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城市承载着与现代人息息相关的经济业态、生活方式、文化面貌,以及对未来人类生存的多元想象。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再造,正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也给越来越多城市中的人带来获得感。这是一个从物理空间到有意味之场所的营造过程。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尤其需要这样一种文化的“场域”,这样的场域构建应该成为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再造的目标。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是将一个一般意义的物理空间上升为一个有意味的“场所”的过程。其关键在于有内容,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等等。不同尺度的物理空间在营造有意味的场所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目标各不相同。大尺度包括区域的整体改造,新区规划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中尺度包括废弃的工业空间改造、广场再造、街道改造;小尺度则包括社区活动室、商业综合体的某个空间甚至某件公共艺术装置。这些不同尺度的物理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形成集建筑的物理性基础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整体性策划与设计,其中还会包含超越空间物理功能的系统性设计的改造。换言之,这样的改造会从物态延伸到非物态。向非物态的延伸符合“公共文化”的特质,因为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而这样的社会属性建立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其软体性、系统性、传播性等特质会更加明显。这样的延伸又会与社会性设计、服务设计等产生交集。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与业态结合,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创产业的大环境。在此过程中,如何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与产业环境充分融合,也是为空间赋能的重要手段。当下,创意产业正经历向创意经济的转变过程。“创意经济”的外延远超过“创意产业”的范围,由内而外的分析,除了与创意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外,它包括更为广泛的传统职业领域,例如常规制造业、一般商业、零售和批发业、金融咨询业等等。通过对于创意经济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可以解决很多单一面对“创意产业”时产生的困惑,也可以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定性和内容设计提供了多元综合的思路。一个成功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去,而不是简单地做形式美的锦上添花。最近常见艺术家和设计师介入本土菜场的改造,具体到优化买菜环境、升级买菜与当地饮食文化的对接,方便当地居民买菜的模式。例如上海的永年菜场和蒙西菜场。此外还有老旧小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改造,将老旧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公共晾晒、城市农场等概念相结合;社区活动空间进一步升级,将几近废弃的公共厕所改造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综合了养老医疗保健的功能和亲子活动功能,等等。这些改造不仅使原有百姓居住生活的基本功能更加合理,还可以赋予公共空间新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这样的结合使得很多的公共空间变得可持续发展。(摘编自姚之洁《如何让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有高级而惬意的美感》)材料二:当前,较大多数公共文化空间在理念、格局、服务、产品内容以及位置分布等方面体现出了规划和设计上的诸多缺陷。这些规划和设计缺陷使得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与文化氛围受损或缺失。首先,很多公共文化空间或场馆的位置分布较为分散,难以从地理空间上融合成城市文化圈,人气凝聚力低。除一线大都市外,对于二三线甚至三四线中小城市而言,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和公众文化需求相对较弱,这就对这个层级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有一定考量。就中小城市而言,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单个的公益文化场馆仅靠一馆之力很难带动和吸引更多商业经营者进驻。其次,很多公共文化空间选址存在较大问题。或许大部分城市都具有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用地较为紧张,地方政府更多地看中和考虑土地的商业价值而忽略甚至漠视它的文化价值,那些距离市中心、商业中心、居民小区更近的地块往往被考虑用于商业用途而非公益用途,公共文化场馆用地常被排在其他用地规划之后。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建公益文化场馆和公共空间地理位置越来越偏远,且交通规划滞后,便捷性差,市民体验感差,不愿前往。