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绣湖中学七年级语文学情调研卷2024.03一、书写(3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工整。二、积累(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仰望星空,我看到“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报效祖国,忠孝两全传佳话;我看到“民主战士”闻一多,目光jiǒngjiǒng(),慷慨淋漓,气冲斗牛震天地;我看到“两弹”元勋邓稼先,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功勋fùrújiēzhī();我看到“飞天英雄”杨利伟,临危不惧,潜心贯注,担起民族飞天梦……(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汉字。①目光jiǒngjiǒng_____②fùrújiēzhī_____(2)为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气冲斗_____(A.dòuB.dǒu)牛②潜_____(A.qiánB.qiǎn)心贯注【答案】(1)①.炯炯②.妇孺皆知(2)①.B②.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1)jiǒngjiǒng——炯炯,目光炯炯:两眼明亮有神。(2)fùrújiēzhī——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1)气冲斗牛:qìchōngdǒuni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故选B。(2)潜心贯注:qiánxīnguànzhù,形容做事用心专注。故选A。2.请根据下列文字,把诗句补充完整诗文中声、色、形别有一番韵味。《春夜洛城闻笛》中(1)“__________,(2)__________”有笛之声;《竹里馆》中(3)“_________,(4)__________”描月之色;《晚春》中“杨花榆荚无才思,(5)______________”摹花之形;“,(6)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绘花之色;《逢入京使》中的(7)“__________,(8)__________”片语传情,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木兰诗》中的(9)“__________,(10)__________”绘声绘色,写出边塞的苦寒和战事的紧迫。【答案】①.谁家玉笛暗飞声②.散入春风满洛城③.深林人不知④.明月来相照⑤.惟解漫天作雪飞⑥.草树知春不久归⑦.马上相逢无纸笔⑧.凭君传语报平安⑨.朔气传金柝⑩.寒光照铁衣【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惟、朔、柝”等字的写法。三、阅读(43分)(一)名著阅读(9分)3.阅读《骆驼祥子》片段,回答问题。[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地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1)批注是读书时常用方法,请阅读【乙】段文字,参照示例,对人物的心理作分析批注。示例:【甲】段文字中,多个“那么”连用,写出了祥子面对属于自己的车的时候,内心无比喜悦,意气风发的样子,看哪哪都好。(2)从语段【甲】]到语段【乙】,人物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人物的巨变。(写出三件即可)【答案】(1)(1)示例:[乙]段文字中,“打着”“低着”“叼着”“似笑非笑”“一声也不出”,通过对祥子的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祥子经过一系列的生活变故后,此时萎靡不振的样子,他只想浑浑噩噩地过日子。(2)(2)①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②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卖车办身后事;③小福子自杀,爱情无望。【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批注是指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示例:通过“打着”、“打着”、“低着”、“叼着”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子祥子给人要旗子游行时懒懒散散的样子。写出了祥子经过一系列的生活变故后,此时萎靡不振的样子,只想混日子,成为行尸走肉。【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在熟读课文的基础是作答。1、第二章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2、第十一章他被孙侦探敲诈;3、第六章到第二十章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卖车办身后事;4、第二十三章小福子自杀,爱情无望。4.小说的结尾往往对整部作品起到勾连作用,给人启示。请结合下面《骆驼祥子》的结尾部分,说说作者这样作结的用意。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答案】示例:这个结尾,耐人寻味,给人启迪。结尾的形容词讲的都是祥子,概括了祥子的一生,但又不单单是讲祥子,而是讲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被黑暗社会压迫地喘不过气的人。作品以此结尾,寄寓了作者对于像祥子一样的普通人的悲悯与关怀,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解析】【分析】【详解】考查名著赏析。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与“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形成了对比。祥子初到京城,心中一直有着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进而靠自己的努力拥有幸福体面的生活。然后生活的打击接踵而来,买车三起三落,妻子难产而死,心爱的女人小福子自杀。然后祥子堕落了,变成了一具混吃等死的行尸走肉。祥子的悲剧,更多的是社会的悲剧,是那个黑暗的社会造成了祥子的堕落。祥子的悲剧也不是个体的悲剧,而是一个缩影,代表着在那个时代里苦苦挣扎的人们。作者以此句作结,不仅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也包含着对像祥子一样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普通人的人性的关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豆包儿肖复兴①如今的豆包儿,很少有人在家里自己做了,一般都会到外面买。