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等4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齐齐哈尔市等4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齐齐哈尔市等4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齐齐哈尔市等4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齐齐哈尔市等4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七年级历史试卷同学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2.全卷共三道大题,29小题,总分100分.一、慧眼识真(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B项正确;云南省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浙江省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陕西省半坡人最早种植粟,但是不符合“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排除ACD项。故选B项。2.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 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中下游 D.辽河流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说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C项正确;黄河中游的古代先民主要种植粟和黍,排除A项;中国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不是珠江三角洲和辽河流域,排除BD两项。故选C项。3.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课本所学住上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始居民应是半坡人,故答案选C。4.“三过家门而不入”赞颂了我国远古时期一位公而忘私的治水英雄。他是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禹是一位公而忘私的治水英雄,为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D项正确;黄帝、炎帝、舜均与“三过家门而不入”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5.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舜,舜推举禹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这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举荐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以嫡长子继权承制为基本特点,与题干“尧让位于舜,舜推举禹”不符,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汉代的文职官员选拔方式主要是举荐制,均与题干“尧、舜、禹时期”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A项正确;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排除B项;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排除C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7.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春秋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项正确;秦朝通用文字为小篆,晚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排除A项;夏朝尚没有文字类的考古发现,排除B项;春秋时期的文字主要为金文,晚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排除D项。故选C项。8.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统治格局。由此,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夏朝之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全国推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科举制度在隋朝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A.四羊方尊 B.利簋 C.司母戊鼎 D.青铜面具【答案】C【解析】【详解】商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青铜器,C项正确;四羊方尊重量34.5公斤,利簋重7.95千克,青铜面具可重达100公斤,排除ABD。故选C项。10.“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可知,战国时期,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商鞅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中的政治措施之一,排除A项;奖励耕织是商鞅变法中的经济措施之一,排除B项;编制户口,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是商鞅变法中的政治措施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争霸战激烈,呈分裂趋势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之后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B正确;诸侯争霸,不是辅助弱小,排除A;诸侯争霸使统一趋势加强,不是呈分裂趋势,排除C;弱小诸侯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排除D。故选B。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教育理论出自()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这些教育理论出自孔子。春秋后期的孔子,是儒教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大思想家,还是大教育家,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虚度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D项正确;题干的教学理论不是出自老子、庄子、孟子,排除ABC项。故选D项。13.中华成语蕴含大智慧,下列成语与出处搭配正确的是()A.尊王攘夷——春秋争霸 B.风声鹤唳——漠北战役C.闻鸡起舞——淝水之战 D.卧薪尝胆——巨鹿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管仲建议齐恒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帜,出兵击退山戎,齐恒公也采纳了建议,A项正确;风声鹤唳出自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排除B项;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与淝水之战无关,排除C项;卧薪尝胆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排除D项。故选A项。14.认识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春秋争霸战争风起云涌 B.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C.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 D.项羽气吞山河的霸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反映的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为反抗暴秦统治,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应,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B项正确;材料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与春秋争霸、越王勾践和项羽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5.汉高祖和他的继任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减轻农民的负担 C.巩固自己的统治 D.改善农民的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休养生息政策,公元前202年,汉高祖采取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休养生息,目的是为了巩固汉政权的统治,C项正确;ABD项不是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16.西汉政权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使因库充盈、粮仓丰裕,历史上把这一局面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A项正确;东汉时期出现光武中兴,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排除C项;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7.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公元184年领导人: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用: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这是陈胜提出的口号,与黄巾起义无关。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因此错误的一项是口号。C项符合题意;时间、领导人、作用与黄巾起义的史实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故选C项。18.他在天文、历算、数学、军事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尤其在农业科技方面用力最勤,创作了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据此可知,这位科学家是()A.徐光启 B.王祯 C.贾思勰 D.沈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创作了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结合所学知识,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项正确;徐光启编著的农书《天工开物》,排除A项;王祯是元代农学家、机械学家,编著《王祯农书》一书,排除B项;沈括编制《梦溪笔谈》,排除D项。故选C项。19.《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C.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东晋后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东晋后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大交融、海外贸易的信息,排除AB项;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是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但不是重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0.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第一次以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这部史学名著是()A.《汉书》 B.《后汉书》 C.《三国志》 D.《史记》【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21.公元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日本 B.海南岛 C.台湾 D.新加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夷洲是今天的台湾,C项正确;日本、海南岛、新加坡在历史上均不曾称夷洲,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22.