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化学暑假培优练(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暑假作业01 硫、氮、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一化学暑假培优练(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暑假作业01 硫、氮、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一化学暑假培优练(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暑假作业01 硫、氮、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一化学暑假培优练(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暑假作业01 硫、氮、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一化学暑假培优练(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暑假作业01 硫、氮、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练习:45min完成时间:月日天气:作业01硫、氮、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1.硫与氧气反应,不论氧气是否足量、浓度如何,其产物是SO2,而不是SO3;单质硫与变价金属铁或铜化合生成的是低价态的FeS或Cu2S。2.二氧化硫的漂白与氯气的漂白有三不同:一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而氯气是不可逆的;二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的而氯气的漂白是永久的;三是二氧化硫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而氯气通入石蕊溶液中,先变红后褪色。3.SO2和Cl2混合后的漂白性并非强强联合。若将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相混合后通入有色溶液中因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而失去漂白能力。4.常温下SO2与O2几乎不反应,必须在高温及催化剂(V2O5)的存在下,才能生成SO3;但反应不需高压,且反应中SO2大部分转化为SO3,这与工业合成氨反应不同。5.浓硫酸与金属单质反应时,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而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6.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及非金属单质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立即停止。但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后,继续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为H2。7.浓硫酸吸水性与脱水性吸水性脱水性原理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中的结晶水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剩余黑色的炭区别物质中含有H2O物质中不含有H2O,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应用作干燥剂8.检验SO2-时,不能用HNO3酸化,否则SO2-会被HNO3氧化为SO2-,造成干扰。9.提纯粗盐,在加入BaCl2溶液除去SO2-之后,必须再加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10.工业上制取硫酸时,要用浓硫酸吸收SO3而不用水,原因是SO3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直接用水吸收SO3易产生水雾,影响SO3的吸收。11.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微粒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2.一般弱酸不能制强酸,但弱酸H2S与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反应式为H2S+CuSO4CuS↓+H2SO4。13.N2与O2的反应,一是反应条件是放电或高温而不是加热或点燃,二是反应产物是NO而不是NO2。14.白磷(P4)在空气中能自燃而氮气能稳定存在,但不能说明磷元素非金属性比氮元素强。15.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1molN2与3molH2混合发生反应不可能生成2molNH3。16.由于NO极易与O2反应,并且其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大,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17.由于NO2极易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18.NO2能与碱反应生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水,但NO2不是酸性氧化物。19.不能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溴蒸气和二氧化氮两种红棕色气体。20.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时应将NH3视为溶质。21.NH3·H2O是弱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为OH-。22.NH3与HCl在常温下不能共存,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在试管口会重新生成NH4Cl,因此不能通过加热NH4Cl的方法来制备NH3。23.通常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生成,但硝酸铵受热分解会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24.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eq\o\al(+,4)时,一是需要加入浓碱溶液,二是必须加热,因为稀氨水常温不分解,不加热则没有NH3放出。25.实验室制备NH3不能用NaOH(易损坏试管),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NH3(会被CaCl2吸收)。26.“三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变稀”问题辨析。应。②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时,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变为稀硫酸时不再与铜反应。③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反应时,浓硝酸浓度逐渐变小,变为稀硝酸时,还原产物发生改变,生成NO。27.NOeq\o\al(-,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与还原性的离子如S2-、SOeq\o\al(2-,3)、I-、Fe2+共存。28.关于铜与稀硝酸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反应,不能按化学方程式:3Cu+8HNO3(浓)3Cu(NO3)2+2NO↑+4H2O来计算,而应按离子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进行计算。29.碳与二氧化硅制粗硅的反应,生成的气体是CO而不是CO2。30.SiO2与碱(如NaOH溶液),与氢氟酸均能发生反应,但SiO2不是两性氧化物,而是酸性氧化物。31.通常酸是溶于水的,但硅酸是不溶于水的。1.酸雨形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B.酸雨会使土壤、湖泊酸化C.酸雨形成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是防治酸雨的方法之一【答案】C【解析】A.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汽车尾气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A正确;B.酸雨具有酸性,能腐蚀碳酸盐、硅酸盐建造的建筑物,能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落入土壤、湖泊使土壤、湖泊酸化,B正确;C.SO2氧化为硫酸、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酸雨形成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煤燃烧产物中含二氧化硫,加入生石灰后将S元素转化为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则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起到防治酸雨的作用,D正确;答案选C。2.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易溶于酒精 B.二氧化硫不可用作食品的添加剂C.浓硫酸不能干燥 D.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答案】D【解析】A.硫微溶于酒精,故A错误;B.二氧化硫有还原作用,可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酶性褐变,有抗氧化作用,所以二氧化硫能作食品防腐剂,但不能超量,故B错误;C.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故C错误;D.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S2、S4、S6、S8等,故D正确;故选: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B.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可使溴水褪色C.浓硫酸与铁不反应,可用铁罐储运浓硫酸D.过氧化钠与、均能反应,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答案】D【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来干燥氨气,A错误;B.水溶液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溴水,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褪色,B错误;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可用铁罐储运浓硫酸,但钝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D.过氧化钠与、均能反应产生氧气,所以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D正确;答案选D。4.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外层有四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VA族B.