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28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他从唐诗下手,且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杂乱无章。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1)给加点字注音。锲而不舍()(2)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3)仔细阅读文本,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解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解说:以上三个加点词的词性依次为代词、副词、连词。C.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解说:这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4)选文中画横线的短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不窥园 B.兀兀穷年 C.心不在焉 D.杂乱无章【答案】(1)qiè(2)①藉②籍(3)B(4)D【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本题考查字形。典藉——典籍:古代重要文献的总称。(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说法不正确。结合“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说法不正确。这个句子中的句号使用不正确,句号应放在双引号内;D.“这个句子没有语病”的说法不正确。结合“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可知,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可在“文化”后面加上“的药方”。故选B。(4)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A.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句中用于形容闻一多先生专心治学,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句中用于形容闻一多先生专心治学,一年到头都这样做,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句中用于形容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秩序乱,但他的心思不在这上面。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句中用于形容闻一多先生在本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整整齐齐,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孤”是古代读书人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B.《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C.《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冼星海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经由光未然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D.李森祥的散文《台阶》用第一人称叙述了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台阶既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处处感到“不自在”,感到空虚和寂寞。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面貌寄予希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A.错误。“孤”,古时王侯的自称;C.错误。《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经由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D.错误。《台阶》是李森祥的小说;故选B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6)《木兰诗》中运用对偶来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岑参在《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独坐幽篁里(2)凭君传语报平安(3)惟解漫天作雪飞(4)此夜曲中闻折柳(5)对镜帖花黄(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7)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综合性学习。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学校正组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爱国对联·我来拟】下列文字出自于活动现场主持人的发言稿。请你根据画线句的内容,参照下联,补写出上联,使之对仗工整。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中华大地上,翠绿的柏树,苍劲的松枝,数千年来把祖国装点得一派秀丽;清晨朝霞弥漫,黄昏夕阳照耀,把万里江山染成了绚烂的红色。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晨霞夕照,染就江山万里红(2)【爱国诗文·我来诵】各班级组织爱国诗文朗诵,怡宝在朗诵《黄河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几句时,对最后两句的语气、语调、重音处理把握不准,请你帮他指出处理方法,并说说这样朗诵的原因。(3)【爱国情怀·我来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寻访曹甸“苏中公学”,怡宝的妈妈却不支持,如果你是怡宝,该怎样劝说妈妈?怡宝妈妈: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跑出去寻访,除了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外,能有什么收获呢?怡宝:【答案】(1)①示例:翠柏苍松②装点祖国千年秀(上联结构要与下联一致,内容要与画线句相关。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基本特点拟写即可。)(2)示例:用充满赞叹语气,高昂的语调来朗诵,“你”和“伟大坚强”在朗诵时要重读。“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是在说我们祖国的儿女要学习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最后这两句诗是对黄河品质的高度概括,要用充满赞叹的语气,高昂的语调来朗诵;“你”和“伟大坚强”是这两句诗的核心词语,应该在朗诵时加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3)示例:妈妈,研学之旅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还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更利于我们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热情,收获可大了。您会同意我去的吧?