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u-64Ag-108Ba-137一、选择题(单选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玻璃和水泥的原料中均有石灰石B.通过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封存实现“碳中和”,目的是防治酸雨污染C.耐高温的石英玻璃不属于硅酸盐材料D.葡萄酒中添加起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石灰石、纯碱,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中是石灰石、黏土,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不能引起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能引起酸雨,故B错误;C.石英玻璃是将石英在1600℃高温下熔化,冷却后形成玻璃体,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故C正确;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葡萄酒中添加起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故D正确;选B。2.下列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⑦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为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和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①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选;②Zn的活泼性比Cu强,Zn和硫酸铜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和硫酸锌,有闭合回路,能形成原电池,故不选;③Zn中含Fe杂质构成闭合回路,两者活泼性不同,稀硫酸是电解质,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故不选;④Zn和醋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Zn和Pd金属活泼性不同,形成闭合回路,能形成原电池,故不选;⑤两个电极都是Zn,没有活泼性差异,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选;⑥蔗糖溶液不能导电,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选;⑦缺少盐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选;故选:A。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的电子式:B.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C.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氧原子:D.氮气电子式:【答案】B【解析】【详解】A.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B.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形成过程为,故B正确;C.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该原子表示为,故C错误;D.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分子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选B。4.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A+B→C(),正反应放热,A、B的总能量大于C;A+B→X(),正反应吸热,A、B的总能量小于X;X→C(),正反应放热,X的能量大于C;B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故选B。5.某同学以柠檬为材料自制水果电池,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镁极区移向银极区 B.镁片上有无色气体放出C.铜片替代镁片,现象相同 D.银片为负极【答案】A【解析】【分析】Mg的金属活动性强于Ag,则Mg片为负极,Mg片的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Ag片为正极,Ag片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柠檬汁呈酸性);结合原电池原理作答。【详解】A.Mg的金属活动性强于Ag,Mg极为负极,Ag极为正极,阳离子H+向正极移动,即H+由镁极区移向银极区,A项正确;B.Mg片为负极,Mg片的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镁片上没有气体放出,B项错误;C.Cu、Ag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都位于H的后面,用铜片替代镁片,没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现象不相同,C项错误;D.Mg的金属活动性强于Ag,Ag片为正极,D项错误;答案选A。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7.8g所含阴离子个数为B.的溶液中有的氯离子C.1mol氯气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D.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分子数为【答案】C【解析】【详解】A.常温下,7.8g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含阴离子个数为,A错误;B.的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中含有的氯离子个数,B错误;C.1mol氯气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转移的电子数为,C正确;D.50mL18.4mol/L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92mol,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逐渐减小,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则生成分子数小于,D错误;答案选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kJ,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葡萄糖的燃烧热是,则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500℃、30MPa下,将0.5mol和1.5mol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答案】C【解析】【详解】A.通常状况下,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kJ,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285.8kJ,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B.葡萄糖的燃烧热是,葡萄糖的燃烧热是1mol葡萄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能量,则,故B错误;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D.合成氨反应可逆,500℃、30MPa下,将0.5mol和1.5mol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放出的热量为19.3kJ,则生成2mol氨气放出的热量大于38.6kJ,故D错误;选C。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透明的溶液中:Fe3+、Mg2+、、B.室温下,碱性溶液中:、K+、Na+、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Al3+、、、Na+D.c(H+)为1mol/L溶液中:Na+、、、【答案】B【解析】【详解】A.Fe3+具有氧化性,I-具有还原性,二者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A不符合题意;B.