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C.硅在自然界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D.碳化硅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是因为碳原子和硅原子通过离子键连接,硬度很大【答案】C【解析】A.最外层有四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VA族,A错误;B.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能与水反应,B错误;C.硅在自然界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D.碳化硅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是因为碳原子和硅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硬度很大,D错误;答案选C。5.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用N2和H2合成氨 B.闪电将空气中N2转化为NOC.用NH3和CO2合成尿素 D.固氮菌将氮气变成氨【答案】A【分析】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固氮。分为自然固氮(雷雨固氮和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解析】A.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故A正确;B.闪电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称为天然固氮(又称高能固氮),故B错误;C.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换,不属于氮的固定,故C错误;D.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的过程,不属于人工固氮,故D错误;故选A。6.下列实验中硫酸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蔗糖中加入浓硫酸产生黑“面包” B.亚硫酸钠与硫酸制取C.溶解时加入稀硫酸 D.海带提碘时硫酸与双氧水混加【答案】A【解析】蔗糖中加入浓硫酸产生黑“面包”,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亚硫酸钠与硫酸制取SO2,体现硫酸的强酸性;溶解时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铁,体现硫酸的酸性;海带提碘时硫酸与双氧水混加,体现硫酸的酸性;故答案选A。7.部分含氮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图中所标转化关系中有4个反应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B.雷雨天可实现B→C→D→E转化C.B→A的反应是实现人工固氮的重要反应D.H制A的反应通常要加碱并加热来实现【答案】A【分析】由价类二维图可知,A为NH3,B为N2,C为NO,D为NO2,E为HNO3,F为硝酸盐,H为铵盐,据此分析解答。【解析】A.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5个反应都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雷雨天,氮气与氧气放电条件下生成NO,NO会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故雷雨天可实现B→C→D→E→F转化,B正确;C.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是氮的固定,C正确;D.铵盐与碱共热会生成氨气,D正确;答案选A。8.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氨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一氧化氮共热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B.氮气高温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的酸性弱于硝酸,硝酸铵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铵,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故C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实验室需要制备少量SO2并验证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SO2的漂白性C.收集SO2D.吸收SO2【答案】B【解析】A.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常用Na2SO3固体与70%硫酸反应制备,不需要加热,题中所给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硫和碘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淀粉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性体现,B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题中所给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需要除去,常用碱液吸收,题中所给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下列由废铜屑与浓硝酸反应制取和溶液的实验原理与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 B.用装置乙干燥C.用装置丙收集 D.用装置丁过滤得到溶液【答案】D【解析】A.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时,不能选用长颈漏斗组装气体发生器,应选择分液漏斗,所以不能用装置甲制取二氧化氮,故A错误;B.二氧化氮能与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装置乙盛干燥二氧化氮,故B错误;C.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不能用装置丙收集二氧化氮,故C错误;D.用装置丁过滤可以分离不溶于水的铜和溶于水的硝酸铜得到硝酸铜溶液,故D正确;故选D。11.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制备及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制备利用了的分解反应B.乙中的集气瓶内a导管短、b导管长C.丙中的能防止倒吸D.丁也可以用于制备氨气【答案】D【解析】A.甲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A项正确;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应短进长出,即乙中的集气瓶内a导管短、b导管长,B项正确;C.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氨气溶于水发生倒吸现象,可用以防止倒吸,C项正确;D.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丁不能用于制备氨气,D项错误;答案选D。12.“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高纯单晶硅。从石英砂(主要成分为)制取高纯硅涉及的主要反应用流程图表示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是氧化剂 B.流程中HCl和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 D.①③两反应的还原剂可以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与碳在2000℃条件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粗硅与氯化氢在300℃条件下反应生成SiHCl3和氢气,SiHCl3与氢气在1100℃条件下反应生成高纯硅和氯化氢,达到制备高纯硅的目的。A.反应①是SiO2+2CSi+2CO↑,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剂为SiO2,A正确;B.根据流程和节约成本可知,流程中HCl和H2可以循环利用,B正确;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①是SiO2+2CSi+2CO↑,反应②是Si+3HClSiHCl3+H2,③是SiHCl3+H2Si+3HCl,均为置换反应,C正确;D.①③两反应的还原剂不可以互换,①硅与氢气反应是可逆反应,③如用碳,硅中会有碳杂质,D错误;答案选D。13.已知A、B、C、D、E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且A、B、C、D、E中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若A是一种常见的铵盐,受热分解可得到B,B是碱性气体,C、D是常见的两种氧化物,E溶液显酸性。(1)B的化学式为;D的颜色为。(2)写出B到C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D到E的离子方程式:。(4)已知D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B和D反应可生成两种无污染的物质,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消耗掉0.8molB时,转移的电子数是(用含NA的代数式表示)。(5)常温下,E的浓溶液遇Fe或Al会发生。【答案】(1)红棕色(2)(3)(4)2.4NA(5)钝化【分析】A为铵盐,B为碱性气体,故A受热分解生成B:氨气,氧化生成C:NO,NO氧化生成D:NO2,NO2与水反应生成E:HNO3。【解析】(1)B为NH3;D为NO2,为红棕色;(2)B到C为氨气的催化氧化,方程式为:;(3)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离子方程式为:;(4)B为NH3,D为NO2,两者反应生成的无污染物质为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氨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0.8molNH3转移电子数为:;(5)Fe或Al遇浓硝酸会钝化。14.某校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SO2的制取方法和有关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导管b的作用是____。(3)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装置B探究的是SO2的____性。(4)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5)装置E中含50mL1mol/LNaOH,若恰好将SO2完全吸收后,生成Na2SO3和NaHSO3之比为2∶1,则吸收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mL。实验开始前和装置E充分吸收SO2时,均须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是____。【答案】(1)

