点强调,毛泽东思想()A.精髓是实事求是 B.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C.以人民利益为立足点 D.是指导军事斗争的理论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了解群众需求,通过发展生产满足群众需求”,可知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着眼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强调实事求是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不只是指导军事斗争的理论,D项不符合题意。12.毛泽东曾在某次会议期间说:“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社会已从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这时阶级斗争已经完结,人民已经用和平的方法来疼惜生产力,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放生产力的时候。”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冲突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因此党的任务是集中力气发展生产力,故C项正确;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解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核心是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解除B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途,解除D项。13.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冲突区分为敌我冲突和人民内部冲突,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动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答案:C14.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产量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激扬人心的宏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第一个五年支配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提出B.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钢为纲”的号召C.“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的快速兴起D.实行“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答案:C解析:第一个五年支配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重工业企业,没有涉及钢产量翻一番的目标,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村实行高度公有化程度的政策,不包括“以钢为纲”的号召,故B项错误;“大跃进”中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号召“以钢为纲”,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实行“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是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的订正,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15.1959—1961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阅历过这一时期的农夫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导致这次经济困难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中苏关系恶化 B.三年自然灾难C.“左”的错误严峻 D.“文化大革命”答案:C解析: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这次经济困难的缘由之一,但不是主要缘由,故A项错误;三年自然灾难也是经济困难出现的缘由之一,属于客观缘由,故B项错误;195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左”的错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生产造成严峻破坏,是出现经济困难的主要缘由,故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与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6.阅读“1956年和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学问,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1956年100%100%100%100%100%100%100%1966年约200%194.4%近180%300%124%111%161.7%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答案:C解析: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走向成熟,故A项错误;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曲折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是依据题干材料中数据的变更,可知成就是主流,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国际环境并没有全面改善,故D项错误。17.中国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包括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新兴科技等。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答案:B解析: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重点发展的行业,B项正确。18.邓稼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从事两弹探讨数十年。时人总新颖 邓稼先探讨两弹得到了多少奖金,1986年邓老病危时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投入的不足 B.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C.中美在国防上的巨大差距 D.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答案:D19.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看法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时期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主动报道0251消极报道3238188中性报道1610224A.外交关系的变更影响新闻报道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退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1985年第一季度关于美国报道的中性报道明显增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79年,中美建交推动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故A项正确。新闻报道的基础和新闻报道的原则在题干所给表格数据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题干表格中的数据表明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观念没有消退,故D项错误。20.下图是1970—197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更示意图。这一变更()A.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B.反映诞生产实力大幅提高C.说明白发展经济成为中心D.反映出开放局面慢慢形成答案:A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慢慢正常化,推动进出口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1970年到1975年,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力未能大幅度提升,也没有起先改革开放,更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1946年宪法等之后提出、经专家和全民探讨后修订的。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六条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全部。……第十条国家依照法律疼惜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全部权和其他资本全部权。第十一条国家疼惜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全部权。……第十五条国家用经济支配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平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点及其制定的背景。(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1954年宪法的历史作用。(6分)参考答案:(1)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原则性和灵敏性);体现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复原;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2)作用:保障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当过渡;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为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的完善供应了阅历和教训。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斗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育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状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摘编自吴超《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玉溪市红塔区玉兴街道招聘社区专职网格员笔试真题
- 2024年益阳市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冷库出租合作合同标准文本
- 2024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疗辅助岗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宁波市奉化区招聘医疗卫生单位事业编制人员笔试真题
- 养殖棚出租合同样本
- 劳务公司买房合同样本
- 手绘插画买卖合同
- 劳务分包用工合同样本
- 会展长期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课件
- 人工智能导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天津大学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学设计4:2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与答案
-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书分享
- 黄连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 202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试题
- 肿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管理
- 金融违反案例
- 工商银行营销培训课件
-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