碱性溶液中有OH-,与、K+、Na+、之间相互不发生反应,也不会和OH-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C.Fe3+与SCN-可以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二者不能共存,C不符合题意;D.c(H+)为1mol/L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含有H+,H+与反应生成SO2和H2O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浓硝酸久置后→变黄色②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③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④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加热后颜色不恢复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变为红色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①浓硝酸久置后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故浓硝酸久置后变黄色;②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盐酸使其变成红色,次氯酸使其褪色;③SO2通入石蕊试液中,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显酸性,故溶液变红,但是不能被二氧化硫漂白;④SO2有漂白性,可以使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其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加热后颜色又恢复;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弱碱,故溶液显红色;故选C。10.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制氨气B.比较氯与硫的非金属性C.比较金属X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氨气的尾气吸收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A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不选A;B.氯气通入Na2S溶液中生成NaCl和淡黄色沉淀S,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S,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B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不选B;C.若X表面有气泡,说明X是正极,Zn的活泼性大于X,若Zn表面有气泡,说明Zn是正极,Zn的活泼性小于X,C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不选C;D.氨气易溶于水,用D装置吸收氨气,易引起倒吸,D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选D;选D。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不稳定,光照下会分解为和,A项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单质,铁和水蒸气高温生成四氧化三铁,B项符合题意;C.与在放电条件下只能生成,不能产生,C项不符合题意;D.由于酸性:,则不与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由粗(含少量、杂质)制备纯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中的主要成分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B.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Ⅲ,对固体加热一般在坩埚中进行C.步骤Ⅱ中的稀硫酸可用代替D.步骤Ⅱ中的主要反应是【答案】C【解析】【分析】粗含少量、等杂质,用氢氧化钠溶解,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偏铝酸钠、硅酸钠的混合溶液,加硫酸生成硅酸沉淀和硫酸铝溶液,过滤出硅酸,硅酸加热分解为和水。【详解】A.X中含有偏铝酸钠、硅酸钠,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故A正确;B.实验室在坩埚中灼烧固体,若在实验室中灼烧硅酸,一般在坩埚中进行,故B正确;C.偏铝酸钠、硅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硅酸两种沉淀,所以步骤Ⅱ中的稀硫酸不能用代替,故C错误;D.步骤Ⅱ中的主要反应是硅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故D正确;选C。13.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现取三份各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向第一份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②向第二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L(标准状况);③向第三份中加入足量溶液,得到沉淀6.27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2.33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②确定肯定存在B.由实验③确定、肯定不存在C.该溶液一定存在D.由实验②和③确定肯定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向第三份中加入足量溶液,得到沉淀6.27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2.33g,说明加入足量溶液生成BaCO3、BaSO4两种沉淀,n(BaCO3)=、n(BaSO4)=;所以溶液中含有0.02mol、0.01mol;向第二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L(标准状况),说明溶液中含有n()=。【详解】A.由实验②向第二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放出气体,说明发生反应,确定肯定存在,故A正确;B.由实验③向第三份中加入足量溶液,得到沉淀6.27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后,质量减小,说明一定含有,与、不共存,所以可确定、肯定不存在,故B正确;C.溶液中一定含有、,、、都能与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确定该溶液是否存在,故C错误;D.由实验②和③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0.02mol、0.01mol、0.04mol;一定不含、,根据电荷守恒,可确定肯定存在,故D正确;选C。14.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其中h、g的阳离子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钡溶液分别滴入h和g的稀溶液中,现象不同B.c能将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漂白为无色C.工业上,在常温下可以用铁罐储存f的浓溶液D.b与Fe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答案】C【解析】【分析】是S的-2价氢化物,a是H2S;b是S单质;c是S的+4价氧化物,c是SO2;d是S的+6价氧化物,c是SO3;e是S的+4价含氧酸,e是H2SO3;f是S的+6价含氧酸,f是H2SO4;g是S的+4价含氧酸的钠盐,g是Na2SO3;h是S的+6价含氧酸的钠盐,h是Na2SO4;【详解】A.将氯化钡溶液分别滴入Na2SO3、Na2SO4的稀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BaSO3、BaSO4,现象相同,故A错误;B.SO2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和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体现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B错误;C.f是H2SO4,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在常温下可以用铁罐储存浓硫酸,故C正确;D.S的氧化性弱,S与Fe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S,故D错误;答案选C。15.北京冬奥会上科技元素“星光熠熠”,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212项技术在冬奥会上得以应用,如含有石墨烯的智能服饰、铝合金管材和光导纤维等等。