三颈烧瓶

H2SO4+Na2SO3=Na2SO4+SO2↑+H2O(2)使装置上下联通,有利于液体顺利滴下(3)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漂白(4)SO2+Br2+2H2O=4H++SO+2Br-(5)

672

实验开始前通入N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装置E充分吸收SO2时通入N2可确保SO2被充分吸收【解析】装置A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气体,装置B用于验证SO2的漂白性,装置C用来检验SO2溶于水的酸性,装置D用来检验SO2的还原性,装置E用来吸收尾气的SO2;(1)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浓硫酸是强酸,亚硫酸是弱酸,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可知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SO3=Na2SO4+SO2↑+H2O;(2)反应产生气体,气压变大,若没有导管b平衡压强,分液漏斗内液体不能够顺利流下,则导管b的作用是使装置上下联通,有利于液体顺利滴下;(3)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酸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装置C中的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SO2和品红反应的原理是与品红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即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装置B探究的是SO2的漂白性;(4)D中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5)由Na元素守恒可得2n(NaHSO3)×2+n(NaHSO3)=1mol/L×50×10-3L=0.05mol,解得n(NaHSO3)=0.01mol,由S元素守恒可得n(S)=0.01×2+0.01=0.03mol,则吸收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nVm=0.03mol×22.4L/mol=0.672=672mL;通入N2一段时间的作用是:实验开始前通入N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装置E充分吸收SO2时通入N2可确保SO2被充分吸收。15.氮的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必须脱除才能排放。(1)臭氧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_______(填字母)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a.二氧化硫