再次,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活动策划缺乏创意,文化产品不够精致,对当前新样式文化活动、高品质文化项目拥有更多体验值、期待值的广大年轻市民来说,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产品都很难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和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对当地市民的吸引力与时尚的、新颖的、主题各异的、风格各异的、特质各异的新型文化空间相去甚远,更不用期望能如一些“网红”文化空间一样吸引异地游客慕名前往了。(摘编自黄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融合发展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下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尤其需要营造一个从物理空间到有意味之场所,亦即通俗公共文化空间的建造。B.不同尺度的物理空间在营造有意味的场所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并不相同,其包括大、中、小不同尺度的营造。C.打造公共文化空间与产业环境融合是为空间赋能的重要手段;创意经济的范围就是与创意直接相关的工作范围。D.由于城市用地较为紧张,公共文化空间的选址都存在较大问题,这使市民体验感差,不愿花费时间前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承载着对未来人类生存的多元想象;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再造,给城市中的人带来获得感。B.设计者对于创意经济要能全面理解和运用,这样可以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定性和内容设计提供多元的思路。C.营造值得大众期待的公共文化空间,既要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去,也要赋予其新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D.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如果能做到内容丰富时尚,且能吸引广大市民,就是实现了创新再造的目标。3.下列各项中,能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首先必须打破公益性空间和市场化经营空间的壁垒,相互融合发展,共生共荣,才是这个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可靠路径。B.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是由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通过互动和沉淀而动态形成的,其涵义更为广泛,形态也更为多样。C.有些城市依旧在沿用原有的旧场馆,距离居民区较近,交通也便利,但场馆内部布局毫无设计感,部分设施陈旧,易产生安全隐患。D.更紧凑的文化空间间隔距离能融合出更好的文化区块氛围,凝聚人气,形成文化活跃场域再向周边辐射,这对提升该城市的文化气质大有裨益。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新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B2.D3.D4.①首先提出观点: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再造。②接着论证了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是一个将物理空间上升为有意味的场所的过程的观点。③然后指出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与业态结合,要与产业环境充分融合。④最后分析了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去的观点。5.新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丰富,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②有可持续发展的软体的注入,与产业环境充分融合。③能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选址合理,能融合成城市文化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亦即通俗公共文化空间的建造”曲解文意,原文是“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再造”。C.“创意经济的范围就是与创意直接相关的工作范围”分析错误,原文是“除了与创意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外,它包括更为广泛的传统职业领域”。D.“公共文化空间的选址都存在较大问题”过于绝对,原文是“很多公共文化空间选址存在较大问题。或许大部分城市都具有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用地较为紧张”。【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如果……就”,过于绝对,原文“这是一个从物理空间到有意味之场所的营造过程”,内容丰富时尚,且能吸引广大市民只是创新再造的部分目标,选项条件关系不成立。【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阐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融合发展路径。A.侧重强调公共文化空间公益性空间和市场化经营空间的融合,材料二中无此观点。B.侧重诠释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与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不符。C.侧重强调格局老套,设施陈旧,设计感弱,不能支撑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D.