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墨烯是一种电阻率低、热导率高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B.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制造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二氧化硅D.富勒烯及“超轻海绵”使用的石墨烯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A.石墨烯是单层二维蜂窝状结构碳单质,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的新型材料,故A正确;B.光缆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B正确;C.芯片的关键材料是单质硅,故C错误;D.富勒烯及石墨烯都是碳单质,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选C。16.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熔融烧碱B.验证氧化性C.制取、收集D.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应该用铁坩埚熔融烧碱,故A错误;B.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淡黄色S沉淀和水,二氧化硫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收集氨气把导气管伸到试管底部,故C错误;D.硫酸不挥发,氨气和硫酸反应不生成白烟,故D错误;选B。17.实验室现有含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100mL,其中硫酸的浓度为2mol/L,硝酸的浓度为1mol/L。现向混合溶液中加入16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A.448mL B.896mL C.1120mL D.2240mL【答案】D【解析】【详解】n(Cu)=、n(H+)=0.1L×2mol/L×2+0.1L×1mol/L=0.5mol、n()=0.1L×1mol/L=0.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不足,0.1mol完全反应生成0.1molNO,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2240mL,故选D。18.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从雾霾采集器中收集到雾霾颗粒,用蒸馏水浸取后对雾霾成分进行研究。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向浸取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有B.向浸取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无明显变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中有离子C.向浸取液中加入浓溶液并加热,未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雾霾中没有D.向浸取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溶液颜色去,说明雾霾中可能存在氧化性物质【答案】B【解析】【详解】A.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不一定是氯离子,也可能是碳酸根、硫酸根等,A错误;B.向浸取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可排除银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等,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一定含有SO,B正确;C.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蓝色石蕊试纸无法检验是否有氨气生成,C错误;D.向浸取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溶液颜色褪去,说明高锰酸根被还原,雾霾中可能存在还原性物质,D错误;故选B。19.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Z元素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Y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气态化合物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X>rY>rZ>rRC.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D.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最多只有2种【答案】A【解析】【详解】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因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K层是X元素的次外层,又因K层排满为2个电子,所以其最外层是4个电子,则X元素是C元素;因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所以Y是O元素;因为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所以Z是Na元素;因为X是碳元素,核外电子数是6、Z元素是钠元素,核外电子数是11,所以二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17,又因为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所以R元素是Cl元素。A项,X是C元素,Y是O元素,二者能够形成CO和CO2两种气态化合物,所以A正确;B项,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在短周期即前三周期中,Na的原子半径最大,即rZ最大,所以B错误;C项,X与R形成的化合物即C元素与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CCl4,CCl4中只含有共价键,Z与R形成的化合物即Na元素与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NaCl中只含有离子键,所以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错误;D项,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即含有O、Na、Cl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有:NaClO、NaClO2、NaClO3、NaClO4等,所以D项错误。因此此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元素推断类试题,要求学生要能够熟练掌握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考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或离子半径、化学键的类型,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结合起来进行考查。20.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WQ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Q的强C.元素X的氢化物与Q的氢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D.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Y、Z、W、Q分别为N、O、Al、S、Cl。【详解】A.电子层数多半径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多半径小,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W2—)>r(Q—)>r(Y2—)>r(Z3+),A正确;B.非金属性S<Cl,所以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弱,B错误;C.元素X的氢化物与Q的氢化物化合的产物为NH4Cl,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C正确;D.X、W、Q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酸,Z对应的为两性氢氧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D正确;答案选B。21.工业上制备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合理的是A.