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注意: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诗句中所说的两种远古人类,应该去哪两个省份()A.云南省和浙江省 B.北京省和陕西省C.云南省和北京市 D.浙江省和陕西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云南元谋县是发现元谋人的地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一选举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推荐选举是民主的重要体现,以下最能体现“民主”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禅让制,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A项正确;世袭制,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排除D项。故选A项。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诸侯率兵前往保护周王是为了遵守分封制的义务。故材料反映了周王将宗亲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的史实,体现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故C符合题意;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每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小李同学想了解武王伐纣的历史,他收集了以下一些材料。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 B.《史记》中的记载C.长篇小说《封神演义》 D.电视剧《封神榜》【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其中一手史料价值最高。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最高,A项正确;《史记》中的记载,属于二手资料,排除B项;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电视剧《封神榜》均属于文学作品加工,史料价值最低,排除CD项。故选A项。6.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兼并战争影响 B.旧贵族势力开始衰落C.祖先崇拜的消失 D.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牛越来越重视,原因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使用和推广,D项正确;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旧贵族势力衰弱,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说明祖先崇拜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战国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外戚宦官专权——动摇了西晋王朝统C.西晋时北方各族内迁——佛教传入中国 D.秦朝暴政——引发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实现了富国强兵,A项正确;八王之乱动摇了西晋王朝统治,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排除C项;秦朝暴政引发陈胜、吴广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8.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D项正确;ABC项与“楚汉之争”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9.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A.刘邦的统治 B.刘彻的统治 C.刘秀的统治 D.刘备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人物不是光武中兴的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10.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表现在A.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B.联络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C.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D.修筑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秦汉时期”这一时间限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指的是秦始皇修筑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导途凿空”的外拓,指的是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互通并举”指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据此可知,C项正确;“用制险塞”指的是修筑长城,而不是北讨匈奴、联络月氏、修筑驿道;“凿空”指的是张骞通西域,而非南征北战、北击匈奴、收复河套;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1.“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关于那段时期的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曹操废掉汉献帝并建立了曹魏政权B.官渡之战袁绍以少胜多战胜了曹操C.刘备三顾茅庐见周瑜谈论天下大事D.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两地联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明这段时期指的是三国时期,因此,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两地联系,符合这一历史时期,D项正确;220年,曹丕废除了汉献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排除A项;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排除B项;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排除C项。故选D项。12.西晋在我国历史上昙花一现,其统一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A.西晋代魏 B.西晋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魏灭吴【答案】C【解析】【详解】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西晋灭吴,C项正确;西晋代魏,没有完成统一,排除A项;西晋灭蜀,没有完成统一,排除B项;曹魏灭吴,说法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13.我们常用的成语很多都源于历史事件,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典故相关的战役是()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他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士兵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混战状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A项正确;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题干中的成语典故不与此战有关,排除B项;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题干中的成语典故不与此战有关,排除C项;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题干中的成语典故不与此战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A符合题意,B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变了鲜卑习俗,C排除;北魏孝文帝没有实现南北统一,D排除。故选择A。15.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A.刘徽 B.宋应星 C.贾思勰 D.祖冲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科学家祖冲之运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D项正确;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A排除;宋应星是明朝科学家,其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排除;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著有农学著作《齐民要术》,C排除。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16.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如何管理国家、维护统一,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材料三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谁?他在“若干行政区”实行什么制度加强管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皇帝”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皇帝在经济、文化方面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历史功绩。(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认识?【答案】(1)新皇帝:秦始皇;制度:郡县制;目的: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措施: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3)历史功绩: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4)加强地方与边疆的管理;统一经济与文字;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皇帝制度。他在“若干行政区”实行郡县制度加强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的三幅图可知,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方便了贸易和赋税的征收,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保证了政令的畅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表明汉武帝的主要历史功绩有: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小问4详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措施可以从边疆管理、经济管理以及国家认同感着手,如加强地方与边疆的管理;统一经济与文字;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17.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摘自班固《汉书》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哪一治世局面?(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储备。主要农作物:水稻。(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治世局面:文景之治。(3)现象:北民南迁;原因: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安定;影响:促进经济重心南移。(4)因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政策;劳动力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表明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表现在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储备。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表明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称文景之治。【小问3详解】材料“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反映了北民南迁的现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主要是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小问4详解】根据上述材料,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工具、政策以及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如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政策;劳动力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摘编自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通称“蔡侯纸”。——摘自范晔《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三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材料一中的“学派繁茁”指的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局面?分别列举材料一中所说“儒墨道法”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人。(2)材料二中的“蔡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此治国理念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两家学派的思想?(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1)局面: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2)贡献:改进造纸术。(3)治国理念: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源于法家学派的思想;“以德治国”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4)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解析】【小问1详解】局面: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