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莱西市强校提质质量检测初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33小题。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45分:第II卷为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35分,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第Ⅰ卷(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1.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的广告。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协商谈判,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该协议的达成标志着()A.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我国封建制度的结束C.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C.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 D.中国全境获得解放5.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下列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A.中国人站起来了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鼓足千劲,力争上游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6.《最寒冷的冬天》一文中描述:“中国人用简陋的武器,凭借他们的独创性、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不得不正视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从战争的影响上看,该“战争”()A.显示出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B.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弱的国力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7.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抗美援朝”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B.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C.上甘岭战役历时40多天,志愿军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D.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8.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西藏和平解放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牲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这有利于()A.争取更多的抗日力量 B.稳定新解放区社会秩序C.正式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D.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10.一定时期的报纸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面貌,有些词会频繁见诸于报端,抓住这些关键词有助于把握当时的历史面貌。与“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主题是()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11.一五计划从1951年就开始编制,前后共修改五次,考虑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将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由20%下调到14%至15%,这既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这说明A.“一五计划”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一五计划”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C.“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D.“一五计划”是根据当时国情进行编制12.东北机器制造厂尉凤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13.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4.2023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一制度的确立()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C.“一五”计划的实施 D.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6.“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A.进行互助合作 B.实行政企分开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赎买政策17.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他一直深信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道路”指的是()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由政府主导下的计划经济发展的道路C.在农村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引进外资的道路18.不属于1953~1956年的流行词汇的是()A.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集体化 D.家庭承包1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一次成功探索,当然,这次探索许多新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成功探索”指的是()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B.召开中共八大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实行公私合营20.下面一组口号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失误,其最主要问题是()“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A.自然灾害影响生产 B.民主法制受到践踏C.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知识分子遭到批判21.作家莫言在小说《蛙》中写道:“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那年的地瓜”获得丰收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农村粮食的产量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22.以下是一位同学分项整理的共和国英模人物。其中①处应为科技模范①航天英雄袁隆平、屠呦呦焦裕禄、王进喜杨利伟、翟志刚A.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B.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C.改革开放事业先锋 D.推动文化繁荣的艺术家23.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经济建设的发展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24.1984年,安徽省创办建国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该公司产生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C.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市场经济体制已在中国建立25.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总次数为252次。与1977年相比,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1976年至1978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主要是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26.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A.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27.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C.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8.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A.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29.1993年8月27日,青岛啤酒上市。这是山东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沪、深两地之外的上市公司。如图票据可以用来研究()A.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B.包干到户政策的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30.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我们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B.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第Ⅱ卷(共3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5分。)31.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部编版中国历史第四册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部编版中国历史第四册材料四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二,写出此现象出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国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标志是?(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分”字,这两次“分地”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3)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改革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4)从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农村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2.我国钢铁工业简史——紧密地伴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在这里,我们一起梳理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明晰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材料一中国美国钢产量61万啊钢铁产量8785万吨1950年材料二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开工,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至1957,全国钢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材料三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中国农民诗(1958年)材料四这是我们这群第一次穿西装、打领带,难得出一次国的中国人亲眼所见。有一天,日本人请客,服务员送来易拉罐啤酒和饮料,我们没见过,不会用,谁能想到日本人竟能把钢铁轧制得像纸一样薄,还印上了彩色图案。那个罐头,日本人用手指一拉就开了,所以叫‘易拉罐’。而我们的铁皮罐头是焊制的,要用特制的锥子才能撬开——1977年时任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在中南海向中央政治局的汇报材料五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新中国冶金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最新的宝钢工程在上海开工建设。宝钢的建设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成套引进国外7个国家30多家厂商的先进技术装备,宝钢实现了硬件方面的赶超,让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少缩短了20年。——《百炼成钢——改革开放领潮头》中国冶金报材料六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一个特大型企业。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公司体制,发展了大批子公司和参股公司。1995年,宝钢集团营业总额达470亿元,出口钢材150万吨,进出口总额达15亿美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工业状况。(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中国实施了什么计划?该计划发展的重点方向是?(3)材料三反映“大炼钢铁”是当时哪一运动在工业上的突出表现?材料三反映出了人民群众怎样的愿望?(4)材料四中叶志强部长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十年文革后中国工业现状怎样?(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宝钢的建设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普速列车设施设备课件
- 隧道衬砌裂损及其防治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习淑娟石家庄铁路课
- 铁路班组管理企业文化的含义和要素课件
- 铁路工程安全技术石家庄铁路32课件
- 中国书法结体概述课件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城乡规划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餐饮项目合作经营合同书
- 江苏省淮安市四校2025年下学期高三语文试题第三次统一练习试题含解析
- 沈阳工业大学《笔译实训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设备科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草本花卉的识别与应用
- 第三章 液压机ppt
- GB/T 14713-2023旋切机通用技术条件
- 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电缆敷设培训课件
- 植被恢复安全施工方案
- 2024年员工考勤表(通用版)
- 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与运用
- 《公共装置艺术》课件
- 个税赡养老人专项扣除协定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