外面卖的豆包儿,馅大多用的是红豆沙。这种红豆沙,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稀烂如泥,豆子是一点儿也看不到的,自然,红小豆的豆粒那种沙沙的独有味道,也就大减,甚至索性全无。要想尝到那种味道,只有自己动手将红小豆下锅熬煮,不用说,这样传统的法子,费时费力又费火,谁还愿意做这种豆包儿?②小时候,我吃的豆包儿,都是我母亲做的。那时候只有在改善生活的时候才能吃到豆包儿。春节前,必定是要包上满满一锅的,上锅之前,母亲还要在每个豆包儿上面点上一个小红点儿。【A】出锅的时候,豆包儿变得白白胖胖,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格外喜兴。豆包儿,便显得和节日一样的喜兴了。③因此,每一次母亲包豆包儿,都会像过节一样。包豆包儿的重头戏,在于熬馅。我家有一口炒菜的大铁锅和一个蒸馒头的铝锅,熬豆馅必得用铁锅,至于什么道理,母亲是讲不出来的,只是说用铁锅熬出的豆馅好吃。说完之后,母亲觉得说得好像没有说服力,会进一步解释:你看炖肉是不是也得用铁锅?没有用铝锅的吧?这样解释之后,她觉得道理已经充足了。④熬豆馅的重头戏,在于熬的火候。红小豆和凉水一起下锅,一次要把水加足。不能在熬到半截时看着水不够,一次次地加水逗着玩!母亲这样说的时候,同时把红枣下进锅里。那红枣是早就用开水泡好,一切两半,去核去皮。我老家是河北沧县,出金丝小枣,但母亲从来不会用这种金丝小枣,用的是那种肉厚实的大红枣。用小枣煮出的豆馅没有枣的香味,那种金丝小枣,母亲会用它来蒸枣馒头。⑤水开之后,大火要改小火,还要用勺子不停地搅动,免得豆子巴锅。豆子不能熬得过烂,烂成一摊泥,豆子的香味就没有了。也不能熬得太稀,太稀包不成个儿不说,豆子的香味也就没有了。母亲包的豆包儿,馅一般会比较干,不会有那种黏稠的液体出现,开花之后的红小豆的颗粒感非常明显,咬起来沙沙的。豆子虽然被煮烂了,但是小小的颗粒还在,没有完全变成另一种形态,很实在的豆子的感觉和豆子的香味,会长久地在嘴里回荡,不像现在卖的豆包那样稀软如同脚踩在泥塘里的感觉。按照那时母亲的话说,那是把豆子给熬得没魂儿了!【B】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⑥豆馅熬得差不多了,放糖,是放红糖,不能放白糖。吃豆包儿和吃年糕不一样,吃年糕要放白糖,吃豆包儿必须放红糖。这个规矩,是母亲从上辈那里传下来的,是不能变的。只是,在闹灾荒的那几年,买什么糖都得要票,不是坐月子的或闹病的,红糖更是难淘换。没有办法,只好改用糖精,豆馅的味道差得太多,母亲嫌丢了自己的脸,那几年,豆包儿很少包了。⑦我长大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之后,自以为见多识广,建议母亲再包豆包儿熬馅的时候,加上一点儿糖桂花,味道会更好的。母亲不大相信,在她的眼里,糖桂花那玩意儿是南方货,包元宵和汤圆在馅里加一点儿可以,她包了一辈子豆包儿,从来没有加过这玩意儿。别遮了味儿!她摇摇头说,坚持她的老法子。我说不服她,由她去。⑧如今,母亲去世多年,买来的豆包儿都会加有糖桂花,母亲包的没有糖桂花的豆包儿,却再也吃不到了。(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青春记忆·民俗】5.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母亲“包豆包熬馅”的一些记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青春记忆·表达】6.本文语言细腻,情感真挚,请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A】出锅的时候,豆包儿变得白白胖胖,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格外喜兴。【B】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青春记忆·结构】7.有人认为第⑦段所叙糖桂花之事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青春记忆·情思】8.本文是生活美学的典范,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历史的积淀,文化的意蕴,人情的冷暖,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味道的感知。母亲做的豆沙包是美味,也是“理想”。结合全文,体会文章结尾作者所表达的情思。小贴士:生活美学即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是美而舒适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食粮。【答案】5.(1)准备铁锅(2)加入红枣(3)加入红糖6.A句运用比喻。将豆包上的小红点儿比作小红嘴唇,“白白胖胖”写出了豆包出锅时的诱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母亲做了豆包儿,格外高兴的特点,表达了我对豆包儿的喜爱之情。B句运用比喻和对比,将母亲熬的豆馅比作云遮月的嗓子,将外面卖的豆包馅比作大众甜面酱的嗓子,将母亲熬的豆馅和外面卖的豆馅做对比,生动写出了母亲熬豆子的精细、用心和独特之处,展现了母亲熬出的豆馅口感之细腻,味道之鲜美。7.能删,母亲制作豆包十分讲究,不肯遮了豆馅的原味,她用心的背后,体现了她对我们的关爱。作者通过母亲制作豆包不加糖桂花这件事,来进一步说明母亲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和坚守;饱含着母亲对食品制作的富有仪式感的坚持;体现出我自以为长大了见多识广而让母亲改变豆馅制作方法的想法深深懊悔。8.作者在表达对母亲做的豆包的怀念以及豆包所承载的往昔岁月和故乡情结。同时还透露出作者关于生活、人生的思考。豆包儿虽有,但包豆包儿的人却不在了,最后一段饱含作者深深的怅惘之情,借吃不到母亲制作的豆包儿,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亲坚守传统的敬佩之情,也给予了自己对于雅致脱俗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饱含着一种积极温暖的生活情趣。【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根据第③段“我家有一口炒菜大铁锅和一个蒸馒头的铝锅,熬豆馅必得用铁锅,至于什么道理,母亲是讲不出来的,只是说用铁锅熬出的豆馅好吃”可知,第一个步骤为准备铁锅;根据第④段“母亲这样说的时候,同时把红枣下进锅里。那红枣是早就用开水泡好,一切两半,去核去皮。我老家是河北沧县,出金丝小枣,但母亲从来不会用这种金丝小枣,用的是那种肉厚实的大红枣。”可知,第三个步骤为加入红枣;根据第⑥段“豆馅熬得差不多了,放糖,是放红糖,不能放白糖”可知,第五个步骤为加入红糖。