b.碳氢化合物

c.二氧化碳(2)汽车排气管内的催化剂能将CO和转化为无害气体,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上在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废气中生成和达到脱除目的,但当温度高于400℃时,脱除率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工业上氮的氧化物通常是用碱性溶液吸收。①用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中的,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钠盐(一种为)及一种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OH溶液浓度越大黏稠度越高,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吸收(混有NO)含量不同的工业尾气,氮氧化物的吸收率随NaOH溶液浓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曲线II表示NO的物质的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物质的量:当NaOH溶液浓度高于后,氮氧化物的吸收率随NaOH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4CO+2NO2N2+4CO2(3)当温度过高时,氨气和氧气发生副反应生成一氧化氮(4)

2NO2+CO=NO+NO+CO2

大于

NaOH溶液黏稠度越来越高【解析】(1)臭氧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一些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作用后,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为光化学烟雾,答案选B。(2)CO和N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无害气体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2NO2N2+4CO2。(3)当温度高于400℃时,氨气可能会和氧气发生反应4NH3+5O24NO+6H2O,导致氨气的浓度减小,所以NOx的脱出率减小。(4)①用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硝酸钠、亚硝酸钠和一种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碳,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CO=NO+NO+CO2。②NaOH溶液与NO、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NO+NO2=2NaNO2+H2O,当n(NO)=n(NO2)时,气体刚好能被充分吸收,当n(NO2)<n(NO)时,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氮氧化物的吸收率降低,因此曲线II表示NO的物质的量大于NO2的物质的量;NaOH溶液浓度越大黏稠度越高,当NaOH溶液浓度高于后,黏稠度越来越高,对氮氧化物的吸收率下降。1.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中,能一步实现的是A.B.C.D.【答案】D【解析】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一步实现,故不选A;B.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盐酸和氧气,不能一步实现,故不选B;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一步实现,故不选C;D.钠和氧气点燃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能一步实现,故选D。选D。2.对物质进行分类并熟悉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选项XYZASiO2Na2SiO3H2SiO3BCO2Na2CO3NaHCO3CCl2HClNaClDAlAlCl3Al(OH)3【答案】D【解析】A.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与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A不选;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都能实现一步转化,符合图示转化,故B不选;C.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氯化钠溶液可生成氯气,能实现一步转化,故C不选;D.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AlCl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Al(OH)3不能一步反应得到Al,故D选;故选:D。3.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收集气体制备并检验其漂白性制备并收集证明易溶于水,且氨水显碱性实验装置

