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下期期中测试初2025级历史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是解题的提示信息,由此可确定是隋朝;“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是限制条件,可确定答案。隋朝建立时,定都长安。2.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秦朝修长城,隋朝修建大运河,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等。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这是因为()A.她的年号叫贞观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不断增长,并保持了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所以称她统治时期为“贞观遗风”。D项正确;“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排除A项;武则天并没有继承唐太宗的遗志,排除B项;继承的是唐睿宗的皇位,排除C项。故选D项。4.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因此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C项符合题意;AB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②鉴真东渡传播了大唐文化;③玄奘西行印度学习佛法,传播了大唐文化;④遣唐使来访学习唐朝文化,都能够体现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B项正确;①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流,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含①的ACD项。故选B项。6.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这说明()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都说明了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佛教的传播情况,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佛教的创立人,排除B项;佛教不是本土宗教,排除D项。故选C项。7.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答案】C【解析】【详解】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但在晚年却拒绝纳谏。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武则天却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统治后期却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从唐朝三位封建帝王身上,我们获得的历史认识是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故C符合题意;唐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排除A;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排除B;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排除D。故选C。8.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转折点是A.七王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出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是安史之乱,C项正确;汉景帝时期出现七王之乱,西晋时期出现八王之乱,唐朝后期爆发黄巢起义,排除ABD项。故选C项。9.北宋政治制度最突出特点是()A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B.重文轻武,强化中央集权C.强枝弱干,虚内守外 D.发展文教,改革科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重文轻武,强化中央集权的政策,成为北宋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分化事权是削弱相权,内外相制是治军策略,排除;C项北宋是强枝弱干,守内虚外的政策,排除;D项是属于文化教育方面,排除。故选B。10.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强军事力量 C.增加政府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前夕北宋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积贫是指国家财政困难,积弱是指军队战斗力低下,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扭转统治危机,王安石开展变法,变法中的募役法要求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免役钱,方田均税法就是重新清丈土地,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因此两者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属于富国的措施,有利于扭转积贫的局面,C正确;王安石变法并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而且募役法也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A排除;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是旨在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与增强军事力量无关,B排除;减轻农民负担是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客观作用,但不是变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D排除。故选C。11.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北宋,在都城汴京(今开封),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市民听说书人讲岳飞郾城大捷的故事 B.寇准在朝廷上力主抗辽C.商人交税以充“岁币” D.中进士的读书人进入“士”阶层【答案】A【解析】【详解】A项中“岳飞郾城大捷”发生在南宋时期,因此A项“市民听说书人讲岳飞郾城大捷的故事”,在北宋汴京(今开封)是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寇准是北宋的宰相,是主战派,力劝宋真宗抗辽,取得了澶州之战的胜利;北宋每年要给辽、西夏“岁币”;宋代的士人多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读书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成为王朝统治的支柱。因此BCD三项中都能在北宋汴京(今开封)看到。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2.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960——1125年存在的政权是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北宋先后与辽、西夏、金并存,西夏在西北,辽于金都位于东北,先辽后金;南宋与金、西夏、蒙古并存,那时辽被金所灭,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3.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C项正确;辽宋夏金时期没有地方军阀割据,排除A项;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辽宋夏金时期国家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4.识读下表,对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解读正确的是时间西汉初年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东汉后期南北朝后期唐朝前期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人口(万)150060003000600030008000300010000A.人口增减受社会治乱影响 B.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北方人口一直多于南方 D.人口数量长期保持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题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口在王朝建立后不断增长,到王朝灭亡后再次下降,可以总结人口增减受社会治乱影响,A项正确;分析题干,可以总结人口增减受社会治乱影响,BCD三项与本题不符合,均排除。故选A项。15.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B科举制的创立推动了教育的发展C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D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故选项A对应错误,符合题意;科举制的创立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8分,第18题7分,第19题15分,共35分)16.材料一五代存在的时间自公元907年至960年,只有53年。十国先后存在的时间自公元891至979共88年。史学界一般把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北宋代周这一段历史称作五代十国时期。但是当时并不是只有五代十国。在北方还有契丹政权;在河西有曹氏政权;在云南有大理政权。材料二(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以上材料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填C。(1)五代共存在88年,十国共存在53年。(2)史学界一般认为,907年后梁的建立揭开了五代十国历史的序幕。(3)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割据者的混战使人民灾难深重。(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发展。(5)五代十国时期并非只有五代十国,还有契丹等政权。【答案】(1)B(2)A(3)A(4)C(5)A【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五代存在的时间自公元907年至960年,只有53年。十国先后存在的时间自公元891至979共88年。”可知本问是错误的,把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混淆了。填B。(2)依据材料二“史学界一般把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北宋代周这一段历史称作五代十国时期。”由此可知史学家把公元前后梁的建立作为五代十国的开始;960年北宋建立是五代十国的结束。故本问正确,填A。(3)依据材料二“(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反映了五代十五时期,封建割据者长期混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故本问正确,填A。(4)依据材料一介绍的是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开始结束的时间及五代十国之外的政权;材料二反映的是五代十国政权割据混战的影响。没有涉及到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发展。本问填C。(5)依据材料一“但是当时并不是只有五代十国。在北方还有契丹政权;在河西有曹氏政权;在云南有大理政权。”由此可知五代十国时期并非只有五代十国,还有契丹等政权。故本问是正确的,填A。17.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材料二: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材料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著名诗人二位。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将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一书,这本书是?【答案】(1)唐玄宗;开元盛世。(2)曲辕犁、筒车。(3)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玄奘;《大唐西域记》。【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材料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唐朝改进的新工具曲辕犁和筒车。(3)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根据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玄奘西行。唐朝高僧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1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材料二: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2)依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材料三: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4)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2)相互吸收的特点。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定法律。(任答一点)(3)唐——第三种;宋——第二种;(4)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因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赢得了北方和西北各族尊崇,被拥戴为“天可汗”。(2)根据材料二“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可知,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是相互吸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保机建立辽后,向中原王朝学习,发展生产,创制文字;西夏建立后,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因此,它们学习汉族文化的相同之处有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定法律等。(任答一点)(3)根据材料三“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周边各族逐渐融入中原民族。因此,唐朝属于第三种模式;宋朝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并立,属于第二种模式。(4)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19.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交通创新】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1)材料一评价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此河”的开通使隋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政治创新】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三大纲领具体措施稍夺其权派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牵制知州制其钱谷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财赋由收归中央收齐精兵解除节度使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定期换防(3)针对存在的问题,宋太祖采取了赵普所开出的“药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三的表格补充完整。材料四:(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魏泰《东轩笔录》(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并请谈谈该政策的积极影响。【答案】(1)隋朝大运河;因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3)文官;通判;转运使。(4)重文轻武;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白城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全国赛课一等奖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我们的社区》课件
- 162电流的磁场(作业)(原卷版)
- 11科学并不神秘
- 医药冷链配送合作合同
- 乳制品运输合作协议模板
- 烟草行业居间代理合同样本
- 医疗器械厂房装修协议
- 临床试验药品配送合同范例
-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人》 PPT
- 劳务作业分包劳务分包技术方案
- 劳动主题作文素材 课件24张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 小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方案
- 高三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 苏教版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语法复习知识点汇总
- 绘画心理学课件
- 国殇-完整版获奖课件
-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课件
- 消防栓月点检表
- 关于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复核的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