侧重强调文化空间要紧凑,与材料二第二自然段的观点相近。【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四段,第一段,“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再造,正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也给越来越多城市中的人带来获得感”首先提出观点: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再造。第二段,“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是将一个一般意义的物理空间上升为一个有意味的‘场所’的过程”接着论证了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是一个将物理空间上升为有意味的场所的过程的观点。第三段,“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与业态结合,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创产业的大环境”然后指出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与业态结合,要与产业环境充分融合。第四段,“一个成功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去,而不是简单地做形式美的锦上添花”最后分析了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去的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新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结合材料一“其关键在于有内容,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可知,内容丰富,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②结合材料一“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与业态结合,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创产业的大环境。在此过程中,如何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与产业环境充分融合,也是为空间赋能的重要手段”有可持续发展的软体的注入,与产业环境充分融合。③结合材料一“一个成功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去,而不是简单地做形式美的锦上添花”可知,能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选址合理,能融合成城市文化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王子君“芦苇!”表姐亦男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荡。河岸有坡度几许,表姐突然奔跑,实在吓坏了我们,连忙喊:“小心点小心点!”要知道,表姐七十八岁了呢。表姐却已站在河边,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笑脸如花。表姐来京,我请她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游。清洋河边,树木高耸,忍冬木红果晶亮,空气清悠舒畅。表姐却一眼看见了河畔的芦苇。表姐痴痴地望着芦苇,喃喃自语道:“我最喜欢芦苇。”她的声音很轻,但那话里饱含着的深浓情感,“咕咚”落进我的心。表姐是我姨妈的二女儿。她出生在湖南邵阳,自小和姐姐、母亲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十岁又随祖父母去武汉定居。她的祖父、父亲都是教育家。祖父李剑农,为拯救苦难的中国,1906年就加入中国同盟会,远赴异国求学,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也是著名史学家。父亲李琮池,是生物学家、昆虫病毒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后,于1939年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践行他教育救国的理念。亦男表姐和我大表姐,都受祖父、父亲影响,投身教育事业,且颇有建树。表姐的一家是真正的教育世家。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靥如花,明艳而优雅。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喜欢芦苇”?表姐说:我喜欢芦苇始于少女时代。最早接触它时还是幼年。那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时,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曲调有些哀婉。当时不懂何意,但日子久了我也会唱了。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蒹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芦苇。我打小酷爱旅行,尤爱山林水泽。实地接触了太多的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水边、沼泽、山坡、盐碱地、湖边……不择地域,自生自长。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我喜欢它的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坚强、自尊自爱的性格……表姐嘱咐我,再去奥森公园时拍几张芦苇照发给她。我去了奥森公园。天气晴好,那芦苇,花穗已经绽开,枝叶变成明亮的黄,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云、树、水、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受表姐的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留意起来。