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较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爰,每个人的思想,品德

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

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

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

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

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

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

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

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

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

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

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

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

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

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

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

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

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

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

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

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

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

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

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

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

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

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

"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

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结伴走

还是单独走?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

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

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

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

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

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

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

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

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

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

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

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

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

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

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

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L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

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

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

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

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

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

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

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

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

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

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

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

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

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

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比大小以及有关计算的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教学难点:物体的认识,位置与顺序以及时间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研究课堂为重点,深入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完

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自如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学

习。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辩证关系,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提

升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的教育质量上一个台阶。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

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

生活中的问题能力。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

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

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有幸教一年级**班和**班。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

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对数的感知不是很理想。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

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够理想。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

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

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图形,分类,n~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

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

进位加法。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u",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L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

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

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

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学时努力做到: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

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

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

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

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

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

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

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

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

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

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

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

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

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

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

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

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

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

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

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

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

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

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

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

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

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

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六、培优辅差具体实施措施

L有重点培养和辅导的对象。优秀生的标准是班级前20%。学困生是班级

后20%。

优等生的确定选择标准:

(1)班级名次靠前但所教学科成绩偏低的学生。

(2)本学科学习成绩较好,特别是潜力较大的学生。

学困生确定的标准:

(1)成绩不理想但学习积极较高的学生。

(2)基础较好,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2、教师对确定给自己的培辅学生做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进行

一定数量的额外辅导,并做好记录。

3、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

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4、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家访工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

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

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孝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

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

性。

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

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

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

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

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

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

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

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

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

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

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

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

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

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

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

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孝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

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

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

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

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

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

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

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

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

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

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爰祖国、爰集体、爰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

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一(1)班有学生47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

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

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爰,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

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

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

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

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

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孩子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孩子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

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

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

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教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近

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家长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

过程。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

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二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

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

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

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

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0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

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

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孩子

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孩子全面、持续、和谐的发

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

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

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

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孩子认识

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

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

综合应用。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

大的改变。

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

容让孩子学习。它不仅让孩子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

孩子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

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

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而是先认数,

主要让孩子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孩子的数感;

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孩子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

与"合”的思想,以便孩子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

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

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孩子认识前后、上下、左

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孩子初步体会简

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

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

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

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

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

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

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孩子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

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取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孩子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孩子身边的、生动有

趣的、有利于孩子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

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孩子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

孩子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孩子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

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学具

和文具,学习"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孩子自

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

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孩子

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浇花、

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

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

的思维,让孩子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孩子

通过比较,学习"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

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孩子学习分

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孩子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应用数学思

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

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孩子联系实际生活说

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

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孩子根据"你最喜欢吃哪

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

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

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孩子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

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孩子主动探索

——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

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

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孩子思考、探索、

交流的活动,在孩子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孩子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孩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

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又如,在教学

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孩子分类、

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孩子用统计的数据

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孩子的学习活动,

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孩子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

基础上引导孩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

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孩子在“滚一滚

“、“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

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

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孩子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

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孩子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孩子自己得出,然

后让孩子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

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孩子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

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

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

孩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再如统计的学习,则让孩子

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

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孩子在观察、操作、

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

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孩子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

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

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孩子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孩

子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孩子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

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

的计算,教材让孩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孩子在感受、体会

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孩子采用同一种算

法,也不要求孩子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

在认数中,让孩子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

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

游戏让孩子猜数,要求孩子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孩子

"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孩子在探索问题时自

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

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