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一高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上蔡一高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南省上蔡一高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南省上蔡一高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南省上蔡一高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上蔡一高高三下第一次测试新高考生物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雄蝗虫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均为雌性B.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少1条C.雄蝗虫的精原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D.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2.1928年,温特(F.W.Went)用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有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它能扩散到琼脂小方块中,将处理过的小方块放到切去顶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另一侧弯曲生长。下图为温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利用琼脂块分离出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不相同C.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去尖端胚芽鞘弯曲侧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均明显大于另一侧3.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提供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使用①④或②⑤B.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需要使用装置③C.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模拟F1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D.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可得9种组合方式4.早在19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手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C.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5.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B.人类干细胞分化使该组织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癌细胞,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D.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6.如图①②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甲乙丙丁表示代谢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乳酸发酵时,②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B.乙醇发酵时,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乙醛、CO2、乙醇C.①阶段能产生[H],②阶段不能产生ATPD.①阶段为糖酵解,②阶段为柠檬酸循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NE)等都是常见的神经递质,它们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升高或降低;它们发挥作用后可被再回收或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γ–氨基丁酸以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氯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为____________。(2)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的NE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储存NE的突触小泡与神经元____________处的细胞膜融合后,NE释放到突触间隙中。(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据此推测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肌肉将_____________。(4)ATP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研究表明,神经末稍突触小泡内储存着ATP并可使之释放,突触后膜上有ATP的特异性受体存在,ATP在突触间隙中可被迅速地酶解清除。据此推测,ATP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一类正链单股RNA病毒。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若要生产用于治疗某冠状病毒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___种类型的C细胞,此时需用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多次筛选,获得细胞D用于培养,D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3)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一种措施,目前疫苗攻关工作正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研制不同类型的疫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9.(10分)减数分裂时通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以增加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交叉互换的情况因物种、个体等的不同而有差异。某昆虫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两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a、B/b,如图甲,其中一对基因位于互换区域)。其雌、雄个体减数分裂时交叉互换的情况和互换率的计算如图甲。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____期,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请在图乙中画出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并标注发生了交叉互换后基因的位置示意图。____(2)多只基因组成如图甲的雌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多只雄体杂交,得到四种基因型的子代AaBb、Aabb、aaBb、aabb,其比例为42%、8%、8%、42%。那么,雌体中初级卵母细胞的互换率为____%。(3)如图甲所示基因组成的若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雌体的初级卵母细胞互换率如题(2),那么,子代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4)交叉互换的现象可以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荧光标记进行基因定位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利用荧光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思路是____。10.(10分)肾上腺素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其分泌增多时可提高人体的警觉性、提升反应灵敏程度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肾上腺素在人体内可调节多种生理反应,在寒冷环境中与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一起促进机体代谢水平的提高,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当人体经历危险时引起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剧等特征,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当危险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安静水平,原因之一是相比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般来说,激素与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时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点)。11.(15分)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棕色;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D对d完全显性,位于3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发现可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具有抗病基因E和耐干旱基因H,其中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将玉米品种甲与玉米品种乙进行测交实验,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EEEeeeHHHhhh39120815912160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通过数学统计发现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并且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进而推测带有E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低。请利用已有的品种甲、乙、F1,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方法一、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3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3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①据此可知,F1带有E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而P2可能在_________细胞中表达。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产生的精子,有的含有1条X染色体,有的不含X染色体,因此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雌性(XX)与雄性(XO)均有,A错误;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少2条,B错误;雄蝗虫的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4条,D正确。2、C【解析】

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温特认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类似动物激素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详解】A、实验中没有将生长素从琼脂块中分离出来,温特只是发现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A错误;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相同,B错误;C、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用空白琼脂块重复以上实验,以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D、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在于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不促进细胞分裂,故去尖端胚芽鞘弯曲侧细胞的体积明显大于另一侧,数量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相关科学家的实验以及实验结论,属于基础题。3、C【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中D的数量多于d的数量,②和⑤中均为B∶b=1∶1,可用于模拟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③中B∶b=1∶1,D∶d=1∶1,模拟自由组合时,需将等位基因装在1个袋中,非等位基因装在不同的袋中,每次从不同的袋中分别抓取一个表示等位基因的分离,然后将抓取出的两个组合在一起表示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详解】A、由于杂合子产生的雌雄配子中均为D∶d=1∶1,所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每个袋中的两种不同的小球数量要相等,而①中D的数量多于d的数量,所以不能用①④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A错误;B、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需将等位基因装在1个袋中,非等位基因装在不同的袋中,所以不能使用装置③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②中B∶b=1∶1,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可模拟F1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C正确;D、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得BD、Bd、bD、bd共4种组合方式,D错误。故选C。4、C【解析】