每次走到清洋河边,就想折一枝芦苇渡水到小岛去。“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在诗经《河广》中,浪漫的诗人站在一根芦苇上可以渡过浩荡宽广的黄河,我为什么不能凭一枝芦苇渡过小小的清洋河呢?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隔天,我去看雪后的芦苇。清洋河边,前两天还有着浓密的枯黄叶片的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惑的斑斓光彩。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凋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我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激动不已。“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却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我们每一个独自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一直激励自己不蹉跎、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这一夜,我仿佛梦见了芦苇,梦见了表姐,梦见我们和芦苇倾心欢谈,相挽而舞。牵挂着芦苇,第二天下午,我去看它们。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我靠在一棵树上看芦苇,看了很久。云彩不想分散我的视线,凝住不动。心境明净清澈。眼前的芦苇,是具象植物,又仿佛一个柔软而庞大灵魂的象征。我看见在春天,万物复荣,自由生长,水面波光耀眼,湿地被芦苇和其他水草点缀得一片绿油油;我看见整个奥森公园的水系,因为许许多多这样的芦苇伴生而欣欣向荣;我也看见祖国万千江河湖海、溪边池边的芦苇,茁壮繁茂,生生不息……(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洋河边美景颇多,但表姐眼中只有清洋河畔的芦苇,可见她对芦苇的深情。B.表姐对芦苇的喜欢始于《蒹葭》,后来她历经人世间的苦难,对芦苇就越发喜欢。C.大雪过后,“我”去欣赏芦苇,红红的晚霞映照下的芦苇洗涤了“我”的精神。D.本文从表姐的个人境遇,写到国家发展,意在表明祖国像芦苇一样生机勃勃。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咕咚’落进我的心”,这句话将声音描绘成具体形象,表现了表姐这句话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B.受表姐影响,雪后,“我”两次去看芦苇,发现芦苇两次情形完全不同,第一次全部呈凋零状,第二次全部呈直立貌。C.文章多次描绘芦苇的外在形象特征,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它的花穗、枝叶、秸秆,重点渲染了它的颜色。D.文章从秋天的芦苇联想到春天的芦苇,春天的芦苇将散发出勃勃生机,这是芦苇不屈服于逆境的精神的延续。8.本文将对芦苇的描述和对表姐人生历程的叙述交织进行,请问这样布局有什么好处?9.本文作者王子君曾说:“我的创作,充满了爱和美,也有一种充满力量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传导给读者,可以产生光谱一样的精神价值。”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B8.①从叙述上看,打破了惯常的叙述方式,使叙述富于变化,跌宕多姿,增加了艺术感染力。②从内容上看,交替叙述,便于读者理解芦苇的映衬和象征作用,突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深化了文章主题。9.①芦苇的形象是美的。芦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风狂雨横,冰雪摧残,它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具有悲壮之美。②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遭遇了种种不幸,但她仍像芦苇一样,坚韧勇敢而美丽地前行。③表姐和芦苇一样,能给每一个独自奋斗、艰难前行的人,带来力量,鼓舞我们从不抛弃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不蹉跎岁月、不堕落,使我们挺直腰杆向善向美,产生光谱一样的精神价值。【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写到国家发展,意在表明祖国像芦苇一样生机勃勃”错误,本文写表姐的个人境遇,并不是为了写国家发展,而是一种自然联想。【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第一次全部呈凋零状,第二次全部呈直立貌”错误。由原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可知,第一次看时,有部分芦苇凋零,但还有很多挺立起来。第二次几乎所有都直立起来。【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布局的把握能力。一般的文章习惯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而本文将对芦苇的描述和对表姐人生历程的叙述交织进行,打破了惯常一条线索贯穿始终的叙述方式,使叙述富于变化,跌宕多姿,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文章的题目是“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而文中的芦苇不仅是自然界的景物,而且在文中具有象征作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文中将对芦苇的描述和对表姐人生历程的叙述交替进行,便于读者理解芦苇的映衬和象征作用,突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深化了文章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由原文“清洋河边,前两天还有着浓密的枯黄叶片的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可知,芦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风狂雨横,冰雪摧残,它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具有悲壮之美。