【6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通过阅读A句中的“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可知,本句将豆包上的小红点儿比作“小红嘴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红点儿的形状及颜色,“白白胖胖”则写出了豆包出锅时诱人的状态,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做的豆包儿格外喜兴,体现了我对豆包的喜爱。通过阅读B句“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可知,本句将外面卖的豆包馅比作“大众甜面酱的嗓子”,将母亲熬的豆馅比作云遮月的嗓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种馅的区别;同时,通过两种馅的对比,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熬的豆沙馅的与众不同,结合上文母亲熬豆馅的过程可知,母亲的豆馅倾注了她的心血,是多年来的经验,才有了如此美味的豆馅,故本句的对比突出了母亲熬出的豆馅口感之细腻和味美。【7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首先要表明态度,回答不能,然后分析原因。根据第③段“我家有一口炒菜的大铁锅和一个蒸馒头的铝锅,熬豆馅必得用铁锅,至于什么道理,母亲是讲不出来的,只是说用铁锅熬出的豆馅好吃”、第④段“母亲这样说的时候,同时把红枣下进锅里。那红枣是早就用开水泡好,一切两半,去核去皮。我老家是河北沧县,出金丝小枣,但母亲从来不会用这种金丝小枣,用的是那种肉厚实的大红枣。用小枣煮出的豆馅没有枣的香味,那种金丝小枣,母亲会用它来蒸枣馒头”及第⑥段“豆馅熬得差不多了,放糖,是放红糖,不能放白糖”可知,母亲制作豆馅的过程十分讲究,坚持用铁锅不用铝锅,坚持用大红枣不用金丝小枣,坚持用红糖不用白糖,母亲用心的背后体现了她对传统的坚守;作者意在通过母亲不加糖、桂花这件事来进一步说明母亲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守护,是母亲对于制作豆馅的仪式感的执着的体现,所以设置我自以为是地去要求母亲改变豆馅制作方法的情节,体现了我的无知以及后悔;同时,母亲对每道工序的认真与用心,都体现了对儿女与家人的爱,所以不能删去。【8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根据第⑧段“如今,母亲去世多年,买来的豆包儿都会加有糖桂花,母亲包的没有糖桂花的豆包儿,却再也吃不到了”可知,文章前半部分描写了母亲煮豆馅的过程,尾段写“却再也吃不到了”体现了作者对母亲做的豆包儿及与母亲生活的岁月的想念,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人生往往都是这样的,在身边的时候不去珍惜,离开了反倒十分想念,写出了由豆包引发的关于人生的思考。根据文章第③段“我家有一口炒菜的大铁锅和一个蒸馒头的铝锅,熬豆馅必得用铁锅,至于什么道理,母亲是讲不出来的,只是说用铁锅熬出的豆馅好吃”、第④段“母亲这样说的时候,同时把红枣下进锅里。那红枣是早就用开水泡好,一切两半,去核去皮。我老家是河北沧县,出金丝小枣,但母亲从来不会用这种金丝小枣,用的是那种肉厚实的大红枣。用小枣煮出的豆馅没有枣的香味,那种金丝小枣,母亲会用它来蒸枣馒头”及第⑥段“豆馅熬得差不多了,放糖,是放红糖,不能放白糖……这个规矩,是母亲从上辈那里传下来的,是不能变的”可知,文章运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母亲制作豆馅的复杂过程,夸赞了母亲做的豆馅的美味与独特,歌颂了母亲坚守传统工艺的毅力;根据第②段“出锅的时候,豆包儿变得白白胖胖,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格外喜兴。豆包儿,便显得和节日一样的喜兴了”可知,作者将喜兴的豆包描写得惹人喜爱,其实这是对豆包的喜爱,也是对当时开心幸福生活的怀念,结合“却再也吃不到了”,表达了对美好温暖生活的向往。(三)古诗文阅读(21分)题木兰庙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①。【注释】①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②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9.诗歌的一、二两句对木兰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首句“弯弓征战”四个字生动地再现了木兰__________(形象),第二句中梦里“画眉”巧借《木兰诗》中“_________”“帖花黄”的意境,又形象地表现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10.诗歌的三四两句通过细节表达了木兰丰富的情感,请作具体分析。【答案】9.①.驰骋沙场的英姿②.理云鬓10.诗歌的后两句抓住“思归”“把酒”这些细节表达了木兰在外征战的思乡之情,又借“祝明妃”表达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也借此表明了自己的报国之志。【解析】【9题详解】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及名句名篇背诵。“弯弓征战作男儿”的意思是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和驰骋沙场的英姿。诗句“梦里曾经与画眉”的意思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是说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作者正是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10题详解】考查诗歌抒发的情感。第三句诗人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栏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很有英雄气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思归”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因“思归”不得而“把酒”,这是动作描写,“把酒”是为了缓解思乡的苦闷,这些细节表达了木兰在外征战的思乡之情。最后落在到“拂云堆”上把酒祝明妃,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此刻的木兰借“祝明妃”表达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敬慕之情。11.