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广州卷)(全解全析)_第1页
历史(广东广州卷)(全解全析)_第2页
历史(广东广州卷)(全解全析)_第3页
历史(广东广州卷)(全解全析)_第4页
历史(广东广州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广东广州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围,该遗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该遗址的发现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样性 B.考古发现丰富史学研究C.古代手工制造业领先世界 D.中国考古成就领先世界【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围,该遗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可知,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填补了史学的空白,丰富了史学研究,B项正确;材料主要介绍了“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没有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A项;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得出古代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中国考古成就领先于世界”无法从国内考古发现中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2.1874年,英国探险家在新疆和田意外地收集到两枚汉代新疆地区的“汉佉二体钱”和田马钱(见摹写图)其钱面上马的形象源自大夏(今阿富汗一带),马图外围有一圈佉卢文(古印度文字),背面图案中间为一符号“兀”(解作汉文篆字“元”)该钱币的发现,可以印证汉代(

)题2图A.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B.篆体字在西域的流行C.中央政府统一了货币 D.儒家文化圈已经形成【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汉佉二体钱和田马钱(见摹写图)其钱面上马的形象源自大夏(今阿富汗一带),马图外围有一圈佉卢文(古印度文字),背面图案中间为一符号‘兀’(解作汉文篆字‘元’)”可得出信息,汉佉二体钱深受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影响,可以印证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A项正确;汉佉二体钱背面有汉文篆字的符号,无法印证篆体字在西域的流行,排除B项;汉佉二体钱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产物,无法印证中央政府统一了货币,且当时汉朝使用的货币是五铢钱,排除C项;汉佉二体钱只能反映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情况,无法印证儒家文化圈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3.如下表展现了粤语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促使西晋时期粤语发展的原因是(

)时期历史过程秦汉时期中原语言和当地古越语本土语言形成粤语西晋时期粤方言接受更多汉语共同语的特点宋朝时期最后一次拉近粤语与中原汉语的差别元代以后粤语与中原汉语差别不断变大题3表A.广东地理位置优越 B.人口南迁促进文化交融C.经济重心移向南方 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促使西晋时期粤语发展的原因”“西晋时期:粤方言接受更多汉语共同语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北方五胡内迁至中原地区,加上西晋统治者统治腐败,所以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了中原文化和语言,使得粤方言接受更多汉语共同语的特点,促进了文化融合,B项正确;广东地理位置优越与“西晋时期:粤方言接受更多汉语共同语的特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经济重心移向南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西晋时期特有的,并且与语言发展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大运河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求。”材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 D.满足唐朝稳固统治的需求【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大运河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求。”分析可知,大运河的开通把长江流域同北方连接起来,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C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至南宋完成,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是隋炀帝暴政之一,与题干主旨“大运河的开通把长江流域同北方连接起来”不符,排除B项;大运河是在隋炀帝时开通的,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5.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如图是龙门石窟中唐代洞窟石壁上跳胡旋舞的女子。该图可用于研究唐朝的(

)题5图龙门石窟万佛洞北壁胡旋舞舞者形象A.社会风气 B.坊市制度 C.边疆管辖 D.民族政策【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龙门石窟中唐代洞窟石壁上跳胡旋舞的女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唐朝龙门石窟画有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胡旋舞,这反映了民族交融,可用于研究唐朝的开明的民族政策,D项正确;唐朝社会风气开放,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昂扬进取,但是与题干强调石窟中蕴含的少数民族元素不符,排除A项;坊市制度是城市的商业和居住形式,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民族融合,没有提到与边疆管理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宋初,南方地区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这一现象反映出宋朝(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C.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详解】据题干“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初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的不少农业生产领域的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许多农产品投放市场,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化,体现不出宋朝商业贸易繁荣,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农业生产技术,无法反映出宋朝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没有南北经济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7.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后来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据此可知(