所以芦苇的形象是美的。由原文“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却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可知,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遭遇了种种不幸,但她仍像芦苇一样,坚韧勇敢而美丽地前行。由原文“我们每一个独自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一直激励自己不蹉跎、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可知,表姐和芦苇一样,能给每一个独自奋斗、艰难前行的人,带来力量,鼓舞我们从不抛弃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不蹉跎岁月、不堕落,使我们挺直腰杆向善向美,产生光谱一样的精神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月,帝以安重荣杀契丹使者,恐其犯塞,乙亥,遣安国节度使杨彦询使于契丹。彦询至其帐,契丹主责以使者死状,彦询曰:“譬如人家有恶子,父母所不能制,将如之何?”契丹主怒乃解。刘知远遣亲将郭威以诏旨说吐谷浑酋长白承福,令去安重荣归朝廷,许以节钺。威还,谓知远曰:“虏惟利是嗜,安重荣止以袍裤赂之,今欲其来,莫若重赂乃可致耳。”知远从之,且使谓承福曰:“朝廷已割尔曹隶契丹,尔曹当自安部落。今乃南来助安重荣为逆,重荣已为天下所弃,朝夕败亡。尔曹宜早从化,勿俟临之以兵,南北无归,悔无及矣。”承福惧,冬十月,帅其众归于知远。知远处之太原东山及岚、石之间,表承福领大同节度使,收其精骑以隶麾下。始,安重荣移檄诸道,云与吐谷浑、鞑靼、契宓同起兵,既而承福降知远,鞑靼、契宓亦莫之赴,重荣势大沮。冬十二月,安重荣闻安从进举兵反,谋遂决,大集境内饥民,众至数万,南向邺都,声言入朝。初,重荣与深州人赵彦之俱为散指挥使,相得欢甚。重荣镇成德,彦之自关西归之,重荣待遇甚厚,使彦之招募党众,然心实忌之,及举兵,止用为排陈使,彦之恨之。帝闻重荣反,壬辰,遣护圣等马步三十九指挥击之。以天平节度使杜重威为招讨使,安国节度使马全节副之。戊戌,杜重威与安重荣遇于宗城西南,重荣为偃月陈,官军再击之,不动。重威惧,欲退。指挥使宛丘王重胤曰:“兵家忌退。镇之精兵尽在中军,请公分锐士击其左右翼,重胤为公以契丹直冲其中军,彼必狼狈。”重威从之。镇人陈稍却,赵彦之卷旗策马来降。彦之以银饰铠胄及鞍勒,官军杀而分之。重荣闻彦之叛大惧退匿于辎重中官军从而乘之镇人大溃,斩首万五千级。重荣收余众走保宗城,官军进攻,夜分,拔之。重荣以十余骑走还镇州,婴城自守。会天寒,镇人战及冻死者二万余人。契丹闻重荣反,乃听杨彦询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契丹灭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重A荣B闻C彦D之E叛F大G惧H退I匿J于K辎L重M中N官O军P从Q而R乘S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帅其众归于知远”与“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B.“帝闻重荣反”与“臣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闻”字含义和用法不同。C.“婴城自守”与“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两句中的“婴”字含义相同。D.“会天寒”与“欲与怀王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会”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安重荣杀害了契丹使者,后晋高祖担心契丹进犯边境,于是派杨彦询出使契丹;杨彦询到达契丹牙帐之后,契丹国主就责问使者之事。B.刘知远派遣使者向白承福阐述其跟随安重荣的危害,白承福最终归降了刘知远;鞑靼、契宓也没有和安重荣一起起兵,安重荣气势受阻。C.受安从进举兵反叛的影响,安重荣便下定决心谋反,招集境内饥民,举兵南向邺都;投靠安重荣的赵彦之因没有受到重用,心里充满遗憾。D.面对安重荣布下的偃月阵,官军两次进攻都不能破阵,领军的杜重威心里害怕;王重胤建议杜重威不能阵前退兵,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彦询曰:“譬如人家有恶子,父母所不能制,将如之何?”(2)今乃南来助安重荣为逆,重荣已为天下所弃,朝夕败亡。14.为了收服白承福,郭威对刘知远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刘知远是否听从了郭威的建议?请简要回答。【答案】10.FHN11.C12.C13.(1)杨彦询回答说:“这就好比家中出了一个不孝之子,父母管不住他,那又能有什么办法呢?”(2)现在却南下协助安重荣叛逆,安重荣已经被天下所唾弃,早晚要失败灭亡。14.①为了把白承福争取过来,要用更丰厚的财物贿赂他。