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乙】①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①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②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②一日,大宴,雨骤③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④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说,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选自毕沅《赵普独相凡十年》)【注释】①除:封授。②可:同意。③骤:突然。④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三处)。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③裂其奏投诸地_____④帝大说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帝素嫌其人,不与。(4)【乙】文中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5)请结合内容分析【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案】(1)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2)①.难道,哪里;②.擦拭;③.撕裂,撕开;④.同“悦”,高兴。(3)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脱。②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4)①劝说皇帝要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5)甲文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评价、结友的言行,来侧面表现吕蒙学习的进步;乙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赵普自身的言行,来表现赵普关心天下、执着坚定和随机应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意思是: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刑赏者”陈述对象做主语,应在“者”后停顿;“天下之刑赏”偏正结构作谓语,应在“赏”后停顿;“非陛下之刑赏也”动宾结构,应在“也”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岂:难道,哪里。
(2句意为: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擦拭。(3)句意为: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裂:撕裂,撕开。
(3)句意为:皇帝非常高兴。说:通“悦”,高兴。【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辞,推托、推辞。以:拿。务:事务。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句。(2)重点词语:素,向来。嫌:嫌弃,讨厌。其人:那个人。与:给予。【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乙】文第①段“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等句子可知,当皇帝以自己的喜怒作为选拔人才、处理公务的标准时,赵普能够坚持原则,坚持向皇帝提出建言,劝说皇帝要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体现了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根据【乙】文第②段“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沾湿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等句子可知,当皇帝因为下雨影响自己宴会而生气时,赵普能够指出皇帝的错误意识,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表现出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甲文。根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等可知,甲文作者用鲁肃的话、结友而别的行为,用鲁肃的震惊,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进步之大,故可知,甲文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乙文。根据①段“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等句子可知,这里直接运用了赵普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展现赵普为国举荐人才的坚持和正直,敢于直言,指出皇帝的错误,正面表现了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结合②段“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沾湿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可知,运用语言描写,直接写出了赵普的随机应变能力,故可知,乙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展现赵普关心天下、执着坚定和随机应变的形象。【点睛】参考译文【甲】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皇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人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于是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沾湿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赵普随机应变,能像这样使皇帝回心转意。四、写作(40分)12.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你见过终日崂唠叨叨的妈妈在单位独当一面的飒爽英姿吗?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