)A.行省不是法定的地方行政机构 B.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特点C.行省制度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可知,行省制度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C项正确;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排除A项;题干无法体现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特点。排除B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在西北设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设宣政院直接统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8.据《梦溪笔谈》记载,他用黏土制成字模,然后用火煅烧。制版时,在铁框上排放铁条,在两根铁条间植入字模,直至整版植满为止。以火烘烤,冷却使之固定在铁板上。趁未冷时,以一平板在上面按平,印版即制成。据此判断,材料记载的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答案】B【详解】据题干“他用黏土制成字模,然后用火煅烧。制版时,在铁框上排放铁条,在两根铁条间植入字模,直至整版植满为止。以火烘烤,冷却使之固定在铁板上。趁未冷时,以一平板在上面按平,印版即制成”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的科技发明是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材料叙述的发明并非造纸术,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关于指南针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所提到的科技发明是“用黏土制成字模”,并不是火药,排除D项。故选B项。9.朱元璋先后五次亲自为国子监制定了详尽严苛的55条监规,直接干预国子监的学习内容,曾下令将《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多条内容删掉。这一做法(

)A.强化了专制皇权 B.解放了士人思想 C.推动了文化发展 D.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朱元璋制定了详尽严苛的55条监规,下令将《孟子》中触犯君权的语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多条内容删掉,该做法强化了明朝专制皇权,A项正确;解放了士人思想、推动了文化发展与题干主旨强化了专制皇权不符,排除BC项;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唐廷枢、徐润的经营管理下,打破了洋行垄断我国沿海和长江航运业务的局面,与怡和、太古洋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说明洋务企业(

)A.完全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利益C.实行了官督商办的经营形式 D.注重对西方管理经验的学习【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打破了洋行垄断我国沿海和长江航运业务的局面,与怡和、太古洋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可知,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利益,排除B项;怡和、太古洋行是英资洋行,“完全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与题干和史实不符,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创办的作用,体现不出洋务企业的经营形式,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创办的作用,没有涉及轮船招商局的管理经验,排除D项。故选B项。11.辛亥革命用暴力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进行了“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和探索。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A.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推动民主政治发展C.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D.促进社会风俗变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用暴力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进行了“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和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B项正确;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无法从材料中体现,也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A项;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与促进社会风俗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力量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可知,中共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C项正确;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排除A项;1922年中共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排除B项;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展这种思想,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1937年1月3日,《纽约时报》评论:“证明了中国的团结是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的……中国向日本证明了‘分裂再击溃’的计划并不是一条可以轻易征服中国的道路。”这段话描述的是(

)A.重庆和谈实现民主建国 B.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C.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1月”“中国的团结是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的”“‘分裂再击溃’的计划并不是一条可以轻易征服中国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后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使日本“分裂再击溃”的计划未能得逞,B项正确;重庆和谈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召开的,排除A项;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是在1949年渡江战役后,与日本无关,排除C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材料描述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此事的影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军事方面新解放区农村城市经济党建方面国际关系追歼华南、西南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西藏完成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反贪污腐败抗美援朝题14表A.迈向社会主义 B.恢复发展经济C.巩固新生政权 D.抗击外来侵略【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追歼华南、西南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西藏”“完成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反贪污腐败”“抗美援朝”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和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三大改造使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项;恢复发展经济仅反映了题干部分信息,排除B项;抗击外来侵略仅反映了题干部分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为一张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领息的凭证,这反映了当时(

)题15图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领息的凭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A项;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公私合营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16.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A.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C.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批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国家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强调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B项正确;AC项属于对内改革方面,与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无关,排除AC项;材料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讲话,而中美关系在70年代已经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表所示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地方政策,其体现的共同理念是(

)时间政策实践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8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题17表A.捍卫主权,维护统一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发展经济,增强实力 D.开放包容,胸怀世界【答案】B【详解】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民族自治区是从中国历史出发,结合各民族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设立的,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经济特区是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出发,选择具有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的地区,国家结合国内外实际给予特殊政策而设立的,这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特别行政区是在主权回归与港澳顺利过渡、和谐发展等目标均能实现的背景下设立的,同样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项正确;“捍卫主权,维护统一”与经济特区的设立无关,排除A项;“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与设立特别行政区无关,排除C项;“开放包容,胸怀世界”与设立民族自治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8.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这体现了他们(