由铝士矿冶炼铝:铝土矿Al2O3A1Cl3AlB.从海水中提取镁:海水Mg(OH)2MgOMgC.由NaCl制漂白粉:饱和食盐水Cl2漂白粉D.由黄铁矿制硫酸:黄铁矿SO2SO3H2SO4【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氯化铝不导电,不能电解氯化铝制备金属铝,工业上一般电解氧化铝冶炼金属铝,故A不合理;B.工业上一般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金属镁,故B不合理;C.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故C不合理;D.工业上灼烧黄铁矿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硫酸,故D合理;选D。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则1mol氢气和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B.在100℃、101kPa,1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0.69kJ的热量,则C.已知,则的燃烧热为802.33kJD.已知,,则【答案】A【解析】【详解】A.已知相同质量的氟化氢气态时具有的总能量比液体时具有的总能量高,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则1mol氢气和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A正确;B.若一个过程是放出热量则它的逆过程就是吸收能量,则在100℃、101kPa,1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0.69kJ的热量,则或者,B错误;C.燃烧热的单位为kJ/mol,故已知,则的燃烧热为802.33kJ/mol,C错误;D.已知相同质量的硫单质气态时具有的总能量比固体时具有的总能量高,故相同质量的气体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放出的热量更多,故,,则,D错误;故答案为:A。23.铜和镁的合金7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后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气体和11.2L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95g B.112g C.127g D.146g【答案】C【解析】【详解】铜和镁的合金7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后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气体和11.2L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铜和镁的合金失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沉淀;根据电荷守恒,Cu2+、Mg2+结合OH-的物质的量是3mol,则生成沉淀的质量为76g+3mol×17g/mol=127g,故选C。24.LED灯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B.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C.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D.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答案】B【解析】【详解】A.该装置为铜锌原电池,铜是正极,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故A正确;B.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柠檬汁呈酸性,构成原电池,导线中有电子流动,故B错误;C.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铁作负极,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故C正确;D.该装置为原电池,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故D正确;选B。25.已知反应:Cu(s)+2Ag+(aq)=Cu2+(aq)+2Ag(s)为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极X是正极,其电极反应为Cu-2e-=Cu2+B.银电极板质量逐渐减小,Y溶液中c(Ag+)增大C.当X电极质量变化0.64g时,电解质溶液中有0.02mol电子转移D.盐桥中的阳离子朝Ag极迁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Cu(s)+2Ag+(aq)=Cu2+(aq)+2Ag(s)可知,Cu失去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X铜;Ag+得到电子,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Y为硝酸银溶液。【详解】A.电极X是铜,铜失去电子,则电极X是负极,故A错误;B.Ag+在正极得到电子变为Ag,所以Y溶液中c(Ag+)减小,银电极板质量逐渐增大,故B错误;C.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转移,故C错误;D.铜是负极,银是正极,阳离子朝正极银极迁移,故D正确;故选D。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硫、氮元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两种重要非金属元素,其价类二维图分别如下图所示:(1)图中物质“d”的化学式是_______;“Y”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2)将足量的a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始终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_______(填标号)。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3)e保存不当很容易变质,设计实验检验e是否变质:_______。(4)写出工业上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如图为雷雨时节,雨水中硝酸的形成过程。①图中物质X为_______(填化学式),转化①、②、③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②与水反应生成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③将容积为50mL,充满和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满水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最终有5mL气体剩余,假设反应前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和温度均不变,则反应前试管内和的体积比可能为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答案)(6)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已知反应方程式有:,,在标准状况下若aLNO和bLNO尾气能被m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至少需要V(NaOH)为_______L。【答案】(1)①.②.单质(2)BC(3)取少量e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e已变质(4)(5)①.②.①③.④.1:2⑤.18:7或43:7(6)(a+b)/22.4m【解析】【分析】根据S的价类二维图,a是S的+4价氧化物,a是SO2;b是S的+6价氧化物,b是SO3;c是S的+6价含氧酸,c是H2SO4;d是S的+4价含氧酸,d是H2SO3;e是S的+4价含氧酸钠盐,e是Na2SO3。根据N的价类二维图,X是N的+2价氧化物,X是NO。【小问1详解】d是S的+4价含氧酸,d是H2SO3;“Y”对应的物质是N2,N2是单质,Y代表的物质类别是单质。【小问2详解】A.将足量的SO2气体通入溶液中,SO2被硝酸根氧化为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选A;B.SO2和溶液不反应,无现象,故选B;C.SO2和溶液反应生成H2SO4,反应无现象,故选C;D.SO2和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不选D;选BC。