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平定县张庄联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阳泉市平定县张庄联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阳泉市平定县张庄联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阳泉市平定县张庄联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阳泉市平定县张庄联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定县张庄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卷)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B.打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C.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D.抵制中国的禁烟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因而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材料内容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结论。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故选C。2.“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岛、赔款2亿两白银给日本的相关条款,此外,“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也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B项正确;“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D两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B项。【点睛】3.民族英雄邓世昌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他牺牲在A.旅顺屠杀中 B.威海卫战役中 C.平壤战役中 D.黄海战役中【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在黄海战役中。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担任护航任务,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为国捐躯,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辛丑条约》中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因此王老德说谎,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从材料的时间可得出,其他的几位有可能经历了戊戌政变、义和团、以及《辛丑条约》中设立的总理衙门,BCD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推动了北伐战争胜利【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是正确的。6.“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民国的创立”的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已经结束,AB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不解放人们的思想,不发动群众,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新文化运动兴起,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1919年的爱国运动,不是单纯的思想解放运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C。7.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说明A.鸦片战争的结果 B.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清政府的腐朽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农民造反者、金陵、天京陷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表述的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在南京建立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8.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A.金沙江 B.南京 C.遵义 D.泸定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和乌江后,进入贵州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西吴起镇,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所以,红军长征没有经过江苏南京,B项正确;其他三个地点均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点睛】9.2017年1用,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进行局部侵华,中国人民开始进行抗日战争,所以标志着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37年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事变;B项C项是1936年爆发的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D项是日本全面侵华的事变。故选B。10.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联合蒋介石抗日C.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D.结束长期内战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A项正确;联合蒋介石抗日和结束长期内战局面是解决西安事变,排除BD项;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是七七事变之后,排除C项。故选A项。11.“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①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历时4个多月④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武汉会战期间,中国军队英勇奋战四个多月,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并取得万家岭大捷,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此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平行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武汉会战中,虽然中国军队数量多于日军,但军事装备差距悬殊,中国军队并未占据主动;所以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点睛】12.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1948年10月”“锦州”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战役指是辽沈战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到11月,且首先攻打的是锦州。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咽喉要道,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地,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就会满盘皆活。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13.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1949初的平津战役,和平解放了北平,避免了战争对北京文物的损坏故。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题干的“1948年,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是解题的关键。14.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当时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一方面仍被称为“老爷”,这是旧时代的称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A项不合题意;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C项不合题意;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5.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①《义勇军进行曲》②《长征组歌》③《黄河大合唱》④《北伐军军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所以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而②《长征组歌》与长征有关,④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北伐战争时期,排除。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会议都有非凡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有何标志性意义?材料二周恩来同志回忆在贵州召开的某次会议时说:“……(1935年)会议纠正第三次‘左’倾路线,在这个万分困难的危机时刻,毛主席扭转了航向,使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对我们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历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某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影响?材料三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努力奋斗。(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并概括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党的会议的认识?【答案】(1)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会议:遵义会议。影响: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中共七大。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4)认识:党的会议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国革命道路指明方向,促进我国向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前进。【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事件:根据材料一“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小问2详解】会议:根据材料二“在贵州召开的某次会议”“(1935年)会议纠正第三次‘左’倾路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某次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影响:根据材料二“(1935年)会议纠正第三次‘左’倾路线,在这个万分困难的危机时刻,毛主席扭转了航向,使革命开始走向胜利”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小问3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三“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等方面分析其背景。意义:根据材料三“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努力奋斗。”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等角度进行概括。【小问4详解】认识:根据材料涉及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和中共七大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会议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国革命道路指明方向,促进我国向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前进等角度进行回答。【点睛】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7.国共两党关系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走向和历史的发展。请你完成以下探究任务。任务一【列表归纳】时间历史史实1926—1928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34—1936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49年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1)请你概括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特点?任务二【历史解释】(2)请你写一段有关“西安事变”的解说词。(提示:要求语言流畅,史实准确,结论合理。可从西安事变的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表述)任务三【辩证分析】“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摘自蒋介石1949年底日记(3)你认为蒋介石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4)结合国共两党关系的具体史实,以“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答案】(1)特点:经历了由合作到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历程(或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2)解说词: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是否有道理:蒋介石的观点有道理。

理由:国民党内部不团结,政治上实行独裁,失去民心。

(4)观点: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论述: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共两党的对峙、对抗是国家和民族之殇。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阔主力,国民大革命取得重大成果。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经历三年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合湾与大陆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