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过关检测(解析)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过关检测(解析)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过关检测(解析)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过关检测(解析)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过关检测(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20分)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党为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在制度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选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我国的重要舆论制度之一,是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的爱国统一战线,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一般指社会主义基本民主制度。民主作为政治范畴,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同时也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国体和政体,不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2.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充满生命力、非常成功的制度。以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而实行的制度②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特点,故①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故②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根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故③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是历史结论,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故选A项;BCD项是历史事实,排除B项、C项、D项。4.分析表格,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年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扶持资金(亿元)1.126.426.7310.26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答案】B【解析】据“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故选B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5.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尔村建于四川横断山脉上,也称悬崖村,是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政府建成2556级钢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实现水电和网络供给,至2020年悬崖村整体脱贫。悬崖村整体脱贫()A.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B.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C.体现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D.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悬崖村整体脱贫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故选A项;题干材料说明悬崖村整体脱贫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保证、不能体现文化上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也不能体现政治上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B项、C项、D项。6.“你可知道文汇路五六月份的清晨/肩上忙碌的风和忙碌的人们……”(祝伟涛《文汇东路6号》)咸阳市文汇东路上的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西藏民族大学的创办()A.标志着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为各民族同步富裕奠定了基础C.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答案】C【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结合“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可知,西藏民族大学的创办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选C项;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经过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项;各民族是共同富裕,“同步富裕”说法错误,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排除D项。7.创作于1963年的著名版画《初踏黄金路》,刻画了两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藏族妇女,一前一后沿着金色大道向我们走来。它创作的背景是()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B.青藏铁路全线通车C.西藏完成民主改革D.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63年”“藏族妇女”并结合所学可知,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使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故选C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项;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2006年,排除B项;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在2000年,排除D项。8.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这反映出政府()A.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B.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C.开展实行“一五”计划D.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答案】A【解析】材料中“西南民族学院成立”“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体现了中央重视民族问题,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故选A项,排除C项;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排除D项。9.香港、澳门胜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港澳回归得益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方针【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故选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国际关系准则,是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与题干港澳回归主旨不符,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针对某些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矛盾的行径,为推动会议顺利进行、增强与会国的团结、表明中国的立场而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后来也成为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一直倡导的方针,与题干港澳回归主旨不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与题干港澳回归主旨不符,排除C项。10.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0世纪末,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中央政府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上述两类地区最大的区别是()A.法律体系和对外关系不同B.享有的自治权限不同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D.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涉及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在大陆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因此,上述两类地区最大的区别是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故选D项;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在外交中均服从中央政府,排除A项;特别行政区有一定自治权,经济特区没有自治权,排除B项;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是重要区别,不是最大区别,排除C项。11.当时有统计资料显示,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A.增进了中国人民的感情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促进了特别行政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答案】C【解析】据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人均GDP的增长可知,其反映出澳门回归后,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体现出“一国两制”方针的优势,促进了特别行政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主要涉及经济方面的发展,“GDP”“人均GDP”与感情、文化认同不符,排除A项、B项;材料强调经济发展,并未提及澳门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12.某兴趣小组在项目式学习中,收集了有关“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特别行政区”的资料。据此,该小组的研究主题应是()A.优秀文化传承B.祖国和平统一C.经济体制改革D.民族关系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来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我国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因此题目主题是祖国和平统一,故选B项;题目没有涉及优秀文化的传承,排除A项;题目内容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C项;题目没有提到民族关系的发展,排除D项。1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D.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20世纪80年代,中英双方对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英方曾要求香港作为单独的一方加入中英谈判,并提出了“三脚凳”理论。对此,邓小平公开表示:“香港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这里只有‘两脚凳’,没有什么‘三脚凳’。”邓小平意在表明()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B.“一国两制”将会以武力达成C.香港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D.中国综合实力已显著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香港问题上,中国主张中英谈判,强调这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谈判,邓小平拒绝英方的“三脚凳”理论,表明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体现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一国两制”将会以武力达成,实际上香港问题是和平解决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香港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排除C项;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排除D项。15.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港人必须是爱国者”。这一要求()A.解决了中英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B.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改变了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答案】D【解析】题干中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邓小平强调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体现的是政策的灵活性,而“港人必须是爱国者”则体现的是原则性,它们共同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故选D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对香港回归后管理方式及原则的阐述,不能体现解决了中英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排除A项;香港问题的解决践行的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香港回归后的管理原则和方式,并没有改变了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排除C项。16.邓小平曾指出,香港问题能够谈成,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这表明香港回归得益于()A.综合国力提升B.外交人员谈判努力C.“一国两制”实施D.中国政府正义立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发展起来了”“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使得中国在有关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有了坚强的后盾,使得香港问题能够谈成,故选A项;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外交人员的努力、“一国两制”实施、中国政府的正义立场,虽然这些是香港回归的原因,排除B项、C项、D项。17.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自3月27日至4月7日来大陆祭祖、交流。他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赴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国台办新闻发盲人表示,马先生此访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再次证明……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省略处的“定海神针”是指()A.《告台湾同胞书》B.“九二共识”C.”一带一路”倡议D.“和平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英九返乡祭祖、交流,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体现了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核心内容与精神,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故选B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缓和,不是定海神针,排除A项;”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对外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与台湾问题无关,排除C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不符合材料体现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排除D项。1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B.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C.认为武力统一成为趋势D.谴责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答案】B【解析】据材料“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论使用和平手段还是武力手段,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故选B项;“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推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的内容,排除A项;据“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可知,武力统一是最后万不得已的手段,不能说成为趋势,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并未提及有关外部势力对台湾问题的干涉,排除D项。19.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这表明()A.我国已经放弃使用武力来实现统一B.我国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C.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没有阻力【答案】B【解析】据材料“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可知,我国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故选B项;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对台政策和方式,并未提及有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佐证,排除C项;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存在着台独分裂势力破坏、外部干涉势力等诸多的阻力,排除D项。20.每年的四月初八是“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祭祖典礼的活动日。台湾同胞罗运源告诉记者:“在台湾祭祖是四月二十六日,不论是哪一天祭祖,我们都是祭拜炎帝,都是炎黄子孙,两岸民众在传承和弘扬神农炎帝文化上的文化认同是越来越明显。”这反映出()A.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B.“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都是祭拜炎帝,都是炎黄子孙……文化认同是越来越明显”的描述可知,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故选A项;题干内容不涉及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以及“三通”的介绍,排除B项、D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两岸的文化认同,不是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排除C项。非选择题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据材料一概括《选举法》的特点。该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政治制度?(3分)材料二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追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2)据材料二归纳民族问题复杂表现。为此,中共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哪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确定下来的?(4分)材料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确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1分)【答案】特点:按人口比例选举,兼顾地区、单位、城乡、民族间的差异。(2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表现:历史上民族隔阂深刻,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更复杂。(2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分)文件:《共同纲领》(1分)(3)措施: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2分)(4)出发点: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21.(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歌曲一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歌曲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母亲!我要回来……歌曲一和歌曲二分别与哪两个地区有关?这两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材料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应怎样理解这一构想?(2分)材料图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加以阐释。(6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提示:此类试题应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一是“为什么”,即原因;二是“是什么”,即名称、内容等: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