②刘知远听从了郭威的建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安重荣听说赵彦之叛降官军,大为恐惧,撤退藏匿在运送军需物资的队伍中,官军趁机进攻。“闻”的宾语为“彦之叛”,所以应在“叛”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大惧”是“重荣”的谓语,所以应在“惧”后断开,即在H处断开;“于”的宾语为“辎重中”,所以应子啊“中”后断开,即在N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归附/古代女子出嫁”;句意:率领部队归附了刘知远/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B.正确。“听说/使……听说”;句意:后晋高祖听说安重荣反叛/我用表的形式详细地使您听说。C.“含义相同”错误。“环绕/缠绕”;句意:环城固守/而祖母刘氏早早地被疾病缠绕。D.正确。“恰逢/会面”;句意:正逢天气寒冷/要求和怀王会面。【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心里充满遗憾”错误。由原文“重荣待遇甚厚,使彦之招募党众,然心实忌之,及举兵,止用为排陈使,彦之恨之”可知,安重荣对待赵彦之很优厚,让他招募军队,然而内心其实猜忌他。等到举兵造反时,只任用他当了一个排陈使的小将,于是赵彦之心里十分怨恨安重荣。【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恶子”,不孝之子;“不能制”,不能管制;“如之何”,又能有什么办法呢。(2)“乃”,却;“助”,协助;“为……所”,被动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谓知远曰:‘虏惟利是嗜,安重荣止以袍裤赂之,今欲其来,莫若重赂乃可致耳。’”可知,郭威认为为了把白承福争取过来,要用更丰厚的财物贿赂他。由原文“知远从之”可知,刘知远听从了郭威的建议。参考译文:九月,后晋高祖因为安重荣杀害了契丹使者,担心契丹进犯边境,乙亥(十八日),派遣安国节度使杨彦询出使契丹。杨彦询到达契丹牙帐后,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责问起契丹使者被杀的情况,杨彦询回答说:“这就好比家中出了一个不孝之子,父母管不住他,那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契丹国主的怒气这才消解。刘知远派遣心腹将领郭威带着朝廷诏旨的精神去说服吐谷浑酋长白承福,让他脱离安重荣归顺朝廷,许诺给他一个节度使的职务。郭威归来,对刘知远说:“吐谷浑唯利是图,安重荣只不过是用长袍套裤之类的东西贿赂了他,现在要想把他们争取过来,必须用更丰厚的财物贿赂他才可以实现。”刘知远听从了郭威的建议,并且让使者告诉白承福说:“朝廷已将你们划归给了契丹,你们就应当自己安顿好部落,现在却南下协助安重荣叛逆,安重荣已经被天下所唾弃,早晚要失败灭亡。你们应该尽早归化朝廷,不要等到朝廷大军来临,南边待不住,北边又回不去,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白承福害怕,天福六年冬季十月,率领部队归附了刘知远。刘知远将他们安置在太原东部山区及岚州、石洲之间,上表奏请朝廷任命白承福兼任大同节度使,而将她的精锐骑兵收编隶属在自己的部下。开始,安重荣传法檄文给各藩镇,说自己与吐谷浑、鞑靼、契宓共同起兵,但不久白承福就投降了刘知远,鞑靼、契宓也没有响应,安重荣的气势大大受阻。冬季十二月,安重荣听说安从进举兵反叛后,便下定决心谋反。他大张旗鼓地召集境内饥民,人数达到数万之众,举兵南向邺都,声称要进入朝廷。当初,安重荣与深州人赵彦之都担任散指挥使,两人相处的得很好。安重荣任成德节度使后,赵彦之从关西前来投靠他,安重荣对待赵彦之很优厚,让他招募军队,然而内心其实猜忌他。等到举兵造反时,只任用他当了一个排陈使的小将,于是赵彦之心里十分怨恨安重荣。后晋高祖听说安重荣反叛,十二月初七派遣禁军护圣等马步三十九指挥去攻打他。任命天平节度使杜重威为招讨使,安国节度使马全节为副使。后晋高祖天十二月十三日杜重威与安重荣在贝州宗城县西南相遇,安重荣布下偃月阵,官军两次进攻都不能破阵。杜重威心里害怕,打算撤退。指挥使、宛丘人王重胤说:“用兵之道忌讳阵前退兵。安重荣镇州的精兵都在中军,请您分派精锐兵士攻击他的左右两翼,重胤我为您率领契丹兵直接冲击他的中军,安重荣必定会狼狈不堪。”杜重威听从了王重胤的建议。镇州兵的阵列稍稍退却,赵彦之卷起旗子策马奔驰前来投降。赵彦之的铠甲头盔和马鞍马笼头都用银子装饰,官军将他杀掉而瓜分了他的这些银器。安重荣听说赵彦之叛降官军,大为恐惧,撤退藏匿在运送军需物资的队伍中,官军趁机进攻,镇州兵大败,被斩首一万五千级。安重荣收集残兵败将退保宗城,官军向宗城发起进攻,天将黑时,城被攻下。安重荣率领十多名骑兵逃回镇州,环城固守。正逢天气寒冷,镇州兵战死及冻死的有两万多人。契丹听说安重荣反叛,于是听任杨彦询归返后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①(其三)杜甫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过客径须②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书签药裹③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肯藉荒庭春草色,先拼一饮醉如泥。【注】①广德二年(764年)二月,杜甫打算携家人从阆州沿嘉陵江出峡,听说严武(严郑公)再次成为成都尹和节度使,答应严武的请求,决定再次回到成都居住,在途中作诗五首,这是第三首。②径须:一定会。③药裹:药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题目点明了写作的背景和诗歌赠寄的对象。B.首联“寒”“碧”“迷”炼字精当,突出了触觉和视觉的感受。C.首联写浣花溪上初春的景色:竹碧沙寒,菱藤茂盛。D.颔联和颈联,从人的角度,实写室外室内所见之景。16.尾联的出句有的版本是“岂藉荒庭春草色”,有学者认为,本诗所选版本“肯藉荒庭春草色”版本好,为什么?【答案】15.D16.①“肯藉”是疑问语气,是诗人与严武的问话,这样既照应了题目,又表现了诗人将要回到草堂,以及与老朋友相见的愉快心情。
②而“岂藉”是反问语气,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不相符合,出句与对句之间语意上也难以自圆其说。【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实写”错误。所写并非所见实景,而是想象中的虚景。【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之炼字的能力。本诗是诗人杜甫赠寄给严武的一首诗,首联写到浣花溪畔初春的景色,而颔联和颈联选择想象草堂屋内屋外的景象,而尾联“肯藉荒庭春草色,先拼一饮醉如泥”是在询问严武,肯不肯借着这满院的春草色喝得酩汀大醉,这里“肯藉”是疑问语气,好像是在和严武面对面的对话,一方面照应了题目“先寄严郑公”,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回到成都草堂和朋友相见的愉悦之情。