1、免疫是指正常机体所具有的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能力。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详解】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免疫功能增强,效应T细胞攻击癌细胞,A错误;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错误;C、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C正确;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故选C。5、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详解:由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过程,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癌变是细胞中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细胞坏死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明确全能性是以形成完整的个体为标志的,并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C【解析】

根据细胞呼吸是否有氧气参与,我们把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一样,为糖酵解(C6H1206+2NAD++2ADP+2Pi→2丙酮酸+2NADH+2H++2ATP)。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乙醇或乳酸。乙醇发酵中乙醇的来源和乳酸发酵一样,来自丙酮酸。乙醇发酵的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为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详解】A、乳酸发酵时,②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还原为乳酸,A错误;B、①②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①表示厌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甲、乙、丙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ATP,甲、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CH3CH2OH及CO2,因此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ATP、CH3CH2OH及CO2,B错误;C、①阶段为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能产生[H],②阶段为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不能产生ATP,C正确;D、柠檬酸循环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乙醇发酵没有柠檬酸循环,②阶段为丙酮酸的还原,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胞吐正电位体液轴突末梢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震颤不止)ATP是一种神经递质(或ATP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解析】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详解】(1)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的是氯离子内流,因此突触后膜的膜内外电位依旧为外正内负,且电位差增大。(2)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NE)作为激素时通过体液运输;突触是由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组成的,因此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梢处的细胞膜。(3)据题意,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乙酰胆碱不能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肌肉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震颤不止)。(4)神经末梢有储存着ATP的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有ATP的特异性受体存在,ATP在细胞间隙内可被迅速地酶解清除,这些特点显示ATP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8、(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三选择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灭活病毒、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等【解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解】(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从被特定抗原感染的机体中获得相应的(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2)若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则融合的细胞有三种:B细胞之间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融合及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需要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进行多次筛选,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目前研制的疫苗类型主要有灭活病毒、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等。【点睛】本题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图解为载体,考查了多项生物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生要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步骤;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特点。9、前(或四分体)基因重组32%71:4:4:21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解析】

根据图示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分布可知,AB连锁,ab连锁,雄性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不发生交叉互换,所以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1:1,雌性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少部分初级卵母细胞会发生交叉互换,会产生Ab、aB的重组型配子,而不发生交叉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仍然只能产生AB、ab两种类型的卵细胞。【详解】(1)交叉互换是指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换,发生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期,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互换后的基因位置如图:。(2)雌体与aabb的雄体杂交实际上就是测交,由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可以推出雌体减数分裂产生了AB:Ab:aB:ab-42:8:8:42的四种配子,又因发生交叉互换后的初级卵母细胞产生上述四种配子的比例是相等的,即AB:Ab:aB:ab=8:8:8:8;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计算出初级卵母细胞的互换率为8%×4=32%。(3)雌配子4种,AB、Ab、aB、ab比例分别为42%、8%、8%、42%,雄配子两种(不交叉互换)AB、ab各占50%,使用棋盘法或连线法计算出A_B_、A__bb、aaB_、aabb分别占71%、4%、4%和21%。(4)利用荧光技术进行基因定位的思路是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点睛】此题考察的目的有4个:一是考查对于减数分裂的交叉互换产生配子的分析;二是考查对测交原理的应用:三是考查基本的计算能力:四是从另一个角度加深对自由组合规律的理解。10、甲状腺激素神经-体液作用时间较长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作用后会迅速灭活(或微量高效性)【解析】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释放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3.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当人体经历某些刺激时,如兴奋、恐惧、寒冷等,就可以分泌这种激素,使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血糖量升高、产热增加,从而增强力量、提高反应速度,在血糖调节中与胰岛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在体温调节中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详解】(1)肾上腺素能促进呼吸加快,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动物体温的相对恒定。(2)当人体经历危险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剧,属于神经调节;情绪激动又可使下丘脑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产生促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体液调节,这些可以说明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所以当恐惧、焦虑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安静水平。(3)激素与神经递质均是信息分子,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他们的共同点有: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作用后会迅速灭活等。【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肾上腺素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把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时间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结合题意解决问题。11、基因分离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F2中耐干旱植株比例为3/4)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将F1种植下去,收集其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