)A.爱民亲民、迎难而上的精神 B.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C.廉洁奉公、对党忠诚的精神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所学可知,材料信息体现了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中国大地上,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没有体现爱民亲民、迎难而上的精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廉洁奉公、对党忠诚的精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没有体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19.图中所指的斜线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欧洲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应是(

)题19图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活动的开展C.全球化的推动 D.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图1的贸易中心区在地中海沿岸,图2的贸易中心区在大西洋沿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到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A项正确;殖民活动开展也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此时尚未形成全球化潮流,排除C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在贸易中心转移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20.如表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客观条件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题20表A.走向整体的世界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分析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因此该课的主题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正确;促使世界走向整体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排除C项;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D项。故选B项。21.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题21图A.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 B.俄国沙皇废除农奴制改革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道路 D.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详解】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彼得一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这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使俄国军事实力大增,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示意图表现的主题是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A项正确;俄国沙皇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表述了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BD项;两次农奴制改革都没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A项。22.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材料表明教育的发展(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推动了德国的政治改革 D.适应了工业化发展需要【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用了机器生产,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可见,德国建立学校的主要原因是顺应工业化发展潮流,为工业化服务,D项正确;根据题干所述“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可知,题干所述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所述并没有体现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也未体现德国的政治改革,排除BC项。故选D项。23.苏联“一五计划”要求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646亿卢布,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二五计划”规定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1330亿卢布,其中工业投资为695亿卢布,重工业投资为534亿卢布。据此可知,苏联工业化的重要特点是(

)A.工农业协调发展 B.尊重商品货币关系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意在提高军事实力【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苏联“一五计划”要求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646亿卢布,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二五计划”规定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1330亿卢布,其中工业投资为695亿卢布,重工业投资为534亿卢布。”可知,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工业协调发展与“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不符,排除A项;苏联工业化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尊重商品货币关系不符,排除B项;苏联工业化在于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与提高军事实力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到1942年9月中旬,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困境。正当士兵在地下室里、屋顶上、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面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材料反映的战役(

)A.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B.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C.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D.标志着二战的结束【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到1942年9月中旬,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困境。正当士兵在地下室里、屋顶上、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而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B项正确;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C项;二战结束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25.“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受到发达国家的阻碍 B.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C.对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但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对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C项正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受到发达国家的阻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不符合“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排除B项;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40分。26.(16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一脉相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北魏迁都示意图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zhān)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yù)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

图二《步辇图》(唐代阎立本绘)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旧唐书》材料三清朝疆域图(1820年)(1)图一中反映的信息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主要措施。(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文资料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交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魏主”“太宗”在民族政策上的共同特点。(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中期在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答案】(1)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措施:迁都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穿汉服;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4分,1点2分)(2)民族:吐蕃。(1分)共同特点:都有联姻的方式;和平方式进行;由政府主导;结果都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1点1分)(3)措施:东北——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东南——远征台湾,设置台湾府。(2分)作用:促进民族交融以及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助力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领土完整。(4分,1点2分)【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图一北魏迁都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一“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并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可得出,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穿汉服;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2)民族:根据材料二“图二《步辇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吐蕃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情景,因此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交往。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进行分析,可得出共同点是:都有联姻的方式;和平方式进行;由政府主导;结果都促进了民族交融。(3)措施:结合所学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进行分析可得出,在东北——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在东南——远征台湾,设置台湾府。作用:结合所学清朝巩固国家统治的措施,从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往、国家统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等角度去分析,例如促进民族交融以及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助力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领土完整。27.(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变化行业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材料二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搞包产到户的这些农民,并不懂得什么叫改革,甚至说不出“改革”这个词。这些农民不知道,他们的行动恰恰是率先破局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对既往的农业管理体制进行的划时代冲击。——摘自陈思《改革破局》材料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从材料一图表中,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举措?(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针对新矛盾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3)材料三中的“重大改革举措”指哪一举措?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4分)(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至少答两点)(2分)【答案】(1)行业:重工业。(2分)举措: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2)新矛盾: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2分)措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3)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分)(4)措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2分,1点1分)【详解】(1)行业:根据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得出重工业发展速度最快。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所以,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2)新矛盾:根据材料二“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可得出新矛盾是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