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武江区广东北江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韶关市武江区广东北江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韶关市武江区广东北江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韶关市武江区广东北江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韶关市武江区广东北江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北江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科试卷班别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成绩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所著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一书,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响是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B.开创了中央集权制C.开创了科举制D.修建了万里长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割据状态,589年隋文帝灭陈朝,实现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局面,A符合题意;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修建了万里长城,隋朝开创了科举制,BCD是两者的不同点。故选A。2.根据题表可知,大运河的开凿()开凿时间河道走向起止点隋朝运河隋炀帝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涿郡-余杭元朝运河元世祖时期呈南北垂直形状大都-杭州A.加快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步伐 B.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推动了封建王朝统治区域的扩大 D.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弃洛阳,直取北京连至杭州,体现出两朝政治中心的变化,推动了封建王朝统治区域的扩大,C项正确;唐朝中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元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排除A项;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修建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但表格内容没有反映,排除B项;大运河的开凿没有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3.唐武德四年,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如下图)。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开元通宝”的出现()A标志币制发展成熟 B.实现书法功能转变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促进国家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可得出币制的改革适应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项正确;通宝钱的使用并不是币制趋向成熟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与书法功能无关,排除B项;当时国家已经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4.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唐朝时期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所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文官”“读书人阶层”,由此可以想到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即可做出正确选择。5.读下图,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唐朝A.解放人力耕作效率提高 B.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C.大量引进国外生产技术 D.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曲辕犁是耕种工具,筒车是灌溉工具,它们都唐朝时期出现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新式工具,由此可知图中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D项正确;这些工具并没有解放人力,排除A项;这些工具和农业有关,和手工业无关,而且不是从国外引进的,排除BC项。故选D项。6.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他的诗中亦有体现,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B.奢靡之风逐渐兴起 C.社会发展由盛转衰 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这可以看出唐朝时唐朝与西域各族相处融洽,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奢靡之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较为融洽,没有体现诗歌风格雄奇奔放,排除D项。故选A项。7.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他国之间有政治、经济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政治制度完善,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排除C项;南北交流加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A.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 C.玄奘 D.鉴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并没有把天竺的佛教等介绍到中国;鉴真是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0.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文献资料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唐)王建《秋千词》实物史料彩绘打马球俑彩绘骑马狩猎俑《弈棋侍女图》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杜会开放进取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文献资料“少年儿女重秋千……”实物史料“打马球”“骑马狩猎”“弈棋”结合所学知识,这些资料可佐证唐朝体育活动丰富,杜会开放进取。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唐朝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商品经济,中外交流”的信息,排除AD项;文献资料和“弈棋”体现不出制瓷技术高超,排除C项。故选B项。11.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时期。此后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井立的()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宋元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C项符合题意;秦汉时期,与秦朝、汉朝相关,排除A项;南北朝时期,在隋朝之前,排除B项;宋元时期,是在五代十国之后,排除C项。故选C项。12.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是A.宋神宗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陈桥兵变中的宋太祖赵匡胤,D项正确;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排除A项;隋炀帝是隋朝时期的,与陈桥兵变无关,排除B项;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唐朝以前,人们对求取功名的看法多是“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但宋朝以后,则是“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出现的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诗歌文学逐渐凋零 B.统治者重文轻武 C.科举制度的发展 D.统治者重武轻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这体现了唐朝时期尚武的精神;而据材料宋朝“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宋代崇尚读书,结合所学可知,宋统治者重文轻武,注重文教事业,在全国范围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诗歌文学的凋零,且宋代文学“词”达到兴盛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而是对求取功名的看法转变,排除C项;D项违背史实。故选B项。【点睛】14.《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平定地方叛乱实现国家统一 B.开始在地方实行郡县制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地方来任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可知,朝廷的命令下到地方郡县,就像身体指挥手臂,手臂指挥手指,非常顺畅,全国行动统一。