而“岂藉荒庭春草色”中“岂”是难道、怎么的意思,表示反问,和当时作者要回到草堂和朋友相见的愉悦心情不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明自己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声名节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古代文人用“水”来表情达意的诗句很多,如杜甫《客至》中的“_______,_______”。【答案】(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开始脱离实用功能,逐渐衍变为一门与“筋骨”“骨气”相关的艺术。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评论则是①。中国文人在书法中追求不断遒劲有力的“骨气”之美,如《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想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所写的祭文。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字里行间,线条浑厚圆劲,力透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铮铮铁骨。王羲之的旷世奇作《兰亭集序》,在书法史上是图腾一般的存在。王羲之所在的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自省自觉的时代,此时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②。人生不如意事③,苏东坡多次遭遇命运捉弄。元丰二年间,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黄州,留下了《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三。由此可见,书法之骨气,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仁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代名词。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言简意赅;②蔚然成风;③十有八九19.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遒劲有力的“骨气”之美,如《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所写的祭文。20.①比喻,以“挂甲、排突、硬弩、铁柱”来比喻颜体字形坚韧厚重、方正端庄的特点,将抽象的颜真卿书法的风格具体化。②拟人,“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赋予了颜真卿字体以人的神态,表现了颜真卿字体正气威严、字字凛然、稳健厚重而不可侵犯的特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说明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评论比较简洁,可填入“言简意赅”。“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第二空,语境指王羲之所在的魏晋时期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可用“蔚然成风”。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第三空,语境指人生不如意事多,常常有,可用“十有八九”。十有八九: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语序不当,“不断”应该修饰“追求”;搭配不当,“想念……侄儿颜季明所写的祭文”不搭配,改“想念”为“纪念”。【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是比喻的手法,本体是“颜真卿的字”,喻体是“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项羽挂甲”是在描述颜体字的结体,用项羽挂甲的阳刚威猛、正气逼人来形容颜字方正端庄、正气威严、稳健厚重的特点。“樊哙排突”是在描述颜体字的行笔和运笔,用樊哙排突的目的精准,出击迅猛来形容颜真卿的书法在落笔、行笔、收笔之处的果敢和具有力道的特点。“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是在笔画特征和章法气息的层面形容了颜体字的特点。笔画之间采取横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生物】真菌-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 【初中生物】微生物的分布-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 2024就智能工厂建设与运营的合资合同
- 2024年度清雪业务承包合同
- 2024年度特许经营与加盟合同
- 2024建设工程的项目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4个人小额贷款合同
- 2024股份合伙人合同范本
- 2024年工程设计合作伙伴协议
- 2024年度原材料采购担保合同
- 2023-2024学年南京地区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自测(统编版)
- 船舶系固设备操作规程
-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验收方案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汇总 (超全)
-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课时讲稿
- 摊铺机司机班组级安全教育试卷
- 重症肌无力指南
- 限制被执行人驾驶令申请书
- 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情况
- 个人借条电子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