(注意采用劝说的一般格式:称呼+观点(委婉)+解决办法(或指出其危害性/积极性)+鼓励性的征询意见。解答此题注意围绕题干中“能有什么收获呢?”组织答案,阐释研学之旅可能带来的收获。)【解析】(1)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下联中“晨霞夕阳”为并列短语,可从画线句中“翠绿的柏树,苍劲的松枝”提炼并列短语“翠柏苍松”;下联中“染就江山万里红”为动宾短语,可从画线句中“数千年来把祖国装点得一派秀丽”提炼动宾短语“装点祖国千年丽(秀)”,且上联末字“丽(秀)”为四声,为仄声,下联末字“红”为二声,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故拟写:翠柏苍松,装点祖国千年丽。(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由题目“各班级组织爱国诗文朗诵”及“《黄河颂》”可知,朗诵内容为赞美黄河的爱国诗文,所以应用充满赞叹的语气,高昂的语调来朗诵;“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两句话是在说我们祖国的儿女要学习黄河的伟大和坚强,这对黄河品质的称赞,“你”和“伟大坚强”在朗诵时要重读,从而更加表现出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3)本题考查劝说词。注意采用劝说的一般格式:称呼+观点(委婉)+解决办法(或指出其危害性/积极性)+鼓励性的征询意见。示例:妈妈,研学之旅不仅能够帮我们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内容转化为真实感受到的东西,还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更能培养我们我们的爱国精神,增强责任意识,从而为我们的学习增添动力。妈妈,研学之旅不会耽误我的学习的,您就让我去吧!二、阅读理解(59分)(一)名著阅读(12分)5.“高光时刻”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源于英文单词highlight,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处于巅峰状态的那一瞬间,或者一个人最精彩、最值得骄傲的时刻。《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也曾有过高光时刻,请你根据如下要求,为同学们介绍祥子曾经的高光时刻。要求:点明具体“时刻”,叙述相关内容,概括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答案】示例:《骆驼祥子》中祥子的“高光时刻”是花九十六元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省吃俭用,像陀螺一样不停歇,甚至生病了也只是硬抗而不去看病,苦干三年终于凑足钱买了新车。此时他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是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及人物形象分析。首先理解什么是“高光时刻”,“高光时刻”即精彩时刻,人物的“高光时刻”是人物形象最精彩、最具有震撼力的时刻,或者是最打动你的时刻,也就是人物性格、精神品质、人格魅力最闪光的时刻。然后结合人物的具体经历来分析即可。示例:我认为“怒辞杨宅”是祥子的“高光时刻”。为了赚钱再买辆车,祥子在杨宅拉起了包月,整天的活紧得发昏,雇主又抠门。第四天,他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一毛钱摔在杨太太的脸上,讨回四天工钱,便辞工回到了人和车厂。是其“高光时刻”。这段精彩的描写,突出了祥子善良坚忍的外表下还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丰富了人物的性格。6.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作用却不可忽视。他们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对比、衬托其他人物形象,或直接、间接地表现小说的主题……《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次要人物。请你结合相关情节,谈谈老马在小说中的独特作用。【答案】示例:老马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次要人物,老马也有自己的车,但到老,还是一个穷样。孙子小马后来因得病却没钱治疗而死了。老马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这些都给祥子一开始拼搏奋进的精神进行了打压,使得祥子一步步堕落。他们的悲剧使祥子感到绝望无力,给祥子的精神进行了打压,终究改变了勤劳的祥子,老马成为祥子性格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及其作用的能力。《骆驼祥子》中,老马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长年累月的辛劳和极度贫困,使他过早地衰老。他的儿子当兵一去不回,儿媳改嫁了,老人与十二三岁的孙子相依为命。老马心眼好,为人热心,还数过不少条人命,但他们祖孙共同拉车,却也还是填不饱自己的肚子,老人甚至最后连自己的小孙子都“守不住”,小说对老马的着墨不多,但仍清浙地刻画出了他善良、谦和、庄严的性格,老马拉的是自己的车,仍然无法摆脱贫困和死亡,他的遭遇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无论怎样辛劳仍无法生存的社会现实。示例:小说中老马第一次出场时饥寒交迫,困苦不堪,祥子给他买来羊肉包子,老马和孙儿吃完后拉着一辆极破的车离开,这引发了祥子对自己命运的思考;第二次出场时,孙儿已死,老马卖了自己的车。他指点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揭开了小福子痛苦自杀的悲惨结局,浇灭了祥子的希望。老马既揭示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祥子认清社会本质,生活感到绝望。老马成为祥子性格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7.《骆驼祥子》一书在篇末写道:“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他等着吸那最后的一口气,他是个还有口气的死鬼,个人主义是他的灵魂。”请你结合作品中的内容,对此加以评论。【答案】示例一: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祥子为了实现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拼命拉车,却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拉车三年,为了买车省吃俭用,凑足钱买了第一辆车。他在虎妞、小福子死后变得自私懒惰,个人主义让他不肯吃一点亏,为了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在别人的丧礼仪式上抢轻活,与老人妇孺抢旗子和挽联。示例二: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祥子为了实现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而拼命拉车,却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初到北平时一无所有,他凭着勤劳努力,两三个星期就成了高等车夫。后来,个人主义让他贪图金钱享受,变得自私狡猾恶劣,为了60块钱出卖了阮明。【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题干中“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一句,写出祥子努力和最后堕落的相关情节。如祥子为买车省吃俭用、拼命干活,祥子在小福子死后,自我放弃、自甘堕落,变成行尸走肉等情节。示例:这段话生动概括了祥子为梦想而努力,最后因梦想的破灭走向行尸走肉的生活历程。