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教师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基础巩固(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春秋时期,诸侯纷争的目的是A.为了扩张势力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的统治C.建立封建制度D.号召和限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答案】D2.《〈战国策〉书录》:“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万乘(shèng)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夺权B.诸侯争霸激烈C.诸侯国实力增加D.分封制坚毅存在【答案】A3.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慢慢融入华夏族。这一现象不能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发展壮大C.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D.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的差别不复存在【答案】D4.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②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③手工业分工细密④货币流通广泛⑤涌现出一批工商业中心城市⑥培植了水稻和粟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答案】A5.据说,一日,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是否有人受伤,而不问马死了多少。此事反映了A.仁者爱人B.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有教无类【答案】A6.《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怜悯人民疾苦,主见实行“仁”B.主见统治者对人民加强限制C.主见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冲突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答案】C7.“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阅历。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答案】A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又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旺盛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缘由是A.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的崛起B.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起先瓦解D.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答案】B9.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实的科学相识。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孟子B.庄子C.邹衍D.墨子【答案】C二、拓展提升(单选3个,每个5分;材料解析题2个,13题20分,14题20分)10.从历史表象中发觉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实力之一。春秋时期“桓王中箭”(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冲突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和“楚王问鼎”(楚庄王派使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的故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分封制遭到破坏C.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周天子的限制力日渐减弱【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学问,春秋时期,郑国和楚国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郑国竟然与周天子刀兵相见,还让手下箭射周王;楚庄王派使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重量,意欲夺取天下。这都反映了周天子慢慢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实质上是分封制遭到了破坏。故选B项。11.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成为一股时代潮流。关于战国变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背景是兼并斗争猛烈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C.结果推动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D.作用是巩固了各国的奴隶主专政【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战国时期兼并斗争日益猛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这里的社会转型指的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建立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不是奴隶主专政。所以A、B、C说法都是正确的,D项不正确,故选D。12.战国时期韩非子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蠹”(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A.进行兼并斗争的须要B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C.强化贵族统治的须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须要【答案】A【解析】依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坐标,可以推想当时的社会任务是兼并斗争,而被称为“蠹”(蛀虫)的五种人均对取得胜利没有帮助,故A项正确;中心集权是秦朝大一统之后才有的政策,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统治衰落,封建地主阶级兴起,而韩非子这种言论主要是适应地主阶级掌权的须要,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任务是赢得兼并斗争,求得生存,维护地方稳定不是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故D项错误。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一南门徙木图二废井田,开阡陌图三商鞅铜方升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其天资苛刻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独创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胜利。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信息(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2分)。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2分)。(3)如何正确看待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4分)?(4)材料四作者确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商鞅变法建立了哪些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6分)?13.(1)商鞅“南门徙木”,确立变法的威信和权威;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嘉奖耕织;统一度量衡。(4分)(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4分)(3)商鞅制定严酷的法律,严格执法,保证了改革的顺当进行,具有主动作用;但商鞅抑制商业的发展,实行的法律过于严苛,焚烧诗书,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4分)(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2分)体制:君主专制、地主土地全部制、县制、军功爵制等。(6分,答出3点即得6分)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以上言论都围绕什么中心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见的核心是什么(10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见(2分)?(3)上述哪种主见对当时的影响最大?缘由是什么(4分)?(4)上述哪种主见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缘由是什么(4分)?14.(1)中心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见“德”和“礼”(2分);材料二:主见“尚贤”(2分);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