【答案】D【解析】A.NO2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使石蕊变红,不能使其褪色,证明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无法验证其漂白性,B错误;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氯化钙、水和氨气,向下排空气发收集氨气,试管口应该放湿润的棉花,防止污染空气,C错误;D.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圆底烧瓶中,可观察到圆底烧瓶中产生红色的喷泉,说明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D正确;故答案为:D。4.利用微型实验制取和,并探究硫元素之间的转化的装置如图。实验时挤压胶头滴管使稀硫酸滴在药匙中,然后倾斜试管使硫酸滴在FeS中与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主要是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试管B.生成的离子反应为C.该过程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壁上有淡黄色固体出现【答案】D【分析】稀硫酸与亚硫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与硫化亚铁反应生成硫化氢,两种产物进一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析】A.该装置生成的和均为有害气体,可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故A错误;B.硫化亚铁是不溶性固体,在离子方程式中不拆为离子,离子方程式:,故B错误;C.反应生成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会进一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错误;D.反应生成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会进一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壁上有淡黄色固体出现,故D正确;答案选D。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H2S与SO2在集气瓶中混合瓶内有黄色颗粒产生SO2具有氧化性B常温下,相同铝片分别投入足量稀、浓硫酸中铝在浓硫酸中产生气泡更快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C将某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D向CaCO3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非金属性:Cl>C【答案】A【解析】A.与发生反应:,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中S的价态降低,体现的氧化性,故A正确;B.常温下,铝片在浓硫酸中钝化,不能得出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的结论,故B错误;C.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不一定是二氧化硫,故C错误;D.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应利用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盐酸为无氧酸,故D错误;故选A。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NaClO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HClO+HSOB.将铜屑加入含Fe3+的溶液中:Fe3++Cu=Fe2++Cu2+C.0.1mol·L-1Ba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Ba2++SO=BaSO4↓D.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CO+2H+=H2O+CO2↑【答案】C【解析】A.向NaClO溶液中通入足量气体,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将铜屑加入含的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是,故B错误;C.氯化钡和足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故C正确;D.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D错误;故选C。7.已知通入溶液无明显现象。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B.乙中产生的一定为氧化性气体,将氧化为沉淀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D.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溶液中,保证气体与充分接触【答案】A【分析】SO2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溶液中必须存在大量的,右侧Y型管中应能生成碱性气体或氧化性气体,如是碱性气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如是氧化性气体,溶液中可生成,则生成的沉淀可能为BaSO3或BaSO4,容器内压强增大,溶液倒吸,气体不容易导入,所以玻璃管的作用是保持集气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由此分析解答。【解析】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产生氨气与SO2反应生成,能与Ba2+结合成BaSO3沉淀,故A正确;B.乙中产生的不一定为氧化性气体,可以是氨气,得到沉淀为亚硫酸钡,故B错误;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力,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故C错误;D.如果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所以不能插入BaCl2溶液中,故D错误。答案选A。8.N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B.12.8gCu和0.2molS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C.常温下,将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硝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D.标准状况下,22.4LSO2与足量O2的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NA【答案】B【解析】A.50mL、18.4mol/L浓硫酸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H2SO4)=18.4mol/L×0.05L=0.92mol,若其完全与Cu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理论上生成SO2气体0.46mol,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稀,反应就不再发生,因此反应产生的SO2气体物质的量小于0.46mol,故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少于0.46NA,A错误;B.12.8gCu的物质的量是0.2mol,根据反应方程式:2Cu+SCu2S中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S过量,Cu完全反应,0.2molCu发生反应,转移0.2mol电子,则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B正确;C.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Al遇浓硝酸,会被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即发生钝化,因此不能计算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LS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1molSO2与足量O2的反应,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因此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小于NA,D错误;故选B。9.某实验小组为验证NO2与水反应的产物与课本方程式中的产物是否一致,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步骤如下:步骤I:打开K1、K3、K5,关闭K2、K4,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K1﹔步骤II:打开K2,加入足量浓硝酸,同时打开pH传感器和c(NO)传感器,记录数据如下:[pH越小表示c(H+)越大]步骤III:5min后,打开K4,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烧瓶,关闭K4。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2)“步骤I”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II”中“打开K2,加入足量浓硝酸”时,可观察到:圆底烧瓶中反应剧烈,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同时烧瓶上方有______________色气体产生;片刻后,三颈烧瓶内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4)“步骤III”中“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烧瓶”的目的是检验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5)根据“步骤II”的数据采集和“步骤III”的实验现象,得到N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结果也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答案】(1)分液漏斗(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3)红棕(4)NO(5)3NO2+H2O=2H++2NO+NO(6)圆底烧瓶中浓硝酸的挥发【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O2与水反应的产物,首先利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O2干扰实验,然后利用浓硝酸和铜片反应制取NO2,生成的NO2在三颈烧瓶中与水反应,注射器中的空气可以验证NO2与水反应是否有NO生成,然后再进行尾气处理。(1)根据仪器a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分液漏斗;(2)利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O2干扰实验;(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为红棕色气体,所以烧瓶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4)若NO2与水反应生成NO,生成的NO与空气接触后会生成红棕色的NO2,所以“步骤III”中“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烧瓶”的目的是检验NO;(5)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NO2与水反应时NO的浓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多,说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