西晋是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50余年,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 B.朝廷腐败 C.外戚宦官专权 D.五族纷纷内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A项正确;由此可知,对西晋“骤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八王之乱”,因此,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东汉中后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外戚宦官专权,与题干“西晋”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23.我国北朝时,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同时它又吸收了外来的什么艺术()A.古希腊雕刻艺术 B.古罗马雕刻艺术C.佛教艺术优点 D.基督教艺术优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统治者宣扬佛教,开凿了很多石窟,这些石窟里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还吸收了外来的佛教艺术优点,形成了宏伟、精湛的石窟艺术,C项正确;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吸收了佛教文化,而没有吸收古希腊、古罗马或者基督教的艺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4.“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出现在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答案】D【解析】【详解】"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故D符合题意;西汉、东汉和西晋时期不符合,排除A、B和C。故选D。25.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A.钟繇 B.王羲之 C.顾恺之 D.祖冲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B项正确;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排除A项;顾恺之是画家,排除C项;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二、史林释义(共36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1)“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名称是什么?谁主持修建的?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成为什么?材料二: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写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书中将世界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影响的大小排序,蔡伦被排在第七位。(2)你认为蔡伦被推在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之内的理由是什么?材料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这项成果领先世界1100年。(3)祖冲之取得的“这项成果”指的是什么?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什么?材料四:他从小嗜好学医,“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曾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后来他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4)材料四中被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的人是谁?他医学著作是什么?材料五: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布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5)材料五中被称为“外科圣手”的人是谁?他在手术前让病人喝下的药叫什么?他为了强身健体编制的医学体操叫什么?(6)请为此次讨论活动确定一个主题。【答案】(1)都江堰;李冰;“天府之国”(2)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3)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大明历》(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5)华佗;“麻沸散”;五禽戏(6)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文明成果;(意义相近也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描述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所以蔡伦被推在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之内。【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这项成果领先世界1100年。”结合所学知识,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为3.1415926和31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创建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颁行。【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四“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结合所学知识,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著了《伤寒杂病论》。【小问5详解】根据材料五“少……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五中被称为“外科圣手”的人是华佗。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服下,失去知觉,人后进行各种手。华佗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小问6详解】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都江堰、造纸术改进,古代医学成就,可确定主题为: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文明成果。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1)谁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在哪一年?(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什么机构总管西域事务?设置的意义是什么?(3)读图思考:两汉时期,人们所称的西域是现在的甘肃什么地方以西?西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4)张骞通西域后,形成一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叫什么?(5)汉朝已经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一条最重要的航线最远可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通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这条航线被称为什么?(6)张骞在出使西域的途中历经坎坷,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答案】(1)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2)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3)阳关、玉门关;现在的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4)丝绸之路(5)海上丝绸之路(6)我们应该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小问3详解】根据图中“西域”的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所称的西域是现在的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西域是现在的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形成一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史称“丝绸之路”。【小问5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已经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一条最重要的航线最远可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通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小问6详解】根据张骞在出使西域的途中历经坎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28.阅读下列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1)材料一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2)材料二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3)曹操为了实现“壮心”进行了两次战争,分别说出这两次战争的名称和战争结果。(4)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5)写出形成这一局面的政权名称。【答案】(1)描写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是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2)“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没有实现统一愿望。(3)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4)三国鼎立(5)魏、蜀、吴【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意为白骨暴露于荒野,千里之内没有鸡鸣,一百个百姓只剩下一人,思念的人愁断心肠。诗歌描写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景象的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中的“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没有实现统一愿望。【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为了实现“壮心”进行了官渡之战,并取得了胜利;还进行了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孙刘联军取得胜利。【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小问5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的三个政权分别是魏、蜀、吴。三、探究空间(共14分)29.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改革开放,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制度篇】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名称。(2)观察材料一的图示,指出在统一后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当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这个封建国家在文字和货币上进行了改革,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经济篇】材料二: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议。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材料二说明了汉初分封诸侯王国后来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采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