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一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学问点1:碳循环与温室效应。学问点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学问点3:碳减排与国际合作]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学问点1](2024年重庆万州月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称之为海洋生物泵。假如生物泵被摧毁,会影响海洋的碳循环。探讨地质时期海洋生物泵的演化,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下图为海洋生物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海洋生物泵的碳流向为()A.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B.物理沉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碳C.浮游植物—无机碳—浮游动物—物理沉降D.无机碳—物理沉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2.海洋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A.减轻温室效应 B.促进碳氧平衡C.促进煤炭形成 D.减小臭氧空洞【答案】1.A2.A[解析]第1题,海洋生物泵的主要过程是无机碳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起先,沿食物链从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逐级向高养分级(浮游动物)传递有机碳,并产生海水颗粒有机碳沉降,进一步将一部分碳长期封存到海洋中。因此海洋生物泵的碳流向为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A项正确。第2题,生物泵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削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A项正确;生物泵只是将二氧化碳固定在了海底,并没有促进碳氧平衡和煤炭形成,B、C项错误;臭氧空洞主要与氟氯烃等化合物的排放有关,与二氧化碳无关,D项错误。[学问点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主动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实力。碳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状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下图为2010—2025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更趋势图。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A.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B.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C.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24年的0.25D.2010年后,全国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4.下列对北京降低碳排放总量实行的合理举措有()①调整能源结构②产业转型和升级③分散非首都职能④推广新能源汽车⑤降低能源消耗总量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答案】3.D4.B[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北京的碳强度与全国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国下降更快。第4题,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和升级、分散非首都职能、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确;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⑤不合理。[学问点1]北半球平均气温高于南半球。下图是近千年全球气温变更(以公元900年为基准)模拟结果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公元1800年以来,北极海冰变更特点及成因分别是()A.海冰面积变大,气候变暖B.海冰面积变小,气候变暖C.海冰面积变大,气候变冷D.海冰面积变小,气候变冷6.近50年来,南北半球气温变更状况是()A.北半球变暖,南半球变冷B.南北半球温差在逐年缩小C.北半球变暖比南半球猛烈D.南半球变暖比北半球猛烈【答案】5.B6.C[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1800年以来北极海冰面积变小,其成因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冰溶化,故选B项。第6题,据材料“北半球平均温度高于南半球”可知,假如南、北半球温差变更的百分比为正,则说明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南半球,反之则小于南半球。近50年来,南、北半球温差变更百分比为正值,说明北半球变暖比南半球猛烈,故选C项。[学问点2]下图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7.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缘由有()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被破坏③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④海水受热膨胀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8.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B.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C.气候趋于和顺潮湿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加【答案】7.D8.B[解析]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主要缘由是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气温上升,冰川溶化;海水受热膨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酸性气体的排放增加会加剧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增加,与全球变暖无关,故选D项。第8题,海平面上升导致孟加拉国大部分国土被沉没,海水对土壤影响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增加,肥力下降,加剧当地土壤盐渍化,B项正确,D项错误。该国被沉没的土地河流积累作用明显,水深不够,不适合建港口,A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使异样气候增加,不愿定是使气候和顺潮湿,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学问点3]9.(2024年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确定金额从而获得确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其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4年4月26日,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方法(试行)》;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选择是确保碳排放多少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碳市场平稳顺当运行的前提。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主要分布在发电、铁、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8个行业,其中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1)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说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机制。(6分)【答案】二氧化碳能猛烈地吸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取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多,气温上升;气温上升,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增加,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加,导致气温进一步上升。(2)说明企业要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实行的有效措施。(8分)【答案】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削减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运用的比重,通过出售配额,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提高节能意识;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获得更高配额。