祥子本来为人纯朴上进,面对生活给他的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当他又一次拉上车,是以与虎妞畸形的婚姻为代价。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财两空,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吃喝嫖赌、不求上进、出卖朋友……最后,他已彻底沦为社会的垃圾。(二)诗歌阅读(6分)过山农家顾况①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8.三、四中写了山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劳动场面,由第四句诗可知本诗描述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9.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怡宝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抖音脚本(部分)诗句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达效果板桥人渡泉声山泉、木板桥、诗人①_______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茅檐日午鸡鸣茅屋、阳光、人、鸡悠长的鸡鸣声②______________【答案】8.①焙茶②晒谷③夏季9.①潺潺的流水声;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意对即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句意:不要嫌怨烘茶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根据句意可知,写了山农“烘茶”“晒谷”两个劳动画面。“却喜晒谷天晴”意为: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据此可知,本诗描述的季节是谷子成熟的夏季。【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诗句赏析。①“板桥人渡泉声”意思是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此句截取了作者过山农家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所以画面声音应该是泉水声,根据第二行“悠长的鸡鸣”使用偏正短语进行回答,故画面声音应该是修饰词+水声。示例:淙淙的流水声或哗哗的山泉声。②“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农家生活的闲适安宁与诗人的喜悦向往。(三)文言文阅读(15分)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③,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④。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选自《清朝艺苑》)【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正:订正。④诸经注疏:各种儒家经典著作及注释。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手不释书()(2)必无所疑乃已()(3)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4)莫与抗衡与()11.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12.翻译下列各句。(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13.文章最后说,亭林先生的学问到达了博大精深、无人抗衡的程度。请你根据选文,概括其原因。【答案】10.(1)放下(2)停止(3)就(4)没有人11.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12.(1)以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已不再是过去吴地的吕蒙了!(2)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3)亭林先生(或:顾炎武先生)从年少到年老都酷爱读书(或: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跟随自己。13.示例:(1)酷爱读书;(2)注重实地考察;(3)治学严谨;(4)认真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手没放下过书。释:放下;(2)句意: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已:停止;(3)句意: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辄:就;(4)句意:没有能与他相比的。莫:没有。【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为: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坐着开怀痛饮。“遇边塞亭障”交代顾炎武的行踪;“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为顾炎武的动作行为,为承接关系;故可断句为: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又。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2)发:射,射箭。但:只、不过。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3)自:从。至:到。释:放下。则:就。自随:跟随自己。【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可知,顾炎武酷爱读书;结合“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可知,顾炎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结合“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可知,顾炎武读书非常专注。参考译文:顾炎武(字亭林)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坐着,开怀痛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打招呼,有的时候因此从马上跌落,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四)实用类阅读(9分)【材料一】①人脑具有多个功能不同的记忆系统,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能将新的信息以一种活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存留在脑海里达数秒钟。该记忆可信度很高,但容量有限。大多数人的短期记忆只能容下5至9个对象,例如记忆一组电话号码。②长期记忆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长期记忆功能各异,而且各个功能区位于大脑的不同部位。长期记忆主要有两大类,即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前者让人知道原先记忆的事实,后者让人掌握曾经学习过的技能。③陈述记忆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语义记忆。语义记忆好比一个巨大的仓库,它可储存词汇、物体、概念、地方、人员等。人创造语言和理解语言等能力的具备主要依靠语义记忆。语义痴呆症就是因为语义记忆发生混乱造成的。不过,语义痴呆症患者可能会把鼠叫做狗,但是不太可能把鼠称作汽车或移动电话。