因此材料表明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C项正确;宋朝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排除A项;秦朝时期郡县制开始实行,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郡守县令的任免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5.在宋代,皇帝叫官家,丈夫叫官人,顾客叫客官,观众叫看官,几乎弄得无人不官。这种官本位(以官员身份为价值标准)社会文化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科举制的发展 B.重武轻文政策影响C.官员数量众多 D.社会身份趋于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宋代……几乎弄得无人不官。”及所学可知,宋代社会具有浓厚的官本位色彩,这主要是受到科举制的影响,A项正确;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宋代官员数量众多的信息,排除C项;宋代在理学的影响下,强化了社会等级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1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材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解除外部威胁 D.打击朝廷内的腐朽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寇乱”是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材料中反映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平息人民的反抗斗争,B项正确;抵御西夏和辽的军事进攻与“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不符,排除A项;保甲法的实行不能解除外部威胁,排除C项;保甲法的目的不是打击朝廷内的腐朽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17.随着电视剧《穆桂英挂帅》的热播,杨家将的故事更加深入民间,它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之前争战的两个政权是()A.北宋与辽 B.北宋与金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宋辽之间订立了澶渊之盟,从此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8.“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北宋与辽签订和议互送岁币B.南宋与金和议中,金割让领土给宋C.北宋向金称臣并送岁币D.南宋与金和议,以淮水为界双方休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同时,岳飞被冤杀,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金,排除A项;南宋割领土给金,排除B项;南宋向金称臣并送岁币,排除C项。故选D项。19.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契丹银币、契丹文铜镜、西夏皇陵鸱吻、女真改汉姓表”并结合所学可知,契丹、西夏、女真曾是与宋并立少数民族政权,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民族政权并立,反映的是国家分裂,但此时没有大的社会变革,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文化,未涉及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出现在民族政权并立时期,而不是统一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0.英雄是国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在中国历史上,文天祥和岳飞的事迹广为流传而为人们所敬仰,以下选项符合此观点的是()A.都是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B.都反抗元朝的民族压迫C.率军抗争并完成了统一 D.进行了不屈的正义斗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岳飞抗金也是进行正义的斗争,D项正确;二者都不是反对外来的民族侵略,排除A项;B项与岳飞无关,排除B项;他们并没有完成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21.据宋代《梦粱录》记载:“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据此可知,宋代()A.坊市界限仍然普遍存在 B.交易仍受官府直接监管C.“市”打破了时空限制 D.民间娱乐场所开始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市”打破了时空限制,C项正确;“坊市界限仍然普遍存在”与材料信息内容不符合,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交易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开始出现”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2.下图为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牛耕出现 B.经济重心南移C.隋唐大运河的开凿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南北方人才比重”曲线图中的信息,可知,从春秋至明清时期,南方人才比重呈上升趋势,北方人才比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宋代以后,南方人才比重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曾长期居于北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材料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曲线的变化反映出文化重心随着经济重心的变化而变化,B项正确;铁器牛耕出现不是北方人才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排除A项;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不是北方人才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排除C项;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不是南方人才比重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3.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这说明草市的出现()A.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B.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C.突破了都城坊市间的界限 D.满足对生产生活品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宋朝草市的发展,依据材料“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可以看出草市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满足对生产生活品的需要,D项正确;草市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草市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草市的出现足对生产生活品的需要,不能说明突破了都城坊市间的界限,排除C项。故选D项。24.1987年,人们在南海海底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沉船。该船长30.1米.宽9.8米,船舱内保存以瓷器为主的文物总数为6万至8万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上沉船。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造船技术水平高超 B.丝路贸易长期繁荣C.瓷器远销欧洲各国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南宋时期的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上沉”可知,南宋时期造船水平很高,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长期繁荣”,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南宋时期瓷器的销售地,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25.下图所示为南宋对外贸易路线。据此可推知,南宋()A.江南经济领先全国 B.造船技术领先世界C.海外贸易较为发达 D.政府倚重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南宋对外贸易路线”可知,南宋时期通过海外贸易与东亚、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都有往来,这说明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C项正确;江南经济领先全国,从图片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造船技术领先世界,仅从题干图片无法体现,排除B项;政府倚重海外贸易,仅从图片无法直接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26.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元世祖实行的制度是A.县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D符合题意;县制开始于商鞅变法,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建立的制度,B不符合题意;“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制度,C不符合题意;故选D。27.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宣政院的设立 D.驻藏大臣的设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了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域。