(3)推想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主要缘由。(6分)【答案】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火电为主,矿物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碳排放数据完整,便于计算统计;发电行业产品单一,配额支配简便易行等。【B拓展提升练】时间:15分钟总分:47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区域认知]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平安有利的世界大国为()A.巴西 B.澳大利亚C.印度 D.俄罗斯2.依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更的关系为()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削减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的国家粮食产量削减④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1.D2.A[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内容和四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断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的粮食增产,故选D项。第2题,结合图例可以推断出,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使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削减,故选A项。[综合思维](2024年河南商丘期末)碳中和意味着最终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为零,即处于“碳吸取”等于“碳排放”的平衡状态。其中,“碳吸取”中一项较为干脆且有效的技术,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简称CCUS)。广义的CCUS技术是指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别出来,干脆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的一系列技术的总和。CCUS技术目前在中国应用程度尚浅,且项目规模较小。据此完成第3~4题。3.我国大力推动CCUS技术发展的地理背景是()A.能源进口渠道单一B.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C.碳排放量增速加快D.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加4.CCUS技术对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为()A.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时间提前B.降低废弃物的处理成本C.削减各类地质灾难的发生D.促进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答案】3.B4.D[解析]第3题,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多样,且能源进口渠道是否单一与发展CCUS技术没有必定关系,A项错误;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碳排放,因此我国大力推动CCUS技术,B项正确;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进步,我国碳排放量增速放缓,C项错误;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加可以削减化石能源的运用,有利于削减碳排放,不是大力推动CCUS技术发展的缘由,D项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CCUS技术聚焦的是“碳吸取”,与碳排放没有干脆关联,A项错误;要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别出来,须要确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可能会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成本,B项错误;地质灾难与碳中和的关系较小,C项错误;CCUS技术是指将CO2从能源利用中分别出来,干脆加以利用,从而促进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D项正确。[综合思维]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6.①过程可能导致()A.臭氧层破坏 B.生物种群增多C.全球气候变暖 D.海平面下降【答案】5.B6.C[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a圈溶解二氧化碳,可推断a圈属于水圈;b圈含有二氧化碳,且矿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b圈,所以b圈属于大气圈;c圈产生火山喷发,可推断c圈属于岩石圈;d圈包含绿色植物和动物,可推断d圈属于生物圈。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①过程在矿物燃料之后,可推想为排放二氧化碳,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综合思维](2024年山东部分学校联考)土地利用及其变更和林业生产是影响碳储存和支配的重要因素。某团队对广东省林业土地利用碳效应开展调研核算,发觉林地土壤有机碳碳汇是表层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复原植被等措施,吸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但湛江市林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年度碳汇量为负值。杉木、樟树生长较快,是高碳汇树种。下图示意该团队调研土地利用碳效应核算的项目。读图,完成7~9题。7.该土地利用碳效应核算过程中,较易测得的指标是()A.采伐木产品碳储量 B.枯枝落叶碳储量C.死木碳储量 D.土壤有机质含量8.湛江林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年度碳汇量为负值,可能取决于()A.林地利用方式 B.植被覆盖度C.地带性植被类型 D.枯落物数量9.大规模集中培育高碳汇树种,可能导致()A.林下光照增加 B.温室效应减轻C.水土流失减轻 D.林下生物增加【答案】7.D8.B9.B[解析]第7题,采伐的木产品、枯枝落叶和死木中的碳储量须要大量采集、检测和核算,比较困难,A、B、C项错误;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可通过仪器检测,较简洁,D项正确。第8题,湛江市林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年度碳汇量为负值,说明生物固碳量较少,一般是由当地的植被覆盖率较低造成的,B项正确;林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碳汇总量影响不大,A、C项错误;枯落物数量由植被覆盖度确定,不是主要缘由,D项错误。第9题,由材料“杉木、樟树生长较快,是高碳汇树种,林地土壤有机碳碳汇是表层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复原植被等措施,吸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可知,大量培育高碳汇树种可以大量吸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其固定在土壤中,可以减轻温室效应,B项正确;大量种植生长速度快的高碳汇树种,会使植被茂密,林下光照减弱,可能导致林下生物削减,A、D项错误;种植树种不愿定都在水土流失严峻地区,因此不愿定导致水土流失减轻,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地理实践力]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蚂蚁森林是某支付平台为首期“碳账户”举办的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产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产品。用户在该支付平台上完成相应操作,即可获得“绿色能量”,收集“绿色能量”到确定数额以后可以种下一棵虚拟的“树”,用户每种下一棵虚拟的“树”,民间环境疼惜组织(NGO)将会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沙漠里种下一棵真实的树。目前蚂蚁森林和慈善基金阿拉善SEE合作,已经在西北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沙漠地带种下了超100万株梭梭树(如下图)。材料二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更,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而接受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须要在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级行政区域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000余家。2017年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状况统计。(1)结合材料列举两条公众参加环境疼惜的措施。(4分)【答案】民间环境疼惜组织: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环境生态的教化与探讨;帮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监督企业的行为。(任答一点)个人: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