这种现象表明,有生命之物和无生命之物的形象储存在人的不同记忆中。④程序记忆可以将人的生活经历有意识地再现于脑海,而且可以贯穿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如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即使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骑车,一旦再开始骑车时,是不会有太大困难的。这里用到的就是程序记忆。【材料二】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这叫机械记忆。与机械记忆相对的是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学习材料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如理解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一个科学概念、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意等,都属于理解。无论是在保持时间上,还是记忆的牢固性和速度方面,意义识记都优于机械记忆。【材料三】怡宝同学和艾扬同学背诵《木兰诗》怡宝同学艾扬同学第二天早自习,反复背诵文章,直到记住为止。午休时,理解文意,背诵第一段。睡觉前,理解文意,复习第一段,背诵第二段。第二天早自习,理解文意,复习昨天背诵的内容,背诵全文。1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短期记忆能将新的信息以一种活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存留在脑海里达数秒钟,可信度很高,但容量有限,都只能容下5至9个对象,例如记忆一组电话号码。B.长期记忆主要分为程序记忆和陈述记忆。前者让人知道原先记忆的事实,后者让人掌握曾经学习过的技能。C.理解的范围很广,如理解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一个科学概念、记住一个朋友的名字、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意等,都属于理解。D.人创造语言和理解语言等能力的具备主要依靠语义记忆,它好比一个可储存词汇、物体、概念、地方、人员等的巨大的仓库。15.【材料一】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6.老师布置七年级同学背诵《木兰诗》,检查结果显示,艾扬同学的背诵效果明显比怡宝同学好。怡宝有点灰心,他觉得自己背诵很努力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跟怡宝好好解释一下具体原因。【答案】14.D15.举例子,列举小时候骑自行车的事例,具体说明了程序记忆可以将人的生活经历有意识地再现于脑海,而且可以贯穿人生的大部分时间。16.示例:怡宝同学,你采用的是机械记忆,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而艾扬同学采用的是意义识记,是在理解学习材料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无论是在保持时间上,还是记忆的牢固性和速度方面,意义识记都优于机械记忆,所以艾扬同学的背诵效果更好呀。别灰心,你在努力的基础上采用意义识记,效果也会很好的。【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A.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大多数人的短期记忆只能容下5至9个对象”可知,本句中的“大多数人”限制了范围,说明不是全部,而选项中的“都只能容下5至9个对象”说法过于绝对;B.根据材料一第②段的“长期记忆主要有两大类,即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前者让人知道原先记忆的事实,后者让人掌握曾经学习过的技能”可知,作者强调陈述记忆让人知道原先记忆的事实,程序记忆让人掌握曾经学习过的技能,选项中“前者让人知道原先记忆的事实,后者让人掌握曾经学习过的技能”颠倒了;C.根据材料二中的“理解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一个科学概念、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意等,都属于理解”可知,“记住一个朋友的名字”不属于理解,根据材料二“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这叫机械记忆”可知,这应该属于机械记忆;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如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即使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骑车,一旦再开始骑车时,是不会有太大困难的”可知,此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后,即使隔一段时间也不会很生疏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程序记忆可以将人的生活经历有意识地再现于脑海,而且可以贯穿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拓展运用。根据材料二“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这叫机械记忆。与机械记忆相对的是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学习材料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无论是在保持时间上,还是记忆的牢固性和速度方面,意义识记都优于机械记忆”可知,应该从这两种记忆方式的区别对怡宝进行劝导。示例:怡宝同学,你背诵《木兰诗》很努力,但是效果不太好,原因可能是你的背诵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没有理解文章的意思,只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而艾扬同学则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种意义识记的方式更有助于记忆。所以,你在背诵时可以尝试先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背诵,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文学类阅读(17分)传灯曹文军①裴先生救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②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③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他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常常在班上传阅,而且允许我们到他宿舍借书看,我记得借过《三侠五义》《包法利夫人》和《唐璜》。这让我对他的钦佩又多了一层。④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⑤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想裴先生如此博学,肯定是识货的。他会不会给我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是排班级第一。