A项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B项是中央机构;D项是清朝时期在西藏设置的机构。符合题意的是C项,故选C。28.《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技术是()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泥范铸造法 D.造纸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异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项正确;雕版印刷术,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排除A项;泥范铸造法与青铜器制造相关,排除C项;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排除D项。故选B项。29.《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主要说明元朝A.疆域辽阔 B.文化繁荣C.交通发达 D.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元朝发达的中外交通便利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发展。“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主要说明元朝交通发达,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C。30.下图中图1至图3反映出宋元文学艺术的共性倾向应是()A.理学化 B.世俗化 C.高雅化 D.西洋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三幅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元代杂剧、话本的流行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是为了满足市民文化的需要,体现了世俗化的特征,《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反映了北宋汴京沿岸百姓的生活状态,体现了绘画的世俗化,B项正确;三幅图片均反映了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世俗化,不能体现理学化,高雅化以,排除AC项;中国近代以来,西洋化较为明显,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0分,共40分。31.“史料”是我们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只有真实可靠的史料才能作为证据来重现历史真实,故在历史学习中应该首先学会辨识和使用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就是其中一例:记载一(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宗(李世民)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与弟)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旧唐书》卷64《隐太子传》注:《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隐太子是李建成。记载二(地府判官)自出问头(写在纸上审讯犯人的问题)云:“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皇帝)把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唐太宗入冥记》注:《唐太宗入冥记》成书于武则天时期,是一篇民间话本。记载三玄武门守将常何的墓志铭拓本在敦煌被发现,铭文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请回答:(1)记载一与记载二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有何不同看法?(2)对于研究“玄武门之变”而言,记载一与记载三哪则属于一手史料,哪则属于二手史料?并说明理由。(3)从所给材料的不同记载中任选一个说明其对于研究玄武门之变的研究价值及局限性。【答案】(1)记载一认为李建成等人对玄武门之变负主要责任;记载二认为李世民蓄意杀害兄弟。

(2)一手史料:记载三;二手史料:记载一。理由:墓志铭拓本,未经删改,可信度高;《旧唐书》是五代时期撰写,其依据的史料存在篡改的可能,可信度存疑。(3)研究价值:从墓志铭拓本的内容看,常何是李世民的亲信,事发前受到唐太宗的厚赏和嘱托,负责玄武门守卫,事件恰巧发生于他驻守的玄武门,可能是唐太宗蓄意安排,能与材料二相互印证。

局限性:探究历史真相,需要多重证据证明,记载三并不能直接说明李世民蓄意发动玄武门之变。【解析】【小问1详解】据记载一“……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与弟)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可知,玄武门之变,由李建成等发起,负主要责任;据记载二“‘问大唐天子……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皇帝)把得问头寻读,闷闷不已。”可知,李世民在玄武门蓄意杀害兄弟。【小问2详解】分类:据所学可知,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二手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因此,记载三属于一手史料;记载于属于二手史料。理由:记载三中的墓志铭拓本,是原始史料,未经删改,可信度高,属于一手史料;《旧唐书》是五代时期撰写,其依据的史料存在篡改的可能,可信度存疑,属于二手史料。【小问3详解】研究价值:据记载三“铭文记载:武德七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九年六月四日,令总北门之寄(负责玄武门守卫)”结合所学可知,从墓志铭拓本的内容看,常何是李世民的亲信,事发前受到唐太宗的厚赏和嘱托,负责玄武门守卫,事件恰巧发生于他驻守的玄武门,可能是唐太宗蓄意安排,能与材料二相互印证。局限:探究历史真相,需要多重证据证明,记载三并不能直接说明李世民蓄意发动玄武门之变。因此,其对研究玄武门是谁发动的存在局限性。32.钱穆先生曾说:“中国在唐代以前可称为古代社会,自宋代起至现在可说是近代社会。”作为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帝国,宋朝仍然保持着很多古代社会的特点,但也已经发展出一些现代社会的雏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载,“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但后来“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交子因此遭到官方的禁止。(1)材料一中的“交子”最早出现在哪个地区?依据材料一概括交子因何出现?又因何被官方禁止?材料二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泉南歌》宋·谢履(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泉州发展海外贸易的背景。宋朝政府如何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材料三“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钱穆先生所说“中国在唐代以前可称为古代社会,自宋代起至现在可说是近代社会”的理解。【答案】(1)地区:四川地区;出现:商业繁荣;禁止:“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2)背景:宋朝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繁荣。管理:市舶司。(3)理解:唐朝城市内市、坊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空间限制;宋朝时期城市商业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坊不分,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沿街设立店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等。且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解析】【小问1详解】地区:材料一中的“交子”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出现:依据材料一“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可知,交子因商业繁荣出现;禁止:根据“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可知,交子又因“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被官方禁止。【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一“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泉州发展海外贸易的背景是宋朝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繁荣。管理:宋朝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小问3详解】理解:根据材料三“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夜市早市出现,唐朝城市内市、坊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空间限制;宋朝时期城市商业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坊不分,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沿街设立店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等。且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所以说“中国在唐代以前可称为古代社会,自宋代起至现在可说是近代社会”。33.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和融合、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元朝统治者按照被征服的先后将全体百姓分为蒙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