【小问3详解】e是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取少量e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则e已变质;【小问4详解】SO2和氧气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①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图中物质X为O2;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为氮的固定,转化①、②、③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①。②与水反应生成稀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为;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N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为+5,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③假设剩余气体是5mL,说明有45mL气体发生,则的体积为45mL×=36mL、的体积为50mL-36mL=14mL,反应前试管内和的体积比为18:7;假设剩余气体是5mLNO,说明有15mLNO2参与反应,35mL气体参与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为35mL×=7mL,反应前试管内的体积为50mL-7mL=43mL,反应前试管内和的体积比为43:7;【小问6详解】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发生反应、,在标准状况下若aLNO和bLNO尾气能被m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反应生成,Na、N元素物质的量比为1:1,根据元素守恒,则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至少需要V(NaOH)为。27.请根据化学能和热能、电能相关的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液态水汽化②与固体混合③浓稀释④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2)已知在101kPa、273K时,1g甲烷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55.6kJ的热量,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已知:根据上述反应_______(4)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可以简单看作下图,则:

①原电池工作时涉及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②a极为电池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溶液中移向_______电极(填“a”或“b”);该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③如把改为乙醇蒸汽(),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5)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时,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明显加快,并且反应结束后容器中有少量红色固体剩余。已知: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会加快反应速率,则在本实验中,加入几滴溶液可以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6)实验室中现有、、、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答案】(1)②④⑥(2)(3)-392.8(4)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负极③.a④.⑤.(5)锌粒先与反应生成Cu附着在其表面,形成原电池(6)溶液【解析】【小问1详解】①液态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选①;②与固体混合生成氯化钡和氨气、水,反应吸热,属于吸热反应,故选②;③浓稀释是物理变化,过程放热,故不选③;④,反应吸收能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④;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所以放热反应,故不选⑤;⑥反应吸收能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⑥;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②④⑥。【小问2详解】已知在101kPa、273K时,1g甲烷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55.6kJ的热量,甲烷的燃烧热是55.6×16=889.6kJ/mol,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小问4详解】①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电子由a经导线流入b,则a极为电池的负极、b是正极;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溶液中移向a;氢氧燃料电池,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反应式为。③如把改为乙醇蒸汽(),乙醇在负极失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小问5详解】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时,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锌粒与反应生成Cu附着在其表面,形成原电池,所以生成氢气的速率明显加快。【小问6详解】锌的活泼性大于银,锌能置换出中的银,可与上述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28.Ⅰ.将5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2)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A.改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数值和原来不同B.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分三次倒入小烧杯中C.所加NaOH溶液过量,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D.装置中隔热层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用品溶液温度中和热①50mLNaOH溶液50mLHCl溶液20℃23.3℃②50mLNaOH溶液50mLHCl溶液20℃23.5℃(已知:,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2kJ/(℃·kg),各物质的密度均为)①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中和热_______。②若实验过程中,内筒未加杯盖,求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③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Ⅱ.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4)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不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A.碱石灰 B.烧碱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5)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如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备选装置ⅠⅡⅢB、D、E从左至右依次选择的装置顺序为_______。(6)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现象为产生白烟,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7)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制备及检验部分性质的装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C装置证明具有_______性。(8)E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9)D装置的作用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