而这次,我竟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⑥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门前用砖瓦搭了一个花坛,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⑦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没做声,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仿佛急中生智一般,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⑧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及至推门进去,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的声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才知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⑨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⑩那次误会之后,我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⑪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拜裴先生所赐。八年后的一天,忽然收到裴先生的信,用毛笔竖排写在宣传纸上,让我去收他的藏书和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我知道这些书在裴先生心目中的分量,现在他竟托付于我,令人既感恩又惭愧。我隔日便开车去了母校。⑫时维深秋,一股熟悉的谷香飘然而至。远远地,我看到裴先生站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他已非常苍老,头发全白了,走路颤颤巍巍,话说不多久,嘴角便流口水,他准备了一方手帕,时时擦拭。我心里顿然明白,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风度翩翩”的裴先生了。⑬那天,我装了满满一车裴先生的藏书,还有他托人挖给我的那棵柿子树。回转头来,装先生仍站在学校门口张望。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⑭我将裴先生赠送给我的柿子树种在小区里,透过书房窗口,正好能看到。从青涩的果子开始,我便关注着柿子树的成长。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不断变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许多期待。霜降来临时,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而似有一层光晕。望着柿子树,我总会想起裴先生。⑮春去秋来,柿子树越长越茂盛,结的柿子也越来越多,而我随着工作调动,早已搬离了原来的窝所。那天傍晚,回去看望旧日的老友,我看到巨火的挖掘机停在老楼下,柿子树连同旁边的桂花树和紫薇已被连根拔起。从前那棵壮硕的柿子树上孤零零地挂着三两只小小的柿子,在倾颓的树干上显得落寞无助。⑯那一刻,我忽而想起一晃好些年没有裴先生的消息了。我总以忙于各种杂事为由,久未前去探望。我也不忍看他衰弱的样子,太残忍了。前几年,我听说乡镇的母校也因为合并全部拆掉了,而裴先生应该愈发衰老了吧。⑰一转眼,秋风起,桂子花落,梧桐叶黄,满目萧瑟。那天,在公园散步时,我遇到一棵茂盛的柿子树。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引得我痴痴地凝望许久。⑱我忽然流下泪来。17.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这盏文学之“灯”的传承过程。对裴先生的回忆“我”的感受裴先生上课喜欢讲苏轼和鲁迅也爱看鲁迅裴先生不反对读课外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裴先生误会“我”抄袭,让“我”重写作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生难忘裴先生鼓励、指点“我”写作心满意足裴先生赠予“我”藏书和一棵柿子树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提示: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19.你眼中裴老师是个怎样的语文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0.本文无一字写到真实的“灯”,作者却题为“传灯”,很多同学表示不理解,你能为同学们解释一下吗?【答案】17.①钦佩,期待上语文课;②生气、愤怒;③裴先生向“我”行古礼致歉;④感恩、惭愧;18.(1)运用动作、心理描写,通过“心头无名火起”的心理,以及“拿”“走”“捏”“扔”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期待高分不成反被要求重写时难以平息的失望与羞愤。(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背后的枫叶”比作“燃烧的火”,生动形象地写出秋阳下枫叶的火红之态,烘托了裴先生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伟大形象。19.示例:①尊重学生,知错就改。裴先生发现自己误解了学生能当众道歉并作揖;②教导有方,毫无保留。他指点学生在作文上取得更大进步,言传身教,教给学生热爱读书的态度和读书的方法;③热爱读书,传承文化。他年老以后特地把书籍送给自己的学生。20.同学们,从表面上看,文中没有写到真实的“灯”,但将裴先生送给“我”的柿子比作了“小灯笼”,火红的柿子贯穿了“我”和裴先生交往的始终,成为我们师生之情的见证。从深层含义来看,裴先生不仅送给“我”柿子,更送给“我”他的藏书,极大满足了“我”对书籍的渴望,传授“我”读书和写作的方法,把热爱读书、传承文化的使命感教给了“我”,也可以说是传授给“我”为人治学的“明灯”。【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空,结合③段“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他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常常在班上传阅,而且允许我们到他宿舍借书看,我记得借过《三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市个体工商户雇工劳动合同书范文
- 2025年度按摩店合伙人市场分析与竞争策略协议3篇
- 2025年度农村墓地建设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公寓入住与休闲娱乐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企业间新能源车辆购置借款合同3篇
- 2025年度工伤赔偿争议解决机制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机构兼职校医照护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停车场开发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电网设备采购合同风险识别与防范3篇
- TSG 51-2023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 含2024年第1号修改单
- 《正态分布理论及其应用研究》4200字(论文)
- GB/T 45086.1-2024车载定位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卫星定位
- 1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教师卷)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六上科学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合同助力教育公平
- 工地钢板短期出租合同模板
- 女排精神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超市消防安全巡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